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买书、读书的农民多吗?

司马大师说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七年级上半年辍学,一共读了六年半书,平时邻居们喜欢打牌,唠家常,或追剧,我则喜欢看书,练书法,偶尔画个画,写写诗、散文什么的,也喜欢收藏,邮票、古钱币、粮票、布票、书籍、各种漂亮石头,都有收藏,逮着什么就收藏什么,书籍类收藏最多,为此还专门买了书架,古今中外的名著特多,最引以为豪的是收藏的毛泽东选集,可惜第四卷被我小妹借给别人了,没要回来,从上学时候就喜欢买书,那时候穷,夏天别人都买雪糕吃,二分钱我也舍不得花,一点一滴的攒着去买书,出外打工时,别人回家带回好吃好穿的,我却带回半旅行袋书籍,都快搬不动了,一路得靠向别人求助才能搬上车的,现在也是,只有闺女放假就带她去书店,看上半天书,临走再买一本她喜欢的或我喜欢的,回来我们轮流看,我的这个习惯,不但感染我女儿特别爱看书,女儿也爱上写作,写的还不错,女儿根据我写的散文《半块煎饼》改写的作文,还获得优秀作文奖呢,但不得不承认,周围人爱看书的很少,可以用寥寥无几形容,可能我们农民从事的工作不同吧,劳作与田间,重复着简单的操作,不用太费脑力,但工作又累,回家就想多休息,没时间看书了,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了,不愿看当然也没必要买了。


深山一草芥M


农民喜欢买书吗这个问题,我不仅见过,还经常买过。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民,我潦倒大半辈子了,别样没钱买就喜欢买书。这一喜欢,也许受祖上先人影响的缘故吧。

我家先祖父是一个积书如积谷的穷教书匠,前清光绪年间科考中了个秀才。当时的贵州提督府还送来一块刻有“泮水生香”的金字木匾,至今还留存在家里。

到我父亲,民国年间直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均在乡村教书。解放后,因历史原因,弃教从事农业劳动。在我初中毕业那年,父亲不幸离世。

祖业留下来的,没有田地,没有金银,唯一的遗产就是书籍。在“文革”时期,这些被指为“孔老二”毒瘤的书本,一张张一页页被“破四旧”的红火烧为灰烬。

我高中毕业,回家一头扎进了民办当老师,我的青春年华在“振兴农村文化”的岁月里度过了十余年。

由于上述原因,不管过去还是如今,我只要进城或外出打工,见书就翻,有钱就买。小时常听父亲说“开卷有益”,所以就和买书、看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古有打油诗曰:

用心读书胜亩坵,

不劳耕种自有收。

白天不怕人来借,

夜晚不怕贼来偷。

干旱两途无忧虑,

唯有功名到白头。

我没有功名,如今也白了头。但因为有了书,我活得虽苦尤乐!书是精神食粮,书是促进人类奋发向上的风标,我爱书,我喜欢买书。


梦由心生397


哈哈😄,我就是一个爱买书的农民。

记得我上小学四年级就喜欢看书,四大名著,被我看看一遍又一遍,借了还还了借。我们小时候时兴看画本,妈妈给的零用钱全是买了画本的。

高中毕业,没读书以后,在外打工的💰,也拿出一部分订杂志看,那的的知音杂志,是我的最爱,我弟正上高中,我一直都给他买书。只要他能用的,能帮助他学习的,我都给他买。

婚后,有了儿子,在他开始吖吖学语时,我就开始早教,买书给他,我读,他听。

儿子上幼儿园后,更变得不可收拾,只要他喜欢的动漫书,开发左右脑的书。能帮助他提高写作能力的小说,关于礼仪方面的书,等等。

真的,爱读书的人,才会买书。"书中自有言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巴中郭郭


农村买书读书的人多吗,农村买书读一般是整个家庭习惯的事,也有固定的人群,有的家庭可以留传几代,有的家庭不知书为物,因为他们沒有用书陪养下一代习惯,像我们家庭其它都穷,书不穷,自我懂事开始就开始接触书,我父亲就是个书迷,沒钱买书,就借书,在这种家庭环境长大,我最喜欢就是买书看书,看包罗万象书,家里书很多,女儿也继承了这个传统,从小爱看书,成绩优秀,事业有成,她家四个人五个书柜,可喜的事二个外孙女也是书迷,一岁多外孙女也会聚精汇神看书,(看图片)多看书带来好处是胸心宽阔,遇事不喜不惊,待人和善,对自己人生有莫大的帮助,读书的益处说不尽,劝世人多读书,幸福自己的人生。




团羊


简单的说,七十岁以上的农民喜欢买书的人极少,喜欢读书的人有,但也不多。

因为七十岁以上的农民,那时农村条件有限,读书的人不是很多,即使读了书,最好的也就是个中学了不起。能读完中学的人在一个乡也了了可数。

说这些人买书少,是因为他们遇上了较贫穷落后的年代,沒有多少经济收入,哪有钱用来买书。

说这些人读书少,是因为他们正遇上了人定胜天,改造山河的时代,哪有闲工夫去读书。

六十岁以下的农民,喜欢买书和读书的农民就很多了。

因为自他们以下,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步增多,学校增多,读书之人逐年增多,受教育的程度逐渐提高。

