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元剿匪时,为什么宁愿背负杀俘虏的骂名,也要将5000土匪全部剿灭?

进而读史


冯玉祥的得力干将

宋哲元这个人很复杂,既有人说他是青史垂名的抗日英雄,也有人说他是臭名昭著的历史罪人。因为他为政领军期间,既有“血战喜峰口”这样的英雄壮举,又制造过“凤翔大屠杀”这种耸人听闻的屠杀事件,功不掩过。

先从宋哲元的成长背景说起,可以说他是天生的军人。

1907年,22岁的他考上北洋陆军随营武备学堂,毕业后,就服役于素有“布衣将军“之称的冯玉祥部,且受到冯玉祥的赏识,此后一路追随冯玉祥的脚步,平步青云。

1917年7月,张勋复辞,冯玉祥兴兵讨伐,宋哲元作为其左膀右臂,率部进攻北京,干劲十足地击败了张勋的辫子军,立下大功。

此后,他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少校团副到团长,一直干到陆军少将。

1924年,宋哲元的直属boss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从直系军阀系统“跳槽”到国民军系统,宋哲元的组织关系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变更,他被委任为国民军第十一师师长,第二年又升了个官,成为热河都统;第三年,再升一级,成为陆军中将。

北伐期间,血洗凤翔城

1926年到1928年期间,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发起了志在结束军阀割据、统一国家的战争,史称北伐战争。宋哲元正是北伐战争中最得力的干将。

1927年11月,宋哲元在攻入西安之后,就任陕西省主席。他接下来的任务非常艰巨——督剿陕甘边境及陕西境内的地方顽匪。

陕西境内,军阀盘踞,最难搞定的一处决胜之地,是古称雍州的关中西府重镇、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凤翔。盘踞在这个要塞的,是陕军军阀党玉琨。

党玉琨本人的做派,俨然作恶多端的土皇帝,吃喝嫖赌毒,无一不全;烧杀抢掠夺,天良散尽。但他毕竟在这里剥削式地经营多年,武器弹药充足,屯粮屯兵,凭险据守。虽然宋哲元领兵有方,训练有素,也完全奈何它不得,从春到夏围攻了小半年,硬是没有打开局面。

后来,宋哲元下定决心,破釜沉舟,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军事力量前来增援。9月5日这天,大势已定,国民军挖坑道,轰城墙,黑压压涌入;埋炸药,上炮弹,机枪扫射,靠激烈的巷战,硬生生拿下了这座城。党玉琨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混战中,狼狈身亡。

然而,这场战役给凤翔城带来的灾难又是空前深重的,无辜的居民,有一万多人葬身炮火,整个凤翔城血流成河,死尸遍地。

惨死在刀口下的五千俘虏

血战结束后,党玉琨所属的官兵,死伤两千多人,被俘五千多人。

第二天,宋哲元做出了一个让官兵深感震惊的决定:五千多人,尽数屠杀!目的只有一个:震慑陕甘境内的残余军阀,以图日后不战而屈敌之兵。

前来增援宋哲元拿下这场战役的张维玺起初非常反对这个惨无人道的决定,但宋异常坚持,为避免日后再出现这样惨烈的伤亡,他只能选择妥协。

城东八里纸坊镇东头关帝庙前大约七八十米的地方,有一片空旷的平地,南面还有一口年长日久、几十丈深的枯井,这里成为宋哲元钦点的大屠杀执行场所。

五千多人!宋哲元选择的屠杀方式,却不是利落的枪杀,而是残忍的刀砍——

50名行刑者站成一排,俘虏则50人被排成一队,由两名士兵架着胳膊抬到枯并边,喝令跪下,手起刀落,人头即刻滚到井里,尸体再被踢进去。只消这样杀上七八个,再精壮的刽子手,也已浑身溅血、精疲力尽,只能由后面的替补接替。

其情状有多惨烈呢,目击者张宣武写过一篇《宋哲元杀戮陕军俘虏五千人目击记》,看得人胆战心惊——

“有的俘虏被架到井旁喝令跪下时,为了避免挨刀断头之苦,连跪也不跪就活生生地扑进井去;有的俘虏被架到井边时,早已神魂离窍像泥块一般,使刽子手无法下手,也就只好一脚,不死不活地把俘虏踢入井中;有的俘虏跪下之后,脖子挺得较硬,只消一刀即可人头落地,立时毙命;而有的俘虏由于吓得魂不附体,脖子挺不起来,一刀不能断气,以致连砍数刀,因疼嚎叫,那种怪声使人惨不忍闻;而有些刽子手则是初次杀人,当手举刀落时,手腕忽而软下来,只能砍进三两分深,这就使被杀的人,遭到了最大的痛苦,当然更会哀嚎乱叫起来……”

不过事实上,最后被杀的,并不到五千人。

召集各部营以上军官前来观看行刑、让数千百姓在警戒线外当吃瓜群众的宋哲元,坐在关帝庙前,C位表演边喝茶边谈笑,杀到500人时,也早已累得不行,于是一声口谕,要求这些人当天夜里都得咔擦,就匆匆离场了。

这剩下的俘虏,有三千多名的确都在当天夜里,被了结了生命。唯独张维玺十三军第十七师的师长赵凤林,忍受不了这种赤果果的杀戮,暗示所属旅、团长严守秘密,夜里悄悄放走了一千多人。

纵然党玉琨生前烧杀抢掠、作恶多端,给凤翔城的无辜百姓带来了不少深重的苦难,但宋哲元这一战一杀,无论理由多么正义,也无异于一场更沉重、更痛苦的浩劫。遑论被一律屠杀的五千俘虏中,有多少是被迫参军、被迫服役、被迫成为“党拐子”的无辜百姓。

此后,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沈阳,宋哲元率第29军全体官兵,通电全国,坚决表示“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1933年,他在各方溃败的情况下,率领第29军官兵“血战喜峰口”拿下一战,提振了全国官兵抗日的士气。

然而该说他是一个忠肝义胆的爱国将领吗?恐怕也不是,在他的内心深处,爱国意识和军阀意识也许就处在天平的两端,时时角力,此消彼长。

也因此,他存着自己对冯玉祥的一片赤诚私心,最终对国民政府有所保留,并没有彻底投身抗日救亡的大业,也因此,并没有将民族大义坚持到底。

或许该说,正是那从未被爱国意识彻底消融的军阀意识,导致他在凤翔制造了那般载入史册的惨案。


饮水君


1928年9月,宋哲元和张维玺在攻下陕西凤翔城后,俘获了守城匪军5000人,然后将这5000人全部屠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凤翔大屠杀案”。

众所周知,宋哲元曾带领赫赫有名的第29军,在喜峰口血战日军,彰显了不屈的民族气节。其所部“大刀队”,更是让日军闻风丧胆,名扬天下。

(宋哲元旧照)

这样一位西北军五虎将之一的显赫人物,后来鼎鼎大名的抗日英雄,为何当初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处决数千名匪军呢?

