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枯萎病如何防治?

ta164032303


馬鈴薯又名土豆 ,它不單單是糧食和蔬菜,它還是一種農作物,在家都知道但凡是農作物都會出現病蟲害的問題,馬鈴薯也不例外,說到馬鈴薯枯萎的防治,我們也有方法。

馬鈴薯的防治方法:第一、種子,所有的植物在種植前對選種子是比較嚴格的,要選擇用無病毒的種薯。



第二、與木禾本科作物輪作2年以上,選擇地勢比較平坦,不易積水的地塊進行栽培,合理密植,加強肥水管理促進植株健壯生長,雨後及時排除田間積水,收穫後及時清理田間的殘體。



在馬鈴薯發病前至發病初期可採用下列殺菌劑或配方進行防治: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30%甲霜•噁黴靈等藥劑進行防治。

我是農朱富專注三農的農民,喜歡的可以點贊加關注讓我們一起論三農,助三農,推三農。


農朱富


馬鈴薯枯萎病,一般在薯苗開花前後陸續發病,初期症狀表現為被害苗珠僅部分葉片中午萎蔫下垂,但早晚恢復正常,很象缺水的症狀,慢慢會遍及全株,最後全株枯死,病株基部有白色或粉紅色黴狀物病菌,莖基部收縮,切開后里面呈黑色,這是枯萎病的重要特徵,一旦幼苗受害,全株會枯萎死亡。

馬鈴薯枯萎病,是由真菌侵染而引起,主要是種子和農家有機肥帶菌,病菌侵入的主要途經是自然裂口和根部傷口,侵入後會分泌毒素,使地上部分迅速萎蔫,灌水可使病菌傳播,造成重複侵染,溫度高空氣溼度大或連天陰雨,會加快病勢發展,連茬種植和過於乾旱,都會引發馬鈴薯枯萎病發生,因此為了預防馬鈴薯枯病發生,在生產上就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在馬鈴薯切塊種植時,應選擇無病種薯,種薯切塊種植時,可用草木灰拌種消毒,或可對土壤進行毒土混合殺菌殺蟲處理,可避免因蟲傷根部造成枯萎病從傷口侵入植株體內。

二,殺菌殺蟲毒土,每畝用70%的甲基異柳磷250克,拌30公斤幹細土,再拌入25%百菌清250克,拌勻後施入種植溝內然後種薯塊。

三,在基施有機肥時,農家肥要充分腐熟後再施用,以免引蟲入土蟲傷根部,有機肥要施優質的,以免帶菌,引發枯萎病發生。

四,加強水分管理,溫度在20℃以上時,要保持薯田土壤溼潤,如果過於乾旱,也會引起枯萎病發生,同時要做好防澇,水分太多土壤過黏,溼度太高透氣性差,也會引起馬鈴薯枯萎病發生。

五,農藥防治,馬鈴薯枯萎病宜防難治,及時發現及時防治,對發病初期的病株,可用70%的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或25%的百菌清500倍液進行灌根處理,一週一次,可連灌數次,對病情較重植株應及時拔除,以防傳染擴散。


基層農人


馬鈴薯枯萎病初期主要表現為地上莖葉上半部萎焉下半部枯萎,經過一段時間生長病情發重致使整珠莖葉枯死,切開莖塊能看到褐色壞死病體。

通過日常種植經驗得知馬鈴薯枯萎病有以下幾個發病特點:

一,在馬鈴薯生長後期發病比較多。生長後期由於抵抗力弱容易受到枯萎病菌入侵。

二,營養不足易發病。主要表現為缺乏水份或者高溫導致光合作用受阻從而引起營養不足。

三,連續重茬種植發病嚴重。馬鈴薯枯萎病屬於典型的土傳病害,上一茬作物遺留的枯萎病菌隨著雨水很容易從創口處傳到本茬作物上。

對於馬鈴薯枯萎病的防治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施肥時注重有機肥和生物菌肥的使用。肥料裡的菌體可有效剋制部分枯萎病菌體,能抑制病菌繁殖或清除病菌。

