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的氫能源汽車已經出到第二代了,作為替代石油最好的新能源為什麼國內還沒有車企跟進?豐田的氫能源汽車已經出到第二代了,作為替代石油最好的新能源為什麼國內還沒有車企跟進?

橋邊大樹


個人認為:氫能源車理論上是最清潔的車,從技術上講,中國車企之所以不研發氫能源車是因為不符合中國國情,一是中國太陽能、風能技術比較成熟,電池產業中國不輸於歐美企業,如果能將三者結合起來發展電動汽車,這是中國的優勢。二是電動汽車技術有國家政府政策支撐,電動汽車技術可以與歐美平起平座,反觀日本在電動汽車技術不如中國,實現彎道超車相對容易些。三是隨著5G技術在中國的推進,不亞於在世界上又是一次“工業革命”,電動汽車可以很好與5G技術完美結合,而且電動汽車與5G技術的發展時間點上是幾乎同步的。四是環保問題在中國來說是迫在眉捷,環保與經濟建設是相輔相成的,綠水青山的環境就如金山銀山。

總之,儘管發展電動汽車目前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技術上也需要攻克許多難題,但只要用心去做,相信會把電動汽車做好。


自由飛翔68320187


作為車企領導人,項目負責人,我們的眼光不可能像日本平成廢物那麼短淺,更不能網絡噴子那樣人云亦云。氫能源?擺個樣子,應付無知媒體還行,真正下重注去搞……那就呵呵了。



我看到很多答主說了一些能量轉化效率,成本方面的問題,然而,這些東西沒有說到點子上。氫能源被國內車企拒之門外,究其原因兩個字:安全。



很多關注氫能源汽車的人說了,一輛車加氫不過5KG,還沒有一個氫氣罐的氫多,balabala……然而問題沒有出在氫能源汽車本身,而是加氫站。

還有人說了,你說氫氣危險,那汽油呢?現在汽油車自燃燒死人還是新聞嗎?balabala……然而問題是,這種說法是門外漢。同樣危險品,也是分級的。舉個例子,同樣毒物,吃1克蓖麻籽可能死不了人,然而吃0.1克氰化鉀,肯定死得透透的。

關於危險,我們來看看第一個關於安全方面的標準:《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

重大危險源的定義是:長期或者臨時地生產、加工、使用或儲存危險化學品,且危險化學品的數量等於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

這裡專業術語很多,不展開講了。在這個標準4.1.2裡,明確列出了汽油的臨界量是200噸。那麼氫是多少?5噸!

換言之,氫的危險程度是汽油的40倍。這個有法可依有案可查。對於這個,一般民科就不要發揮想象加以辯論了。安全標準是無數前輩的血和生命,沒有什麼可談的。

對於一般企業重大危險源,基本上就是兩條,第一,全天候監控,特殊管理,安監局專人檢查盯防。再一個,有一個明確規定:城市建成區、人口密集區方圓1km距離之內,不允許出現危化品重大危險源。

出現了重大危險源是什麼結果?自己想想2015年天津爆炸,就是某企業違規違法瞞天過海,超量儲存危化品導致的下場。



好了,難道5噸就是加氫站上限了嗎?答案不是的。

我們再看第二個國家標準:《重大火災隱患判定辦法》,GB35181。

GB35181第6.3條,明確規定,城市建成區裡不得出現一級加油站,一級加氣站,一級加油加氣合建站,如果有,那好,消防部門可以直接判定重大火災隱患,當場查封。

沒有一級加氫站?那是因為加氫站目前數量太少,標準沒寫上而已。你可以考慮城市裡建個一級加氫站試試……

好了,關於一級加油站,一級加氣站,一級加氫站的標準,我們還是有國標的:

