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過去普遍的茶油,現在為何很少人吃?

飛誮絕戀


告訴你吧,就一個字“貴”,一般人吃不起。小時候家裡山上種的都是油茶樹,那時候最討厭的時候就是上山摘茶籽和每年收割稻子的時候了,因為特別累。那時家裡吃的油基本上就是自己家種的茶籽、花生、菜籽榨的油,很少買油吃也沒油賣。大概01年左右,我們那幾乎所有的山全都把茶籽樹砍了種了杉樹,然後就幾乎沒茶油吃了,然後越長大就越知道茶油是個寶,想吃吃不起,金貴啊。這說的是我那小地方的情況,整個來說的話應該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油的需求量飛速提升茶籽油供不應求,就像以前鄉下很多不吃的野菜野味,土菜啥的價格不都水漲船高,都珍貴了。就像我們這的香椿樹,現在香椿芽貴的時候都賣七八十一斤,小的時候到處都是。所以我經常說我老爸,沒有長遠的眼光,永遠趕不上時代變化,山上種的杉樹值不了幾個錢。雖然我們都搬到城裡住了,現在要吃點正宗的茶籽油好的估計上百一斤了,也就偶爾奢侈一下能吃咯


虎兔兔虎


茶籽油,在我們這邊是主產,從我記事開始就有茶籽油,吃茶籽油!這些年,隨著對人身體健康的注重,這個油的價格也是一年比一年高!

就拿我家來說吧,在2000年的時候,茶籽油才賣十塊錢一斤,我家裡也就炸個一百多斤油,自己家剛好夠吃,也沒有賣的!在10年的時候就三十一斤,那個時候可以炸個兩百斤左右,一年賣個百來斤,再去種點油菜,自己家就夠了!到了15年往後,價格一路走高,四十,五十,六十,最高的時候賣過七十!

這幾年,我家就留個三四十斤,其它的全部都賣了,就拿錢去換菜籽油吃(自己家也沒有種油菜了),一年賣茶籽油都有上萬塊錢的收入!價格那麼貴,自己也捨不得留多了,一斤茶油可以換五六斤菜籽油!

我家的每年都是我那幾個朋友訂走了,我榨油的時候就通知他們,直接去榨油坊裡去接!(因為都是老客戶,我要保證給他們的是百分之百真的,讓他們放心)!

這幾年,茶籽油我家是吃得少了,沒有留多少,過節做好吃的就用茶籽油去做菜!平時就是用的菜籽油,也還行!(圖片有用過,望諒解!)





常德農村小趙


我現在只吃魯花花生油。因為,第一,我老家是種茶油樹的,小時候,每到冬天放假時,我們都去茶籽山上撿茶籽,茶籽果都是在樹上成熟曬開裂後茶籽掉地上,撿地上的茶籽,撿回家後在太陽下曬乾,再重新分檢,把發黴了的,空殼的除去,再去炸油枋炸油,那可是真正的純茶油。現在不同了,茶籽是從樹上直接摘回家的,靠曬開來的,也沒有再分撿,發黴的爛的一起榨,反正是賣的不是自己吃的,講真話,許多油是不合格的。也沒有人把關。再加上現在的不法商家為了錢,摻假使假是常事,使人防不勝防。所以不買茶油吃,除非回老家帶。第二,正規的花生油,從出廠最少有人檢驗,為了一個品牌,肯定不會做假太多!!