一、艰苦卓绝的凤翔夺城战。

1928年初,宋哲元受命于冯玉祥,攻打凤翔县城。固守凤翔县的是陕西军阀党玉琨。党玉琨经营凤翔县十多年,手下有7000人左右。他不但在城内囤积了大量的武器弹药、粮食衣物等战略物资,足可维持城内军民三年之需。还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加厚加高了城墙。把城墙外的河道,拓宽了两三丈。从而将凤翔城打造得固若金汤,使得凤翔城拥有易守难攻的战略优势。

因此,夺城战进行得异常艰苦。宋哲元调集3万兵力,对县城展开了近半年的围攻。不但没能前进一步,反而损失了数千官兵。

时间来到了7月,宋哲元眼看凤翔久攻不下,于是向冯玉祥求援。冯玉祥电令张维玺带领西北军第13军,紧急驰援。此时,宋哲元手上已拥有兵力5万多人,但仍然对党玉琨无可奈何。

于是,宋哲元和张维玺商议,采用了挖地道的方式,直接挖到了凤翔城墙边下,埋下了近3000公斤的炸药。随着一声巨响,坚固的凤翔城墙,被炸开了一条巨大的豁口。城外的宋哲元部大炮轰鸣,机枪齐射。

在一番狂轰乱炸后,数万西北军从豁口蜂拥而入,凤翔城就此被攻陷。党玉琨本人也慌不择路,在巷战中身受重伤,死于非命。

(冯玉祥旧照)

二、血腥残忍的俘虏大屠杀。

凤翔城陷后,宋哲元俘虏了党玉琨部大约5000余人。

按照处置俘虏的一贯做法,要么收编招安,要么遣散回家。但是,宋哲元却提出了一个血腥残忍的方案,将这5000人全部处决。此举遭到了张维玺的竭力反对。但宋哲元一意孤行,决意杀俘。张维玺慑于宋哲元的威望,只好同意。

于是,“凤翔大屠杀”由此上演。宋哲元将斩杀500名俘虏的任务交给了张维玺的手枪营,他选出身强力壮的50名行刑者,手持大刀,轮流执行。

宋哲元下令将这500名俘虏押至一个枯井旁边,将俘虏的人头砍下,然后踢入井中。最后把躯干一并扔到井里。纵使这些行刑者孔武有力,体力充沛,但仍然砍得手臂发软,浑身是血。

随后,宋哲元下令,将部队俘获的其余党玉琨所部,交由各团处决。除少数军官认为太过血腥,偷偷放走一部分外,其余人等悉数被杀。

据统计,此次“凤翔大屠杀”,至少有4000人惨遭屠戮。

(凤翔大屠杀,图取其意)

三、宋哲元杀俘的原因。

一是党玉琨作恶多端,人神共愤。

党玉琨盘踞凤翔期间,疯狂盗挖凤翔一带的古墓葬,掠夺了周秦至汉唐年间的随葬文物,成了臭名昭著的盗墓土匪。

他任命部下旅长贺玉堂专事盗墓,带领手下士兵到处掘坟。还和地方势力狼狈为奸,动员上千民工,对斗鸡台一带的秦汉古墓大肆盗掘,将古墓中的珍贵文物洗劫一空,倒卖其中的贵重青铜器和玉器等,供自己肆意挥霍和装备部队。

宋哲元攻陷凤翔后,在一个密室里,发现了数百箱未来得及处理的文物。包括著名的西周夔纹铜禁和珂尊,以及大量的铜鼎、玉器、青铜器、黄金饰件等。

党玉琨的盗墓行为,不但严重破坏了周秦文化,也让当地百姓深恶痛绝。而且,党玉琨在凤翔横征暴敛,杀人越货,放纵部下为所欲为。他本人也长期吸食鸦片,且烟瘾极大,整天烟不离手。这些行为都激起了当地百姓的极大愤慨。

宋哲元由此认为,党玉琨手下的匪兵,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二是杀俘具有震慑作用,可以减少攻城的伤亡。

早在攻取陕西同州的一战中,张维玺就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不但围城时间长达两月,还损失了近千人马,才拿下了同州军阀麻振武。在城破之时,宋哲元就曾致电张维玺,最好是将俘虏的3000麻部全部处决,以震慑其它军阀,造成畏惧感,让他们不再拒城死守。

但张维玺不但没有杀俘,反而给这些俘虏发放了路费,遣散回家,直接给后来的凤翔之战,造成诸多困难。

宋哲元的血腥杀俘,还真收到了奇效。甄士仁和张九才两位匪军,在几天后就主动上门归降。之后,陆续又有几股土匪或军阀来降,陕西的地方军阀也由此被基本击破。

当然了,如此残忍之事,也只有在军阀混战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才会出现。但愿这样的悲剧,永不再来。


张生全精彩历史


民国时期社会混乱,陕西境内土匪横行,他们各占山头杀人越货无恶不作,老百姓整天生活在恐惧之中,称呼这些土匪为“关中刀客”,冯玉祥五虎上将之一的宋哲元,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奉命前往剿匪。


