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叛逆期的孩子,大都選擇逆來順受,生怕出意外,你怎麼看?

春雷13279


其實所謂的叛逆期也只是孩子不太聽家長、老師的話,有時出現逆反情緒,孩子的成長總是會磕磕碰碰夾雜著各種情緒的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家長的教育方式也需要作出相應的改變。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永遠只用一種方式去教育孩子,這顯然是不行的。都說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要因材施教,其實每個孩子成長的年齡段不一樣,同樣要因材施教。如果在孩子出現逆反情緒的時候,家長習慣性的逆來順受,其實這樣更會害了孩子,因為家長會傳遞一種信息給孩子:只要你鬧,我就怕。這樣的話,孩子的彆扭情緒是無止境的,只要不滿足,我就鬧,我一鬧,你就怕。所以當孩子出現逆反情緒的時候,家長不要慌,不要亂,不妨先冷處理一下,讓孩子發洩情緒,自己在一旁看著,冷靜、耐心的看著,等他們稍稍冷靜後,試著把他帶到一旁,單獨談談關於這次情緒事件的始末,耐心開導孩子,慢慢指引他們面對情緒時應該怎麼做。


何xiao新


我是雨後山林靜,很高興我來談談我的看法。我的孩子也經歷過青春期,有過叛逆的時候,那個時候,自己也非常困惑,不知道自己到底用哪種方法與孩子交流才好。一方面,我不想去嬌縱孩子,另一方面,又擔心孩子承受不了。於是,就在和善與堅定之間來回搖擺。我真的太能理解這種心情了。我來分享一下我曾經教育孩子的經歷。

首先,要看什麼事情選擇逆來順受。比如,平常我們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家長總是喜歡問孩子的作業完成得怎樣?學習怎樣?考試怎樣?大多數孩子都會表示不耐煩,不願意理你。那麼這個時候我們父母是不是可以換一個話題呢?不要總是三句話不離學習。孩子更願意跟你在一起聊一聊他感興趣的話題。以前我就會問我的孩子學校裡有什麼活動?有什麼好看的電影?或者跟孩子聊一聊新聞,問問她的想法和感受等等。或者聊聊哪裡有美食。我們換一個話題,並不是對孩子逆來順受,而是考慮到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學習壓力。聊天是為了讓孩子放鬆。當我與孩子建立了一個非常好的親子關係時,她也就不那麼叛逆了。



其次,對孩子的教育要和善而堅定。青春期的孩子雖然會有一些叛逆,但是如果是對孩子不好的事情,父母要和善而堅定的說不。該堅定的時候要表示出父母的堅定。比如孩子有的時候會和同學出去玩,我們必須要規定孩子回來的時間,不能太晚。不能因為怕孩子會叛逆而讓孩子無節制的玩。而且,太晚了路上也不安全。這個時候,父母必須要堅定的對孩子說晚上幾點鐘回家。但是我們在對孩子表示堅定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命令孩子。而是要把我們對孩子的愛傳遞給他,告訴他爸爸媽媽很愛你,很關心你的安全。我希望你幾點鐘能回家。以前我的孩子在出去玩的時候,我們就是這樣跟孩子說的。孩子也能夠理解父母的心情。玩遊戲時,我們也會和孩子商量好玩的時間是多長。並會不擔心她叛逆而不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我們會情緒誠實每件事情。



最後,在糾正孩子的行為之前,要與孩子連接。如果我們和孩子之間沒有感情的連接,只是一味的與孩子講大道理,那麼,孩子是根本不願意聽的,哪怕你說的是對的,他也不願意去接受。 與孩子建立連接是指感情上的連接。比如,我們在與孩子說話的時候,要真正的尊重孩子,與孩子保持著平等的關係,而不是上下級的關係。當孩子說他感到學習很累的時候,我們要去理解孩子的感受,比如,用手去撫摸孩子的後背,拍拍他的肩膀,擁抱一下孩子。你要確保把你的愛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感到你對他的愛是無條件的。在擁有了良好的親子關係以後,孩子才真正的願意把他的心扉敞開,有什麼事情都願意和你說,父母也就不用擔心孩子會發生什麼意外。因為他也真正的把你當成了他的好朋友。



對孩子逆來順受並不是明智的做法。因為孩子還小,他的判斷是非的能力還並不強,自律也較差,很多事情還是需要父母的幫助和引導的。父母對孩子表現出的和善而堅定是一種不錯的方法。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和家庭教育指導師。歡迎您的留言點贊和關注!