李偉超


茶樹油,俗稱茶油,在南方丘陵山區種植,所貫木林,先年十月下旬至十一開花,白色的花朵,有蜜糖汁,引蜂招蜂,來年春季掛果,發新芽,綠葉,結茶片可食用,且樹大的結茶泡,體型白色,脫皮後,為成熟可採摘吃。

不過,現在的油茶樹,都是改良品種了,不知是否還結茶片,茶泡,小時候在老家衡陽市常寧見過。爺爺輩分的,在五十年代初期,裁種滿山遍野的,那高大的油茶樹,在六十年代,70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還在結果,發揮經濟價值。我十二歲到十六前都參加過集體生產隊,一年一年的收摘油茶果的熱鬧場合。那油茶樹如高大一棵的,摘不到的用鉤子鉤下來,或爬到樹枝上去摘果實。

油茶果實成熟是有規率的,要過了寒露才能進山開摘茶果,還說霸降後摘的果子出油率更高些。

摘茶果,滿山遍嶺人多,場景真好不熱鬧,有唱歌的,有講笑話故事的,那個歲月,要注意分寸,不能亂說亂講,否則後果自負,搞不好就要開群眾大會點名批評,挨鬥了。

在全村的同齡夥伴中,我是最積極,最有活力,也有組織能力的一個,在這時候,隊長,村指導員會找上我,給我的任務,組織人員去看山,守山,防止人員私自偷摘茶果。

領到任務後,一直到茶果曬乾,分選茶殼,入庫,到榨油房,代遇是,由我選人,生產隊補工分。

話說茶油壓榨工序:一是曬乾果實開裂後選子脫殼,把黑色的子粒曬乾,二是被幹,用炭火烘培,蒸發子粒水汽,三是碾碎磨成粉狀結塊為佳,四用木桶裝好粉塊,在密封的大鍋上蒸熟,墊上選好乾禾草,採餅,裝榨,出油。

過去是原始的木榨工具,打尖,有神尖,副尖,必須要壯漢操作,而且為量超一般人的才能吃下這碗飯。

油,榨出來香氣撲鼻,四溢芳香,成金黃色,賊亮賊亮的,茶油是煮魚,暴炒牛肉,狗肉,帶腥的羊雞肉是首選最佳食用油料。

這些美好的場合,到如今只是回味!


風雨雷霆67705


我家有五畝油茶地,二十年前每年可出油二百來斤,自從我出門工作後,隨著父母年紀漸長,後來產量逐年下降,現在油價高企,近兩年重陽後我都帶內子邀三五好友回家採果三五天,父母在家曬撿,幹後又回家去村榨油坊採用純手工壓榨,出的油那一個清亮,搓根棉條用此油點燈都不帶爆芯的,去年出油一百八十多斤,家裡留了六十多斤,與我一同回來採果的兩好友(兩個兩口子)每家提了三十斤,我自帶了六十斤回城,今年他們又提前預約了,又要一起下來體驗生活,對我家茶油那是一個讚口不絕


揮劍滿江紅248


記得七八十年代,也是我小時候,我們這裡漫山遍野都是茶油樹,樹幹都有碗口那麼大,有部分山是國營林場種的,有部分山是我們生產隊集體種的,一到秋收的季節,茶油樹上的果實一串串。收穫的那段時間,曬場上收回來的茶油果堆如一座山,經過一段時間的曬乾,然後脫粒,分撿,茶油籽統統賣給了收購站。等生產隊和林場收完茶油果,一般我們小孩和部分大人都上山摘撿樹上遺漏採摘的剩果,也是拿回來曬乾、分揀。一部分拿去收購站賣了,留一部分榨油自己吃,剛榨回來的茶油不能直接吃的,很苦,必須回鍋高溫煮到沸騰,煮到油鍋裡面的泡泡全部消失為止,這個時候的茶油才是十里飄香啊!自從山林全部承包出去以後,茶油樹已經全部被砍光光了,已經都種上了速生桉。從此再也沒有吃過茶油,二十多年了,唉~~~~


一頭雞窩


不是很少人吃,是沒得吃,野生茶籽油過去我家能打一百多斤,現在打十斤左右,…有山沒人管也管不過來全塃廢了,以前山上到處都能走,現在進不了山,一人多高的柴荊棘……

再加上有個未知原因,有樹也不結什麼果,(有人說是氣候影響,也有人說是外國松種植的影響…)

