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的押韻規則是什麼?

深水漂


什麼是押韻

押韻,就是把韻母相同或接近的字,按一定的規律排列在句子的末尾,這叫韻腳或韻字。一般來說,詩詞的雙數句子的末尾,必須押韻。

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其中的“新”、“人”就是韻腳,韻母是“in”和“en”,在平水韻中同屬“十一真”韻部,所以這首詩是押韻的。

為什麼要押韻

詩是韻文。不押韻就不是詩了。但是,韻文又不僅僅有詩,詞牌,散曲,戲曲詞,歌詞,包括以前的賦,都是韻文。詩和詞只是相對精緻,短小的韻文。

那麼為什麼會有韻文產生呢?咱們最基礎的韻文是什麼?“順口溜”。押韻就是為了讓句子念起來“順”,在每個句子最後用相同的韻母來表示句子完結,給說話的人找準節奏,增強句子的韻律性,讓人讀起來能卡在點上,抑揚頓挫,可誦可唱。

如果連順口溜都做不到,就不要說寫詩了。因為詩詞的韻腳不單用來斷句,找節奏,還可以通過韻腳的多種變化來反應情感,增強詩歌的感染力。

押韻也成為了詩詞一種修辭方法,不再僅僅是一種形式。

押韻的規則

在讀古詩的時候,發現有的是全都押韻,有的又不全是為什麼?押韻是隻要最後一個字押韻就可以嗎?

押韻規則其實是根據詩歌發展而發展的。

早期的古風對押韻要求不是很嚴格,沒有後來近體詩那麼多規則。像漢武帝時發明的“柏梁體”,純粹是皇帝大臣們在柏梁臺上聯句子玩,要求就是每句押韻。魏晉南北朝漢字音韻學發展以後,為了增強語句的抑揚頓挫,一般在單句就不要求押韻了,只在雙數句子結尾要求押韻。

前面的斷句相當於話沒說完,停頓一下,如果句句押韻,人家就會產生每一句都可以做結尾的感覺,對整體篇幅產生混淆。就好像我們去聽交響樂吧,明明過了高潮,大家都鼓掌了,可人家其實還有個尾子沒演奏完,尷不尷尬?所以在沒說完的地方就不要用韻,以示區分。

這種情況的出現是隨著音樂的豐富,詩詞篇幅增加而出現的。

最終到了唐朝,詩人們制定了近體格律詩,就將押韻作為一條規則明確了下來。

近體詩分為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

其實押韻相對於近體詩規則來說並不複雜,只分為首句入韻和不入韻兩種格式。如《宿建德江》首句就是不入韻的,而李嶠的《中秋》: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這種就是首句入韻格式的,“空”、“同”、“風”的韻母為“ong”、“eng”,視為同韻,在平水韻中同屬於“一東”部,所以是押韻的。

近體詩一般是平聲押韻,不允許鄰韻通押,不允許轉韻(律詩、排律),但是像這種首句入韻的格式,第一句的韻腳是可以押鄰韻的,叫做“孤雁出群格”。

而古風的押韻就相對寬鬆很多,可以鄰韻通押,中途可以轉韻,但是在兩聯中(轉韻的最小單位)不能平仄通押。可以押仄聲韻,不過用仄聲韻的時候,單數句就要用平聲韻斷句,這一點和近體格律詩相反。

其實都是為了創造出抑揚頓挫,有起有伏的朗誦感覺吧。比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古絕押的就是仄聲韻,所以在第三句就用了平聲“翁”來斷句。

押韻的忌諱

重韻,落韻,湊韻,倒韻,同義字相押,多音字非本義相押。

這個屬於升階問題,這裡就不詳細舉例敘述了。

古今韻書

韻書古有《平水韻》,今有《中華新韻》,寫詩的人需要先進行學習,才能更好地賞析古詩詞(平水韻),當然如果只是想自己寫詩,不一定非得按《平水韻》來,用新韻就可以了,因為基於普通話,所以並不難,而且寫出來的詩人人都能讀懂,沒有讀音上的困擾,方便大眾閱讀流傳。

但是閱讀賞析古詩詞,特別是唐詩宋詞,還是對平水韻有些瞭解比較好。

用平水韻還是新韻,其實沒有衝突。詩詞這種文藝類作品,求同存異,不要相互苛責。

詩是韻文沒錯,但更重要的是“詩以言志,詩以言情”。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問題:古詩的押韻規則是什麼?

在讀古詩的時候,發現有的是全都押韻,有的又不全是為什麼?押韻是隻要最後一個字押韻就可以嗎?

