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荀家冢守护者-郑州市中牟土山店荀家人


官渡之战荀家冢守护者-郑州市中牟土山店荀家人


【荀家村·每周一村】

根在中原郑州市中牟县土山店村

(本文章有荀铁高、荀建宾提供,荀科、荀建朋收集)

近千年的等待,三十多年的寻找,历经四代子孙,我们完成了一个很渺小却很光荣的任务。多少年来,土山店村荀氏家族的人都觉得荀姓人太少了,认为整个郑州市只有土山店村有荀姓人,为这一个姓氏我们在漫长的岁月里闹出了多少笑话和愤怒。

如今科技信息时代,交通便利,我们认识了全国各地更多的荀家人。在荀光、荀红华、荀玉喜、荀三福、荀西峰、荀建宾等人的带领下,学习了很多的荀氏文化,知道了荀氏的来龙去脉,了解了荀氏一脉。在荀家历代名人中了解了荀姓人心中的一百八十位先人。也了解了现实生活中的荀氏英雄后人。通过学习荀氏文化,通过与各地荀家人交谈与沟通。我们深感荀氏文化的奥秘和博大,感受到了荀姓人的尊贵和自豪。荀姓前辈们的伟大业绩,是我们荀姓后人的自豪和学习榜样。 自从土山店村荀氏家族续家谱建亭立碑后,全村荀姓人都从心里更加树立起尊祖敬老的信念,每逢过年过节,全村荀姓人都络绎不绝的上坟祭祀,怀念先人的养育之恩和抚养之情。荀姓人表示:要遵守家规,要携起手来、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要呈现出:荀姓的尊贵,荀家人的光荣,荀氏的美德,荀家的高尚,荀族的显赫,荀宗的辉煌,荀门的强盛和源远流长。把荀氏家族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做出一番事业来,为荀氏历代宗亲在天之灵争气,为荀氏子孙留下光辉的榜样!


官渡之战荀家冢守护者-郑州市中牟土山店荀家人


土山店村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城南十公里处,西距郑州35公里,北临郑民高速公路,东临省道223南与郑州机场相连,交通便利。该村以农业为主,主产粮、棉、花生、玉米、西瓜、大蒜、草莓等,土地肥沃,水利资源丰富。中牟大蒜不仅以其品质优良,营养丰富,肉粘味香,辣味适中的特点和较高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享誉中外,还以其蒜头大、瓣匀、不破碎、耐贮藏等优点备受国内外客商青睐 出口合格率高达94%,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

中牟县素有蒜乡之称,中牟大蒜以其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优、销路广饮誉海内外,从而富裕了中牟农民,打出了中牟名声,带动了中牟经济的迅猛发展,愈来愈显示出大蒜生产和深加工的巨大潜力。全村现有人口三千多人,有六个村民小组,均为汉族。从千年古县牟邑城出发,拐下S223省道,穿过中心村——土山店村,西行不到一公里,就远远望见了土山。

土山店中心村是指在一个小镇辖区内除镇行政中心所在地之外的一个村,往往村民组多,人口多,历史上曾做过保里区、乡所在地,且至今仍是小镇经济、文化中心之一,除了曾拥有过乡供销社、高中、初中、小学等公共机构外,还有集市和庙会。这样的中心村在牟野诸乡镇中有许多。

土山真的名不虚传,名副其实,真的像“山”。真如《中牟地名志》所言:“土山海拔102.3米,面积13000平方米。”刚出村西口,便看到一座巍巍矗立的“高山”,感觉车子在慢慢爬坡,路面渐渐抬升。在豫中平原上,海拔超过100米、相对高度超过10米,便具有一定的高度和观瞻度了。记得县南马陵岗海拔149米,相对高度17米;双塔岗海拔131米,相对高度15米。土山虽然海拔刚过百米,但它相对高度20余米,何况面积不大呢,更显得突兀、“高耸”了。等于一片台地上有一座隆起的高丘,“山”的形制和风貌可以说也是满满的了。


官渡之战荀家冢守护者-郑州市中牟土山店荀家人


既睹土山,先思其名。世间的山无外由“土”、“石”构成,但常常见称“石山”的,如石人山、石景山、鼎石山、石钟山,而叫“土山”鲜有所闻。莫非是两千多年前那位劝学的荀况老先祖给起的名?“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不是,但却与另一位荀姓君子——荀彧有关。

东汉末年,官渡之战中曹操的谋士荀彧荀攸带着家乡子弟为曹公获胜立下汗马功劳。有32名荀姓将士战死沙场,葬在土山。至今,土山半坡还立着一块文化遗址保护碑——“东汉末年墓葬群”。而土山店村荀姓村民则坚称自己乃荀彧后人。相传官渡之战前夕曹操从许昌来到中牟便在土山安营扎寨。登临土山阅读碑铭,北望官渡,犹闻风飒飒兮马萧萧。实际上,土山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远不止始于东汉。在“汉墓”碑西边不到200米,还有一座“东周文化遗址”的标志碑。说明这里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是宜业、宜居、人烟稠密之地。是的,2000多年后的今天,眼前尚且烟云蒸腾、土地湿润、青禾流翠、绿树成荫,可以想见那远古时期此地该是一番怎样的田园风光、自然生态。

