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王谋反不杀,臣子贪污不罚,汉文帝仅仅只是宽厚吗?

jinkie


<strong>如果说文帝宽厚仁慈,只怕司马迁和班固都笑了。

杀汉惠帝的儿子及小皇帝。吕后一死,大臣周勃、陈平等诛杀吕氏家族。吕氏无老少皆斩杀。而迎接当时还是代王的文帝入京师。

文帝上位的头天晚上,就命令有司诛杀梁王、淮阳王、常山王、小皇帝于官邸。原文“有司”指官吏,相对于皇帝所说,说明皇帝是发号施令者。这些人都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都是无辜的,文帝把自己的侄儿杀光了。从这条资料你能看出文帝是仁慈还是心狠手辣?

《史记·吕太后本纪》「代王遂入而听政。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于邸。」

污蔑淮南王造反而诛杀。淮南王刘长是刘邦最小的儿子,刘邦临幸了赵王张敖的美人所生,美人生了就自杀了,刘长从小就没有亲妈。吕后一死,他就不太守规矩和法度。还叫文帝大哥。把他忌恨的审食其用铁锤打死了,还割下了审食其的脑袋。然后向文帝请罪。

文帝表面上饶恕了他,但这是没把皇帝放在眼里。结果就有人告淮南王谋反。理由是:文帝前元六年(前174),淮南王刘长命令男子叫“但”的等七十人和棘蒲侯柴武的太子柴奇一起谋划,准备带着四十辆马车到谷口去造反,同时又派人去闽越和匈奴联络,结果消息泄露。刘长就被招回了京师。

请问七十个人和四十辆车怎么谋反对抗朝廷?难道刘长和柴奇是傻子?如果真谋反,为什么朝廷一招就来了,不知道跑?不知道垂死挣扎?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輂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长安。」

然后文帝的大臣们就开出了刘长一大堆罪名。结果文帝就把他流放到蜀地。他是坐囚车去的,文帝还批示:“每天供给五斤肉,两斗酒。十个美人和他一起”,但沿路的官员不敢打开封条,结果淮南王刘长就绝食饿死了。

请问皇帝如果要一个人活,官员会让他死吗?沿路官员不敢开封条,难道押送他的官员也不敢开封条?那文帝批示每天五斤肉是给谁吃的?明显就是要路上杀了刘长,活活把他饿死在囚车内!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制曰:“计食长给肉日五斤,酒二斗。令故美人才人得幸者十人从居。他可。”……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

吴王刘濞不来朝见,大不敬等同谋反,而文帝不敢杀,因为吴国大,又富有。吴王太子和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景帝下棋喝酒,吴太子悔棋。结果景帝很生气,提起棋盘就砸吴太子,把他打死了。朝廷把尸体运往吴国,而吴王不接受,并说:既然死在哪里就葬在哪里。称病不来京师朝见。文帝不加罪,还赐予吴王拐杖。这不表示文帝仁慈,而是势力。

《史记·吴王濞列传》「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

打压周勃,杀之未遂。周勃是开国将领,又诛杀吕氏有功,功高震主,被汉文帝猜忌,遣回封地。他恐惧被杀,身披盔甲,让家臣手持兵器才敢接见巡视的官员。有人告他谋反,结果周勃被廷尉审问,遭受狱吏侵凌。后来用千金买通关节,贿赂薄昭向文帝母亲薄太后求情。文帝和周勃又是亲家,才打动薄太后责骂文帝让他赦免周勃,侥幸免祸。周勃出狱后说了一句名言:“我曾经统帅百万兵马,哪里知道狱吏的尊贵!”(进了监狱才知道)周勃的儿子取了文帝的公主,利益共同体,没有任何谋反的理由和证据,文帝就要杀他,这是宽厚仁慈?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于是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杀薄昭。周勃没能杀成,但是把薄昭杀了。薄昭是薄太后的弟弟,文帝的舅舅,帮助文帝上位有功,又是外戚,被封为车骑将军,又为卫将军(禁军统领),非常要害的职位。但是由于受了周勃的巨额贿赂,周勃把自己受的赏赐全给他了,为了保命。但史书只简单交代了一句,因为薄昭杀了使者,自杀。文帝亲自吊丧,并安置他的后人。你会认为文帝是大公无私吗?只能推测,卫将军是最重要的武官,直接关系到皇帝的身家性命,而文帝觉得薄昭不够忠心,就痛下杀手。

《汉书·百官公卿表下》「太中大夫薄昭为车骑将军。代中尉宋昌为卫将军。」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

《汉书·外戚恩泽侯表》「元年正月乙巳封,十年,坐杀使者,自杀。帝临,为置后。」

张武。是文帝的亲信,又是将军,帮助他上位有功。只要他对文帝忠心,受贿当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为皇帝办事,没有办事的各种人才是不行的,而好多在编制外,比如门客之类的,朝廷不发俸禄。那么不搞点额外收入,怎么发工资?

