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治治“身不由己”的形式主義

對待形式主義,要用好二分法,區別“少數”和“多數”,區別“局部性”和“系統性”

幾天前,一位在某縣掛職的朋友談起自己經歷的一件事,說某天晚上8點多來了一個電話,通知在第二天12點之前,摸清全縣某某行業的生產情況。但即使犧牲睡覺時間,通宵達旦摸排,也不可能完成任務。上級指令就在那,第二天非交差不可。怎麼辦?可想而知。其實,這樣形式主義的檢查在基層並不罕見,比如有媒體報道,某地扶貧搞“填表工程”,一年迎檢5回,每回花銷20萬元;一個鄉迎接檢查光打印材料就花了10多萬……正如朋友所言,形式主義讓基層苦不堪言。

有人說,形式主義不是讓“群眾滿意”,而是讓“領導注意”。這就好比是一場演出,臺上的演員是基層幹部,鼓掌的觀眾是上級領導。演得好不好,臺上臺下說了算。而群眾只有圍觀的份,還沒有喝倒彩的權利。不過,如果所有演員和觀眾都毫無愧色、樂在其中,那打多少板子都不為過。但這些身處其中的基層幹部真的樂意嗎?無論是朋友的傾訴,還是網上各種基層幹部的“吐槽”,表現出的更多都是“無奈”。雖然心裡痛恨,但實際工作中卻常常身不由己。這樣的現實,不得不令人深思。

基層工作點多線長面廣,大事小情本就忙碌。而在“屬地管理”的名義下,不少原本由上級部門擔負的職責也紛紛推卸給基層。基層責任與事權之間的落差,成為基層治理中不得不面對的尷尬。而事權一時難以擴大,責任卻可以在短時間內層層加碼。一個政策上層動員、地方傳達,到了基層,只能真刀真槍解決實際問題。一個考核上層部署、地方細化,到了基層,也只能老老實實填表簽字。基層一方面承受來自上級的任務和考核壓力,一方面又要直面社會矛盾,承受來自百姓的壓力。而現在基層考核往往是“一票否決”,綜治維穩、安全生產、防火防汛、臨時性重點工作等,都是基層幹部所有成績前面的“1”,輕則扣“票子”,重則“摘帽子”。

這種責任下移、層層加碼的做法常常導致基層落實中的高度緊張。比如運動式行政,動不動就限期多少天完成任務。有些任務的確可以加把勁完成,但如果只是出於政績衝動,罔顧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那政策制定在源頭就埋下了錯誤的種子,再經過系統層層傳導,結果就是錯誤的層層放大。所以,在動不動“摘帽”的壓力下,基層只能被迫打亂工作節奏,應付上級任務,這也就容易催生基層的亂作為和形式主義。

不可否認,基層有一些作風虛浮者,但也出了很多好乾部,而更多的是想幹事、想幹好事的普通幹部,這些人是基層的“大多數”。當這些幹部一邊抱怨形式主義,一邊身不由己搞形式主義的時候,我們應該警惕,形式主義的問題不是個別人的壞作風,必須在整個執行系統中做“全面體檢”:是政策的制定脫離實際,不符合客觀規律?還是政策在落實過程中沒有掌握好節奏?或是在執行過程中被某些人曲意逢迎、惡意歪曲?這幾種情況產生的形式主義,主體責任方都不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充分認識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多樣性和變異性,摸清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部門的不同表現。”形式主義表現多樣,成因複雜。僅僅靠一紙文件層層轉發,或揪幾個基層典型“殺雞儆猴”並不能根除。對待形式主義,一棍子打死容易,卸責甩鍋方便,但這都不是對待基層幹部應有的態度。我們要用好二分法,區別“少數”和“多數”,區別“局部性”和“系統性”,因為,整治形式主義也需要精準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