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古代第一大貪官?

不喝皮酒會死星人


說到中國古代的貪官,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在各種歷史劇、穿越劇裡出鏡率極高的乾隆皇帝的寵兒和珅和中堂。

和珅到底貪汙了多少錢呢?

歷史上官方的記載是:他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

看起來是不是觸目驚心呢?但是,實際上,和歷史上真正的鉅貪相比,和中堂的手真的不夠黑,膽子也真的不夠大。不要說和王者級的鉅貪比,即使和西晉朝隨隨便便各種比富的那些貴族比,和中堂也遠不夠格。

真正意義的王者鉅貪做的事情是,把皇帝大多數的財產都佔為己有,然後皇帝不但不懲罰他,還對他的生活欣賞有加。

歷史上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很少。而做的最好的那個人,名叫王黼。

王黼是宋徽宗時期的宰相,此人在歷史上赫赫有名,他是北宋的六賊之一,可以算是北宋滅亡的重要責任人之一了。與和珅一樣,王黼也是靠"倖進"這種正統士大夫看不上眼的手段走上權力高層的。

他長得很帥,而且據說金髮碧眼,可能是個混血兒。以他卓爾不群,出類拔萃的長相,就吸引了宋徽宗的眼球。

當然,王黼也很有才,因為他的進士是正經考出來的。考出來以後,他就開始各種抱大腿,抱權相蔡京的腿,抱大太監童貫的腿。而他抱腿抱的最讓人髮指的一次,抱的是另一個大太監梁師成的腿。

王黼為了富貴,可以說臉都不要了,他主動認梁師成為父親。結果,當時執掌宋朝內廷大權的梁太監一高興,就把王黼拱上了當朝首宰的位置。

當王黼成了宰相以後,他把之前所有的偽裝、謙卑和軟弱,都幾千倍上萬倍的找了回來。

他,百分百是宋朝歷史上最大的貪官,有可能,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數一數二的貪官。

前面說了,王黼把皇帝大多數的財產都佔為己有。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宋徽宗是一個藝術細胞很多的皇帝,特別喜歡各種美麗的東西,比如花鳥、奇石、花草、古董。反正美好的東西他都愛。於是,他開辦了一個臭名昭著的機構"應奉局",在全國境內蒐集這些東西。

而蒐集的辦法,就是臭名昭著的"花石綱"。全國的水路交通,基本全部被用來給皇帝運這些好東西了。最後,宋徽宗的"藝術"收藏達到了什麼境界呢?"以天下奉一人"。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個"一人"不是宋徽宗,而是王黼。

王黼不但是宰相,他還是"應奉局"的領導人。他掌管著天下的花石綱,然後把這些好東西的十分之九就自己扣了下來。留著自己享受,或者孝敬他親爹梁師成。而送到宋徽宗手裡的,只有四分之一。所謂凡四方水土珍異之物,悉苟娶於民,進帝所者不能什一,餘皆如其家。

這還不算完,在宋徽宗的眼皮底下,王黼開始公開的賣官鬻爵。當時有一首歌謠:三百貫,曰通判;五百索,直秘閣。而賣官的錢,就掉進了王黼王大人的腰包。而且,尤其兇殘的是,王大人不但出賣國家名器,而且禍亂國家軍事。

王黼在三省設經撫房,專門負責邊事,而當時主管軍事的樞密院根本管不了他。王黼檢括天下丁夫,計口出錢,的錢六千二百萬緡,竟然買了五六座空城來報捷。剩下的錢,自然也落入了王大人的腰包了。王黼大人到底貪汙了多少錢,官方沒有記載,但是野史上對他的奢華生活,是有記載的。

簡單的說,他過得有可能比宋徽宗更好,至少不輸給他。宋人筆記記載,王黼每天晚上都會睡在一個超級大的床上,上面有幾十個美女陪著。而他出門也一樣坐一個超級大的車,和他的大小姨太太們公開尋歡作樂。那麼,話說回來了,王黼如此不掩飾的貪,宋徽宗不知道嗎?為什麼不處罰他呢?