現在吃到的茶籽油基本上都是雜交茶籽油,野生的很難買到了……


聖山獵人


記得小時候10/1放假就到了採茶果的時候,早上起床吃完飯就去採茶果,中午基本上是不回家吃飯的,帶點餅乾對付下就得了,要採到天黑了才回家,採好的茶果放在一起經過好幾天就會開,這時候就得把茶果挑出來外殼丟掉,挑好的茶果經過幾天太陽曬就可以收好去榨油了,那會去榨油要走好遠的山路,還得自家背上柴,我也只去過一次。看著老師傅先把茶果碾碎在上蒸籠蒸好,蒸好後倒出來做成一個個的圓(我們老家叫它油鋪)好了這就可以榨油了,師傅得使上好大的勁才能把後面那閥門按下去(那會都是由人工榨油)經過反覆的很多次後終於把油算都榨出來了,榨好的油一般我們是給來炸油豆腐的,茶油炸的油豆腐特別香,至今還記得那種味道。長大後農村條件也好多了,也沒人想去上山摘茶果,慢慢的山上雜草長滿,茶園也就荒廢了。


用戶8857592910740


我是搞農業的,你的問題不太準確!茶油是我國南方獨有品種,營養豐富,用途廣泛,被稱為油中之王!其營養價值遠高於目前西方推崇的第一食用油——橄欖油,也是聯合國糧油組織推薦的第一食用油。現在的油茶主要產於湖南、江西、浙江,貴州、廣西、四川等地有少部分種植。只能生長在北緯25到30度,海拔800米以下的丘陵和山地,非常金貴。由於種植豐果期太長(一般從幼苗開始需要近10年),產量太少(老油茶畝產只有十幾斤,湖南省全省去年產量只有40萬噸),一般老百姓自己種植就自己消費了,有的拿出來出售價格也很貴(土茶油已經賣到60元一斤,精煉茶油一百多到三百多一斤不等),一般人消費不起,所以感覺很少看到有人食用!但在南方的超市裡面有不少賣,不過低於100元一斤的所謂山茶油都是假的!進入2010年以後,我國農業科學家經過多年的實驗,已經研究出高產優質油茶苗,豐果期畝產油茶可以達到80公斤以上。並且湖南省已經把油茶產業作為農業重點優勢產業來發展,相信五年以後最多十年,優質茶油可以進入廣大平常百姓家庭!


大千世界215950901


我們大別山區人有吃到茶油的便利條件。

信陽光山縣位處大別山脈,淺山區裡野茶樹非常多,每年很多茶油果都沒人採摘,任其落地爛掉。只有為數不多的家庭油坊,收得些茶籽榨油。只是都比芝麻油、花生油、菜籽油貴。從來都貴,因為產量不高,費時費力,所以吃茶油的人不多,生意做不大。直到後來興起養生風潮,說是茶油防治“三高”,吃的人才多了起來,價格也穩步上漲,如今早過百元大限,即便去到山裡油坊買,也要到好幾十了。

可是人們還是不大熱它。三個主要原因:

一是吃不慣那個味道。絕大多數人習慣了花生芝麻油的香味,哪怕沒有特別香味的大豆油、調和油,也都沒有怪味。可是茶油卻不一樣,有著比較濃的青樹葉的汁水味道。按說這清秀賞心感覺比起油膩好了許多,可就是不習慣,還說不出所以然。

二是有點貴,都在一百以上每斤,最便宜的也要大幾十,和進口橄欖油一個價位,超過很多家庭食用油價位預期。

三是假冒偽劣。不是怕,是認不出來。花了買土雞的價錢,買回一隻肉雞,這還在其次。如今食品安全這狀況,說不準裡面添加什麼化學品,買回來假茶油,那就到了血黴,所以不如不買,落個清靜。

茶油真的是好油,比橄欖油還要優秀,吃著安全放心,還能入藥。在家裡蚊叮蟲咬,小磕小碰的外傷,抹點茶油就好,不用跑去醫院多花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