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第一古鎮——浦市

春花秋月夢辰洲,

身卑何曾忘國憂。

沅江晝夜向北逝,

至今帶去幾多愁。

浦市位於湘西武陵山區腹地的沅水之濱,它與龍山的裡耶、永順的王村【芙蓉鎮】、鳳凰的沱江被譽為湘西四大古鎮。而作為湘西第一古鎮,卻很少為人所知。

湘西第一古鎮——浦市


明清時期,湘西地區因盛產鐵、木材、硃砂、桐油而聞名於世。浦市作為湘西地區的物資集散地,以及其顯赫的沅水要津,曾有“小南京”之美譽。五里長街、萬家燈火、商賈雲集、舟楫蟻擁、十三省會館、六十四座寺廟、屈原的詩文、沈從文的小說、無不展示了這座古鎮昔日的繁華與文明。

湘西第一古鎮——浦市


行走在浦市的大街小巷,一磚一瓦都是風景,隨便一條街,一堵牆都是一道亮麗的景觀,歷史輪迴,滄海桑田……它就像一個歷經世事變遷的老者,飽滿柔和,見證了這裡諸多家族的榮辱興衰。

湘西第一古鎮——浦市


明清古街多損傷,

浦市故宅久幽藏。

前朝豪奢隨風散,

不見周郎問短長。

情繫瀟湘——浦市八景

1.“北有喬家大院,南有吉家大院”

據《辰州府志》載,【府志、縣誌是明清時期,一個地方的歷史、人文、地理、民俗、田賦等基本介紹的總集】明嘉靖年間,山西一位吉姓商人來到浦市,在此做生意,之後定居下來,成為浦市地區最顯赫的十二大家族之一,吉家院子便是其家宅。“吉家大院”門牌以高浮雕手法刻有“家約清風”等吉祥語,兩端刻有荷花、香草,中間刻八仙、人物、花草等圖案。所有木雕,精細入微,栩栩如生。在打造的過程中無論是選材用料、雕刻做工,還是廳堂楹聯、家居擺放、庭院綠化等方面,都能讓你體會到古建築精湛的施工技藝與佈局講究。

湘西第一古鎮——浦市


湘西第一古鎮——浦市


湘西第一古鎮——浦市


2.李家書院

 李家書院為一北方李姓商人建於清嘉慶年間,是一處兩進“窨子屋”,地址在李家巷。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曾用作家族私塾,大門門額上有青石雕鐫的“派衍撰書”四字門額,寓意李家宗派繁衍,世代傳承書香門第之寓意。私塾不收外姓子弟,只讓李家子弟在此求學。

湘西第一古鎮——浦市



湘西第一古鎮——浦市


湘西第一古鎮——浦市


3.青蓮世第

青蓮世第是一棟600平左右的徽派建築,為浦市李氏家族建於清同治年間的茶書院,家族曾經出了五個縣令,兩個總兵。雖身為朝臣,仍不忘廉潔為官,故以青蓮世第為祖訓。“青蓮”二字,取自先祖李白的雅號,因李白號青蓮居士,故此而名。“茶亦醉人何須酒,書自香我何須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自古,茶與書總是密不可分。

湘西第一古鎮——浦市


湘西第一古鎮——浦市


4.萬壽宮

江西會館又名萬壽宮,江西人在全國各地早期修建的會館或者同鄉會都以“萬壽宮”命名。萬壽宮數以千計,遍佈全國各地,乃至臺灣和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南洋地區。在外的贛商只要具備一定財力,第一件事就是修建萬壽宮,故而它是我國會館文化的代表。浦市萬壽宮是一座三進庭院式建築,坐西朝東,始建於明洪武年間,是當年浦市十三座會館中最大的一座,也是目前僅存的唯一一座會館。它位於浦市河街。長長的幾百階青石板鋪成的碼頭從沅水邊一直往上延伸,彷彿讓人回到商賈雲集的明清時代。

湘西第一古鎮——浦市


湘西第一古鎮——浦市


5.萬荷園

 萬荷園位於中正街的吉家頭,種植始於明永樂年間,南靠陸軍監獄舊址的防洪堤,面積120畝。栽種在監獄旁的粉紅色荷花為5個月左右的花期,屬觀賞型荷花。而其它的大多為明朝時就有的經濟實用型的白色荷花,花期約兩個月時限。荷花園邊有古涼亭、上方寺、桐木壠古墓群及三口古井(其中一口是賀龍元帥親手挖成)。荷園亭臺樓閣、欄杆曲徑,路邊植有芭蕉、美人蕉、綠柳點綴,白鷺嬉戲,好一幅令人陶醉的人間美景。

湘西第一古鎮——浦市

湘西第一古鎮——浦市

湘西第一古鎮——浦市

6.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是一處重門兩進式的窨子屋院落,建在餘家巷,方位坐西北朝東南。中軸線上有大門、過廳、正廳及後庭。周氏家族祖先周紅椿,於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間從江西省豐城縣遷移到浦市。在周起榮的主持下,周氏家庭家發業興,創建了周榮順布莊、久大齋作坊、南雜、菸草等商業加工網店,並於同治(1862-1874年)年間,在浦市中正街餘家巷修建此大院,至今已發展到第十代,子孫三百餘人,遍佈全國各地。

湘西第一古鎮——浦市


7.陸軍監獄

誓掃倭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湘西獄中囚,

都是深閨夢裡人。

陸軍監獄原是建於清嘉慶年間的吉家祠堂,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抗日戰爭如火如荼,日軍攻克中國九省通衢之地武漢後,向長沙逼近。犯了重罪的黨國軍人由常德桃園監獄被押送至湘西浦市吉家祠堂的天后宮,此後,國民政府把吉家祠堂更名為“陸軍監獄”。

湘西第一古鎮——浦市

8.高山坪古驛道

高山坪古驛道始建於明洪武和萬曆年間,長三十餘公里,東起浦市鎮,西連湖南的鳳凰縣、乾州。它是朝廷和少數民族融合的產物。當時明朝為了加強對苗族地區的控制,驛道應運而生,以傳遞信息和運輸軍需物資所用。清乾隆和嘉慶年間,湘西地區爆發了持續十幾年的苗民起義運動,驛道的軍事價值對大清王朝鎮壓起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條古驛道,沈從文先生在其散文《瀘溪.浦市.箱子巖》中有寫過,當年他從北京回湘西,從長沙坐船到浦市下船,沿著古驛道走路回到鳳凰古城。

湘西第一古鎮——浦市

湘西第一古鎮——浦市

湘西第一古鎮——浦市

三百里的沅江

從容的流下洞庭湖

恰似我的年少歲月

一去永不回還

這江上曾有我的詩

我的夢

我的童年

我愛過的人

毀滅了的似綠水長流

留住了的似青山還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