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聖:論讀書

李明聖:論讀書

讀書是一種閱讀行為,是眼睛看、嘴裡讀、大腦想與心靈悟的統一,是人類獨有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是人的生命的一部分。培育讀書興趣,養成讀書習慣,提高讀書能力,事關生命的質量,決定國家的未來。

如飢似渴愛讀書。讀書需要心情,讀書的心情就是對閱讀的熱愛。人有愛讀書和不愛讀書兩類。愛讀書、會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宋真宗趙恆講,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是古人為金錢美女而讀書的功利動機。毛澤東一生博覽群書,手不釋卷,則是為了獲取知識,追求真理,激發克敵制勝的靈感,研究治國安邦的方略。無論是戎馬倥傯的戰爭年代,還是日理萬機的執政時期,書籍都是毛澤東最親密的夥伴,讀書都是毛澤東最大的愛好,他的馬背上是書,窯洞裡是書,桌子上是書,床上也是書。毛澤東走到哪裡,書就讀到哪裡。讀書是一種樂趣。毛澤東的成功,在於他心真,他用比別人更濃的興趣,讀了比別人更多的書。

李明聖:論讀書

心平氣和靜下來。讀書需要心境,讀書的心境就是心態的寧靜。成年人扮演著社會和家庭的多重角色,工作很忙,生活很累,心情有時候也很煩。成年人讀書,往往是工作之餘忙裡偷閒,閒暇之時鬧中取靜。只有靜如止水,心無旁騖,才有可能把文字裝進心靈。如果雜念叢生,心浮氣躁,心靈之窗就會堵塞,書就讀不進去。為了練就在嘈雜的環境中靜心讀書的本事,青年毛澤東曾經專門跑到熙熙攘攘的鬧市讀書。毛澤東讀書不擇場地,不講條件,在大軍圍困的井岡山上,在槍林彈雨的長征途中,在奔波巡視的專用列車裡,不論多忙,只要一拿起書,毛澤東立馬入神,如醉如痴。一部300多萬字的《資治通鑑》,毛澤東讀了17遍。讀書是一種修養。毛澤東的成功,在於他心靜,他用比別人更靜的心態,讀了比別人更精的書。

李明聖:論讀書

聚精會神鑽進去。讀書需要心力,讀書的心力就是將精神專注於書本的能力。時間和空間都是稀缺資源。成年人讀書,缺少大塊時間和不受干擾的空間。只有全神貫注,專心致志,才有可能把雜事擱在一邊,將干擾置之腦後,暫且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全心全意與作者對話、與思想交流。如果六根不淨,心猿意馬,心靈機理就會排斥,書就吸收不了。毛澤東讀過私塾,《三字經》《論語》《孟子》《詩經》,背誦如流。毛澤東喜愛韓愈的文章,竟然將《韓昌黎詩文全集》的大部分詩文讀得爛熟,背得流利。讀書是一種功夫。毛澤東的成功,在於他心定,他用比別人更專的精力,讀了比別人更好的書。


李明聖:論讀書

活學活用跳出來。讀書需要心氣,讀書的心氣來自做人的格局。讀書讀的是境界,讀的是經驗,讀的是智慧,讀的是能力,既要讀前人留下的有字經典,也要讀當今社會的無字天書,最忌諱裝潢門面的假讀書、一知半解的淺讀書和生吞活剝的死讀書。王陽明提倡知行合一。讀書的要義是獨立思考,學以致用。1920年,立志改造中國與世界的毛澤東,讀完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考茨基的《階級鬥爭》、柯卡普的《社會主義史》以後大徹大悟,牢固確立起馬克思主義信仰,找到了救國救民的鑰匙。讀書是一種創造。毛澤東的成功,在於他心靈,他用比別人更活的方法,讀了比別人更有用的書。


本文將發表於《前線》雜誌2019年第5期

排版:林苗苗

監製:李愛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