因為,他和宋徽宗的關係太好了。兩個人恨不得每天二十八小時膩在一起。王黼身為宋朝的宰相,不為宋朝的國事民事盡一點力,貪汙貪的舉世震驚也就算了,他以宰相之尊,還每天陪著皇帝尋歡作樂。

比如說,他會和宋徽宗在皇宮裡擺菜市場,一個扮演菜販子,一個扮演買菜的,討價還價。再比如說,他和宋徽宗有事兒沒事兒的會從皇宮偷偷溜出去,到街上去玩耍,兩個人從皇宮翻牆出去,王黼在下面給宋徽宗墊腳。再比如說,王黼經常在宴會上扮演小丑、優伶之類的角色,逗宋徽宗哈哈大笑。

倆人私交硬到這地步以後,宋徽宗不僅不管他貪汙,而且還經常到他家玩耍,看他是如何貪的。有這樣的皇帝和這樣宰相,不亡國也就基本沒天理了。

而最後的結果就是,王黼陪著宋徽宗和北宋一起毀滅了。他本人被宋朝皇帝賜死,而北宋不久後就被金人所滅。


煮酒君


誰才是古代第一大貪官?我認為,明代的劉瑾與清代的和珅,此二人必有一人居貪官榜首。

按照成書於嘉靖初年的《繼世紀聞》記載,劉瑾的家產是“金共一千二百五萬七千八百兩,銀共二萬五千九百五十八萬三千八百”,即黃金有1205.78萬兩,白銀有2.59億兩。劉瑾家的銀兩居然數以億計,令人難以置信,因為正德朝整個社會流通的白銀總額都不足3億兩。

所以我準備採信清代史學家趙翼的記錄:劉瑾事敗後被抄家,籍沒之數為“大玉帶八十束,黃金二百五十萬兩,銀五千萬餘兩,他珍寶無算”。正德朝的金銀匯率大致為1:6,250萬兩黃金約可兌換成1500萬兩白銀,劉瑾的財產以白銀計算,當在6500萬兩以上。

和珅由於被抄家時,其財產被一筆一筆登記下來,因此評估和大人的家產,有一個詳細的清單可作憑據。按《和珅犯罪全案檔》收錄的抄家清單,和珅家產已估價部分為2億多兩銀(包括金銀、人參、綢緞、玉器庫、當鋪、古玩鋪、田地等),而和家的房屋花園、珍寶古玩等則沒有估價,不計在內。

按明代正德年間與清代乾隆年間的白銀購買力(明代前中期物價極低,清代乾隆朝時物價已升得比較高了),劉瑾的6500萬兩白銀家產與和珅的2億多兩白銀家產,購買力其實是不相上下的。折算成今日的人民幣,大約都是900億元左右。


吳鉤的鉤沉


誰才是古代第一大貪官?

秦朝以前,權力分散在諸侯,或許因為權力分散以,當然,還有制度約束,貪腐的土壤不肥沃,似乎沒什麼大貪鉅貪。秦以後,國家權力的高度集中,權力的集中帶來了腐敗的滋生,加上監督弱化,大貪鉅貪紛紛湧現。那麼,誰才是古代第一大貪官呢?我們可以列舉一下歷代那些著名的貪官,比較一下他們到底貪了多少,然後大致可以得出哪位是古代第一大貪官。

秦朝最有名的貪官是趙高,他在秦始皇時代任中車府令、郎中令,在秦朝二世胡亥時又任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據史料載,趙高曾利用職權,通過侵奪良田,操縱賦稅,把控國庫,最後富可敵國。趙高的貪汙沒有具體金額的統計,根據對他權力的估計,到秦二世才握重權,二世又在位很短,雖說“富可敵國”,想想也不會太多。

東漢最有名是梁冀,官拜大將軍,曾親自扶持兩個皇帝,權力是相當的大。據說,梁冀事敗被抄家後,漢恆帝把他的家產進行拍賣,拍到銀錢30多億,恆帝收歸國庫,為此還減免了全國一半的租稅。這個數字應該是相當的大了。

宋朝最有名的是蔡京,蔡京曾任相十七年,據《宋史·食貨志》載,蔡京抄家後,查出被他侵吞公款“以千萬計”。其實,宋朝的宰相成不了大貪官的,宋朝的彈劾制度,可以讓剛剛有點貪汙的宰相立馬下臺,所以宋朝也沒有大貪鉅貪,蔡京之所以著名,不是因為貪汙,而是陪宋徽宗玩,玩垮了國家。而且,他這“以千萬計”的財產,還不知是不是宋徽宗的賞賜。

明朝最有名的是太監劉瑾,劉瑾被抄家,抄出玉帶、偽璽(一個太監要玉璽幹什麼,估計是栽贓)、兵器,還有金銀數百萬兩和其他寶貨,據說,他被認為是當時的“世界首富”。這個有點誇張。

