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州旅跡丨都江堰柏木河

家鄉的柏木河

文圖/馬萬林(四川都江堰)

灌州旅跡丨都江堰柏木河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李冰早在兩千多年前鑿開寶瓶口,引水灌溉巴蜀大地,天府之國糧食滿倉。而今,水利對工農業生產,國民經濟,依然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家現住在都江堰永豐街道民豐社區,民主小區。原灌縣幸福公社,16大隊九生產隊。70年代初,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溝端,路直,樹成行。發展農業,興修水利,提高糧食生產,為國家交公糧。要在我家西南方開小河柏條河,取代原從九興廣場起水的翔鳳橋那條蜿蜒的河。

灌州旅跡丨都江堰柏木河

柏木河

1971年,在灌縣人民政府的英明領導下,設計,施工,修這條新河叫柏木河。在走馬河五斗口節制閘處起水,一直修到郫縣唐昌鎮。施工設計人員帶上水平儀器,標杆,三點成一線,一路步行測量,遇到農民在房屋遮擋視線,技術人員就搭木梯站在房屋的脊上測量數據。為適應農業灌溉需要,幾次修改,最後決定在我家院前修這條小河。

灌州旅跡丨都江堰柏木河

配圖僅供欣賞

這年冬季,灌縣各公社,大隊,生產隊組織農民前來工地,挖泥土,搬石頭,堆在新河的兩岸。新河兩岸插著紅旗,迎風飄揚,成千上萬的人們,遠遠看去,形成一條亮麗的風景線。人們吆嘿著歌謠,說著有趣的風流話,擔著沉重的擔子,也面帶笑容,心裡美滋滋的,在我的童年的記憶裡,久久不能遺忘。幹活的民工,沒有掙工錢,自帶伙食,工具,還如此熱情高漲。我也被他們的精神所感動,在十六大隊賈公祠學校讀一年級放學,就要幫著民工搬泥土石頭,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們都誇我是個好娃娃,一個白鬍子大爺說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將來有發達。得表揚的心情是如此愉快,繼續幫他們挑土,挑到臉紅、心跳加速,出一身汗,才回到自己的家裡休息。毛澤東時代,人人都在為建設新中國做貢獻,為實現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共產主義的信念而奮鬥。頂風冒雨開新河,新河連著中南海,心中想念毛主席。

灌州旅跡丨都江堰柏木河

配圖僅供欣賞

當新河修到農民的茅草屋前,為了給新河讓道,農民自己主動搬遷,幾間茅房、幾十個小夥子,四個人抬一根柱子,一二三,一聲號令,房屋就整體遷移了。當時的農民就是這樣淳樸善良,為國家建設,為實現共產主義 ,思想覺悟高。一條几十里路長的小河,在幾個月後完工了。走馬河五斗口節制閘,開閘放水了,清澈的河水奔流而下,兒童們快樂地撿土塊打水老殼,小河兩岸的人們歡欣鼓舞,老大爺理著鬍鬚笑容滿面,盼望來年水稻有個好收成,多產糧食交公糧,填飽肚子。小河的上段修建了800千瓦的幸福水電站,給農村夜晚帶來光明。河邊種下許多小樹苗,為將來水土不流失。小河兩岸的人們在河裡挑水煮飯,用小河的水灌溉大片農田。

灌州旅跡丨都江堰柏木河

柏木河的落成,把一條几千年的西蜀大道挖斷了,去16大隊賈公祠讀書的小學生要繞道去上學,九生產隊農民種莊稼,也被隔離了,於是,生產隊緊急砍樹搭木橋。

幾年過去,木橋腐朽,生產隊請來水電局殷工程師,在他的指導下我們生產隊買來水泥鋼筋,為節約資金,又在河裡取沙子、石頭,經過篩選沖洗。一座水泥橋,堅固實用。

灌州旅跡丨都江堰柏木河

柏木河橋

幾十年過去了,這座橋經2008年地震,沒有損壞,仍然可以通行。

2009年民主村搬遷了,這家鄉的柏木河經過維修,兩岸用水泥石砌而成,清澈透明的水在民豐社區穿過,兩岸高聳的樓安置人們入住,而今我們今天的生活更加美好。

灌州旅跡丨都江堰柏木河

馬萬林 四川都江堰市人,中共黨員,都江堰市愛心團隊負責人,都江堰市委14屆代表大會黨代表,《歲月都江堰》編輯部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