前言

舊體詩的押韻確實有各種形式,例如題主說的句句押韻,當然也有隔句押韻。有的押平聲韻、有的押仄聲韻、還有換韻的情況。

一、句句押韻柏梁體

南北朝齊梁以前的七言古詩常常句句押韻。這種句句押韻的詩,也被後來唐宋的詩人們模仿。

傳說起源於漢武帝時期的柏梁體就是句句押韻,漢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 ,漢武帝造了一座柏梁臺(用香柏為梁,故名柏梁)。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君臣們在柏梁臺上開宴,規定二千石以上的官能作七言詩者,可以坐於上席。

漢武帝先作了一句七言詩,然後每人接下去作一句,都用皇帝所作第一句的韻腳。據說這是第一首連句體的《柏梁詩》。“柏梁詩”既是詩題,又是詩體名詞。

日月星辰和四時(漢武帝)
驂駕駟馬從梁來(梁孝王)
郡國士馬羽林材(大司馬)
總領天下誠難治(丞相石慶)
和撫四夷不易哉(大將軍衛青)

刀筆之吏臣執之(御史大夫倪寬)
撞鐘伐鼓聲中詩(太常周建德)
宗室廣大日益滋(宗正劉安國)
周圍交戟禁不時(衛尉卿路博德)
總領從宗柏梁臺(光祿勳徐自為)
平理清讞決嫌疑(廷尉杜周)
修飾輿馬待駕來(太僕公孫賀)
郡國吏功差次之(大鴻臚壺充國)
乘輿御物主治之(少府王溫舒)
陳粟萬石揚以箕(大司農張成)
擻道官下隨討治(執金吾中尉豹)
三輔盜賊天下危(左馮翊盛宣)
盜阻南山為民災(右扶風李成信)
外家公主不可治(刺兆尹)
椒房率更領其材(詹事東掌)
蠻夷朝賀常會期(典屬國)
柱枅樽櫨相支持(大匠)
枇杷桔慄桃李梅(大官令)
走狗逐兔張罘罳(上林令)
齧妃女唇甘如飴(郭舍人)
迫窘詰屈幾窮哉(東方朔)

二、句句押韻的非柏梁體古詩

唐詩中也能見到句句押韻的詩,例如岑參的《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這首詩也是句句押韻,為什麼不是柏梁體呢?首先柏梁體不轉韻,而這首詩幾次轉韻,有平聲韻也有仄聲韻。而柏梁體大多押仄聲韻、多人聯句。

另外這首詩也不是完整的七言詩,第一句多了“君不見”三個字。

三、杜甫與蘇軾不換韻卻句句押韻的古體詩

杜甫《飲中八仙歌》 也比較符合柏梁體的其他特點:通篇七言、句句押平韻的古體詩。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蛟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蘇軾的《李公擇求黃鶴樓詩,因記舊所聞於馮當世者》也是一個人的柏梁體:

黃鶴樓前月滿川,抱關老卒飢不眠。夜聞三人笑語言,羽衣著屐響空山。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聲清圓。洞中鏗鈜落門關,縹緲入石如飛煙。雞鳴月落風馭還,迎拜稽首願執鞭。汝非其人骨腥羶,黃金乞得重莫肩。持歸包裹敝席氈,夜穿茅屋光射天。里閭來觀已變遷,似石非石鉛非鉛。或取而有眾憤喧,訟歸有司今幾年。無功暴得喜欲顛,神人戲汝真可憐。願君為考然不然,此語可信馮公傳。

結束語

句句押韻的詩相對數量還是少一些,大多數古詩和隔句押韻。例如我們常說的格律詩,除了第一句偶爾押韻外,一般單數句不押韻,雙數句押韻。

例如杜甫的七律《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我不懂詩,但想說一下,什麼平仄押韻之類,因方言與現在的普通話有些字的發音區別很大,要想評論古詩那還得研究一下各地的方言。像毛主席在1949年10月1日於天安門城樓上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這裡的國字發音近似於貴或桂,與現在的普通話發音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又毛主席的詩: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在我們家鄉老一輩人裡,這裡的雁字發音為岸,另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裡的閒發音為寒,其實是很押韻的,如果按普通話發音那就不好說了。方言裡還有很多字的發音與普通話的發音區別很大,如也、野音為雅,鞋音為孩,斜音為霞,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了。


老虎484


寫古詩其實很簡單!不深奧!例如,江無回頭浪,人無再少年。年華若虛度,老來恨不淺!這裡江和人都是名詞對偶。兩個無即對偶又押韻!再例如!若虛度和恨不淺都是形容詞!所以上所謂的押韻一般是指名詞對偶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再例如!我寫的巜傷泣》眼英迎淚淚盈淚,暗酒澆愁愁更愁。黑雲低落落又落,朝君心涼涼拌涼!這是獨特的一種叫做疊詞成詩,這就是寫古體詩的密決!古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帶入境界!澄清歷史!描寫主題!刻畫人物!濃縮字眼!千錘百煉!發揮神筆!一氣賀成!這就是寫古詩的密方!這個問題我一般不告訴別人!


