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意识是怎么产生的(六)

否定意识是怎么产生的(六)

(续上)我们生理上的否定反应、心理上的否定反应、行为上的否定反应,这三个反应,全都是出于我们自己内在的否定意识。那否定意识它是怎么来的呢?

柏斯卡尔,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散文家。他在“思想录”中有这么一段话: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后来人觉得这个说法实在太精彩了,为了让它流芳百世,就把这一段话总结为一句简短名言,即:

“人是有思想的芦苇。”

这句出自伟大思想家的话真是入木三分,字字珠玑。也许是我们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出现的思想,让我们产生了否定意识。

让我们穿越一下过去几百万年前的古人猿时代,那时人类还没有进化到人类的时候,大地一片荒凉,我们还呆在古树参天、遮天蔽日的深山密林里,整天在森林里溜达游荡。低头俯视寻觅着地上可以充饥饱腹之物,和其它动物一样用四肢爬行。我们在同物种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处于食物链下端。只能吃一些其它大型动物如老虎狮子吃剩下的残羹剩饭,就是我们现今所说的厨余。

我们那时在整个自然界是属于最脆弱的物种。我们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生活很艰苦。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的,还随时受到其它动物的攻击和伤害。几乎过着提心吊胆、饥寒交迫和朝不保夕的日子。

于是就有一个特别智慧的前人由此想到,我们不能再这样活下去了,我们再不作改变的话就永无出头之日。如果要在同物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爬上食物链顶端成为万物之王,就一定要否定自身身体结构,即改变四肢爬行的习惯。后来这个否定意识被所有的前人们共享了。

这是人类出现的第一个否定意识,第一个革命意识,第一个共享意识。从此引发了一场从动物到人,人类演化史上轰轰烈烈的革命。

我们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共享单车、共享马扎、共享洗衣、共享洗澡什么的,今后还可能出现所谓共享经济、共享财富等新东西出来。这些东西的出现可与我们前人的智慧相映成辉,有趣的是你会发现后者也是一种否定意识,一种革命意识,一种共享意识。与前人如出一辙,都是对现行状况的不满和否定。

两者唯一的区别是,一个是对人,另一个则是对物。前人是对身体结构上的否定,是对身体只能四肢爬行观念上的革命,是对大脑思想的共享;而今人是对财产结构上的否定,是对财产只能私有观念上的革命,是对财产使用的共享。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共享单车之类的东西方兴未艾,这是一个人类史上由人及物的革命,也可能是一场与前人们一样脱胎换骨、改天换地、无比壮观、前景广阔的伟大革命,可谓前景不可估量,让我们拭目以待!

所以说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是意识的产物。这就如人类在远古时期,虽然生活在相互隔断的各大洲的部落中,但几乎在同一时期,都学会了利用火、种植等生活技能。以后又同样在后面的时代,都会发展出音乐、诗歌、小说等文化。

同样,科学家在50年代日本九州东部的群岛上,进行了一场科学实验。一个名为子岛上生活着一群猴子,有一天有个聪明的猴子学会了一项技能,即使用海水把甜薯清洗干净。接着这只猴子把这项技能教会了另外一个猴子,然后一只接着一只的猴子学会了这项技能。直到岛上第100只猴子学会这项技能后,彷佛开启了某个开关,第二天这个岛上所有的猴子全部学会了。

虽然意识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怎么共享的,迄今为止并没有确定的结论。但历史上前人们形成了这种意识以后,它就制约、规定了前人们的行为方式。就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临终前悟到的那段话:

“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这是他留给我们这个世界的最后体悟。也许林清玄看到了麻雀死亡的姿势后灵光一现,真正悟出了人类之所以进化神速的遗传密码。

前人们自从在产生了否定意识后,一直没有失去想直立行走的心,以及没有忘记直立行走的姿势。人类把这个基因代代遗传下来后,终于发生了脱胎换骨般地奇妙变化。他们从四肢爬行进化到直立行走;从直立人再进化到智人,最终在所有物种中胜出,成为了万物之王!(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