明朝嚴嵩有具體數字,抄家時,得黃金三萬兩千兩、白銀二百零二萬兩,房屋、土地、金銀首飾、珍寶、字畫、古玩、玉器、服飾、傢俱無數,甚至超過了皇室的珍藏。這些都是貨真價實的,比劉瑾那個“世界首富”實惠多了。

清朝乃至歷史上最有名的貪官,非和珅莫屬。嘉慶抄沒和珅家產,有具體的清單:夾牆的私庫有金子3.2萬兩,地窖裡有銀子300多萬兩。有出租良田1200多頃,有出租房屋1000多間,珠寶珍寶數量巨大。據說,和珅抄沒清單所列106號中的25號,便查折算成銀22億餘兩。還說,他有赤金元寶100個,每個重1000兩,赤金580萬兩,白銀583萬兩,元寶銀940萬兩,蘇元銀315萬兩,當鋪75座,本銀3000萬兩,玉器庫兩間,田地8000餘頃,估銀800萬兩。

如果這些都確實是和珅貪汙的話,他絕對可以稱為中國古代第一大貪官!


帝國的臉譜


和珅-- 清朝第一大貪官和紳的家產清單   房屋3000間   田地8000頃,   銀鋪42處,   當鋪75處,   赤金60000兩,   純金,大金元寶100個, 1000兩一個,100個,多少,十萬兩;   小銀元寶56600個,100兩一個,566萬兩。   銀錠900萬個,   洋錢58000元,   制錢150萬文,   銅錢,150萬文。   吉林人參600餘斤;   玉如意1200餘柄,   珍珠手串230串,   桂圓那麼大的珍珠,10粒,   大紅寶石10塊,   大藍寶石40塊,   銀碗40桌,   珊瑚樹11支,每支都一米以上高,   紗緞綢羅,綾羅綢緞,做衣服的料子,一共有14300匹,   毛呢嗶嘰20000板   狐皮550張   貂皮850張,   其他的皮又各種粗細皮56000張,   銅器和錫器361000件,   名貴瓷器10萬件。   鏤金八寶炕床24座,   西洋鍾460座,   四季好衣服7000件(貂皮男衣713件,貂皮女衣650餘件,雜皮男衣860件,雜皮女衣437件,錦夾單紗女衣3118件,錦夾單紗男衣3808件,貂帽54頂,貂蟒袍37件,貂褂短罩48件,貂靴124雙)。   家人606名,婦女600名。   當鋪75座,估銀3000萬。  銀號42座,估銀40萬。  古玩店13座,估銀30萬。  玉器庫2間。估銀7000萬。  綢緞庫4間,估銀80萬。  瓷器庫2間,估銀1萬。  梨木紫檀傢俱組合6件


沐沐分享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是誰?人們可能會異口同聲的說是清朝的和坤,由於辮子戲充斥熒屏,所以老百姓們對和珅第一貪的印象非常深刻。那麼和坤究竟是不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大的貪官?其實有一位比和珅貪的還多,這個人就是明代的劉瑾。

劉瑾是陝西興平人,本姓談,因投靠一劉姓宦官入宮,改姓劉。入宮後,他先是侍奉太子朱厚照,後來朱即位為武宗,劉瑾和馬永成等宦官皆因東宮的舊恩得寵,號稱“八虎”,劉瑾還當上了最重要的內宮衙門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八虎”中的馬永成、谷大用分掌特務機構東、西廠。劉瑾當政5年,最後謀反事敗,被捕處死。劉瑾事敗後被抄家,籍沒之數為“大玉帶八十束,黃金二百五十萬兩,銀五千萬餘兩,他珍寶無算”。正德朝的金銀匯率大致為1:6,250萬兩黃金約可兌換成1500萬兩白銀,劉瑾的財產以白銀計算,當在6500萬兩以上。 正德時期的米價是每石0.4兩左右,6500萬兩可以買1.6億石大米。明代一石等於現在150斤,也就是說,劉瑾可以買到240億斤大米,按每斤3元算,劉瑾貪汙了約720億。