宋哲元出生于山东一个贫困家庭,从小就喜欢武术,曾参照民间武术书籍,早晚舞棍弄棒。1907年宋哲元考入北洋陆军武备学堂,毕业后一直在冯玉祥的部队任职,刚开始只是一个小哨长,逐步成长并成为冯玉祥西北军的五虎将之一,深受冯玉祥赏识。

1928年,冯玉祥任命宋哲元为陕西省主席兼剿匪总司令,负责陕甘边境及陕西境内的剿匪任务!宋哲元到陕西后就展开了剿匪行动,有些土匪守上十天半个月支持不住即行突围溃逃,有的土匪势力比较大的守个一两个月,等大势已去的时候才缴械投降,宋哲元在攻打凤翔党玉琨时,遇到了顽抗。


党玉琨也叫党拐子,是个破坏周秦文化的千古罪人,曾经是靖国军郭坚的部下,郭坚死后,大部分手下被党玉琨编收,党拐子带着这些人盘踞在凤翔长达十几年,强取豪夺,杀人越货横行一方,搞的老百姓几无宁日,当地老百姓无不恨之入骨!凤翔是关中的一个重镇,城墙又高又厚,异常坚固。党玉琨在凤翔经营了十几年,城内的囤粮充足,武器弹药也很充足,宋哲元久攻不下,只得请冯玉祥派张维玺前来支援,因为原先爬城硬攻牺牲太大,二人就决计以挖掘坑道从地下进攻,将城墙轰倒后,攻城部队迅速攻城,这种战术成功的攻陷凤翔,将困扰凤翔十余年的土匪连窝端了,党玉琨在乱军之中被击毙,他的部众还有5千余人被生擒。


面对这么多俘虏,换作别人可能就是教育教育一下,要么收编要么放走,然而宋哲元却是宁负骂名也要将这些人全部剿灭,其中有两个原因:

  1. 这些人在党拐子的带领下,平时就是无恶不作横行一方,所犯下的罪行足以论死,而且这种人纯粹就是兵油子,如果收编只会降低军队的整体素质,如果放走,这些人很可能又跑到别的山头继续为害一方!
  2. 当时陕西匪患严重,张维玺在打下同州时,当时宋就要求张将俘虏全杀死,张维玺不忍心,将俘虏放走,这次攻打凤翔遭遇党玉琨的顽抗,让宋哲元损失了不少人马,所以决定将党拐子的这些俘虏全部杀死,以震慑陕西余下的土匪。
宋哲元不顾道义将5千多俘虏全部杀死,确实在当时也收到了奇效,陕西境内余下的土匪个个心惊胆战,自动前来投降,陕西的土匪问题终于被彻底解决!

对于宋哲元的评价,历史上也颇为复杂,世人也是褒贬不一!


挚滗画畫紅尘


宋哲元干出的这一出,叫做“凤翔大屠杀”!被屠杀的一方,则是被称为“党拐子”的党玉昆。

一,凤翔大屠杀始末。

在《凤翔县志》中,有过记述这件事情,提到了“先后杀1600人,党玉昆思域乱军之中”。《陕西民国战争史》中,则直接提到了宋哲元“将已缴械的官兵300余人,驱至纸坊村风女台畔,用机枪扫射,一律掩埋”。可见,这件事,一直以来都没有受到史家的重视。

现今关于凤翔大屠杀大多数的说法,都来自于张宣武的回忆文章《宋哲元杀戮陕军俘虏五千人目击记》。张宣武1922年加入西北军,先后担任排、连、营长,在这场屠杀中,张宣武担任手枪营营长,直接负责指挥行刑,他的说法,当属信史。

党玉昆所部有7000人,1928年宋哲元用坑道爆破方式攻克凤翔城,歼敌2000,党玉昆死在乱军之中,有5000人被俘虏。战后,宋哲元找张维玺商议,要把5000俘虏全部杀掉。宋哲元认为,只有杀了这些土匪,才能震慑各地陕军,实现陕西军政统一。张维玺同意了。

后来唱着“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大刀队,参加了首先杀掉500俘虏的任务。俘虏被驾着胳膊带到枯井边,一刀一个脑袋,掉进枯井,尸体也被扔进枯井。在张宣武的回忆文章中,有这样极其细节的描写:

“有的俘虏被架到井旁喝令跪下时,为了避免挨刀断头之苦,连跪也不跪就活生生地扑进井去;有的俘虏被架到井边时,早已神魂离窍像泥块一般,使刽子手无法下手,也就只好一脚,不死不活地把俘虏踢入井中;有的俘虏跪下之后,脖子挺得较硬,只消一刀即可人头落地,立时毙命;而有的俘虏由于吓得魂不附体,脖子挺不起来,一刀不能断气,以致连砍数刀,因疼嚎叫,那种怪声使人惨不忍闻;而有些刽子手则是初次杀人,当手举刀落时,手腕忽而软下来,只能砍进三两分深,这就使被杀的人,遭到了最大的痛苦,当然更会哀嚎乱叫起来”

就在这一片活地狱的景象中,宋哲元在关帝庙前谈笑风生,喝茶品茗。宋哲元对营以上军官下达命令,限期当天杀光所有俘虏,一个不许放走,于是有3000多人当夜被处死。只有张维玺十三军第十七师赵凤林师长,于心不忍,放走了1000人。

二,为何要如此残暴?

宋哲元在当时,也算是陕军名将,为什么要对党玉昆所部这样残忍暴虐?

究其根本来说,乱世用重典。这是军阀混战中最容易让人想到的理由。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宋哲元把这些人缴械、遣送回家,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他们没有生计,投靠了其他匪帮当土匪。又或者他们啸聚乡里,打家劫舍,成为广大农村治安的不稳定因素。

某种程度上说,宋哲元杀俘虏的这种做法,有其正面的考虑。

事实上,在陕西这个地方,土地贫瘠,十年九旱,没有生计的贫苦老百姓很容易落草为寇。做了一次土匪,恐怕再也无法再安分守己做良民。宋哲元不杀掉这些人,恐怕社会还会把他们逼上绝路。

另一个角度来说,说明宋哲元没有改编和控制这支队伍的能力。

通常来说,军阀混战的大背景下,有人有枪有地盘,实力就会不断扩张。冯玉祥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那么,宋哲元俘虏到5000败兵,第一考虑为什么不是把他们打乱编入行伍,最大限度利用他们的“正能量”?

