福州上下杭有座尚书庙,供奉了莆田抗元名将陈文龙​!

福州上下杭有座尚书庙,供奉了莆田抗元名将陈文龙​!

福州上下杭三通桥

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

福州不仅有“三坊七巷”,

还有个“上下杭”!

上下杭有座“尚书庙”,

供奉着南宋抗元名将陈文龙。

上下杭笺札之星安桥巷

图文 | 王晓

福州上下杭有座尚书庙,供奉了莆田抗元名将陈文龙​!

清晨的空气里泛着一股冷意。小区里的鸡爪槭树叶红了,路边的紫荆花洒落了一地,闽江上雾气正慢慢消散去,看到这些,心下想着自己怕是又要辜负了这一上午的时光,正忐忑间,忽又想起了还没有逛完的上下杭,于是又去了。

福州上下杭有座尚书庙,供奉了莆田抗元名将陈文龙​!

29路公交车沿着北江滨自西向东行驶着,泱泱闽江水在一旁相伴而行,川流不息,不舍昼夜。

闽江发源于福建、江西交界的建宁,以沙溪为正源,在南平延平区附近汇合建溪、富屯溪后称闽江,流经南平、三明山地后,进入福州地界,在淮安头别过闽候后,浩浩荡荡,叉开两头,直扑南台岛,其一头拐入北港,再一路穿过淮安桥、洪山桥,撇过金牛山后,便是市区江滨地段,再穿过金山大桥、尤溪洲大桥、三县洲大桥,至闽江大桥边的台江码头,就是苍霞洲上下杭地界。

夏天,有时来福州小住几日。傍晚,从居所信步至北江滨观览闽江夕照。江风拂面而过,暑气全消,消解去一天的劳累,顿时神清气爽。落日余晖,映照江面,波光粼粼,如金蛇狂舞,西方的天空,云蒸霞蔚,光芒万丈……泱泱闽江水,不免令人看痴了过去。

福州上下杭有座尚书庙,供奉了莆田抗元名将陈文龙​!

台江码头的兴盛得益于闽江发达的内河航运。上游可直抵闽北,下游经南台岛分南北两支,至马尾罗星塔复合为一,折向东北流出琅岐岛,注入东海。如此优越的地利条件,使台江码头在明清民国时期迅速成为海陆货物中转和商贸的中心。

如今在上下杭,人们随处可以看到“穿越百年台江码头”的宣传字样,体现这座城市重整上下杭时的思考与探索,其辞也淡,其旨也远,人们确实需要一个地方,既可以重新回眸老福州“十里洋场”的商帮聚集地,也可以找回传统的建筑样式、乡愁、人情、手艺……庆幸的是上下杭得到了适时的保护,让人们可以穿透历史的烟云,重新认识上下杭的历史定位和现实功能。

福州上下杭有座尚书庙,供奉了莆田抗元名将陈文龙​!

照例在蓬埕站下车,穿过支前路、隆平路,拐进星河巷,闲云野鹤般地沿着三捷河边的石板路信步而行,这边是星河巷、三通桥下巷,河的另一边是利发巷、合春巷,两边榕树繁茂,虬须垂地,遮天蔽日,浓荫匝地。三捷河上有星安桥、三捷桥、三通桥三座石桥,沿河两侧有观音庵、舒叙茶馆、左海春秋酒馆、张真君祖殿、永德会馆等,有为数不少的古建筑被列为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性建筑。明清时期,这里遍布京果行、布行、国药行、颜料行、茶楼、酒肆、钱庄等,到了清末民初,又开设了洋行、银行、邮局、保险公司……一时物阜繁盛,有着“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美誉。穿行在沿河的小巷里,四合院、照壁、马鞍墙、庙宇、香炉、明堂、门神、灯笼、楹联、绿树、绿汀红芷、浮光跃金……奔凑而来,组合成一幅清新明丽、淡雅闲适的画卷,让匆匆而来的我松弛下来,可以闲逛了,可以游园了……像是在一场民国的梦里头,亦假亦真,亦真亦幻。

福州上下杭有座尚书庙,供奉了莆田抗元名将陈文龙​!