雨後山林靜


經常有人會說,我的孩子越大越不聽話了,開始到了叛逆期了,其實孩子並沒有什麼叛逆期,只是孩子成長了,而我們還在用原來的方式教育他們,曾經聽過一個比方,他說就像我們在房子裡種了一棵樹,樹越長越高,頂到了房子,房子就說樹,你頂到我了,你要造反嗎?樹有錯嗎?樹長高是自然現象,孩子也一樣,我們要順應他們的成長,改變我們的相處方式了

多肯定,讚美孩子,能建立孩子的自信,也能拉近和孩子的距離,我一般有三種肯定方式:

1.當面誇獎,但凡看到孩子一點點進步,都要抓住機會進行表揚哦,“煊,你今天給我開車門,讓我很感動,媽媽給你點贊!”然後給孩子一個手勢或擁抱

2.發朋友圈讚美,當我發了朋友圈說煊今天什麼事做得很棒,朋友們就會來點評啊,然後我把叔叔阿姨的回評再告訴孩子,這樣就是更多的人的肯定了哦!

3.寫書信或卡片給孩子 平時我們講太多話,孩子還是會不耐煩,所以以書信的形式,孩子還更願意聽一些,也給孩子不同的感受!




煊媽的時光裡


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有時間的情況下,讓他去經歷更多的成長所需的條件。在有自己思想、計劃下,去營造一種有利於孩子的環境。古有“孟母三遷”的故事,足以說明了成長環境的重要性。

過程中,會有逆境成長與一切都被安排好的“順境”中成長。

太順就會出現所說的過多的擔心或是意外,適當的時候讓還子學會在逆境中成長,是有太多的必要性。也是更利於成長的,這時就要監護人要盡責的同時,如何在處於逆境下做出合理的引導。

逆境可以是被引導,也可以是他成長環境中遇到的,對他產生的逆境。就看你是否忍心,讓他自己去經歷,還是出於保護順境中去經歷。一切取決於你!

擔心會不會有意外,更多的是出於外在因素層面的考慮。是不是有了這些,就要事事親為、處處提防,止步不前?在外在意外發生前,往往是因為疏忽,就看監護人是否真正起到了監護人的職責。無論是順境與逆境,都是可以被引導的。

關於叛逆發展下去的逆反過程,可以關注我裡面有篇文章有詳細的解說,可以參考借鑑。在瞭解了之後,出現的逆反都是可控的範圍。無論是在出於愛,經歷逆境成長又是孩子所必須經歷的。


諺子塢


孩子都會長大,長大就會有痛,有叛逆。面對叛逆少年,做為家長不能只是逆來順受。孩子的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他的叛逆也不是長大後才有,只不過是在生理逐漸成熟時集中表現出來,這就要求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也應循序漸進,從小抓起,當孩子真進入叛逆時,我們也沒必要小心奕奕,而應該認真對待他的叛逆,瞭解他的心理,關注他的生理,並要適當約束他的行為,不能一味的順受,該有態度必須有態度決不能遷就。你越順他就越往前趕,如果你不幫他控制就會造成不良後果,當他過了這段時間,他會後悔的。


7442831982561婧師


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我認為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有時間的情況下,讓他去經歷更多的成長所需的條件。在有自己思想、計劃下,去營造一種有利於孩子的環境。

以下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認為經常有人會說,我的孩子越大越不聽話了,開始到了叛逆期了,其實孩子並沒有什麼叛逆期,只是孩子成長了,而我們還在用原來的方式教育他們。

曾經聽過一個比方,他說就像我們在房子裡種了一棵樹,樹越長越高,頂到了房子,房子就說樹,你頂到我了,你要造反嗎?樹有錯嗎?樹長高是自然現象,孩子也一樣,我們要順應他們的成長,改變我們的相處方式了。

孩子都會長大,長大就會有痛,有叛逆。面對叛逆少年,做為家長不能只是逆來順受。孩子的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他的叛逆也不是長大後才有,只不過是在生理逐漸成熟時集中表現出來。

這就要求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也應循序漸進,從小抓起,當孩子真進入叛逆時,我們也沒必要小心奕奕,而應該認真對待他的叛逆,瞭解他的心理,關注他的生理,並要適當約束他的行為,不能一味的順受,該有態度必須有態度決不能遷就。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寫下生活


煊媽說的很對,青春期的孩子就是大樹,我們不應該做阻礙大樹生長的小矮房子,而是應該多一些鼓勵,支持,信任,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