这是因为,宋哲元没有这个能力。

通常来说,维系一个几十万以上军队的纽带,最流行的方式是地缘方式。陕西人治理陕军陕土,以乡党、同学为纽带,牢牢控制住这些人、这些枪、这些土地,然后不断扩张。可是,令人糟心的是,宋哲元是一个山东人,没有能力控制这些陕西冷娃。

宋哲元的老长官冯玉祥,也是无法用地缘关系控制军队的大军阀。冯玉祥是河北沧州人,原籍安徽巢湖人。冯玉祥的长官陆建章,也是安徽人出身的陕西军阀。另外,陈树藩虽是陕西人,却引进镇嵩军祸害陕西人,最终被陕西靖国军所驱逐。

总而言之,陕西这个地方,整个民国始终都不是安身之地,军阀混战和伴随着的屠杀和虐杀,始终是陕西人的噩梦。

三,宋哲元其人。

大多数人对宋哲元的看法,主要集中在卢沟桥事变这件事上。事实上,从1935年宋哲元掌握察哈尔、河北、北平、天津等地后,始终都在风口浪尖。

对于抗日前线的非蒋系军阀来说,要随便给他下一个忠奸评价,实在是太难了。宋哲元因为主持了长城抗战,得到了青天白日勋章。当张学良因为九一八事变和热河事变身败名裂时,宋哲元就成为了华北抗日的夹心饼干。一面是步步紧逼的日军,一面是不许抵抗的蒋军,如何能保住地盘?如何能守住民族大义?宋哲元不容易。

宋哲元在天津修养了几天,副手秦德纯就与日军土肥原贤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秦土协定》。宋哲元控制京津冀,掌握统税、盐税、关税、铁路,兵力四万人,从不敢轻言抗战。当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时,也正是宋哲元下令镇压学生,造成了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混乱局面。

1936年,日军加紧侵略的时候,宋哲元和昔日西北军兄弟韩复榘一起搞起了对日媾和的把戏,并且还打着“防共”的旗号,想从蒋军那里得到援助。

不过,宋哲元始终咬紧牙关,没有迅速倒向日本,当了汉奸,值得称道。最终1937年5月,宋哲元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把军事交给冯治安,外交交给秦德纯。不过,形势越来越恶化,宋哲元一直以为用“和平方式”可以满足日军野心,事实上这是错误的。七七事变后,宋哲元始终寄希望与日军和谈,结果7月28日,日军对北平发动总攻,二十九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伤亡五千余人,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于南苑壮烈殉国。

北平失陷后,宋哲元所部一溃千里,从此只能担任一些军队虚职。


历史知事


杀俘数字是不准确的,宋哲元在风翔一战中确实俘虏5000匪众,但只杀掉了4500人,虽然只差500之数,那也是人命关天。西北军重要将领宋哲元一生中有两次事件被人所诟病,其一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战和首鼠两端,其二便是1928年8月25日的“凤翔大屠山案”,宋部当天攻克陕西省凤翔县,夜里便下令处死了俘虏的全部党玉琨匪众,致全国舆论哗然,毕竟杀俘为各路正规军所不耻。

(宋哲元在华北)

先弄明白宋哲元当时是什么职务和立场,1928年4月南京政府决定“二次北伐”,冯玉祥的西北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誓师出动,其中“五虎上将”宋哲元担任该集团军第八方面军总指挥。在冯玉祥远在河南前线督师期间,宋哲元被南京政府任命为“陕西省主席”,有稳定西北军后方的重要任务,而陕西境内军阀割据匪患严重,宋哲元及其所属部队的中心任务就是绥靖地方,督剿陕甘边境和陕西境内的地方顽匪。

党玉琨早年是关中地区的反清“刀客”,逐渐拉起武装成为一个小军阀,早期投靠在盘踞陕西凤翔一带的地方军阀、靖国军首领郭坚部下,就任陕西精国军第一路第三支队司令。1921年冯玉祥第二次入陕时,整肃陕西大小军阀,把拒不听从调遣的郭坚本人干掉了,但其部队却基本被党玉琨接管,从此这股力量就算与陕西省当局势不两立了。

(党玉琨)

党玉琨则从1916年到1928年盘踞凤翔整整十二年之久,已然形成了一个小的“独立王国”,陕西省的政令在这里根本行不通。党玉琨早年因伤跛腿被称为“党拐子”,不仅个人生活极度腐化,其部队也是军纪非常败坏,杀人越货民愤极大。

同时这厮派兵大肆盗掘西府一带古墓葬,窃掠了大量珍贵文物据为已有,或者变卖供其挥霍,被视为破坏周秦文化的千古罪人,与孙殿英、靳云鄂齐名成为闻名民国的三大盗宝枭雄。就这一层来说,宋哲元发兵剿灭他倒也无可厚非,这样亦兵亦匪的武装,确实是民国时期的祸害,但杀光俘虏属实有些过了。

(北伐时期的冯玉祥)

凤翔在今天的宝鸡行政区划内,地处陕甘交界之处,是为著名古城和关西重镇,素有“金宝鸡,银凤翔”之称,其城池异常坚固,城外壕宽达三丈,易守难攻。党玉琨为把凤翔建成自己的封建堡垒,对城防又进行了加固,同时备足了可资三年之用的粮草和弹药,宋哲元率本部数万人马攻击两个月仍未克复,伤亡却高达4000余人。

1928年7月,宋哲元电请冯玉祥同意,调回张维玺(冯的十三太保之一)的第13军增援凤翔前线,张部30000余人于8月初由西安开来,与宋哲元合兵攻击凤翔。张维玺吸取了之前攻打同州的教训,深知爬城硬攻乃不可取,遂改用地道爆破的方式。西北军官兵从距离城墙200米处开始挖掘,历时半月终告峻工,运入七棺木共计4000公斤炸药,同时调集1500门野炮、山炮、迫击炮和500挺轻重机枪准备总攻。