小巷宽窄不一,曲折幽深,一路绕行至“敕建水部尚书庙”,才发觉三通桥下巷东头隔着一条马路竟然就是平日里经常坐公交车经过的中亭街,不禁哑然失笑。上下杭啊,我真的是来迟了!

福州上下杭有座尚书庙,供奉了莆田抗元名将陈文龙​!

自宋以后,受闽江水带来的泥沙冲击,这里形成两个大沙痕,形成陆地,并逐渐聚集为街市,即为上下杭。明末清初,上下杭靠着水陆交通便捷的优势,市井迅速发展,遂成闽北物产集散枢纽。清末“五口通商”之后,上下杭更加繁荣,成为各地商帮的集中地,八闽会馆云集于此。

总有人置疑福州的省会资格。在知名度上,福州不如厦门,在经济总量上,福州不如泉州,在地理区位上,福州偏隅于闽东北……似乎福州总有种种理由不应该占有省会龙头的位置。抛开福州扼守西北两面山地之险不说,单是借助闽江相对完善的内河航运水系,可以辐射全省绝大部分地方,这是其他地方所不具有的地理优势。苍霞洲上下杭的那些云集的各地会馆便是明证,“建郡会馆”、“古田会馆”、“永德会馆”、“南郡会馆”、“闽清会馆”……

福州上下杭有座尚书庙,供奉了莆田抗元名将陈文龙​!

在河边的巷子里闲逛,时常会在转角处,碰到一丛三角梅、一株古榕树、一座老宅、一幅可堪玩味的楹联……如同偶遇一个想见的人那般喜悦,不禁在心里大叫一声,别来无恙!

福州上下杭有座尚书庙,供奉了莆田抗元名将陈文龙​!

利发巷91号是一座有着西洋风格的建筑,但也不乏中华文化的元素。墙脚用齐整的长石条砌成,其上是一色清水的红砖外墙。西式雕花的石拱门,图案精美,上面拱起的弧形部分用乌金石,下半部分则用花岗石,拱门上方有个无字的匾额,匾额上则是一个中式的斗拱飞檐门头,大门两侧二楼各有一个西式小阳台,中西合璧。宅前临水,有树荫庇,风声花语,游人寥寥,有“柳阴堤畔闲行”之乐。

福州上下杭有座尚书庙,供奉了莆田抗元名将陈文龙​!

星安桥巷74号门前有一座星安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距今有二百三十多年了。

福州上下杭有座尚书庙,供奉了莆田抗元名将陈文龙​!

桥上的青石磨得加圆润锃亮,发出幽幽的光芒,安卧在树荫下,枕着流水,见证着曾经的繁华。

福州上下杭有座尚书庙,供奉了莆田抗元名将陈文龙​!

在清代,从南台岛的仓前渡江后,星安桥是陆路进福州城内的重要通道,借助便利的地理位置,这里商贾云集,车马络绎不绝,船舶相连,桅杆如林,人声鼎沸,是福州城最为繁华的地方。

福州上下杭有座尚书庙,供奉了莆田抗元名将陈文龙​!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商贾是很讲究风水的,看重上下杭的地理方位,烟台山、大庙山,一南一北,“左青龙,右白虎”,扼守闽江北港,中上游的财气全被上下杭吸引来了,着实是块聚财之地。在三通桥和星安桥之间的星河巷88号,是“张真君祖殿”,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至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殿前是古河道渡口,受河水的滋润,岸边被榕树浓荫笼罩着,景观优美。从达道河流经这里的三捷河,双向流入闽江,涨潮时出现“圣君殿前河水两头涨”的独特水文景观,在福州绝无仅有。上、下杭地区的“商帮”,抱着“财源不尽滚滚随潮来”的心态, 以此为“福地”和发财的“聚宝盆”而云集在这一地区,奉张真君为“商神”,顶礼膜拜,虔诚至极,并把“金融公会”、“商事研究所”设在殿内,作为发布商情信息的中心。

福州上下杭有座尚书庙,供奉了莆田抗元名将陈文龙​!

