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步是怎麼被安踏“甩開”的?

根據多家媒體報道,特步即將與韓國服飾零售商衣戀集團(E-Land World)達成協議,收購旗下的美國網球鞋品牌蓋世威(K-Swiss)

,收購的資金規模約為3000億韓元(2.7億美元)。

K-Swiss是一家位於美國加州的鞋履生產公司,以生產出全球第一雙全皮網球鞋出名,面向中高端市場,產品包括跑步、健身、羽毛球等相關體育用品。


特步是怎麼被安踏“甩開”的?


值得注意的是,特步最近一段時間動作頻頻。根據公開信息,特步3月份和美國的造鞋企業Wolverine成立了合資公司,拿下國際知名跑鞋品牌聖康尼、專注於戶外運動邁樂的代理權。

從此也可窺得特步的發展路徑,通過併購轉向中高端和專業性,向多品牌方向擴展。

這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去年備受關注的安踏,耗資46億歐元(約370億元)收購了“始祖鳥”母公司Amer Sports,以豐富旗下的高端品牌矩陣。

近年來,安踏已經發展成為了國內運動品牌的領頭者。根據公開數據,安踏2018年的營業收入為241億元,而特步僅為63.83億元,同為晉江這個小鎮走出來的運動品牌,特步是怎麼被安踏“甩開”的?安踏的發展模式又是否適合特步呢?

特步是怎麼被安踏“甩開”的?


晉江——國內運動品牌的“發源地”


安踏和特步的創始人同姓“丁”,一個是丁世忠,一個是丁水波,這不是巧合,而是這兩個品牌起步於同一個地方,晉江。

20世紀90年代,晉江烏邊港有數千家制鞋廠,安踏,361起步於河的南面;特步,德爾惠起步於河的北面。那個時候晉江系公司大多是貼牌生產、品牌批發,特步的“前身”三興公司當時為國際知名品牌貼牌生產各種款式的運動鞋,賺取中間微薄的利潤。

特步是怎麼被安踏“甩開”的?


從製鞋廠到運動品牌的轉變,和李寧的崛起有關。體操冠軍李寧創辦的運動公司因為其個人IP,以及先後在1992、1996和2000年贊助了奧運代表團,迅速在國內打開了市場。

晉江的製鞋廠也紛紛建立了自己的運動品牌,很長一段時間內,贊助奧運和請代言人成為這些品牌發展的“標配”。在2000年,年銷售收入只有一個多億的安踏在悉尼奧運會期間投入的廣告達到近千萬元,品牌代言人孔令輝也在那屆奧運會實現了大滿貫,也是在那一年,全國人民都知道了安踏。

而在2001年,三興公司也“變身”為特步,成立之初,特步就踐行著找最火的人代言的原則,丁水波拿著數百萬元去找謝霆鋒做代言人,憑此打開局面。

特步是怎麼被安踏“甩開”的?


在2008年以前,可以說是國內運動品牌的“躺賺”時刻,根據歐睿國際的統計,中國體育用品的行業規模已經達到1039億元,除了李寧以9%的市場份額明顯領先外,靠著打品牌知名度走出來的安踏、特步、361的市場份額分別為5.8%、4%和3.7%,相差並不大。

特步是怎麼被安踏“甩開”的?


運動品牌越來越看重專業性


靠著代言人和冠名就能“高枕無憂”的時光從2008年以後戛然而止。

資本市場的繁榮和北京奧運會的舉辦讓整個運動市場都陷入了狂歡,國內鞋企開始在全國大範圍“鋪店”。而隨著耐克、阿迪進入中國市場,以及2012年爆發的庫存危機,給了國內品牌沉重一擊。


特步是怎麼被安踏“甩開”的?


特步和安踏也未能倖免。根據公開資料,2012年,特步的年收入達到55.5億元,之後的一年,年收入暴跌了21.8%;安踏也在這一年迎來了上市以來淨利潤的首次下滑。

安踏和特步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安踏開始了多品牌戰略,提升產品的專業性,2009年收購FILA,2015年收購SPRANDI,2016年與DESCENTE簽訂合作戰略,2017年納入KOLON SPORT,以及去年鉅額收購了始祖鳥母公司。

而早期收購的品牌,也漸漸成為了安踏業績增長的“功臣”。根據公開資料,去年FILA的銷售增速超過80%,全年流水超過100億元。

特步是怎麼被安踏“甩開”的?


在2012年,特步一方面仍然找最火的人代言,從早期的謝霆鋒、TWINS、蔡依林到趙麗穎,《偶像練習生》中的樂華七子;另一方面,特步有段時間把重心放在兒童業務上,帶來了一定時間的增長,但因為快速擴張和衣服質量,反響平平。

如今,特步對於國外品牌的收購,多品牌發展戰略意圖已顯,但是對於收購品牌的整合是個長期的過程,安踏的模式能否適合特步還有待驗證。

而運動品牌的發展,對於專業性的要求也越來越強,靠著代言打開市場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增強自身的研發力和科技水平,才是國內運動品牌能真正走向國際的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