(北伐时期的宋哲元)

1928年9月5日上午,宋哲元一声令下工兵起爆,凤翔城墙被炸塌约一、二十丈宽的豁口,数万攻城部队从豁口蜂拥而入,经过激烈巷战,凤翔城终于被宋张两部协力攻克,党玉琨死于乱军之中,所部官兵伤亡约2000人左右,其余5000多官兵被生俘,城内无辜居民葬身炮火和乱军之中的也在万人以上,凤翔城内死尸遍地一片废墟。

攻克凤翔后宋哲元便找张维玺商议,要把俘获的党部5000多宫兵全部杀掉。张起初并不同意,认为这样未免太过残忍和不人道,但宋哲元摆出了几条道理,让张维玺最终放弃了自己的意见,不过他最后还是偷偷放走了500人,于是便有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凤翔大屠杀,宋当时的理由基本如下:



(西北军大刀队)

宋哲元所部伤亡惨重决心报复。

宋哲元的第八方面军围攻凤翔长达四个多月,伤亡非常惨重,恼羞成怒杀心渐起。并且冯玉祥西北军与当地陕军各部的矛盾不断升级,双方皆有将对方驱逐出陕西的目的,之前党玉锟曾经联络其他陕军围攻西安,试图推翻冯玉祥部队在陕西的统治,正是宋哲元千里回师救援,是故他对陕军中最顽固的党玉锟及其手下深恶痛绝。

西北军和陕军并非同宗无法兼并。

陕军大多是陕西本地人,而冯玉祥的亲信部队和骨干将领则是在河北起家,虽然号称“西北军”,却实际上与西北并与血脉相连,对于拥兵自重的陕西大小军阀,西北军很难吞并和收编,既然不能为其所用,所以痛下杀手毫不手软。



(蒋介石在保定会见宋哲元)

1927年同州战役后张维玺曾经拒绝杀降。

1927年6月,张维玺曾经率部平定同州府(今大荔县)的军阀麻振武,耗时一个月伤亡官兵2000余,还是久攻不下。冯玉祥怒而给了张维玺撤职留任、戴罪图功的处分,并展限一个月为期。直到8月末张维玺才得以攻克,当时宋哲元就建议他杀掉俘虏震慑其他土著,张维玺没有照办。如今宋哲元认为正是因为之前的心慈手软,才酿成各路军阀凭城死守的局面,话已至此,张维玺便不好再坚持。

震慑陕西境内尚未归顺的其他地方武装

此时陕西境内,尚有陇州、宝鸡、眉县等地若干股土著武装没有臣服,宋哲元认为干掉全部俘虏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事实证明老宋的这一狠招确实管用。凤翔大屠杀案后,消息很快传遍三秦大地,甄士仁、张九才等陕军土著,先后单骑拜见宋哲元跪求开恩,宋哲元的大开杀戒,使土著军阀和小型陕军很快被全部肃清,自此关中底定。

(红圈为凤翔县的位置)


度度狼gg


“杀俘不祥”,是中国古代的一句谚语。

人说“古人诚不我欺”,这话被反复验证过,古哲人的这句“杀俘不祥”也是如此。

中国古代史上,杀过俘虏的人数不胜数,秦将白起曾在长平“坑赵卒四十万”,楚霸王项羽曾坑投降秦军二十万,唐朝名将薛仁贵曾活埋铁勒军十三万,拓跋珪活埋投降燕兵五万......

这些屠杀过战俘的将军几乎无一例外地最终下场凄凉,即便是勉强算是得了“好死(病死)”的薛仁贵,他也曾在屠杀战俘后不久曾被撤职、因罪被流放,也终未逃过那句“杀俘不祥”的古谚。

可近代史上的抗日英雄、爱国将领、国民党一级上将宋哲元却偏偏冒着“不祥”的风险屠杀了俘虏。

1928年9月5日,宋哲元在陕西凤翔县,发动了那场惨绝人寰的“凤翔大屠杀”。而被杀的人,都是陕西军阀党玉琨的手下官兵,在宋哲元执行屠杀命令时,这些被杀的人早已投降。

宋哲元为何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虐杀毫无抵抗能力的战俘呢?要解开这个谜团,还得从宋哲元的出身说起——

相比同时期的军人而言,宋哲元的特殊性体现在:他算是一个真正的“马背上的读书人”。

宋哲元于1885年出生在山东乐陵一个落魄的读书人家庭,他的祖父宋槃是当地著名的爱国政治家,父亲宋湘及则是一名进步人士。

家长从来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政治家爷爷的悉心教导下,宋哲元从小便被灌输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远大理想。

17岁那年,宋哲元还在当地办了一家私塾,为了所有孩子都能够读书,宋哲元对穷苦人家的孩子义务授课。此时的宋哲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人”。
这一年,中国正处于清末乱世,宋哲元的家乡刚刚经受义和团动乱,乐陵当地早已被“帝、反、封”盘剥的七零八落,谁家都难揭开锅。由于没几个人交学费,宋哲元的私塾一直都处于“亏损”状态。

在当了几年“教书匠”之后,宋哲元终于顶不住生活的压力,被迫关闭了私塾。在投笔之前,宋哲元仔细思考了自己的未来。在22岁的宋哲元看来,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凭借手中的笔是不行了;唯有将笔换成枪,立志从戎方可!

于是,宋哲元在这一年,即1907年,报考了北洋陆军第六镇随营武备学堂,并在这里进行了系统的军事教育和革命教育。

也是从这时开始,宋哲元的戎马生涯被正式开启。很快,擅长用兵、有勇有谋且心怀大志的宋哲元便开始在战场上立下战功。

1926年9月17日,宋哲元参加冯玉祥的“五原誓师”,加入国民革命军协助北伐。

也正是这一年,宋哲元与陕西军阀党玉琨有了第一次短兵相接,而党玉琨没打几下就投降,并接受了冯玉祥的改编。

对于党玉琨,宋哲元还是多少有些了解的。此人和当时的绝大部分军阀一样,趁着国家动荡,凭借一把鸟枪立足乡里,组建了自己的流氓组织,并成了乡里一霸。后来结识陕西靖国军(其实就是土匪)首领郭坚,转而成了他手下的走狗!