邓通。只怕是文帝的最爱,当然也邓通也爱文帝,文帝生了恶疮,治不好,又痛,邓通就给文帝舔,舔舔还很舒服。文帝高兴。然后就封给他铜山,让他造钱,当时有邓氏钱和吴王钱流通天下的说法。

横征暴敛。关于文帝轻徭薄赋,十五税一,三十税一。有一个人有不同意见。王莽,他说:“汉朝常有以交钱代替服役的名目,老病残疾不能服役的人都要交钱。再加上豪强的盘剥,名义上是三十税一,实际上是十税五。”50%的税,比秦始皇可怕多了。由于王莽是失败者,史书是胜利者写的,所以可信度比较高。

《汉书·食货志》「“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实什税五也。”」

所以从以上看出,汉文帝是个厚黑帝,历史名声还挺好。立得一手好牌坊而已。


猪猪大师


帝王谥号为文是极高的封谥,含有经天纬地等赞誉。可知文帝绝不是宽厚就能做到的,刘恒以藩王上位,与其他开国或因顺位继位的皇帝不同,所作所为自然有所遮掩,有时也更有难度,需要考虑更深更远,如对谋反的淮南王刘长,他不仅是反王,也是刘恒的异母弟,更是刘邦的幼子。而对于贪污的张武,他是刘恒在代地的亲信心腹,又拥立有功,受贿虽然触犯文帝的法度,也不能简单粗暴处理,一着不慎,就会成了飞鸟尽良弓藏的事例。


众功臣诛诸吕,忌惮齐王刘襄兄弟三人文武毕集,内外呼应,以刘襄的母族骄横不法为由不立,而迎立早年远离朝堂,在代地为大汉守边的代王刘恒入主大宝,经过一番协商后,战战兢兢的刘恒来到长安,登上帝位,不久发生代王后四子先后离奇死亡等事件。(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文帝面对一个烂摊子,在朝有强大的功臣集团,在地方有不安其份的诸侯王兄弟侄子,个个都是不好惹的主,在此环境下,文帝理清头绪,分门别类,一步一步收揽权力,压服众臣,威慑诸王,使国家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为后来的景帝武帝打好统治基础。


刘恒上位后,第一时间让心腹宋昌张武掌握京城军队,大封功臣和有功将士,大赦天下,又利用缇萦救父之事而下诏废肉刑,改革刑法,诏罢天下田租,厉行节俭,劝课农桑,全国出现欣欣向荣景象。(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对老臣如周勃等,初以高位尊崇,后以峻法威压,把一个沙场老将收拾得服服贴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从龙诸人自以为有功,郎中令张武一朝得志,贪念大起,到处收贿纳贿,文帝得知,召他前来询问问他收了多少钱,问明白后也不责备,直接让宫人把宫内几万银两给他,此举让张武无地自容,也起了敲山震虎的作用,张武以后再也不敢收贿。

以边地藩王上位,诸功臣认为好控制,地方王爷们也蠢蠢欲动,不久,因不满于分封不均,刘肥第三子,济北王刘兴居率先造反,被柴武平定。三年后,淮南王刘长也欲举兵造反,被人告发,朝廷把他传召至京师论罪,大臣张苍等人认为应该依法严治,文帝不允许,说我只剩这个弟弟,要求召集二千石官员会商如何处理,结果还是得出依法处理的意见。文帝还是不忍心,只把他废了王位,流放蜀郡。(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刘恒对小弟刘长的处理,并不只是宽仁和不忍,在开始时,淮南王因不为母亲求情的事,击杀辟阳侯审食其,其时大臣劝刘恒治罪,文帝没有听从,助长了他的气焰,到封国后更加骄横不法,以至造反。贬谪淮南王时,袁盎认为以刘长的骄傲心性,恐怕不堪受辱,会出意外,文帝也没有听从劝告,果然淮南王中途绝食而死。从这件事的前后,似可看到郑庄公对付弟弟所用手腕的影子,这也可能与当时侯王势力太大有关,不得不如此隐忍。


南方鹏


题主所说的诸侯王谋反不杀所指代的人应该是淮南厉王刘长,臣子贪污不罚指代的应该是张武吧。汉文帝为何不杀不罚呢?请听细节君的分析:

淮南厉王刘长是谁?是汉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并且是汉文帝继任后唯一幸存的弟弟。对于这个弟弟汉文帝不管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在外人看来他都倾注了许多感情在里面,举个简单的例子汉文帝的舅舅薄昭因为矫召的缘故,汉文帝生生把他逼死,而淮南厉王刘长无视王法直接将丞相审食其击杀,汉文帝的处理结果是赦免,为何差别那么大呢?

