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傻儿子刘肥为什么会被李世民当成偶像?对此你怎么看?

yybukn


首先,唐太宗夸赞的是汉文帝刘恒(刘邦第四子),因为刘恒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开创了封建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他继位之前确实很低调,铲除诸吕的功臣们因为他的“弱势”或者“懦弱”才推举他为皇帝,但是韬光养晦可不是傻啊!

其次,刘邦的长子刘肥可一点都不傻,只是也很低调罢了,并且可以说得上是“懦弱”。

刘肥是个可怜的孩子,史书对他的亲生母亲曹氏几乎没有任何记载,刘邦迎娶吕雉之后,刘肥也很少出现在史书中。而汉朝建立之后,作为庶长子的刘肥,被分封为齐王,统治者拥有丰富的资源以及大量人口的齐国。但是刘邦驾崩之后,刘肥就成了吕雉的眼中钉。

当年汉惠帝刘盈曾经组织了一场家宴,并且让兄长刘肥坐在了主座上(孝惠以为齐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礼),而刘肥也觉得既然是家宴,也没必要客气。但是吕雉却不高兴了,她让人端了两杯酒,并命齐王刘肥给她祝寿。汉惠帝刘盈见状,便也端起了其中的一杯,要和哥哥一起给母亲上寿。没想到吕雉却非常生气地将刘盈手中的酒杯打翻在地,刘肥见状自然不敢喝了,便装醉而去(太后乃恐,自起泛孝惠卮。齐王怪之,因不敢饮,详醉去),后来得知,吕后准备的两杯酒都是毒酒。

在刘肥参加这次宴会的不久之前,吕雉刚刚把赵王刘如意从赵国骗到了长安城,并将他处死。而此时,刘肥也在长安啊,他唯恐自己也无法安全脱身,便采用了内史的建议,把城阳郡献给了妹妹鲁元公主(吕后的亲生女儿),并且尊妹妹为齐国的太后。如此一来,吕后高兴了,便放刘肥回国。

刘肥受了这窝囊气,回国不久之后便病逝了。

不过,刘肥虽然窝囊,但是他有两个非常争气的儿子,其中最优秀的就是齐王刘襄了。刘襄在吕后死后首先起兵,与陈平、周勃一起铲除诸吕,在当时的情况来说,刘襄称帝是板上钉钉的事,但是最终由于大臣的反对而没能顺利即位。


国史通论


历史的味道我知道。

司马迁在《吕太后本纪》篇中记载,吕雉为独揽朝权肆意残杀刘氏宗亲。其中,刘邦的八个儿子就有六个死得不明不白,剩下的两个就是惠帝刘盈和您问题中所提及的傻儿子。

其一,您问题中提及的刘肥是刘邦死得最早的一个儿子,李世民不可能把这样一个角色当偶像。古来皇帝皆傲气,更何况李世民也不会崇拜一个耍心机之人。刘肥为活命,让刘盈和其妹妹挡子弹,李世民生来最恨此人。所以傻儿子刘肥是不成立的。

其二,惠帝刘盈生性胆小,也时不时成了吕雉施政的绊脚石,吕雉为防止儿子刘盈碍事带他去观“人彘”,想以此为警告,没想到直接把刘盈吓得一病而薨了。这下八个儿子就只剩一个“傻儿子”,我认为这是让李世民拜他为偶像的第一个原因,吕后连亲儿子都敢害,在这样的局势下,没两把刷子是不行的。

其三,史记中记载那个“傻儿子”是汉文帝刘恒,那是为取得吕雉的信任而装疯卖傻。在《二十四孝》中就记载着一个文帝刘恒的故事——文帝亲尝汤药。刘恒以仁孝闻名天下,而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也是善孝当为先。所以这也就成了拜他为偶像的第二个原因。

其四,“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句话赞扬了四位皇帝,其中就有李世民。在李世民之前的秦皇汉武的功绩最大的就是开疆拓土,让很多民族都汇聚到一起。但在李世民看来,他的疆土比他俩还要辽阔,纵然汉武帝功绩一身,对李世民而言这些都是打仗的本事,谁比谁厉害还不一定呢!能让李世民佩服的就是治国。贞观之治的精髓就是治国,如何将一个穷困潦倒的国家变得富裕,这一点就要向汉文帝刘恒看齐。所以我认为这一点是让李世民拜为偶像最大的原因。

