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神经官能症,5种证型及调理方法,让你胃肠动力满满!

胃肠神经官能症,临床表现主要有胃肠道症状,梅核气,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与肠易激综合征等,常伴有注意力涣散,健忘,神经过敏,失眠,焦虑,头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状。中医学对本病的记载可散见于郁证,百合病,梅核气,呕吐,泄泻等疾病中。本病起病大多缓慢,病程较长,具有持续性和反复发作的特点,中医中药治疗此类病症往往效果很好。现代医学对此无良好治法,只有对症治疗成效很微,称之谓疑难杂症。

胃肠神经官能症,5种证型及调理方法,让你胃肠动力满满!

首先,我们来看看胃肠神经官能症,在中医上的病因有哪些?

(1)情志致病:

在导致胃肠神经官能症的情志因素中,以忧、思、郁、怒为最常见,其主要病机是情志不畅,忧郁伤神,气机郁滞。怒伤肝,肝失调达,气郁气火,上扰心神。同时,肝气横逆犯胃,致气机阻滞,胃失合降,忧思伤脾,致脾失健运等均可导致本病发生。临床多表现为心肝的功能失调,脾胃的运化和腐熟失常,以及肠道的传导失司。

(2)痰饮中阻:

因郁生痰,而痰又成为致病因素。痰气阻于中焦,清无所归而不升,浊无所纳而不降,升降失调则腹胀而嗳气;腹中肠鸣甚者,即为肠中有水气,也是因肠道功能紊乱,肠壁的蠕动失调,水气不能行,水停而气动,故有肠鸣如雷。气为痰阻,气道不通,或在经络,或在脏腑,攻冲走注而疼痛;饮留于膈下则心悸或背心寒冷。

(3)冲气上逆:

“冲气上逆”在本病发生后和演变过程中,亦起着重要的作用。冲脉,挟脐上行,隶于阳明、肝气郁结,胃气虚馁,最易引发冲气上逆。病人最痛苦的是腹中有气,从左腹或当脐自下,上冲,逆于胃则腹胀嗳气,冲于胸则胸胁胀满,犯于心则心中烦乱,失眠心悸。若只从肝气犯胃论治,往往乏效,必须将平冲,降冲安冲法贯穿其中,首选代赭石,紫石英两药,质地重坠,善降逆气,平冲气,镇心安神。

胃肠神经官能症,5种证型及调理方法,让你胃肠动力满满!

(4)痰淤阻络:

胃神经官能症非仅肝气郁结,克犯胃土,更为胃络有淤血行有障,津血停蓄,壅酿成疾。有形之痰淤阻于胃口,则失和降。张景岳之通淤既可祛淤,又能行气,且兼化痰行水气,适合本病此种证情。张山雷谓川楝子能调肝火之横逆,能顺其条达之性,为涵养肝阴无上良药,亦适于此证。

其次,我们来看看胃肠神经官能症,在中医上的证型和调理方法有哪些?

(一)肝木克土

1.肝气犯胃主症:

呕吐,纳呆,急躁易怒,忧虑,心悸,倦怠,注意力不集中。肝气犯胃,胃失合降则呕吐纳呆;肝气不舒则忧虑易怒;肝郁化火,上扰心神则出现急躁,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

治宜调和阴阳,疏肝和胃,缓急安神。

2.肝脾不和主症:

脘腹胀痛不运,嗳气,胸闷等。其中肝气犯脾,腐熟及运化功能失常则脘腹胀痛不运,健失健运,升降失司则嗳气,胸闷。

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祛湿。

胃肠神经官能症,5种证型及调理方法,让你胃肠动力满满!

(二)饮停肠道,气机不畅主症:

神情忧郁,诉腹中有气走动,腹中肠鸣,难寐多梦,小便黄,口苦。其中痰阻中焦,升降失常,则腹中有气走动,腹中肠鸣,气为痰阻则神情忧郁,上扰心神则难寐多梦,口苦等。

治宜利水化饮,行气。

(三)冲气上逆型平冲降逆主症:

腹中有气,从左腹或当脐自下上冲,手足逆冷,往来寒热,腹胀嗳气,胸胁胀满,心烦失眠,心悸等。其中肝气郁结,犯于胃则腹胀嗳气,冲入心胸则胸胁胀满,心烦,失眠,心悸。

治宜平冲降逆,益气健脾。

胃肠神经官能症,5种证型及调理方法,让你胃肠动力满满!

(四)痰淤互结主症:

脘腹胀满,嗳气,腹痛肠鸣,大便燥结,面色晦滞,行瘦神疲。其中痰淤阻于胸,胃失合降则腹胀,腹痛肠鸣;日久灼津耗液,则大便燥结,面色晦滞,行瘦神疲。

治以涤痰通腑,和血。

因胃肠神经官能症的发病,与精神情志有密切的联系,加之病程长,久病不效,更加重心理负担悲观,失望,焦虑,忧郁,易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这些不同的心理因素,又必然给本病带来不良影响。故医者在药治的同时,必须满腔热忱抚慰病者,晓之以理,导其心境泰然,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胃肠神经官能症发病的根本原因在心肝两经,其具体表现在肠胃(脾),以气血亏损,气血失调为本病的基础,以气滞,气逆,郁滞,湿停,淤阻而为害,内伤七情,饮食劳倦是致病之因。

胃肠神经官能症,5种证型及调理方法,让你胃肠动力满满!

胃肠神经官能症往往心肝脾胃同时受累,病程中互相影响,很少单一脏腑发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常两证型互见或多型互见,需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当辨证论治,谨慎确定治疗法则,合理选方用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