二,加強中後期的水肥管理,使其有充足的養份支撐,增加抵抗病菌的能力。

三,加強種薯把關,嚴防帶病種薯播種。下雨天氣或者地面潮溼不要鋤草,以碰傷植株莖塊感染病菌。

四,在發病時用化學藥劑枯萎靈(有效成分:80%乙蒜素+惡黴靈+胺鮮脂)稀釋1000倍液噴施葉面。


鄖陽老五


馬鈴薯枯萎病,半知菌亞門鐮刀屬真菌,是危害馬鈴薯比較嚴重的一種土傳性病害,該病菌抗逆能力強、遺傳變異性大,相對其他作物鐮刀菌類枯萎病有較大的防治難度。

要想科學有效的進行防治,就要弄清該病害的菌源、發病條件、傳播途徑、和危害症狀,然後才能針對病害的發生程度進行防治。

1、菌源。土壤、種子、農家肥、育苗床土等都有可能是該病的菌源。

2、發病條件。溫度高、溼度大、重茬是枯萎病的發病條件,當日平均溫度達到25-28度、田間溼度達到65%以上時容易發生該病,低窪地塊容易積水、連年種植地塊易發生該病。

3、傳播途徑。馬鈴薯枯萎病的傳播同其他作物枯萎病的傳播是一樣的,屬於典型的土傳病害,靠雨水或者澆灌水傳播,發病中心一般從田間低窪處開始,然後向周圍蔓延,從根系有傷口或表皮破裂的植株開始侵染。

4、危害症狀。枯萎病有一個共同的特性,不管什麼植物只要發生枯萎病,植株地上莖部維管束就會變為褐色,但是馬鈴薯枯萎病不僅植株的地上莖會變成褐色,地下塊莖同樣也會變為褐色。

5、防治措施。

(1)、土壤消毒,播種前進行土壤消毒,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每畝1.5-2公斤撒施後澆水。

(2)、選擇抗病品種。選擇抗病品種是有效預防枯萎病侵染的有效措施。

(3)、合理輪作。與禾本科作物輪作,不要與棉花、西瓜等容易發生枯萎病的作物輪作。

(4)、減少澆水次數,防治田間積水。

(5)、苗期預防,出苗後用6%井崗嘧苷素300倍液加1.8%復硝酚鈉1000-1500倍液噴淋整株和根部。


人已醉夢難醒


由此可見,此病防重於治。

翻地之前,每畝施殺滅土壤病菌的肥料,然後旋耕翻地,待馬鈴薯長至四片葉以後施20公斤/畝腐殖酸根部充施,葉面噴施枯萎必治生長調節劑赤黴素加快生長,15天一次,連用兩次,可有效防治枯萎病害。

病發前、初期也可用5%丙烯酸500~700倍液進行防治。





楊致運


馬鈴薯是高產量的經濟作物,同時也是病害多發的作物。病害已經成了影響馬鈴薯產量的重要因素,今天我們我瞭解一下馬鈴薯枯萎病及防治辦法。

1、馬鈴薯枯萎病症狀

馬鈴薯枯萎病是一種典型的土傳性病害,發病初期主要表現在葉片上,馬鈴薯的葉片從葉尖開始向葉緣開始變黃,然後從葉脈向內黃化。然後整個葉子由黃變褐進而枯萎,進而整個植株的複葉全部枯萎,但葉子不捲曲和不脫落。

葉子發黃時,剖開根莖處可以看出,根莖處的維管束已經褐變,然後逐漸向地上部分蔓延,使地上莖維管束也發生褐變。切開病薯可見“八字半圓形變色環”。

2、馬鈴薯枯萎病發病條件

枯萎病的病菌能在土壤,染病秸稈和染病薯塊中過冬,來年春天侵染馬鈴薯。枯萎病菌在維管束內繁殖,並擴展到整個植株。

枯萎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兩個,一是帶病菌的薯塊,種植以後會向植株內蔓延。二是,土壤中的病菌,侵染薯塊後,向植株蔓延。

從播種到開花是馬鈴薯枯萎病的多發期,播種以後氣溫低,種薯傷口癒合慢,容易染病;開花之前,如果出現持續低於15度的低溫,也容易發病。在地勢低窪的地塊,或者排水不當及連做的地塊也容易發病。

3、馬鈴薯枯萎病防治方法

瞭解了馬鈴薯枯萎病的發病症狀及發病條件之後,就可以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了。針對枯萎病我們以防治為主,以杜絕病菌的傳播。發病初期及時用藥效果較好,下面來看看具體防治方法。