以上是我的看法。


读文学史诗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题主应该是出错题了,李世民的偶像如果真要说刘邦的儿子,那最大可能的是汉文帝刘恒,而不是刘肥,因为刘肥没可能被李世民当偶像的。

有一件事情,可以证明李世民崇拜汉文帝。当时群臣联名上书,请李世民去泰山行封禅大典。李世民说:“汉文帝也没有去泰山封禅,谁能说他不是明君圣主呢?封禅泰山的事情,还是免了吧。”

可见,李世民是把汉文帝作为比较对象的。

那么汉文帝刘恒是个怎样的帝王,使李世民对他这么在意呢?



性格谨慎、沉静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母亲薄姬在秦末原为魏王魏豹妾。刘邦怜悯薄姬,把薄姬召来并与她同房。薄姬说:“昨夜我梦见有苍龙盘踞在我肚子上。”汉高祖说:“这是显贵的吉兆,我为你促成这件好事。”这一次同房,薄姬就有了身孕。

自薄姬生下儿子刘恒以后,就很少有机会再见到刘邦。

而刘恒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他的母亲薄夫人。

薄夫人是一个很沉静,不贪恋权柄,明哲保身的聪明女人。高祖死后,吕后将戚姬做成了“人彘”,其余那些受到汉高祖御幸的爱姬,吕后恼恨她们,把她们都幽禁起来,不能出宫。而薄姬因为极少被汉高祖见爱的缘故,得以出宫,跟随儿子刘恒前往封地代地,作代王的太后。薄姬的弟弟薄昭也跟随到代地。

在刘恒的一生中,尤其是在登上帝位前,谨小甚微,惜命保身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西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吕后去世,刘邦的旧臣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携手诛灭了吕氏势力,然后商议由谁来继承皇位,因为他们认为当时吕后立的小皇帝刘弘不是汉惠帝的后代,不符合皇位继承的法统。最后,他们相中了宽厚仁慈名声较好的代王刘恒。于是派出使者去接刘恒到长安继承皇位。

而刘恒被人称为“摘桃皇帝”也正是源于此,不得不说,刘恒是个很有运气的人。自古以来,大富大贵之人的运气都不会差的。

话接上文,刘恒见到使者,开始并不是很高兴,相反这使他起了疑心,他的属臣们也意见不同。最后刘恒决定用占卜来决定吉凶。结果达到一个“大横”的占卜结果,这个结果表明:大横所裂的纹路很是正当,卜卦人不久要即位做天王,将家族的伟业光大发扬,就像启延续禹那样。卦师向他解释天王即是做天子,比一般的王要高一级。于是刘恒决定入京即位。

但为了以防万一,刘恒在向长安进发的过程中一步步小心从事,深怕中了计,丧命黄泉。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长安探听虚实,二是到离长安城五十里的时候,又派属下宋昌先进城探路。宋昌到达渭桥,丞相以下的官员都来迎接。宋昌到高陵回报刘恒,于是刘恒行进到达渭桥,群臣以臣礼拜见刘恒,刘恒亦谦逊回拜。太尉周勃进言说:“要求赐片刻时间秘密禀陈。”宋昌说:“要是太尉所陈的是公事,就请当着众臣的面奏;要是所陈的是私事,王者是无私的。”太尉周勃就跪着送上天子玉玺。刘恒辞谢说“:请到京都馆舍再议。”最后,小心的刘恒终于在陈平等众大臣的拥戴下平安地住进了未央宫,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文帝。


巩固皇位

  • 掌握军队

军权是最大的权,文帝深谙此道,所以在他进入未央宫的当天夜里,就命令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二军;命张武为郎中令,巡察保卫宫中。相关部门分别诛杀后少帝及其三个弟弟于他们自己的府第里。新帝回到前殿连夜颁布诏令,大赦天下。

