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餐饮业上规提质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餐饮业上规提质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


贵阳花果园。


为进一步弘扬我省餐饮文化,打造餐饮品牌,推动全省餐饮业又好又快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贵州省餐饮业上规提质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主要内容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树品牌、促升级、联链条、建标准、育队伍、保安全”发展思路,促进贵州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黔菜餐饮影响力和美誉度。到2021年,全省餐饮业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新建省级美食街(城)30条(个),培育国家钻级酒家100家,培育年营业额1亿元以上的餐饮企业10家,培育新增限上餐饮企业450家。

二、重点任务

(一)做好餐饮业规划布局。

研究制订《贵州省餐饮业发展总体规划》。将美食街(城)网点布局纳入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将绿色食材原辅料基地建设纳入农业发展规划,将餐饮加工基地(中央厨房)纳入食品工业支持范围。推动食材供应企业、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协同发展,形成种养殖、加工、配送、餐饮、商贸相互配套、相互支撑的产业联动模式。

(二)制定餐饮业相关标准。

出台《黔菜标准体系》《黔菜术语及定义》及酸汤鱼、牛肉粉、肠旺面、丝娃娃等经典黔菜、小吃烹饪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出台《贵州省餐饮业经营行为规范》和《贵州省餐饮业服务质量规范》。到2021年,评定国家级钻级酒家100家。

 (三)培育引进龙头企业。

1.支持餐饮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方式做大做强,鼓励发展直营连锁、加盟连锁、特许连锁,形成一批具备品牌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大型连锁品牌餐饮集团。到2021年,培育新增亿元级餐饮连锁品牌企业10家。

2.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餐饮连锁企业和管理公司,积极发展餐饮管理咨询研究机构,提升餐饮行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大力支持国内外知名餐饮连锁企业总部落户贵州。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餐饮业上规提质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


凯里酸汤鱼。


(四)支持大众化餐饮发展。

1.支持省内各类商业综合体规划建设美食街(城)等大众餐饮聚集区,支持以“统一规划、统一运营、统一收银、统一管理”模式统筹构建的大众化餐饮集群。到2021年,支持省级大众化餐饮试点60家。

2.支持餐饮企业、团膳食材供应企业与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深入合作,依托互联网餐饮外卖配送平台,满足居民社区、商业街区、旅游景区、交通枢纽等大众化餐饮消费需求;支持餐饮企业、团膳食材供应企业依托中央厨房和集配中心积极承建学校、医院等企事业机关单位的餐饮服务外包业务;支持团膳食材供应企业开展社区生鲜配送业务,依托社区智能提货柜进一步提升贵州绿色农产品和食材的配送服务水平。到2021年,支持省级餐饮食材配送龙头企业60家。

(五)实施餐饮品牌创建工程。

1.推动成立黔菜研究机构,支持餐饮行业协会、餐饮龙头企业以贵州多民族餐饮文化为基础,加强对传统黔菜、特色小吃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研发及推广;围绕贵州菌菇山珍、药食同源产品、薏仁苦荞等特色食材,丰富黔菜餐饮“绿色、健康、养生、安全”的品牌内涵,打造菜式丰富、味型多变、食材健康、技法营养的黔菜体系。

2.鼓励酸汤鱼、牛肉粉、肠旺面、丝娃娃等特色餐饮品类创新发展,支持青岩猪脚、贞丰糯食等地方区域性餐饮品牌发展壮大,支持各市(州)开展特色黔菜餐饮推广促销活动,挖掘弘扬贵州少数民族特色节庆餐饮文化,积极促进黔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六)促进多产业联动发展。

1.加快建设集特色美食、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农商旅综合体,推动以餐饮为核心,促进食材供应、食品加工、旅游康养、人才培训等产业融合发展。

到2021年,建设完成农商旅综合体60个。

2.推动餐饮企业和食材供应企业建立特色食材原辅料种养基地、中央厨房(加工中心)和集配中心向原辅料种养、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等上下游产业延伸;支持食材供应企业开展黔菜经典小吃、传统菜品和特色原辅材料工业化生产,加快餐饮全产业链发展;鼓励省外餐饮企业采购贵州食材并建设食材供应基地。通过餐饮龙头企业采购需求引导省内绿色食材基地开展“订单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重点围绕重庆、四川火锅餐饮业,大力发展贵州辣椒、花椒、韭黄等食材原辅料生产基地。到2021年,建成30万亩食材供应基地。