和珅貪了多少?有人估計,和家產值8億兩白銀,超過朝廷十年收入。按乾隆—嘉慶年間的米價,大約每石是1.3兩左右來算,代的一石米約等於今天的150斤。所以和珅能買到230億斤米,按每斤米3元錢算,那麼和珅便貪汙了690億,劉瑾少了30億。當然了有人會說,和珅的房屋花園、珍寶古玩沒被算進來,有數據說全算進來的話,估計是名副其實的歷史第一貪官,不過這些數據未經證實。所以咱們還是按史書記載的來,劉瑾還是貪了比和珅多那麼一點的。


寂寞的紅酒


和珅聚斂財富之多,在歷代文武大臣中當首屈一指,他的確是中國古代最大最富的貪官。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貪官。不比和珅貪的少。

秦朝趙高: 侵奪民田操控國庫

  趙高,原籍趙國,是趙國王族遠支族屬。後來趙高之父犯了罪,被判處宮刑,趙高弟兄數人也一律處以宮刑,在秦國王宮做了奴隸。秦始皇聽說趙高能力強,精通刑獄法令,便提拔他擔任了中東府令,兼行符璽令,成了掌管皇車馬和能自由出宮的官吏。

  趙高利用手中的職權,一方面對關係國計民生的各項經濟事務橫加干涉,侵奪民田,操縱賦稅,控制國庫。幾年的時間,趙高就成了財富難以計數的富翁,其爪牙也大發橫財,國家的財力卻日趨薄弱。趙高入秦宮20多年,依靠弄虛作假,弄權不止,貪慾不足,終得報應。他通過發動兩次宮廷政變,陷害了無數無辜,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跋扈將軍”: 家財三十億

  梁冀是東漢安定烏氏(今甘肅平涼西北)人,做過大將軍。在朝廷裡橫行二十幾年,人稱“跋扈將軍”。

  正直大臣李固、杜喬等人多次彈劾梁冀,但他們最後都被梁冀殺害了。公元158年,已經26歲的恆帝為了奪回大權,在宦官單超、具瑗和司隸校尉張彪等人的幫助下先發制人,包圍了梁冀的住宅,逼迫梁冀夫婦自殺。遭處置的梁冀黨羽達300多人,一段時間裡,朝廷幾乎沒人上朝了。梁冀被抄家後,恆帝把他的財產進行拍賣,得到30多億銀錢,相當於當時國家稅收的一半。

東漢王溫舒:大肆殺人以權換錢

  王溫舒,陽陵人。年輕時的王溫舒遊手好閒,不務正業,並且性格暴虐,常常幹些殺人越貨的勾當。王溫舒不僅僅是一個以殺立威的酷吏,他還是個貪官。與其他貪官相比,雖然王溫舒與他們在本質上並無二致,但其貪的手段確有不同。以酷行貪,以酷掩貪,這是表現在王溫舒身上比較突出的特點。

  王溫舒有兩副面孔,一副是“酷”。在無權無勢者面前,他如狼似虎,酷虐非常。王溫舒的另一副面孔就是“諂”。在無權無勢者面前,他以酷行貪;在權貴面前,他以諂行貪。王溫舒手段不外是貪汙和納賄兩種。就其貪汙而言,主要是貪汙被籍沒財產。在廣平,在河內,在京師,他殺幾萬人,被沒收財產的人有上千家。正因為他掌握著生殺予奪大權,以權換錢也就有了雄厚的資本,加上他以暴虐酷殺著稱,更使他在這場權錢交易中處於優勢地位。一些豪強地主雖無權無勢,卻有的是錢。更何況生死緊要關頭花錢買命,即使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於是他們大行其賄,以求脫禍,這是可想而知的事。

西晉石崇:攔劫沿途客商斂財

  石崇,西晉著名富翁。其財富來源是任荊州刺史時攔劫沿途客商而得。最經典的故事是與晉武帝的舅舅王愷鬥富大獲全勝,可謂“富可敵國”。石崇的財產山海之大不可比擬,宏麗室宇彼此相連,後房的幾百個姬妾,都穿著刺繡精美無雙的錦緞,身上裝飾著璀璨奪目的珍珠美玉寶石。天下美妙的絲竹音樂都進了他的耳朵,水陸珍禽都進了他的廚房。

南宋右丞相:“光明正大”地賣官

  陳自強在南宋寧宗時做到了右丞相,他依仗著曾經做過實權人物韓胄啟蒙老師的資歷,貪贓枉法,什麼事都幹。凡是求官的人,他都派人談好價錢,一切辦妥後再“光明正大”地授官。地方官送公文到京城,封函上一定要註明“某物多少一起獻上”。凡是沒寫的,就根本不打開。