官渡之战荀家冢守护者-郑州市中牟土山店荀家人


官渡之战荀家冢守护者-郑州市中牟土山店荀家人


官渡之战荀家冢守护者-郑州市中牟土山店荀家人


官渡之战荀家冢守护者-郑州市中牟土山店荀家人


土山店村荀姓家族四百多户,两千余人。敬祖寻根是荀氏家人的多年夙愿,本村荀氏后人荀玉贵从一九八五年开始,每逢年节,他就手持纸笔,走门串户,查看和记录各家各户的神祖牌位,查着坟中的墓牌,访问老人,把全村荀姓人家的远近血脉关系进行梳理。连续调查记录了六年。一九九一年,荀玉贵去世,在他的住处放着他收集记录荀氏家族的资料十几本,但出现了重复记录的,漏记的,不成文章,有待完善。册子上记录的都是本村荀氏家人的世系关系,荀玉贵去世后,又由荀铁高、荀继光 注:(荀玉贵儿子)继续收集、访问,考查,逐家调查、记录。但我们的寻根问祖太局限性,科技改变生活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我们对自己的姓氏有了更一步了解认识,荀建宾从2003年开始在网络上通过收集查找对自己的家族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后来通过QQ等联系方式认识荀光、荀红华等人,2013年以后荀建宾、荀利杰重新找到荀铁高、荀继光、荀继生等人商量重续家谱,在荀科(荀玉贵曾孙)、荀天顺、荀超、荀建超、荀宝生等帮助下,通过联系荀光等人到许昌,山西、周口、开封、山东等多地进行考查,又在全村荀姓人的大力支持下,从一九八五年到二零一六年,子孙四代历经三十一年的漫长努力,最终得到考证。

官渡之战荀家冢守护者-郑州市中牟土山店荀家人


官渡之战荀家冢守护者-郑州市中牟土山店荀家人


官渡之战荀家冢守护者-郑州市中牟土山店荀家人


清朝顺治年间,为避荒避乱,先祖八龙后人荀加库携妻子郭氏从许昌移至中牟县,隐居土山店村。自耕其食、勤奋一生,故后葬于土山店村西南一华里处,作为祖茔。直至第五代以后,荀得福后裔迁坟到村南;荀得才后裔迁坟到村东北;荀得昌后裔迁坟到村南和村西;荀得俊后裔迁坟到村北;荀得禄和荀得章后裔迁坟到村北大坟;荀得宝没有后裔,坟墓仍在村西南祖茔。至今已有四百年,村西南荀家祖坟所居的地方,至今仍叫做“老坟岗”。现今土山店村荀姓家人近两千口,都是荀加库一人的后裔。

为敬祖崇根,表示对先人的敬仰和怀念,荀铁高、荀建宾、荀继生、荀利杰、荀建超、荀科等人组织筹备土山店村荀氏宗亲会,又发动各门主事联系全村在家以及在外工作的荀家人,于公元二零一六年清明节,将先人荀加库的遗骸从村西南老坟移至村北大坟,并在墓前立了一通六面大石碑,修建一座六角青石碑亭。清明节,在全村荀家人和外地荀姓家人的大力支持下,祭祖委员会收到六万余元捐款。立碑,建亭、唱大戏,吹唢呐,放鞭炮,载歌载舞,俨然过节一样的喜庆。

自主碑建亭以来,逢年过节,全村荀氏后裔都会来到始祖荀加库墓前,朝拜祭祖,磕头祭典,香火不断,表示对先人的怀念。

荀加库后裔十七代世系图。己由荀铁高绘制而成、现由专人保管。

历史名人

国子监学政一荀月桂

《中牟县志》记载,土山店村,荀加库第六代孙荀月桂,清朝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中了恩科进士,官拜翰林院、(掌编修国史,纪载皇帝言行起居,进讲经史、草拟有关典礼文件的机关)检讨,以后又进国子监(清代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晋为学政之职,即督学使者,派往各省按期到所居府。厅考试童生及生员,因此在荀月桂的故乡土山店村的故居大门上方悬有金字竖匾,匾上楷书“钦赐国子监学政”七个大字。

荀老在京居官,清政廉洁,爱民如子,寿越八旬,告老还乡,课居简出,与世无争,从不仗势欺人。因此德高望重,深受乡邻爱戴,在他的故乡远近流传着不少关于他的传说故事。如是《荀翰林怒斥中牟令》、《荀老教训不孝子》、《荀爷主持别人分家》,即被远近四方传为美谈。


官渡之战荀家冢守护者-郑州市中牟土山店荀家人


官渡之战荀家冢守护者-郑州市中牟土山店荀家人


第八代孙: 荀振声,清朝中期,武职职称,武举人;

第九代孙: 荀奉龙,清朝中期,文职职称, 秀才;

第九代孙: 荀贺龙,清朝中期,文职职称, 秀才;

第九代孙: 荀子龙。清朝中期,文职职称, 秀才;

第十代孙: 荀天良,民国时期(四十年代)曾任中年县保安团团长任期九年,民间名医;

第十代孙: 荀乃仓,民国时期(四十年代)中牟县南著名教师;

第十一代孙:荀洽卿,民国时期(三十年代)曾任中年县保安团总教官;

第十一代孙:荀守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牟一高校长;

附:官渡古战场

官渡古战场位于郑州中牟县城东北2.5公里官渡桥村一带,因傍官渡水而得村名。村内原有关帝庙,存清乾隆年间石碑,碑文云“官渡乃关帝拒袁斩将处”。据《中牟县志》载,这里旧有城叫“官渡城”,又有台名“官渡台”或“曹公台”,乃东汉曹操与袁绍相拒之处。


官渡之战荀家冢守护者-郑州市中牟土山店荀家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