3.鼓励和指导各地统筹旅游商贸资源,加快美食街(城)建设,发挥餐饮企业对特色商业街区等消费聚集区带动作用。支持贵阳市建设贵州名优小吃总汇项目,支持安顺黄果树、荔波小七孔、铜仁梵净山、西江苗寨等省内重点旅游景区打造特色黔菜餐饮街区。到2021年,建设30条(个)省级美食街(城)。

(七)推动餐饮业“走出去”。

1.结合贵州绿色农产品促销活动,重点选择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等城市开展黔菜系列推广活动,推动特色食材、贵州绿茶、酱香型白酒进入目标市场。2019年至2021年,每年开展3场以上黔菜系列推广活动。

2.支持黔菜餐饮企业和贵州绿色食材供应企业参加日本千叶国际食品博览会、美国夏季美食展、香港国际茶展暨美食博览会、中国春季糖酒会等国内外重点展会。2019年至2021年,每年组织1场以上境外黔菜系列推广活动。

3.加快制作一套黔菜经典菜单、一部黔菜宣传片、一份贵州美食地图、一本黔菜美食故事、一批黔菜美食旅游精品路线、一套经典黔菜制作示范片。丰富传播渠道,通过各类推介会、展会及媒体广泛向社会宣传。2019年完成黔菜系列宣传推广资料。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餐饮业上规提质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


花溪牛肉粉。


(八)加强黔菜专业人才培育。

1.加强餐饮产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黔菜技能培训、食品安全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和创业培训。2019年至2021年,每年开展1场餐饮行业专项招聘活动。

2.开展黔菜技术交流,积极组织黔菜企业和行业协会参加专业技能大赛与学术会议,加快培养和引进高水平职业经理人和高技能人才。支持举办全省烹饪行业技能竞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作。

建立贵州省促进餐饮业上规提质联席会议制度,由省商务厅主要负责人为召集人,省发展改革委、省民宗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外事办、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统计局、省税务局、人行贵阳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餐饮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加大扶持,优化环境。

1.加大资金支持。充分发挥现有支持企业(产业)发展资金的引导作用,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加大对餐饮行业支持力度,发展改革、商务、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等部门产业扶持资金要向餐饮产业倾斜。

 2.完善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餐饮业金融支持力度,落实利率优惠政策,完善配套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针对餐饮企业特点大力开展抵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银担合作等业务。大力扶持省内餐饮企业上市。用好“民贸民品”支持政策,扶持餐饮企业发展。

 3.优化配套设施。规范餐饮经营场所和车辆停靠环境,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城市管理执法在保障安全有序的基础上予以支持。支持餐饮聚集区增设车辆集中停放设施、开展管网改造等配套设施升级项目。进一步规范餐饮废弃物管理,加强对餐饮废弃物处理设施的环境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完善餐饮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公共服务功能。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餐饮业上规提质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


贞丰糯米饭。


(三)减轻负担,提升服务。

 1.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国家现行税收政策和减免政策,餐饮业中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凭取得的合法有效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进项税额,符合条件的连锁餐饮企业可采取汇总申报纳税的办法申报缴纳增值税;符合条件的餐饮企业依法享受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2.减轻企业负担。对已经按有关要求参加年度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在省内餐饮企业流动工作的从业人员,无需重复参加培训。

 (四)严守底线,保障安全。

1.强化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加强食材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质量安全监管,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贵州省食品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监管制度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餐饮服务食品经营许可、网络餐饮服务监管、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监管、民航运营、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

 2.加强餐饮集中用餐单位和行业日常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纳入学校安全工作内容;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督促施工企业加强建筑工地食堂安全管理;民政部门要加强对养老机构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旅游部门要将餐饮质量安全纳入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评定标准;铁路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要强化对铁路运营中餐饮环节的日常管理,将餐饮质量安全与运营安全同检查、同考核。

 3.严厉打击餐饮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无证餐饮和户外餐饮摊点整治力度。严厉查处使用来源不明食品原料、病死或者死因不明、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加工制作食品,以及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掺杂使假、非法添加、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购买使用“地沟油”等违法行为。建立联动联查、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形成严惩重处的高压态势。

(五)规范管理,完善统计。

充分发挥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和其它相关社团组织在促进餐饮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督促行业协会履行行业服务、行业自律和行业协调职能。加大限上餐饮企业的培育和上规入统工作力度,提高限上企业规模,扩大餐饮经济总量。加强餐饮业统计调查核实,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加强部门统计工作协调协商,实施重点餐饮企业经营情况监测,跟踪分析餐饮业市场运行情况,不断完善餐饮发展的政策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