  韓胄北伐失敗失去了權勢,陳自強失去了靠山,又因謊報軍情被朝廷罷免,最終死於流放地。

北宋蔡京:造假賬,領雙份的宰相俸祿

  蔡京是福建仙遊人,北宋著名的奸相,在王安石推行變法改革之際,他投機新黨,並在其後通過種種卑劣手段,又與宦官童貫狼狽為奸,終於爬上相位。

  在一系列禍國殃民的搜刮中,蔡京自己也乘機假公濟私,廣為聚斂,富可敵國,還擁有土地50萬畝。這還不夠,蔡京晚年“既貴而貪益甚”,甚至不惜造假賬,領雙份的宰相俸祿,可謂貪婪無恥之極。因此,他當時就聲名狼藉,為公論所不容。一次,皇帝賜他一座西花園,他為了擴建竟拆毀附近民屋數百間,建成後的西花園奢華甚至超過皇帝的東園。當時太學生聯名上書,把蔡京、王蒲、童貫、梁師成等6 個劣跡昭著的人稱為“六賊”,蔡為六賊之首。靖康之變後,他被繼位的欽宗下令流放,死於海南


牧心小妖



聖王灬


不是和珅,而是梁冀


梁冀字伯卓,是東漢時期的一名外戚大臣。梁冀出生於世家大族,父親是梁商,妹妹則是漢順帝的皇后。梁冀生性殘暴,做事任意妄為,一點都不留餘地,很多人都對他十分有意見。

漢順帝死後,立漢孝衝皇帝,漢衝帝只兩歲,還在襁褓之中,太后掌控朝政。不久,衝帝死了,梁冀就擁立了質帝。

質帝年幼卻很聰慧,他知道梁冀驕橫,曾經在群臣朝會時,盯著梁冀說:“這是專橫跋扈的將軍。”梁冀聽了,非常痛恨他,就讓侍從把毒酒加到湯麵裡給質帝吃。

藥性發作,質帝非常難受,派人急速傳召李固。李固進宮,走到質帝榻前,詢問質帝得病的來由。質帝還能講話,說:“朕吃過湯餅,現在覺得腹中堵悶,給朕水喝,朕還能活。”梁冀這時也站在旁邊,阻止說:“恐怕嘔吐,不能喝水。”話還沒有說完,質帝已經駕崩。

東漢王朝,兩年之內,死了三個皇帝,這可是沒得了的大事兒,所以司空趙戒對梁冀說:"頻年之內,國祚三絕,君為國之重器,當務之急,需太后與大將軍多多費心,祥擇其人,務求聖明!"

梁冀得書之後,下令朝議。最後朝臣推薦出兩個人:一、清河王劉蒜;二,蠡吾候劉志。清河王劉蒜,"明德著聞,又屬尊親",所以朝臣,許多人傾向於推舉清河王劉蒜為帝。這時候,有一個著名人物的爺爺出場了,這個著名的人物就是曹操,他的爺爺就是花一億錢買官的曹騰。曹騰,字季興,東漢時沛國譙人,漢孝安帝時入宮,陪侍太子讀書。孝順帝時,為小黃門,遷中常侍。《資治通鑑》裡記載:"曹騰嘗謁蒜,蒜不以為禮"。清河王劉蒜,對曹騰愛理不理。這件事被皇宮裡許多宦官聽說後,"宦官由是惡之"。朝臣們喜歡劉蒜,但宦官們卻不喜歡清河王劉蒜。知道劉蒜被眾多朝臣看好之後,宦官們著急了,他們可不想讓一個他們不喜歡的人,來做他們的主子。所以大夥兒推薦曹騰,到大將軍梁冀那兒去做說客,向梁冀建議,不能立清河王劉蒜為帝。

曹騰拜見梁冀後,開門見山地對梁冀說:"清河王嚴明,如立清河王為帝,大將軍恐怕為禍也不遠了!"

