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唯有“三真”,才是最愛-----17歲職二學生跳橋思考

親子關係:唯有“三真”,才是最愛-----17歲職二學生跳橋思考

逝者如斯!細思極恐;母在橋上,痛不欲生!生死之間,一念之差。一念之別,陰陽兩割。

17歲男孩縱身一跳,生命煩惱得以解脫。留給世人的永遠是:我們該怎樣教育孩子?

親子關係:唯有“三真”,才是最愛-----17歲職二學生跳橋思考

說起如何教育孩子,網上有關教育專家的理論、心理大咖的方法鋪天蓋地。信息時代,只要家長用心都可以搜到、看到、學到,至於能否用好,尤其是有效適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則要另當別論。

閱《曾國藩傳》讀《傅雷家書》,到觀察身邊那些優秀孩子的成長軌跡,不難發現:不管來自什麼樣的家庭,優秀孩子父母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很少刻意去尋找一些專門的方法,有針對性的解決孩子的問題。當然這並不是說優秀孩子與父母之間關係就沒有問題,只是這些優秀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不會發展到極端的地步。這正是我這個為人師、為人母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親子關係:唯有“三真”,才是最愛-----17歲職二學生跳橋思考

那麼,人 到底能承受多大的壓力?生命的彈性究竟有多大?我們一邊感嘆,生命脆弱,弱到經不起一根稻草的重負;一邊又會敬畏,生命頑強,強大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堅韌。

人與人之間生命的彈性除了先天的差別,剩下的就是後天的磨練了。記得史玉柱在《贏在中國》做評委時說過一句話,至今記憶猶新“胸懷是冤枉撐大的”!

胸懷,也就是格局。身為父母,如何練就孩子的格局,首先是家長胸懷開闊的過程。每個成年父母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都曾經歷過煩惱、遇到過挫折、遭遇過失敗,這些困擾家長成長的問題同樣也在困擾著現在的孩子。縱然時代不同遇到的具體問題不同,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不同,但問題背後蘊含的思維和精神理念並沒有質的區別。家長可以反思總結自己在成長經歷中是如何化解陰霾、度過暗淡期的,然後把這些故事分享給遇到困難的孩子,與孩子一同學習和成長,我想這應該是比教科書更好的教育吧。

親子關係:唯有“三真”,才是最愛-----17歲職二學生跳橋思考

作為父母,真實面對自己的人生經歷,真誠反思自己的人生經驗與教訓,真心分享自己的過往成敗,就是傳遞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最人性的愛!在這樣的胸懷下成長的孩子,無論父母用什麼樣的方式,或偶爾嚴苛或溫柔以待,都不會導致親子關係的斷裂。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哪有什麼捷徑妙招,身為人師,為人父母,我們除了真實面對自己和孩子、真誠反思代際親子關係,真心分享成長故事,沒有什麼靈丹妙藥比真更彰顯愛的力量。家長能做到“三真”,即使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因為失誤遇到了問題,反覆試錯,也不至於看到“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方如夢初醒,悔恨不已。

最後切記,在孩子面前千萬不要裝逼!越是有所成就的人,越不要把自己包裝的完美無缺!在孩子清純的眸子裡只裝得下真實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