后来,郭坚被冯玉祥设计打死,靖国军余部就如同寄存在母虫体内的蛊虫一般,随时择人而噬,所到之处如蝗虫过境。对此,宋哲元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

因此,在得知党玉琨要投降冯玉祥之时,宋哲元便力谏冯玉祥:

“他们也配当革命军?你收编了他们,早晚得出事,不如我现在先替你宰了他们,省的以后败坏革命军的名声!”

当时,军阀之间互相吞并收编,已是常有之事,冯玉祥并未把党玉琨放在眼里,直劝宋哲元多虑了。冯玉祥都发话了,宋哲元也不便再执拗。然而他对这伙“土匪”,从来没有掉以轻心。

五原誓师之后,宋哲元就积极备战,随后奔赴北伐战场。一直到1928年5月,宋哲元还在洛阳与樊钟秀作战。就在这时,西北军后院起火,由于北伐战场抽调的兵力太多,致使西安空虚,党玉琨伙同靖国军旧部公然背叛冯玉祥,并围攻西安城。

宋哲元得知此消息,大怒!立即亲率三万大军奔赴西安,并后悔当初没有亲手毙了这帮土匪头子。

党玉琨开始围攻西安,是在5月10日;宋哲元当天就西进,并在17日解了西安之围,并开始反攻“叛军”。首当其冲的,就是离西安城最近的位于凤翔县的党玉琨部。

正是冤家路窄啊!宋哲元定会好好“招待”这位“前同事”的。

然而,党玉琨经营凤翔县多年,防备力量之完善远超宋哲元的想象。经过三个多月的围城攻坚战,还是没能拿下党玉琨,反倒是牺牲了3000多名战士!

这,更加激起了宋哲元彻底清除党玉琨部的决心。

1928年9月5日,宋哲元以挖地道炸城的方式,破开了凤翔县城墙的豁口。顿时,攻城军鱼贯而入。按照《凤翔县志》的描述:城破之后,攻城军分途逐街巷捕杀败兵,先后共杀了1600人(死伤于乱军的平民也不计其数),党玉琨也死于乱军之中。

战斗结束之后,宋哲元还俘虏了近5000名叛军。

对于这近5000名半匪半兵的俘虏,宋哲元是深恶痛绝!他深知,如果此时饶过这帮俘虏,他们还会像郭坚死后一样,继续四散而逃,成立更多的鱼肉百姓的“军阀”,深知落草为寇成为土匪。

自小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理想的宋哲元岂会容许这种隐患存在,相比破了自己的“声名”、留下“杀俘虏”的骂名,他觉得:理想显然更重要。

于是乎,宋哲元并未多想,便果断下令:将这些叛军统统“用机枪扫射,然后一律掩埋”。

震惊中外的凤翔大屠杀过后,宋哲元也成了舆论的焦点,关于他是否该杀死这群俘虏,也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

易得无价宝,难得少年心。

宋哲元在下令屠杀这近5000俘虏之前,要荣誉有荣誉、要地位有地位、要金钱有金钱,这些在别人眼中的“无价宝”,他都拥有了。他只向往最初的“少年心”,也就是为生民立命!

为此,宋哲元不惜背负杀俘之骂名,也要将这帮俘虏彻底消灭。说来,这真真难得!

实际上,后来发生的一切证明:宋哲元的决断是正确的。

在他杀了这些俘虏之后,陕西境内的土匪,无不望风而降,亦或是逃亡别的地方。至少,在宋哲元出任陕西剿总的时期,没有土匪敢作乱,说来,宋哲元果然也算是实现了他最初的理想了。


记者李满


关于宋哲元在凤翔究竟杀没杀到五千人,纵横是持怀疑态度的,在民国时期能够俘虏五千人,绝非易事,但是杀的人数应该是不少。这里就不去质疑了,本文专门来探讨一下宋哲元在陕西为何要大开杀戒。

自古以来就有杀降不详的说法,白起号称战神因为坑杀赵兵,一直被人诟病,近代以来,最出名的杀降应该就是李鸿章在平定太平天国的时候,在苏州进行杀降,这个情节还被人加在电影《投名状》中进行演绎。

宋哲元为何不惧怕留下骂名也要把这些俘虏全部杀了?

宋哲元是冯玉祥手下五虎上将,能力是杠杠的,这一点从后来宋哲元主政平津也能看出来,其手下的二十九军更是在长城抗战和卢沟桥事变中打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然而,谁又知道,宋哲元部在冯玉祥中原大战失败后,差点被人遗忘,没有军饷差了成了叫花子军,好歹后来张学良没有忘了他,让他到察哈尔驻防,当时二十九军接防的时候,白天不敢行军,原因就是士兵穿得破破烂烂的,宋哲元害怕老百姓以为是土匪。

可见,宋哲元对土匪是有多忌讳。

要知道宋哲元这一辈子,除了抗战外,最值得人夸赞的一件事就是剿匪,1928年冯玉祥国民军参加二次北伐后,任命宋哲元为陕西省主席,主要负责剿灭陕西境内的土匪。

你说当时全国都在北伐,唯独这个陕西在剿匪,说起来,当时陕西匪情实在是太严重了,已经到了土匪和军阀已经分不清了,很多军阀跟土匪已经无法区分了,在很多影视剧中都有展现,比如《关中匪事》讲的就是民国陕西时候的情况。

陕西在之前一直处于镇嵩军首领刘镇华的管辖,镇嵩军本身就是豫西土匪起家,随后借着反清起义被收编,但是其管理模式跟土匪没有什么区别。

正因为如此,在镇嵩军治理下的陕西,形势极为糟糕,最终加剧了土匪的发展。

民国时期,各省军阀发展都有特色,以四川来说,多年军阀混战,是为国中之国之战;而陕西也是封闭的地理环境,却因为险峻的地理环境发展成很多小股势力的军阀,他们把自己的地盘进行封锁,造成陕西境内割据的情况,镇嵩军攻打西安的时候,只有陕人杨虎城据守孤城,其他各路军阀无动于衷。