文帝知道自己在汉廷并无雄厚的政治基础,有的宗室认为他是“摘桃派”,仅仅是依靠一批老臣的拥戴而登上皇位的,他所面临的是不断壮大和日益骄横的诸侯王势力,所以他首要的任务是采取恩威并施的两手策略来巩固皇权。

  • 封赏功臣

汉文帝即位之后,首先封赐诛诸吕有功之臣。文帝前元年(前179年)十月,封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灌婴为太尉,组成新的汉廷中央。随新帝入朝的官员,有的官至列卿。

除了保留旧有的诸侯王之外,汉文帝又立了一批新的诸侯王。同年十二月,立原赵幽王刘友之子刘遂为赵王;徙封原琅邪王刘泽为燕王。后来,又立刘遂之弟刘强为河间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立皇子刘武为代王,又徙封为淮阳王,后徙封为梁王;刘参为太原王,后徙代王;刘揖为梁王。

同年正月,即文帝即位三个月后,根据群臣的建议,文帝立长子刘启为太子。这样,自汉高祖以来,预立太子就成为汉家的定制。同月,立窦氏为皇后。


汉文帝以秦亡为鉴,深知百姓生活之乐苦对政权安定的意义。其性又节俭,故在位时奉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政策。曾因惜十家之财而罢建露台;因怜吏卒输送之劳而令列侯归于封国,不须留于长安奉朝请;借缇萦救父之事而下诏废肉刑;又诏罢天下田租。通过这一系列政策,汉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文教大兴,国力日益强盛。

政治举措

  • 司法

秦汉时期的黄老学一个主要特征是“守法而无为”,所谓“无为”,不是毫无作为,也不是漫无边际的放任,而是不超越既定的法律规定。“法”是“无为”的界限,而无为的“道”又是“法”的根源。所以,要求“法立而弗敢废”,就是指立法之后不轻易变更,要“循守成法”。

汉初统治者坚持黄老之学“赏罚信”的思想,主张严格执法,即使皇帝也只有“执道生法”的权力,而不得犯法。汉文帝就是一位不以个人意志破坏法律规定而“循守成法“的皇帝。一次,文帝出行中路过渭桥,有人从桥下走出,使文帝乘车的马受惊而跑。廷尉张释之判处此人“罪金”(罚四两金)。文帝要求处死。张释之向皇帝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共同制定的,如果我们轻易地改变法律,就会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信任,不知怎样做才对。”文帝终究表示廷尉做得对。

黄老思想虽然吸收了法家的“执法”“守法”思想,但基于“安民”“惠民”的立场,对法家的“重刑轻罪”主张并不首肯。黄老思想不仅要求“君正”,而且要求“法正”。在这种思想作用下,汉初统治者坚持除秦苛法。

文帝元年(前179年)十二月,除“收孥连坐法”。明令宣布:“废除一人犯罪,家人收为奴婢及各种株连的法律。”这是对旧传统的否定,对成法的改革。

  • 改革刑制

废除连坐法(首孥连坐法)。

文帝十三年(前169年)五月,废除肉刑,改为处以笞刑和杖刑。

  • 令列侯归国

文帝二年(前178年)十月,因当时列侯多居于长安,离封邑很远,吏卒供给输送甚为劳苦,而列侯亦无机会去德化其封邑的百姓。于是下诏让列侯都到自己的封邑去。其中有的身居高位要职与诏令恩准留京的由其太子到封邑去。

  • 入粟拜爵,改善农民处境

文帝二年(前168年),号称“智囊”的太子家令晁错向刘恒建议:“募天下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并在其《论贵粟疏》中宣传此思想,本套思想非常符合刘恒时期充实国力的目的。于是刘恒采纳了这个建议,采取公开招标价卖爵的办法来充实边防军粮。

晁错又建议,入粟拜爵办法实行后,边境积粟足以支5年,可令入粟者输于郡县,是郡县也积粟;边境和郡县都已充实,就可以免除天下田租。入粟拜爵办法的实行,使农民的处境暂时有所改善。

