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那些事儿:第五章 零售信贷业务处理全流程(中)

贷中风险审查

银行那些事儿:第五章 零售信贷业务处理全流程(中)

信贷客户经理通过贷中风险审查,在相关审查通过后,完成信贷业务终审及放款,贷中风险审查时银行风险控制的关键。

部分银行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漏缺严重。主要表现为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资料、贷款抵押凭证等资料的漏缺,尤其是部分法律文件不全,不仅对贷款的风险控制造成隐患,也构成了依法催收的障碍。

部分银行没有严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主要表现为审贷分离机构设置迟缓;审贷分离机构流于形式,如信贷客户经理常常在贷款审批前已填好贷款合同、借据等法律文件和放款凭证,出现合同签订日期和贷款借据日期早于贷款审批日期,贷款金额和期限与审批金额和期限不同等现象。

部分银行信贷客户经理法律知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导致贷款失去法律保护。主要表现为:⑴保证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⑵银行未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认真审查;⑶按照《担保法》规定必须办理抵押登记的,未按法律规定办理抵押登记,造成抵押行为无效;⑷变更主合同主要条款、延长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加重主债务人债务数额,未征得保证人书面同意,致使保证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⑸不能充分运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的规定,维护银行的依法催收权。

从根本上看,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贷中风险审查流程不规范。通常贷中风险审查的主要流程如下:

银行那些事儿:第五章 零售信贷业务处理全流程(中)

贷中风险审查流程参考

贷中风险审查是银行风险控制的关键。贷款手续是否合规、授信条件是否落实、资金监管是否到位,需要逐条比对,这是放贷审查的底线,其要点简单总结如下:

银行那些事儿:第五章 零售信贷业务处理全流程(中)

贷中风险审查五条底线

Ø “严格面签”,确保人证合一。当面签署借款文书,是零售信贷放款的基本要求。严格面签,可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主要确保“三核三一致”:

l 一是当面核对身份,登陆查询系统,保证个人客户、担保人与身份核查系统相一致;

l 二是当面签署合同,核对签字样本,保证法律文书无瑕疵;

l 三是当面留存影像资料,核实当事人,保证操作环节有据可查。

Ø “受托支付”,严控资金流向。个人贷款用途和审批要求是否一致,这是资金监管的重点。受托支付,全程监管,主要确保“三控三到位”:

l 一是管控资金源头,查看购销合同、首付证明,查实有无虚构买卖,交易审查到位;

l 二是管控交易商户(车行、开发商),查看项目批文、交易流水,查实有无虚增交易,账户管理到位;

l 三是管控中介机构,严格(评估、担保、保险、地产)中介准入,查实有无资金挪用、账外收费、虚假包装,保证金监管到位。

Ø “押品核查”,票证物三相符。抵押品处于什么状态,这是零售信贷放款必查项目。押品核查,应突出重点,主要确保“三查三相符”:

l 一是核查税票系统,查看购置发票与押品是否相符,核实有无套用发票;

l 二是核查房管登记,查看押品权属与备案实情是否相符,核实有无虚假抵押;

l 三是核查押品实物,查看押品权证与押品实物是否相符,核实有无改建与违建。

Ø “审放分离”,杜绝单人操作。零售信贷业务操作风险大都出在“一手清”。审放分离,重在流程,主要应确保“三分三避免”:

l 一是确保授信发起与尽职调查分离,多方面尽职,挤掉“水份”,避免“虚假贷款”;

l 二是确保尽职调查与授信审批分离,独立调查、独立审批,互不“干涉”,避免“人情贷款”;

l 三是确保评估抵押与贷款发放分离,防范“价格虚高、假权证、假抵押”,避免“非法骗贷”。

Ø “大额复审”,关注特殊客户。个人贷款额度越大,就越需要注意。大额复审,应把握关键,主要确保“三审三关注”:

l 一是复审个人客户背景,关注贷款的真实性,复审有无顶冒、虚假贷款;

l 二是复审贷款资金用途,关注资金的合法性,复审有无流向股市、高利贷;

l 三是复审担保押品落实,关注资产的安全性,复审有无虚假抵押、未抵押先放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