冯玉祥出兵解了西安之围,自然法理上也占领了陕西,但是真正想要统一陕西,还是要把陕西境内头头脑脑的“匪军”给解决掉。

宋哲元接到命令后,展开对陕西境内“匪军”的扫荡,在打党玉琨的凤翔城之前,就已经攻打了大大小小的20多场仗,然而这些匪军却依靠城池,负隅顽抗,坚守到底。

使得宋哲元的剿匪进度很缓慢,尤其是在攻打凤翔时,更是艰苦卓绝,党玉琨原本参加过陕西靖国军,后来盘踞在凤翔长达十二年之久,俨然就成了凤翔的土皇帝。

宋哲元为了打下凤翔,调集了三万多军队,围了半年最终还是靠土工才打入城内,党玉琨乱战中被击毙,其部队在被打死打伤两千人后,剩五千多人被俘虏。

在俘虏这些人后,宋哲元决定把这五千多人全部杀了,很大一定程度上的而原因就是宋哲元部在攻打凤翔时,围困半年,死伤也有五六千人,因此对这些守军有一定怨恨;另一方面这些土著军阀,掌管地方,为非作歹,党玉琨在凤翔当土皇帝这些年是坏事做绝,尤其是其盗墓行为,更是为人所不齿。

实际上,这些行为主要都是党玉琨造成的,或者高层军官,跟士兵是没多大关系的,宋哲元此举无疑是要杀鸡儆猴,当时冯玉祥的处境很艰难,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宋哲元这样慢慢攻打陕西匪军。

在宋哲元将凤翔的匪军全部看了之后,陕西境内的其他军阀都胆战心惊,乖乖投靠了西北军。

当然,有种说法是,别人私下放了很多人,宋哲元此举很可能是虚张声势。

总之,宋哲元这个人不简单。


史论纵横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老梁向来就敬重那些个,在抗日期间,拿自己肉脑壳撞小鬼子三八大盖的英雄。宋哲元不用老梁介绍,这位典型的就是拿自己大脑壳直接往小鬼子刺刀上怼的人,没被小鬼子怼死,那小鬼子你就接受惩罚,让老宋咬死你,怼死了,对不起各位,老宋先走一步,后边人你们接着来,耗咱也能把小鬼子耗死。命是啥玩意,生就带来,死就带走的东西。

英雄要啥,要的就是这份豪气,要的就是这份给咱大华夏子民扎强心剂的气概。

扯这么多,老梁感觉心里畅快了不少。但转头老梁就想到,有人扯犊子般的说,宋哲元杀俘不祥?老梁就想问,你没听过乱世用重点这话吗?宰了五千个混蛋,后边五千个直接就怂了。按老梁的看法,这五千杀的值,杀一万个都不嫌多,祸祸老百姓的玩意留着他们干啥?等着吃啊?

啥杀俘虏就背骂名,谁说这话,谁把这话被身上,远远地,远远地,到太阳公公哪里把这话烧了,捎带着把自个也烧了,干干净净的给咱抗日英雄留个名号。

老梁就送你一个字——滚。俺家地头不适合你,到隔壁王老二家和他聊去。

哎!这话有扯远了,没办法老梁就这脾气,有时候一扯就搂不住嘴,好了咱转到正题。

咱先说说,宋哲元这人吧!

宋哲元

人家一大家的读书人,只是到了他父亲这里,家道有些落魄了,但从祖父宋槃哪里传下来的爱国精神一直就没变,老爹宋湘他也是个进步人士。

所以打小宋哲元接受的思想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清末那会,他还抱着思想立国的打算,想用手中的教鞭去引导一片一天。十七岁的时候,当了一个教书匠,您家里没钱,没关系,只要喜欢读书,来吧!

大家伙也都知道,教鞭这东西他是能影响局势,但是太缓慢了,太缓慢了,面对满清这具腐朽的尸体,您就是再怎么抽动教鞭,也不会让他起死回生。

四起的枪炮声,让这位抗日英雄,感觉唯有将手中的笔杆丢掉,拿起那冰冷的枪杆子去打,去捅,这才能开创一个新的天地。

二十二岁那一年,宋哲元一脚就踏进了军界。

慢慢的宋哲元就熬成了冯玉祥手下的五虎上将。你瞅瞅这字号——五虎上将,所以能力自不必说。所而题主这问题,他就发生在1928年冯玉祥参加二次北伐的时候。

剿匪

这时间点上,冯玉祥将陕西省主席的帽子就丢给了宋哲元,主要干的事,就是把陕西这嘎达祸祸老百姓的土匪给端了。

咱说,当时大环境就是北伐,全国那些个头头脑脑,脑壳壳里装的都是这事,包括他冯玉祥也是。但陕西这嘎达匪患太严重了,就这地界老百姓对于土匪和正规军的识别能力是零。咱都知道军队没有老百姓的支持那就是无根之水,长不了的。

在加上这嘎达已经是冯玉祥自己的地盘。但地盘是他的地盘,但这地盘上到处都是土匪,脑壳一个塞一个的硬,很多都自己个占据了一个城池,割据一方当起了土皇帝,你别说中央了,就是冯玉祥陕西最大的土皇帝的话,他们也不听,该干啥干啥,这哪成啊?

