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三四五線城市影院只能拼票價?!

電影《動物世界》上映的時候,記者去看了,裡面有句臺詞記得很清楚:一旦我們認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的想法就會變得很片面。


憑什麼三四五線城市影院只能拼票價?!

在很多人印象中,被貼上“小鎮青年”這個標籤的三四五線城市影院觀眾,似乎被人提到最多的還是“低票價”“觀影頻繁”,尤其是當時9.9、19.9的那幾年,他們為電影市場的繁榮增加了不少力量。

憑什麼三四五線城市影院只能拼票價?!

沒錯,今天的話題與小鎮青年確實有著密切的關係,emmmm讓我們靜靜地往下看!


憑什麼三四五線城市影院只能拼票價?!

一、小鎮青年和“低票價”型影院


記者前前後後看了很多份關於小鎮青年的報告發現,有的將小鎮青年定義為“常年居住在三四線城市的青年”,有的說是“來自三四線城市的青年,他們中一部分在家鄉工作、生活,一部分分佈在不同城市”。

當然,在這裡我們要說的是常住三四五線城市的青年們。雖然不在繁華的大城市中奮鬥,但是生活質量以及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都為其帶來了舒適而穩定的生活。

憑什麼三四五線城市影院只能拼票價?!

不過就目前而言,小鎮青年們看電影的時候還是受價格因素影響最大。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新建影院下沉到三四五線城市的時候,投資者都更喜歡建設主打“拼票價”的普通影院,似乎,誰贏得了票價,誰就贏得了市場。

對此,記者也採訪了幾位三四五線城市的影院經理:三四五線城市影院到底應該如何定位,走什麼路線好?他們給出了各自的意見:

憑什麼三四五線城市影院只能拼票價?!



01“小鎮青年的潛力還有待挖掘。平時你們看看我們的上座率就知道了,並且他們對票價非常敏感,你知道我們為什麼不引進杜比影院也很少有IMAX廳嗎?你引進了,一百多塊的票價誰來看啊?根本就回不了本啊。性價比才是王道,價格低就是市場。”

02“在縣城,小鎮青年確實是觀影主力,但從全國來講肯定是得不出這個結論的。事實上在我們縣城,小鎮青年的消費力也還不足以養活影院,200萬以下票房的影院要多少有多少。從三四線城市票房增長來看,小鎮青年是觀影的主力人群,但從小鎮青年的消費頻次和對電影的喜愛程度上講,離優質觀影群體還有一段距離。”

03“目前我們影院是附近商圈中放映設備效果最好的影院,既有IMAX廳,也有巨幕廳,當然平時的話,可能稍微會不如附近低價的影院,但是如果出現科幻大片的時候,我們這裡還是座無虛席的,比如這次《復聯4》上映,我們這邊排片要晚一點,但是排片之後的兩個小時內,就一搶而空,其實觀眾對於觀影設備還是有需求的。”

二、高標準、高規格影院不吃香了嗎?


上面的這些回答裡,也引到了另一個問題:三四五城市影院應該一味地拼價格嗎?高標準、高規格的影院在三四五城市就不吃香了嗎?

那也不全是。

在記者看來,三四五線城市影院的投資者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當然有理由去投建高標準、高規格的影院。


憑什麼三四五線城市影院只能拼票價?!

儘管對於在三四五線城市發展高端影院的投資者來說,投資回報率的時間會更長一些,可能不見得觀眾群體會樂意多出幾塊錢、十幾塊錢買票。但他們相信,三四線城市的觀眾一樣想看到高規格、高標準的電影,並且有信心把周邊的觀眾吸引過來,以確立自己影院的優勢地位。

在艾維電影組織的問卷調查中,一些三四線城市的觀眾也表示: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自己看電影的時候會對於觀影設備有要求。知道IMAX、中國巨幕廳的觀影效果好(小聲叨叨還有LUXE、X-LAND、POLYMAX、STARMAX等也不錯);音效上也有要求,比如說杜比全景聲廳和DTS:X 臨境音等;以及4D廳等。

儘管把觀影硬件作為影院首選的這部分觀眾不能算主流觀眾,但是不可忽視的是這部分群體在逐步增加。影院也應該不斷加強對觀眾的引導作用,向著更加高端的方向選擇,更注重優質的放映質量,增加觀眾對於高品質觀影質量的需求。

但情況未免這樣樂觀,有時候小鎮青年更看重低價電影票,那些高端影院的日子過的並不好,投資回收更是遙無時日。於是記者提出:

三、其實影院應該更加多元化!


除了以上兩個例子之外,其實我們更想說影院絕對不止這兩種模式,影院本身就是多元化發展的

,既可以主打低價、追尋性價比,也可以主打高標準、高規格,為觀眾提供優質的放映效果,還可以主打服務為特色,觀影環境為特色的多種模式,這都不是絕對的。

比如一家影院本身規模不大,放映質量平平,但是其服務非常有溫度,注重細節。記者就記得曾去北方三線城市的一家普通標準影院的時候,每一場電影結束,工作人員都會在影廳門口,用標準的手勢指引觀眾離場,並微微鞠躬,對觀眾說:“歡迎下次光臨。”有時候影城經理也會親自站門口送客,這些服務的細節讓人倍生好感。

憑什麼三四五線城市影院只能拼票價?!

隨著行業的不斷髮展,不論是三四五線城市影院還是一二線,都應趨於特色化,做到百花齊放,而不是千篇一律。

我們也鼓勵更多的影院在未來的投建上,不斷有更多的選擇。影院給自己的定位,設定自己的特色,不僅要考慮市場的實際消費能力、影院的定位、投資資金的狀況、投資回報的週期要多久,還要考慮新建影院的經營重點、投資者自身的追求、考慮影院市場的趨勢、目標觀眾的承受能力等。只有如此才能不盲從、不盲目。

總結

記者曾經走訪廣州的時候,發現位於客村地鐵站附近的一家非標影院,主打小廳放映和低價,目標群體就是附近的打工一族,年票房與附近的標準影院相比並不遜色,影院回本毫無壓力。同樣也可以走高端路線,為觀眾提供無與倫比的觀影效果,適當提高票價,把這類觀眾吸引過來,還可以是主打品質服務、打感情投入、形成相對緊密的朋友圈等等。

各有各的定位、各有各的特色,才是未來三四五線城市影院的投資王道和生存之道,切忌雷同互相殘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