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庸的小说和读古龙的小说,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庭州行者


金庸大师的书掌堂正正,带有历史的厚重感,带有侠之大者的责任感,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仿佛自己也行走在那个侠客的时代,为国为民,除暴安良。金庸的小说中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性格饱满,让读者提起来津津乐道,萧峰、段誉杨过、郭靖、黄蓉。。。 那一串串熠熠生辉的名字金庸迷们是脱口而出。

古龙大师擅长剑走偏锋,古怪精灵,角度奇特,就像是那“天涯浪子”,不屑于走寻常路。在古龙的书中,读者好像能看到自己的清楚,那种不畏世俗、不甘寂寞的孤傲与不逊古龙书中的主角中,除了楚留香、陆小凤等个别人的名字,绝大部分都不为人所记住。他笔下的人物,仿佛就是古龙的一个个分身,嬉笑怒骂,举杯畅饮, 相忘于江湖。古龙代表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少年轻狂梦。

或许是跟金庸与古龙的出身也有关系。金庸出身于书香门第,是个文化大家族,自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 而古龙身处社会中,看透了世态炎凉,文字中充满了对世俗的反抗。相对来说古龙有些太高产了,作品良莠不齐,还有代笔的,反而不如金庸的作品每部都是精品。

两位大师两种不同的风格,都非常喜欢。


漠鹰茶馆


金庸和古龙是武侠小说同辈的领军人物。这二人还有过交集。金庸停笔之后曾邀古龙为明报连载武侠小说,陆小凤传奇就此诞生,而实际上,倪匡曾在六十年代就邀古龙在明报连载,就是古龙早期巅峰《绝代双骄》。

金庸和古龙小说都特征鲜明,人物性格鲜活的特点,但二者不同点更明显。首先我们可以拿诗仙李白来类比古龙的风格,拿诗圣杜甫来类比金庸的风格。

古龙小说在行文上不拘一格,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都可以独立成行,金庸行文较为传统。

古龙小说对人物描述直白而现代,没有扭扭捏捏,没有遮遮掩掩,写女人,不时就会有“嘤咛一声,躺在怀里”,金庸写人物含蓄内敛,符合所述时代背景。

古龙小说很少涉及历史事件,几乎没有交代过朝代背景,金庸小说很少不涉及历史事件,几乎都是切合历史发展。

古龙小说风格奇诡难测,借鉴了日本推理小说的写法。金庸小说吸收部分西方小说的写法,行文流畅,奇峰迭起,讲究铺垫。

古龙小说数量繁多,现在统计大约有七十多本小说,前期曾给人代笔,后期又让人代笔,具体多少已经很难考证了,不过总的来说是著作颇丰,金庸一共写了十五部长短篇小说,数量不多。

二人写作风格差别很大,这跟二人出身和经历有关。

金庸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金庸出身书香门第,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文学历史功底深厚,后来从事翻译编辑工作,大量接触西方文学,融会贯通,作品厚重大气,主角不光富有强烈正义感,更难的的是其书中的民族大义,煌煌然,其艺术价值已超出武侠小说的范畴。

古龙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古龙中途辍学,跟舞女同居,迫于生计才开始写武侠小说。好酒好色,但重情重义,其经历过坎坷也历经辉煌,对人生感悟几多。作品大开大合,放的开,收的拢,其风格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古龙以后有无数人仿照古龙行文风格写武侠小说,没有一个能望其项背,古龙小说明写武侠,实则是人生。




笑傲江湖之远


金庸小说是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对事情的发展叙述详尽,强调每个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古龙小说是抒情散文,大篇幅的对人物内心进行剖析,用环境烘托人物内心,事情的发展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结果,一种意境。

金庸小说是一部电影,各种人物在我们面前跳来跳去,叽叽喳喳,观众看的如痴如醉,大呼过瘾。

古龙小说是连环画,人物环境定格在那里,作者来描述每个人物的背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然后是下一副画面,用画面讲故事,画面之间的联系选择留白,让读者去联想。

金庸小说是火锅,大杂烩,囊括了各种素材,人文地理,政治历史,琴棋书画,五行八卦,儿女情长,国仇家恨,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古龙小说是咖啡,初看苦涩,细读幽香,越看越精神,但不是每个人都喜欢。

金庸小说是成长系,童年懵懂,青年激愤,中年世故,老年无奈。历经沧桑,尘归尘,土归土。

古龙小说是选择系,每个人都在做选择,却很难做出选择,选对了痛苦,选错了更痛苦。


键圣


金庸小说格局虽大,但总体来说更加偏向于生活方面,许多情节都能找到相似性。而古龙的小说更加偏向江湖,主要描写江湖中某些不为人知的阴暗面。


网文工厂


金庸小说写的生活,古龙小说写的是江湖。金庸作品结尾总让人惆怅,古龙结局常常会相对温暖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