GB50156《加油加氣站設計與施工規範》

GB50516《加氫站技術規範》

這裡怎麼寫的呢?一級加油站油罐總儲油量是大於150立方米,但柴油2方算1方。所以能儲存100方汽油,100方柴油的加油站,還是二級站。

按一輛汽車油箱50升計算,一個二級加油站補一次油,理論可以加油150/50*1000=3000輛車

但是加氫站就要嚴苛多了,一個一級加氫站總儲氫量……我提示大家一句,查閱目前世界上所有加氫站的資料,沒有儲量大於1噸的。這就是標準。

1噸氫能幹什麼?按照豐田mirai的每次加氫5KG的需要來看,也就是200輛車罷了……

200輛車還是理論值,譬如說我們上海安亭加氫站官網上明確有寫“儲量0.8噸,可供20輛氫能源大巴或者50輛氫能源汽車加氫之用”。

這時候我想所有支持氫能源的人的表情都是:



這才是氫能源汽車不能承受之重和根本過不去的坎。

一個加氫站,200輛車就加空了,如果現在所有加油車都變成加氫車,這加氫站門口排大隊,甚至排好幾天加不上氫,簡直是必然出現的結局。換言之,還是充電簡單粗暴而又可行,儘管充電慢,但是比加氫,還是要快得多的。



當然有些人還不服,說什麼規避儲存,如果採用現場電解水制氫,是不是可行呢?

好,我們不談現場制氫的成本(什麼水煤氣、天然氣催化裂解之類低成本的製備方法統統不能用了)或者製出來的副產物氧氣怎麼辦(按照化學方程式,一噸氫,8噸氧,大家懂,不要覺得氧氣不是危化品,它也是),單單給大家看看另一個標準之複雜,大家就懂了。

這就是《氫氣站設計規範》GB50177,這裡沒有硬性的禁令規定,但安全手續極其複雜,大家可以讀一下。

這就是為什麼加氫站、氫氣站建造成本往往是天價的原因。如果這些相關國標都讀完,大家對氫能源汽車的看法基本就是一句話:

無知者無畏,不怕死的上。

所以,國內汽車廠商真的是沒技術搞氫能源嗎?不是的。很多車評人無知者無畏,但是這些車廠老闆,涉及自己的金錢和名譽,在投資之前,不可能不把相關利害搞明白。

但是。還有最後一個問題,如此不現實的東西,日本人應該不傻,應該也能看到,為什麼卻不惜代價,大力氣搞,甚至搞到第二代呢?

這個原因,我也想不明白。但是事實也可能是這樣的:雖然民用氫能源是不靠譜的,但氫燃料電池,氫動力,應用在軍用、宇航等方面就不一樣了。不僅可行,而且十分現實。重大危險源距離城市建成區不得小於1km,但對於軍事基地、宇航發射中心?根本就不是事兒。

偏偏日本又是個戰後受到美國主子嚴厲管制,不允許開發武器和軍事的非正常國家,所以,氫能源汽車,也許根本就是個偷摸發展軍備幌子遮羞布?誰知道呢?


Magic6981045


首先,這是一個偽命題,氫能源壓根就不是替代化石能源的最好能源。

目前,氫主要由石油加工獲得,也就是說,目前的氫能源仍然是化石能源,只不過,和火電、熱電一樣,是化石能源的二次能源,它還沒有電力清潔,因為電力中還有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水電、風電、光電。

有人可能會說,氫可以通過電解水獲得。然而,要知道,每一次能源轉換,都有效率問題。

氫能源需要從電力轉換成氫,再從氫轉換成電力,這兩次轉換,有很大一部分能源白白消耗浪費掉了,能源使用總效率比充電電池方案低。

氫能源的另一大劣勢是儲運,氫易燃易爆,極低的蒸發溫度,在儲運過程中需要不斷投入能源,以維持接近絕對零度的低溫保持液態,而氫燃料填充進汽車,卻是以氣態填充,低溫、高壓、易燃、易爆,可以說每一個氫能源填充站,都是類似響水爆炸化工廠的危險源。

與氫能源相比,電力儲運、填充,標準化程度高,安全,成本低廉。

氫能源總使用效率低,儲運又極不方便,且危險,怎麼可能有前途?


魚眼貓眼鷹眼


這個說的明白



大海88994791


因為國內的產業政策是給電動汽車補貼,氫能源車沒有,而且我國氫能源車技術儲備太少,技術這東西不是說來就來的


小煒聊二手車


既然氫是替代石油的最好新能源,那麼,貧煤、貧油、貧氣的日本氫能源普及幾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