这是因为汉文帝要在外人面前树立他团结兄弟,爱护兄弟的和蔼可亲的一面,结果刘长不知进退在后来居然谋反,可就算如此汉文帝依旧赦免了他,只是将他流放。

简单来说就是汉文帝在世人面前立了一个珍惜手足之情的哥哥形象,若是诛杀刘长一来人设崩塌,影响皇室权威,二来会刺激诸侯,毕竟在汉文帝时代诸侯势力还是比较强大的(不然也不会有后来的七国之乱),诛杀刘长会让诸侯认为汉文帝连亲兄弟都能诛杀,那关系更远的他们岂不是也朝不保夕?为了安抚诸侯,汉文帝只能流放刘长。

张武是谁呢?这个人也不简单,他是汉文帝还未登基时就在他身边的谋臣,汉文帝登基后,张武仗着从龙之功开始在京城公开受贿贪污。这样的臣子汉文帝也不能处罚,不然别的大臣会有意见,要知道汉文帝刚把陈平,周勃这帮老臣处理完,新认命的臣子都是自己在代地时就跟随自己的。现如今若是处置了张武,难保其他从龙的大臣没有想法,若是不处置又没法向天下交代,这时汉文帝采取了一个有意思的办法。

那就是羞愧疗法,你贪多少钱,我不处罚你,再给你那么多钱,让你自己都羞愧难当,此法果然有效不仅惩处了张武,也避免了群臣的异议。

经此事后,文武百官和百姓都更加的崇拜汉文帝,之后汉文帝因势利导,轻徭薄赋百姓的生活日渐好转,最终在汉文帝时期汉朝迎来治世。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汉文帝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本来无缘皇位的,但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刘恒和刘邦其他的儿子有很大不同。刘恒为人宽厚温和,恭敬有礼,谨慎小心,大臣们对他很有好感,对他比较信任。


吕后死后,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大臣联合汉宗室朱虚侯刘章诸吕,外戚一网打尽,最后他们商量觉得立刘恒最好。刘恒很谨慎,大臣邀请他来未央宫继承皇位,他多次确认后才动身,在渭桥和大臣相见,随后入住未央宫登基为帝。

在朝堂,他对立他为帝的功臣很恭敬,该赏赐的都赏赐了,特别对周勃,陈平升官,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汉朝以右为尊。对跟随自己来的大臣都相应的封了官,特别是掌握了朝廷的禁军。

汉文帝不好杀人,因为他也遵守黄老之术,实行汉初的无为而治,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国家和皇帝都不会过多的干涉,任由百姓发展,在这种宽松的法制下,国力逐渐恢复,百姓富裕。

百姓不再受秦法之苦了,革除株连之法。

汉文帝对大臣也很宽容。周勃常在家披铠甲,被人诬陷谋反,刘恒没有借机杀他,而是明察秋毫,没有发现他要谋反的证据,便释放了他。

贪污的更不用说,汉文帝有法可依,不以自己的意志来决定结果。汉文帝带头尊法守法,百姓及大臣都很相信法律,法律是国家的底线,也是无为而治的底线,只要在这个红线内,你可以任由发展。


历史如歌


主要有两个原因

1.是因为当时国家社会经济,文帝刚继位需要稳定,来发展经济,这点从汉初执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政策有关。

2.政治原因,诸侯制度是文帝他父亲制定的,文帝当年也是诸侯王,你不能一上来就反对,到时候大家都该反对你了。

3.就是其性格确实非常宽厚,有容人之量。


爱历史的小蜗牛


汉文帝也有权术

文帝继位后,为表彰齐王在拥立过程中的巨大功绩,把齐悼惠王的儿子都分齐为王,将闾为齐王,志为济北王,辟光为济南王,贤为菑川王,卬为胶西王,雄渠为胶东王,加上起先封的城阳王,共七个诸侯王。

齐国原先只有一个齐王,现在分成了七个部分、七个王,可以说是奖励功臣,也可以说是削弱割据力量。

这一招实在高明。

后来,文帝的儿子景帝就不那么聪明,没有采用他爸爸文帝这种温水煮蛤蟆的办法,而是生硬削藩,结果引发了“七国之乱”。


梅轩读史记


汉文帝其实是腹黑吧,故意纵容弟弟,让他作大死,然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干掉他了,不需要下杀手,那种娇生惯养的皇子只要待遇急剧下降,自己就受不了自杀了。


az2777


汉文帝毕竟是一国之君,他要考虑的问题,不能用普通人的眼光去看待。他要考虑国家的安定,要平衡臣子的关系,要关心老百姓的吃饱穿暖,免不了要有些帝王心术。不过从整体来看,他身上的宽厚成分,还是要占大多数的。


贝贝127554956


汉文帝这样做的原因有三,

其一,汉文帝本人性格有点柔弱,他想让帝国平稳过度。

其二,当时汉帝国处于豪强割据的局面,皇权集权能力不足,汉文帝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三,当时帝国经济比较困难,国家经不起折腾,百姓需要安稳。


历史何其相似66


周勃死的很伤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