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穩”不再出現 政策重點出現明顯轉向


“六穩”不再出現 政策重點出現明顯轉向

今年年初的政治局會議比去年來的要早一些,去年是4月23日,今年是4月19日,這可能和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出爐時間有關。雖然時間早了一些,但今年的關注度比去年高得多。原因可能是有二:

一是目前國內政策處於拐點期,市場對寬鬆政策的走向存在很大分歧;二是國內經濟雖然暫時“企穩”,但仍舊面臨一定的經濟下行壓力,未來如何應對存在不確定性起爭執

總體來看,這次會議傳達了明顯的政策轉向信號,風格一如既往的簡練,但是乾貨滿滿,市場最關心對的問題基本都得到了反饋。

一、對經濟形勢判斷是好於預期,情緒更加樂觀、自信

對經濟的總體判斷正在出現關鍵性轉折,並不再像2018年那樣擔心下行壓力了

會議中,對經濟形勢的描述是這樣的:

會議認為:(今年以來)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市場信心明顯提升,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實施,改革開放繼續有力推進,一季度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好於預期,開局良好。

自信心十足,“好於預期,開局良好”!不再提及去年的“穩中有變”,因為2019年一季度經濟增速水平的確實現了穩經濟的初步目標,達到6.4%與2018年末持平。

不可否認,當下國內經濟我們依然面臨一定的經濟下行壓力、經濟轉型壓力;國際上“新問題和新挑戰”也依然存在;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隨著中美貿易問題的和平解決以及國內經濟度過最艱難的時刻。國家的態度也在變化。

“六穩”不再出現 政策重點出現明顯轉向


中央目前對我國的經濟形勢判斷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好於預期,開局良好(一季度GDP與上一季度持平);而不是像2018年底明確說“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當時GDP跌破7%的底線)。

顯然,在總體形勢的判斷上,中央看到了目前的下行趨勢,但並不認為壓力像2018年那麼大

一方面,這次GDP增速與上個月同期相比,已經初步實現企穩目的,GDP增速未出現進一步下行另一方面,國家所能夠容忍的經濟底線也更高了,即使後三個季度有所下滑,今年把GDP增速穩定在6%-6.5%這個區間也不是什麼難事。

IMF甚至上調了我國經濟增速預期:2019年經濟增速預期由6.2%上調至6.3%

二、“六穩”的提法沒了,政策重點出現明顯轉向

自去年7月以後歷次政治局會議均提及的“六穩”不再出現,對結構性問題、制度性問題的重視程度加強,意味著政策重點已經出現明顯轉向。

“六穩”不再出現 政策重點出現明顯轉向


會議認為:經濟運行仍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
外部經濟環境總體趨緊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結構性、體制性的,必須保持定力、增強耐力,勇於攻堅克難

這個很好理解,本次會議認為外部經濟環境是“總體趨緊”,而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表述則是“外部環境複雜嚴峻”。這說明高層認為今年我們的外部環境仍然複雜,但現在情況可能比往稍要好一些。

說明我們在這一輪全球經濟下行的週期中,是走在前面的,是處於優勢地位的

本次會議還認為“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但是相比去年“面臨嚴峻的經濟下行壓力”,表述上語氣已經要輕得多了。說明國內形勢是在轉好的

不是週期性問題,自然便是結構性問題了。說明中央目前對國內經濟情況的認識是非常清醒的

這也就意味著,國家雖然認為我們面臨著一定的“內憂外患”,但更多的還是結構性問題,而不是週期性問題;所以中央特別強調要“保持定力、增強耐力,勇於攻堅克難”。

而解決結構性問題,就必須通過深化經濟體制(供給側機構性)改革來求得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不再輕易走(大水漫灌的)老路。事實上,寬鬆已經被束縛起來了:

貨幣寬鬆靠的不單單是央行,央行把貨幣放到銀行只是第一步。只有經過進一步的加槓桿,貨幣才能向外擴張;而加槓桿,必須通過金融機構、企業和地方政府。但是現在金融監管強化,三者的手腳都已經被捆住了,自然寬鬆也會被束縛。

當然,政策能不能持續保持定力要繼續觀察。就目前而言,走老路對經濟明顯是弊大於利的。因此,轉向就成為了必然!

三、政策重心轉向財政政策,或成宏觀調控主要手段

政策描述“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是萬年不變的的主基調,此次也不例外,但是重點永遠不在門上,而是在背後的詳細政策描述中。

關於這一點會議是這樣描述的:

“堅持結構性去槓桿,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防範化解風險,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

本次會議再次提及去槓桿,再結合前不久央行重提“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我們很明顯的可以看到此次中央會議給出的答案:貨幣政策將邊際收緊。

一方面,經濟對大水漫灌的反饋越來越遲鈍、效用也越來越低,如今放水對經濟弊大於利,不會有效刺激實體

“六穩”不再出現 政策重點出現明顯轉向


另一方面,現在放水會導致此前國家為擠泡沫、去槓桿的努力白費,資金還不會定向流向實體經濟,反而製造新泡沫和槓桿

“六穩”不再出現 政策重點出現明顯轉向


2018年的定向寬鬆,已經事實上再次提升了全社會槓桿率,證明了“寬鬆可以降低槓桿率是個偽命題”。如果2019年再次寬鬆,全社會槓桿率超過前期高點只是時間問題。

因此,國家開始調整經濟政策,以積極財政政策為主、貨幣政策為輔,進行宏觀政策調控,形成了事實上的結構性微調為主的積極財政政策、開始緊縮的貨幣政策

因此,今年下半年財政政策或繼續加碼,包含減稅、降費、基建、地方專項債等方面或許會加力。而繼續堅持去槓桿、防風險,則意味著貨幣政策會進一步緊縮。

四、房地產再次進入政治局視野,重提“房住不炒”

房地產作為一個市場化產業,沒有問題的時候不會進入政治局會議的討論範圍,一般政治局討論房地產都是偏“緊”的定調,這次也不例外。

“要堅持子是用來的、是用來的定位,落實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的長效調控機制”。

年前的時候,樓市雖然整體開始處於下跌趨勢,但仍舊在可控範圍內,問題不大,所以年前的會議未提及房地產。

但是,年後樓市小陽春不斷,貨幣寬鬆的預期開始讓很多人憧憬地產調控的放鬆。引起了官方的注意

因此此次會議再次提及“房住不炒”,防止樓市過熱,中央這次寬鬆貨幣政策轉向的決定算是把這個預期澆滅了。樓市小陽春算是涼了。

再提“房住不炒”,意味深遠!這是明顯在藉機告知市場:房價不能大漲,也不能大跌,炒高房價?不可以!近期一些熱點城市開啟新一輪樓市調控,再次強化一城一策的效用就是這個道理。

這一切都說明,國家政策也在隨著市場變化而變化,短期內將不會看到大水漫灌,更不會大規模刺激房地產。而防止樓市過熱正在成為新的調控方向。

當然會議也提及了一些其他與宏觀經濟不相干的其他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