  • 分割诸侯

汉初诸侯王势力的恶性发展,实际上已成为对抗中央朝廷的分裂势力。朝廷中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到了非从根本上解决不可的时候了。贾谊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时年28岁的贾谊上《陈政事疏》(即《治安策》),提出两点:第一,亲疏不是主要问题,即同姓诸侯王不比异姓王可靠。第二,是强者先反叛,弱者后反叛,在这样的封国条件下,最后都是要威胁中央集权政权的。贾谊提出解决的办法就是“众建诸侯王而少其力”,即分割诸侯王国的势力,从而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

文帝十分欣赏贾谊的《治安策》,然而,当时他正用心于稳定政局,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形势不允许他用激烈的方式实施《治安策》上的政治构想。他只有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直到文帝十六年(前164年),齐文王刘则死,无子嗣位,文帝趁机将最大的齐国分为六国。又封刘长的三子刘安、刘勃、刘赐等为王,将淮南国一分为三。贾谊关于众建诸侯的建议,至此才得以实施。


经济举措

  • 安民为本

年轻的贾谊作《过秦论》为文帝提出治国的根本方针为“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这股要求安民的社会思潮,是惠帝以来朝野共同的要求,也是巩固西汉统治的需要。

  • 减省租赋

为了吸引农民归农力本,文帝以减轻田租税率的办法,改变背本趋末的社会风气,用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文帝二年(前178年)和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文帝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即纳1∕30的土地税。文帝十三年(前167年),还全部免去田租。自此以后,三十税一成为汉代定制。此外,算赋也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

  • 减轻徭役

文帝“偃武兴文”,“丁男三年而一事”,即成年男子的徭役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这样的减免,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 废除盗铸钱令

文帝五年(前175年)四月,废除盗铸钱令,允许私铸。

  • 弛山泽之禁

文帝后六年(前158年),文帝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所有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从而促进了农民的副业生产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盐铁生产事业的发展。弛禁的结果,“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军事举措

汉文帝时期,汉朝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于匈奴,在对待匈奴的问题上,汉文帝也有所作为。虽然没有取得对匈奴作战的大胜,但也为后来的汉武帝驱逐匈奴打下了基础。

  • 防御

自白登之围以来,汉廷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虽然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并不能根本解除匈奴贵族的威胁,双方一直处于战和不定的状态。

文帝在位期间,为了谋求安定的和平环境,对匈奴一直采取克制忍让的态度,继续执行和亲政策,避免大动干戈。然而,匈奴虽然受益于和亲政策,但是却不信守和亲的盟约。汉廷急需行之有效的御边之策。

当时任太子家令的晁错上书汉文帝,分析汉朝与匈奴双方在军事上各自的长短,建议实行“募民实边”的策略。其主要内容为:在边地建立城邑,招募内地人民迁徙边地,一面种田,一面备“胡”;每个城邑迁徙千户以上的居民,由官府发给农具、衣服、粮食,直到他们能自给为止;迁往边地的老百姓,按什伍编制组织起来,平时进行训练,有事则可应敌,凡能抵抗匈奴人的侵扰,夺回被匈奴人掠夺的财富,则由官府照价赏赐一半。刘恒在不同程度上采纳了这个策略。

文帝还在边地建立马苑36所,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用官奴婢3万人,养马30万匹。在民间,同样奖励老百姓养马,以满足边防对马匹的需求。


这些措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改变了单一轮换屯戍的制度,既有利于对边郡的开发,又大大加强了抗击匈奴的防御力量;有利于休养和生息,使内地的社会经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为后来汉武帝彻底解决匈奴问题打下了基础。

  • 战争

文帝前元三年(前177年),匈奴右贤王背弃和亲之约,率数万大军侵占河南地(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地区),并进袭上郡(今陕西绥德地区),杀略汉民,威胁长安。双方虽未交兵,但这次用兵是西汉自白登之围后对匈奴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表明西汉王朝并不甘于和亲政策。