王付軍筆名王文傑


中國上古時期,詩歌都是配樂演唱的。並沒有特別的詩律規定,其音樂性主要表現在節拍和押韻上。如《詩經》中的作品,絕大多數是有韻的,但因今古音不同,用今天的語音去讀《詩經》,就有不押韻的感覺,實際上它是用韻的。從南朝梁沈約開始,中國詩人漸漸的開始有意思的講研詩歌的格律了。尤其是注意區分平(平聲)仄(上聲,去聲,入聲),到唐代形成了近體詩,也稱律詩。有道是"戲曲,曲藝要'合轍,詩歌要'押韻'"。什麼是押韻呢?漢字的讀音是由聲母和韻母兩部分組成的(有的字只有韻母),押韻同聲母無關,而決定於韻母的收音是否一致。按照每個字讀音的韻母收音是否一致或相近,將它們分別歸類,這就是詩歌押韻的韻類。如:

咱們的好乾部(bu),

我們的主心骨(gu)。

工作的帶頭人,

咱信的住(zhu)。這首詩的一,二,四句押韻,聲母不同,韻母相同,共同的收音是"u"。這種在句尾收音一致的字,叫"韻腳"。說到這裡再回頭談古詩的押韻問題就很容易懂了。古詩的韻律都是按平仄格式來調整的。五言詩都平仄格式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等等。七言詩的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等等。一般七字律詩是這樣要求的:一三五字從寬,二四六字從嚴。當然,如果要寫出好詩,必須弄明白"對韻"問題,如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等等。讓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hushouchang


古詩的押韻,一是詠頌起來流暢通順,所謂朗朗上口。二是製作抑揚頓挫的韻律,在什麼地方承,在那個環節轉,又在什麼關口合。

我們可以拿古絕來說明,在第一句的結尾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但,不押韻的話,一定要以仄結尾。這樣起句,押韻的話再韻律上保持自然流暢,一氣呵成的節奏,而第一句不入韻,如果平結束,非但破壞了一氣呵成的流暢,也不能做到先抑後揚的跌宕效果!

第二句的結尾必須押韻,不然古詩韻律盡失,非古詩也!至於第三句的結尾一定不入韻,入韻則太順,有順口溜的味道了,只是不入韻還不行,這句的結尾與用仄來結束,這樣能起到抑的作用,為下句做鋪陳。

最後的第四句必須入韻了,這就象音樂中的調式一樣,c調多數以dou來結束,以完成整體古詩的起承轉合效果!


一笑貫長天


古體詩每篇句數,句子字數不拘多少。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不求對仗,平仄和用韻也較自由。

每句四字的四言詩,是我國古代最早形成的一種詩體,如春秋以前的詩歌《詩經》大都為四言。

每句五字的五言詩起於漢代,巍晉以後,歷六朝隨唐大為發展,成為我國詩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每句六字的六言詩以漢末孔融的六言詩為最早,但流傳不廣泛。

每句七字的七言詩起於漢代民間歌謠,到了唐代大為發展,是我國詩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到了近代,唐代把五言詩、七言詩發展為律詩和絕句,稱為五律、七律,五絕、七絕。規定了嚴格的對仗與韻律要求。


夕陽紅155908541


俗稱“合轍押韻”,使詩讀起來“朗朗上口”。最多有二十九韻,二十四韻,十九韻等等不等的轍韻組成。近幾年又出現所謂“中華新韻”分成了十四韻……

但是毛澤東詩詞用的是“十三轍韻”,應該是最簡單最合適的轍韻。“巧佳人扭捏出牆來東西南北坐”,每字代一韻。

也就是古韻今用的典範。


用戶58435540336陽城


基本上是:律詩 2 4 6 8 句押韻

絕句 2 4 句押韻。


荒草327


回想50年前 本人小學雞一名 有課講詩之平仄 韻腳 老師是名老學究 當時並沒留心講的內容 詳 只聽見兩句仍記得 說韻腳的 就是一 三 五不論 二 四 六分明 就是詩的二 四 六的句子 韻腳是注重 單數句就不用太注重詞韻 全詩讀起來通順 意思能表達就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