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病苗中耕+干墒补水虫害早防治地势高低与出苗到底有什么关系

4月底病苗中耕+干墒补水虫害早防治地势高低与出苗到底有什么关系

每年4月底到5月初出苗的棉田,大部分棉苗都会出现出苗缓慢及出苗后有死苗烂根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共性。尤其是这几天北疆还有天气过程,棉花种子在地里出苗就更加困难了。针对这些情况,农之道平台小编想与农户朋友们共同讨论一下棉花出苗弱的原因及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供农户朋友们借鉴和参考。出现上述情况首先来分析一下原因:

原因一:天气原因造成

4月底病苗中耕+干墒补水虫害早防治地势高低与出苗到底有什么关系


近年来,受全球厄尔尼诺极端天气的影响,新疆棉花生产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较为突出,无论是在棉花产量方面,还是在棉花品质方面都有明显下滑,这种天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棉花播后遭遇低温,这种持续的低温高湿环境不利于棉花出苗,会导致棉花的出苗不畅、出苗缓慢及出苗后有死苗、烂根的情况发生。一般情况下,棉种出苗对地温的要求较高,种子发芽后温度降到10℃以下,就会发生低温冷害,造成根尖死亡,即使温度回升,也只能在下胚轴基部生出次生根。这也就是造成下胚轴变粗,我们通常叫“大肿根”影响棉苗出土的原因。

原因二:春灌不匀、墒情不一致会造成出苗缓慢。

农之道小编在田间做服务指导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地块的棉花出苗会出现几种情况:

情况1:地势高的地方出苗好的,地势低的地方就会出苗差。

情况2:地势低的地方出苗好的,地势高的地方就会出苗差。

是不是让人很纳闷?为什么在棉花的出苗过程中会出现上述怪异的现象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原因所在:

1、出现第1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春灌后整地较湿或干播地块滴水后又赶上连荫雨,墒情过大造成。

4月底病苗中耕+干墒补水虫害早防治地势高低与出苗到底有什么关系


低洼地遇到低温高湿就会是苗病加重,尤其是炭疽病造成根尖腐烂。表土层用复配封闭药混合后加大了药效的发挥,同时棉花出苗后,出土茎表皮部位与土壤摩擦受伤,除草剂与土壤病菌进入棉苗体内引起立枯病发生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及时进行中耕,破湿散墒,加大除草剂挥发以减轻药害。这期间如果苗病太重的话,打药效果不会太好,不会让棉苗有明显的好转,对于粘性较大且播种时底墒较重的地块,在播种后我们强烈建议农户立即采取中耕措施。

农之道小编在服务农户的地块时发现,墒大播种后立即中耕的地块比同类型不及时做中耕措施的地块出苗要快两天左右,且出苗后苗病减少至少在三成以上。

2、针对第2种情况,主要原因是整地播种时地块墒情不够,低洼处刚好适墒,高处出现假墒现象,尤其是盐碱、粘性较大的地块这种现象较明显。针对这种情况,需及时补水催苗。但应注意补水不易过大,滴水以籽行浸润即可。

目前阶段棉花生产管理的主攻目标就是“一播全苗、壮苗早发”。在这里,农之道小编提前对棉花出苗后的管理做一下总结,建议农户朋友在棉花出苗阶段棉花苗期管理工作中做好以下有关事项。具体措施主要有:

4月底病苗中耕+干墒补水虫害早防治地势高低与出苗到底有什么关系


1、查苗补种。缺苗断垄在50cm内无需补种,遇雨中耕,提高低温,破除土壤板结。

2、预防苗期病虫害:1)苗期病害主要以立枯病、炭疽病为主,预防措施为苗期中耕与叶面喷施杀菌剂结合,播后苗前中耕深度在12-14厘米,出苗后根据土壤墒情中耕深度在12-18厘米。杀菌剂以甲基立枯灵、噁霉灵、乙蒜素为主(生物菌剂如枯草芽孢杆菌与杀菌剂只能二选一,不能一起使用。);

2)苗期虫害主要以棉蓟马、地老虎、盲蝽、蚜虫为主,防治措施叶面喷施噻虫胺与啶虫脒、吡虫啉交替使用。

3、弱苗扶壮。如因各种原因形成弱苗,至5-6真叶期滴灌地滴水补肥尿素3公斤、锌肥50g,进行弱苗升级。水浇地用磷酸二氢钾50g/亩配芸苔素内脂兑水叶面喷施。及时封苗眼:幼苗期的工作除中耕、打药外还有项工作就是封土。苗眼早封土能促苗早发,是给幼苗一个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利于棉苗生长环境。

4、及时化调,做好棉花的促控工作。日生长量>0.6㎝,形成旺苗的棉田,在5-6叶期,及时进行化调,缩节胺用量在0.5-0.8克/亩。日生长量在0.3~0.6㎝之间,缩节胺用量0.2-0.3克/亩。

5、棉田浇头水:水浇地头水尽量后延,促进根系生长,蹲苗稳长。水浇地见花后进头水,沙性大的地块除外。滴灌棉田可根据日生长量,选择进水时间相对灵活、方便。

4月底病苗中耕+干墒补水虫害早防治地势高低与出苗到底有什么关系


下载农多收,获得更多农业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