与“张真君祖殿”隔河相望的是永德会馆,两者之间有一座三捷桥相通。我最喜欢坐在桥北头的树荫下,看着被高墙围着的永德会馆如一座古堡般神秘,那高耸入云的飞檐翘角,超凡脱俗,我认为这是上下杭最美的建筑,那雕梁画栋的阁楼堂皇气派,总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临水小坐片刻,看着流水静静地流淌着,繁密的枝桠横过水面。河水是轻柔的,妩媚的,可以消融去人的孤独;小巷是曲折的,幽清的,可以让人咀嚼人生的寂寞。

福州上下杭有座尚书庙,供奉了莆田抗元名将陈文龙​!

星安桥巷东头,有一座“敕建水部尚书庙”,巍峨轩昂,供奉着南宋末年抗元忠烈陈文龙。陈文龙,莆田人,福州兵败后,回到兴化被俘,史书记载:“文龙指其腹曰,‘此皆节义文章也,可相逼邪?’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明永乐年间,陈文龙被追封为“水部尚书”,成为福州民间保佑航运、渔民的神明。“敕建水部尚书庙”原址在坞尾街,2004年搬迁至三通桥头。林则徐、严复、陈宝琛、林鸿年等名人都曾为陈文龙尚书庙提写过匾额楹联,可惜时间不充裕,不及入内细细品味。

福州上下杭有座尚书庙,供奉了莆田抗元名将陈文龙​!

随着人流,穿过曲曲折折的巷道,来到“敕建水部尚书庙”前的三通桥上,往西回望,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模样,恍兮惚兮,竟然以为到了江南水乡。河道两边“烟柳画桥,风帘翠幕”,让人遥想鼎盛时期的上下杭“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的盛况。据说在民国时期,福州城内的三条内河仍通过此桥,故名之为三通桥,此桥原址并不在此,九十年代初中亭街改造时迁造于现址,时过景迁,曾经输送货物的古河道已难觅踪迹。

福州上下杭有座尚书庙,供奉了莆田抗元名将陈文龙​!

微冷的天,却有着和煦的阳光和蔚蓝的天空,最适合不过了。小模小样的水乡小巷,还有点阳光斜照着,笼罩着淡淡的烟火气息,倚在水边的栏杆上,暖洋洋的,这里没有三坊七巷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过度商业化的气息,不繁华也不萧索,一切还都是幸福的模样。假以时日,它也将如三坊七巷那般,那也不必苛求,一切都应顺其自然。

这一天,时值冬至的前一天,为了赶在一年中最长的夜晚来临之前回到外地的家,我匆匆结束了这一趟的上下杭之行,悄悄地来,遇见了喜悦,再悄悄地离别,一切都是恰逢其时。

上下杭旅游小贴士

福州上下杭有座尚书庙,供奉了莆田抗元名将陈文龙​!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台江的上杭路和下杭路及其附近街区,俗称“双杭”,闽商传奇就是从这里“起航”开始的。这片曾经以商业的繁华而闻名的古老街区,一直以来是民俗、史学专家们研究福州商业发展历程的重要地方。

陈文龙(1232~1276),福建兴化(今福建莆田)人,初名子龙,字刚中。度宗为之改名文龙,赐字君贲,号如心,陈俊卿五世从孙,抗元名将,民族英雄。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中状元。陈文龙深受南宋朝廷器重,出任多个重要职位,颇有成就。元军南下,在各地守将纷纷投降的背景下,招降使者两次至兴化劝降文龙,均被其焚书斩杀。后被捕,押送杭州途中开始绝食,经杭州谒拜岳飞庙时,气绝而死,葬于杭州西湖智果寺旁。明朝诏封文龙为福州府城隍,福州人称文龙为“尚书公”。

乘车路线:从莆田出发,乘坐动车到福州火车南站,转地铁1号线“达道站”,后步行即可到达“上下杭”

王晓,文字爱好者,一路走来,无风无浪,光阴荏苒,已至中年,诸事乏善可陈,偶有文字见登于县市各级报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