六十岁以下的农民读中学、高中的很多,并且年龄越少,读书的越多。

说他们喜欢读书,是因为他们赶上了读书成风的年代。

说他们喜欢买书,是因为他们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经济条件上逐步好转,出版物丰富。以前被认为黄颜色的书,已经可以公开发行。

我本人就特喜欢买书。当兵时的津贴费大都买书了。那时人家都在上海买紧张物资,可我带回家的是一整箱书。

后来只要是上街,都要光顾一下书店,或多或少都要带回一些新书的。以至熟人嘲讽我,做别事没钱,只有买书有钱。

就在去年,我的书柜里,还新增加了不少新书。而且还新增有自己编印的几卷书。

喜欢读书的人,不一定喜欢买书,但喜欢买书的人,一定喜欢读书。

现在纸质书买得少了,网上读书很方便,也更广泛,或许我收藏的几书柜书,真的没有我的手机藏书多!



一生好人2262


喜欢买书、读书的农民当然有很多。不要以为农民普遍文化低,没有节假日就不读书,农闲时只会看电视、打麻将、玩扑克。

我就很喜欢读书。

70后的我,上学期间,对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能读个通宵达旦。


当我升学无望,灰心丧气地回家务农后,更是如饥似渴地读书、看报、听广播,既为学农业技术,也为了解天下事。

当从收音机里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农民读书征文比赛时,就参加了,也得过两次小奖。



我最爱看的除了果树管理技术方面的书外,还喜欢看中医、历史、小小说和诗歌等类的书。


不过现在,手机连上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把书里的内容搬到手机上了,通过手机上网,就可查资料,学技术,知晓天下事了。


但是,还是读书的体验比看手机好,而且没有辐射危害,有利于眼睛健康。

尤其新时代的农民,喜欢读书学习的更多。


爱果者乐园chai


这样的问法感觉有点歧视。

在农村,喜欢看书、买书的农民海了去了。貌视城里的书店很少见到农村人,那只能说是此刻在城里的农村人少而已。

农民不像好多城里人一样有固定的工作,有礼拜天休息日。对他们来说只有农忙和农闲两个概念。

买书看书学科学养殖种植是很多农民农闲时候最看重的事情。

在农村,那些乡村里的能人会让你大开眼界。他们凭借各种渠道学来的知识,能把果实卖到国外。

每年春节,或节日活动时,那些农民书法家的作品会让你惊叹:哇!大师级别的。很多留守妇女用旧衣服旧毛线废物利用做成的门帘,椅垫都上了央视的新闻联播。

东家的水泵不转了,西家的小孩儿拉肚子一直不见好,这时,各位叔叔,大娘的会啥帮啥,总能想到解决的办法。

虽然农民在消费方面看似有点舍不得,可在孩子读书或地里庄稼需要科学管理时,书籍可是他们的首选。

……

“广大农村,大有作为”这话可不是白来的。


我在街边卖早餐


喜欢买书,读书的农民多吗?喜欢买书读书的农民还是很多的。虽然一段时间电视吸引了人们,在农村天一黑就有很多人凑在一起看电视。尤其是电视还没普及的时候在农村有电视的人家里看电视还要收钱的,但还是有很多人在看。


后来手机吸引了人们的视线,几乎每个人都拿着手机在看,qq,微信等等。能看到拿书看的人只能在学校,新华书店,图书馆。在这种大形势下农村买书读书的人是减少了,毕竟什么东西手机上都有,下载看书也很方便。

但还是有的农民喜欢买书读书,尤其是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在网络信息铺天盖地的发展的时候,农民的思想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想着用知识来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用科技知识来改变农村种地的方式,也有更多的农民想用知识来保健身体,还可以通过看书了解外面的世界。新时代的农村农民就是通过买书读书实现梦想的。



陇之恋


有,但是的确不多见。

因为多数农民在忙农活的时候,或者农闲时节,都不会想到读书。这也是职业性质所在,农民所从事农业劳动基本上是在靠经验,没有多少需要知识补充,再者,农村学习看书氛围基本没有,闲暇之余收拾收拾卫生,唠唠家常,业余生活不以看书为主。

当然,不是说农民不爱学习,只不过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不一样,他们都在学习实践知识,比如果树修剪技术,粮食种植方法,怎么养殖鸡鸭牛羊等,都是口口相传,亲身教学。

我家有一位大爷,在原来属于知识分子,写一手好字,过年还帮别人写对联,他就爱看一些书,文学,历史之类,读书人在感官上给人感觉的确不一样。

读书不是唯一,但是多读书肯定有益。


小明的农村


这是一个切中时弊的点穴式好问题!说出了实情,但是,估计还有一些个人不喜欢,他们不但不喜欢,搞不好还要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板起面孔来驳斥你,以显示他的正义。其实,很多人知道那个套路,却只有会装的人在用。

现在人不喜欢读书是众所周知的忧患。就是有这个忧患意识的人,自己也未必喜欢读书。更多的是人们拿着手机划拉。城市如此,学生如此,更不要说农民了。

扪心自问,喜欢读书的农民有多少?当然,还是有的,但作为个别存在的案例,毕竟不是一种现象,讨论起来又有什么社会价值呢?如果有人坚持要讨论,那一定是杠精在抬杠。

喜欢读书人不多,喜欢读书的农民更是不多。至少喜欢买书的农民恐怕更少。这里说的是事实,与其他的东西无关。

相信喜欢读书的农民会多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