就这两原因造就了冯玉祥想要端掉所有土匪的念头。

宋哲元接了命令,这就开始了剿匪,大大小小已经整了二十多场,一帮子匪徒被他收拾干净了,眼前就到了凤翔。

凤翔之战

凤翔这可是在秦始皇在的时候,就有的一个县,老有名了。但这地被一个叫党玉琨的土匪给占据了,这一占就是十二年。

党玉琨把这地经营的像铁桶一般,在听到宋哲元要剿匪的消息,更是收集粮食弹药,加固城防,捎带着还把城墙外的护城河给挖宽了不少。

所以宋哲元来了之后,调了三万人打了半年,死了两千多人,愣是没有拿下这七千人守的凤翔。

最后急眼的宋哲元,用土工作业的方式,挖到了凤翔的城墙根下,埋了三千公斤的炸药,点了导火索,轰的一声在城墙上开了一个大洞。

宋哲元带着机枪拉着小炮,一顿炸,把个党玉琨先炸蒙了,接着几万西北军这才从炸开的大洞钻了进去。一场巷战下来,党玉琨那吸大烟的身子骨撑不住了,被子弹开了瓢,党玉琨的两千多人全挂了,这剩下的五千多人被当做俘虏给抓了起来。

事情到这里,似乎按照一般的做法,将这股土匪诏安,好歹都是经历过战阵的老兵,怎么也比那些个新兵强上不老少,在不就发一笔路费遣散回家,当然枪得留下。

宋哲元瞅着这些满不在乎的土匪,心里直打鼓。这帮东西收编了之后,有了机会不反水,老宋的宋字到过来写。就算是遣散回家,这么大一批人他们会安心的种地吗?保不齐这又是一股新的土匪势力。

“杀!”宋哲元这个瞅着就像书生的人,从牙齿缝里蹦出了一个字。

杀俘

这所谓的凤翔大屠杀就拉开了帷幕。宋哲元先是将五百个俘虏,拉出来,找了五十个抡大刀片子的好手充当刽子手,全剁了塞枯井里,连埋都省事了。

接着按照这种模式,每个团都接到几百个俘虏,在大兵的注视下,抡大刀片子全给剁了。

当然其中有的团,因为感觉这样太血腥了,偷偷的放掉了不少,但也有四千人被剁了。

老梁在这里插一句,那些个放人的团,有点子妇人之仁,为啥老梁要这么说呢?因为之前宋哲元也是按照老规矩,缴了对方的械,或者诏安或者遣散了事。但这帮子土匪大多数都选择遣散,但遣散之后全都在凤翔汇聚,这也是为什么凤翔之战打了半年之久的一个原因。

这帮子土匪心已经黑了,欺负老百姓欺负惯了,感觉官军就那样,拿下他们又能怎么样?不就是遣散吗?咱再聚,接着欺负老百姓,指不定就把之前欺负他们的官军拔了那皮,剁了那脑袋,还能乐呵乐呵。

而宋哲元这一举措,直接就堵死了这帮混蛋的这一天真的想法。

果然杀了这五千人之后,以后剿匪出奇的顺利,更有那些个,主动找上门投降的主。

宋哲元高,老梁得竖个大拇指!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宋哲元制造了“凤祥大屠杀”,他可不在乎背负骂名,虽然杀俘也有其他原因,但嗜杀也是宋哲元的本性。

1928年,宋哲元任陕西省主席,奉冯玉祥之命负责剿灭陕西境内地方武装和土匪。他的部队攻下风翔城,宋哲元下令将俘虏的党玉琨部下五千人全部砍杀。


自古就有杀俘不详的说法,宋哲元为什么如此凶残的杀掉全部俘虏呢?我觉得有三个原因。

匪患严重,减少部队伤亡

北伐时期,陕西境内地方武装众多,而且十分凶悍,依靠坚固的城防,给西北军造成了很大伤亡。在攻打同州时,麻振武部才5000多人,宋哲元部下张维玺率领5万人攻城,几个月没攻下,还伤亡了几千人。后来挖地道,用炸药破城才解决战斗。


攻打凤祥城的时候,守城的党玉琨部大约8000人,宋哲元亲率3万多人攻城,半年没有攻破,又死伤几千人。后来命令张维玺率13军3万多人来增援,张维玺建议采用攻同州的办法,才攻破凤祥城。


所以党玉琨部的这5000俘虏如果不杀,宋哲元担心他们会投靠其他武装,以后给部队造成更大的伤亡。

嗜杀成性

宋哲元自己跟带兵原则就是通过杀戮去威慑对手。同州陷落后,张维玺也俘虏了3000多人,当时宋哲元就电令全部杀掉。但张维玺心有不忍,他首先召集所有俘虏做思想工作,然后发放路费让他们回家另谋生路。


凤祥城屠杀俘虏时,宋哲元为培养手下的杀性,召集部队营长以上的军官,到现场观看杀人。而他自己像没事人一样,一面喝茶,一面谈笑,好像在看戏剧一样。所以杀人对宋哲元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杀一儆百

宋哲元在张维玺为俘虏求情的时候就说过:“现在甄士仁、张九才等人还霸占着隐州、邰阳、宝鸡、郿县。我们若是把党拐子'的这些俘虏一齐杀掉,他们就将为之胆寒,不敢再战,而我们也可能少死多少人,少费多少事。”


宋哲元的这种说法也确实是对的。当“凤祥大屠杀”传开后,陕西境内地方武装纷纷来跪求宋哲元,愿意献城归顺,从此陕西境内地方武装全部肃清。

不过实际上凤祥的俘虏并没有全杀。当时公开砍头的是500名俘虏,其他4500人分到3个师执行死刑。而13军的17师的师长赵凤林并没有执行,他认为太惨无人道了,就杀了几个老弱病残交了差,其他1000多人都放了。所以军阀部队还是有很多有良心的军人。


花木童说史



民国时期匪患严重。有些土匪盗亦有道。例如《白鹿原》中的土匪。还有很多土匪,没有任何底限。其恶行与今天的恐怖组织无异。

民国时期,很多部队剿匪后,都收编土匪。甚至有些部队就是土匪出身。例如我们洛阳军阀镇嵩军,前身就是土匪。

镇嵩军即使在做土匪时,虽然也祸害百姓。起码有底限。没有完全泯灭人性。在抗战时期,镇嵩军付出了极大牺牲,立下赫赫战功。

宋哲文在剿匪时,俘获了5000土匪。他听闻这些土匪恶行时。下令将土匪全部处死。

宋哲元杀尽土匪后,百姓拍手称快。

在即使有国际公约的今天,恐怖分子和间谍皆不享受战俘待遇。皆可处死。

宋哲元杀死俘虏的土匪,并未背负骂名。而是为民除害。应当被歌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