(1)與非茄科植物倒茬輪作可以減少病害的發生。

(2)選用無病菌的脫毒薯塊,杜絕種薯中帶病傳染。

(3)播種前用多菌靈拌種或者浸種,晾乾以後再進行播種。

(4)發病重的地塊,用多菌靈進行土壤消毒。

(5)發病初期可採用藥物防治,可用不同濃度的多菌靈進行葉面噴施或者灌根。

以上及時馬鈴薯枯萎病的防治方法,感謝您的閱讀。


一柯花草


馬鈴薯枯萎病是一種對馬鈴薯進行毀滅性土傳疾病,一旦枯萎病發生在治療上很難控制,防治馬鈴薯枯萎病主要措施是預防與控制。

一,土壤的預防

枯萎病是土傳病害,首先主要進行土壤的管理,在馬鈴薯收穫完之後,對種植地塊全面清理,清除塊莖和秧苗及雜草,施對土壤的進行深翻。對於感染過枯萎病的土壤,儘量不要再種植馬鈴薯,而進行輪作改種其他作物。


二,栽培的預防

要選用健康強壯的種薯,種植前對種薯拌種,可用甲基託布津+霜黴威+鏈黴素等混合拌種。撒施有機肥,增加有機肥和磷鉀肥使用量,減少氮肥施用量,上足基肥後進行深耕土地,平整地塊,做好排水通道。採用高壟地膜覆蓋栽培,在合理密度範圍內種植, 在澆水時不要大水澆灌,雨季及時對田內的積水進行排出。

三,藥物控制

在現蕾期或初病期進行藥物控制,可用惡黴靈或甲霜惡黴靈或甲基託布津噴霧或灌根,配合生物菌綜合防治。

更多三農領域的信息內容,請點擊關注 後獲取更多,如果喜歡請點贊轉發分享給更多朋友,有不同的見解與補充請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討論。



鄉村呂步


馬鈴薯我們這裡叫土豆子、地蛋。喜歡沙質土壤,非常怕澇,馬鈴薯即是蔬菜又是糧食,是出現在餐桌上頻率最高的食物,大多數人都喜歡吃,而且吃法多種多樣。所以馬鈴薯種植面積很大,各種病蟲害發生嚴重,致使土豆減產給農民帶來很大困擾!

馬鈴薯枯萎病是鐮刀菌感染所致,主要是土壤和帶菌馬鈴薯殘留,借雨水和灌溉傳播,從傷口侵染,溼度大、溫度高容易發病 ,澇窪地和重茬嚴重。發病初期秧子萎蔫,染病的莖杆和馬鈴薯塊莖維管束變褐色,溼度大時,莖杆病斑部位會有白色和粉色菌絲。



防治土豆枯萎預防為主,病應該在種植之前,整地是就開始,平整土地不能澇窪積水,有利於大雨排澇,管理時小水勤澆,避免大水漫灌。翻地時撒入複合微生物菌劑,菌種成活以後會大量繁殖,殺死土壤中殘留的病菌,減少病源菌的數量,使作物減輕侵染的幾率。種植之前使用藥物將土豆種殺菌,等到出芽生長期,按時的使用藥物噴淋莖杆預防,一旦發現及時的治療,以免擴散造成損失!


我是真誠的分享經驗,如果對你有幫助請加關注,點個贊,是我繼續分享的動力!謝謝!


植物病蟲害防治


以防為主,主要就是:

1、條件允許,在地塊充足情況下,儘量選擇輪作,不可連作。

2、連作情況下,適時進行合理有效的土壤改良以殺死土壤中的病原菌。(乾界生物還原菌+米糠處理,恢復菌落平衡,殺死土壤病蟲源,調理土壤理化性質,補充土壤有機質)

3、化解作物根部化感作用和自毒作用產生的自毒物質,根本上解決連作障礙。(乾界生物長豐菌灌溉)

4、選擇健康無病苗,做好壯苗、健苗措施,增強整體長勢,增強抗逆性、降低染病概率。(如自己做育苗,可使用神苗菌添加入育苗基質中)


專注大農業


發病初期,可以用乙蒜素1500倍液復配復效酚鈉進行灌根,一週一次,連續2—3次。控制氮肥和灌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