梁冀是什麼人?他是東漢王朝的和珅,視錢如命,也視權如命。聽曹騰如此一說,他開始劃拉自己的小算盤。清河王劉蒜這個人,"明德著聞,又屬尊親",適合當皇帝,但他的競爭對手是蠡吾候劉志,蠡吾候劉志,是梁冀妹妹的未婚夫。據《資治通鑑》裡說:劉志作了蠡吾候後,"梁太后(梁冀的姐姐)以妹妻之",蠡吾候與梁冀還有這一份關係!最後曹騰的教唆,及劉志與梁冀的關係,起了大作用。司空趙戒"務求賢明",自然成了一句空話。有許多時候人際關係,是比"生產力"還要起作用的"生產力",在梁冀全力支持下,劉志稱帝,即為東漢孝恆帝。

梁冀一家前後有七人被封侯,三人做了皇后,六人做了貴人,出了兩個大將軍,夫人、女兒中有七人享有食邑,三人娶了公主,其他官至卿、將、尹、校的有五十七人。梁冀在位二十多年,驕橫氣盛到了極點,橫行宮廷內外,百官不敢正視他,沒有人敢違抗他的命令,皇帝大權旁落,什麼事都不能親自過問。漢桓帝對梁冀的驕橫早已不滿。

梁冀的權力太大了,大得可以不需要請示皇帝,他就可以做他想做的任何事情。有一次,他居然想殺皇帝的丈母孃,丈母孃跑到漢孝恆帝面前哭訴,恆帝十分惱火。可漢孝恆帝也清楚,自己周圍的很多人,是大將軍梁冀的耳目。梁冀的耳目,可能分佈在皇帝到達的許多地方,但有一個地方,沒有梁冀的耳目,這個地方就是廁所。

他對小黃門唐衡說:"你知道我周圍,有哪些人與大將軍不相交?"

唐衡說:"據臣所知,中常待單超、小黃門內史左悺與大將軍的兒子有仇;中常待徐橫、黃門令具璦,常常在臣面前嘆息,說大將軍這個人霸道。"

孝恆帝聽完後,令唐衡把單超、左悺找來。他自己則繼續假裝蹲在廁所里拉屎。

單超、左悺來後,孝恆帝對他們兩說:"現大將軍兄弟專權,脅迫內外,今朕欲誅之,二位意下如何?"

單超、左悺兩個太監,對梁冀早就是一肚子意見,聽皇帝如此一說,單超道:"梁某人,國之大賊也,現陛下欲誅子,臣等惟命是從!"

孝恆帝說:"愛卿說得是也,如何誅賊,兩位愛卿有何高見?"

左悺說:"誅賊不難,臣只是怕陛下意志不堅,反受其咎!"

孝恆帝說:"奸臣脅國,早當受誅,又何可疑?"

左悺說:"陛下決心如定,可召中常待徐橫、黃門令具璦共議誅賊之計。"

於是孝恆帝召中常待徐橫、黃門令具璦,及小黃門唐衡、單超、左悺五個太監,在廁所裡商定:誅殺梁冀。為了怕五人之中,有人洩密,皇帝與五個太監,對天發誓,且齧血為盟。

公元158年,東漢延熹元年,孝恆帝與幾個宮內的太監聯合起來,搞突然襲擊,誅殺了梁冀,並查抄了大將軍梁冀的家,看看當年東漢大將軍梁冀,被孝恆帝查抄案值,在中國歷史上,也只有東漢的大將軍梁冀,能把和珅比下去。《資治通鑑》:收冀財貨,縣官拆賣,合三十餘萬萬,以充國府之用,減天下稅租之半。

和珅被查抄時,抄出的家產摺合一億多兩白銀,可抵得上清王朝幾年的財稅。東漢權臣梁冀被查抄時,抄出家產,摺合33億錢,讓孝恆帝心情大好,免了全天下人一半的賦稅。但清王朝的一兩銀子,摺合東漢時期多少錢?

東漢大將軍梁冀"貪腐案"案值33億錢,折算成大米為:6600萬石大米。而清朝權臣和珅"貪腐案"案值一億倆銀子,折算成大米為:6666萬大米。

可據有關資料,東漢時期,一石大米約等於現在170公斤,而清王朝的一石大米,只約等於現在103公斤。把這個差別計算在內,這和珅與梁冀就沒有比了。梁冀的涉案值為102億公斤大米,而和珅貪腐案值只有68億公斤大米。


白玉京



最先的那個


中國反迷你部


基本上公認的就是和珅了吧,清政府年收入8000萬兩白銀和珅家產總值11億兩,從南京條約到辛丑條約之間所有的賠款和珅一人就能付的清。

再說11億兩白銀放現在值多少錢,古代半斤八兩,一兩31.25克,11億兩就是3.4375×10^10克,按銀價3.5元一克就是1220億人民幣左右 放到現在隨隨便便進全球富豪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