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年),冒顿单于死,其子稽粥即位,号老上单于。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年)冬,老上单于亲率14万大军入北地郡,进占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萧关(今甘肃固原东南)、彭阳(今甘肃镇原东南),烧毁中宫(秦宫,故址在今甘肃固原),前锋直抵岐州雍(今宝鸡凤翔)、甘泉(今陕西淳化西北),距长安仅200里,直接威胁西汉王朝的统治中心。文帝得报,立即命中尉周谷、郎中令张武为将军,发车千乘,骑十万,屯驻长安附近,防卫京师;又拜昌侯卢卿为上郡将军,宁侯魏遫为北地将军,隆虑侯周灶为陇西将军,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为前将军,大发上郡、北地、陇西等处兵马车骑迎击匈奴,苦战月余,老上单于方退出塞外,而汉军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从此,匈奴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至代郡万余人。西汉王朝深以为患,不得不遣使者复与匈奴修好和亲。

文帝后元四年(前160年),老上稽粥单于死,其子军臣立为单于,仍以中行说为亲信,积极准备攻汉。

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军臣单于绝和亲之约,对汉发动战争。他以6万骑兵,分两路,每路3万骑,分别侵入上郡及云中郡,杀略甚众。刘恒急忙以中大夫令勉为车骑将军,率军进驻飞狐(今山西上党);以原楚相苏意为将军,将兵入代地,进驻句注(今山西雁门关附近);又派将军张武屯兵北地,同时,置三将军,命河内守周亚夫驻屯细柳,祝兹侯徐悍驻棘门,宗正刘礼驻霸上,保卫长安。此时,匈奴骑兵已进至代地句注边,边境烽火警报连连告急。汉军经数月调动,方抵边境地区。匈奴见汉军加强了守备,遂退出塞外。汉军也罢兵撤警。


汉文帝刘恒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刘恒为自己预修的陵墓,也要求从简。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刘恒是一生都注重简朴为世人称道的皇帝。

文帝的政治方针和措施,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西汉初年,大侯封国不过万家,小的五六百户;到了刘恒和景帝时期,流民还归田园,户口迅速繁息。列侯封国大者至三四万户,小的也户口倍增,而且比过去富实多了。

汉朝社会开始进入治世,史称文景之治。


说李世民崇拜汉文帝

一方面汉高祖是创业之主,他打下了大汉朝的基业。汉文帝是开创之君,他开创了大汉盛世。李渊也是创业之主,他打下了大唐基业。李世民是开创之君,他开创了大唐盛世。开创之君李世民崇拜开创之君刘恒,属于“门当户对”的匹配对象。

再者,李世民治理天下的时候,经常会借鉴汉文帝的治国方法。汉文帝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李世民治理大唐采用的也是这一套治国之策。

据查,《新唐书》记载,李世民曾经问魏征说:“朕与汉文帝比治政,如何?”

所以,若要说李世民崇拜刘邦的哪个儿子,那应该就是汉文帝刘恒了。


以上为無月个人观点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老大你才傻吧,如果刘肥真的傻,能坐稳皇位?开什么玩笑,这是示人以弱,等机会成熟,对手就死定了


尘埃落淀177661970


大师,您也是李世民的偶像。高兴吧。


百发百中44


被李世民当成偶像的是刘恒而非刘肥。刘肥也不傻,是刘邦的庶长子,被封为齐王。是当时地盘最大的诸侯王,正是他的儿子刘襄起兵诛杀了吕氏家族才让天下从回刘姓手中。而刘恒也就是汉文帝,他的傻也是装出来的,为的是不让吕后杀掉。被推上皇位之后才显示出自己的厉害,和儿子汉景帝共同开创了“文景之治”。


老骆驼说古


回答你一刘邦没有傻儿子,八个儿子性格有弱有强,能力有强有弱但哪个都不傻,二李世民没有看好推崇刘肥,而是看好推崇的刘邦四子汉文帝刘恒。历史上很多昏君暴君幼君但正真的傻皇帝只有一个晋武帝的儿子贾南风的丈夫晋惠帝司马衷。


无畏伟强


搞错了吧好像,李世民哪有这样子啊?明明是把汉文帝刘恒当做偶像,在治理大唐的时候,经常会借鉴汉文帝的治国方法。汉文帝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李世民治理大唐采用的也是这一套治国方略。


申公豹大战叮当猫


刘肥傻吗?别那么无知,想要提问题之前先好好去补充下历史电。


解梦先生之解梦君


你怎么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