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十八拍】之從交警“17措施”談落實是聊城大討論最終結局

【聊城十八拍】之從交警“17措施”談落實是聊城大討論最終結局

4月12日上午,聊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召開新聞發佈會,向社會進行公佈推出優化營商環境17項措施。通過這些措施,牢固樹立“只當路標,不當路障”“無論你在哪裡,交警服務就在身邊”的理念,推出優化營商環境17項措施,積極爭當服務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全力打造惠民安商的服務名片,努力創造更加文明暢安的交通環境和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

應該說“輕微交通違法不處罰”、“規範道路限速”、“四免”服務”、“一窗辦、一證辦”、“全天辦、就近辦”、“網上辦、自助辦”等等規定,利國利民,也是深入落實“放管服”政策的一個大舉措。其實,主動去解決自己應該辦或者民眾有意見的,這都是管理上的應有之義,聊城交警支隊的這17項措施最精彩的看點,其實是正面回應落實聊城解放思想大討論的一個典範。

聊城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計劃歷時兩個月,之所以持續兩個月,我感覺應該是怕一些單位開展不到位、傳播有死角、不能真正領會市裡的精神。其實啊,無論哪裡搞哪種樣子的大討論,最終目的都是統一思想,達成共識,最終落實。落實這個詞儘管平時大家見到的時候挺多,但真正落實的卻很少。很多時候,相關部門只停留著“落”上,缺乏“實”,沒有落到實地,更沒有夯實;只是機械的應付公事,重複著做一些無用功。就像前些年,聊城的某些路段,年年說修好,“拔路軍”又年年將道路開膛破肚那樣。

聊城此次解放思想既然叫解放思想,那麼就是要有破有立,做一些以前不敢做、不能做、沒法做的事情,而做這些事情的最終目的是改善民生、維護民眾最根本的利益。並非打著解放思想的旗幟,突破一些法律和制度的底線,謀取利益集團和個人的私利。從這兩年落馬的在職和已退休的官員案情來看,出來混的遲早要還回去的,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為民眾謀福利、為人民服務,不僅是初衷,更是落腳點,永遠不過時。

反觀此次大討論民眾提出的問題,涉及聊城的方方面面,不排除有個別個人的私利,但更多的是公共方面的服務不到位,有不作為、亂作為,甚至管理不到位、設置不科學、服務缺態度、沒有真落實等狀況。總之,近幾年,乃至多年沉積解決不了的問題,都浮出了水面,都出現在當前的各職能部門眼前,有的急需做出回覆,有的急需辦理,很多人在印象上好像提出的辦不了就是沒有落實好大討論的精神。事實上,並非所有建議都是相關人員頂著不辦,而是囿於目力、財力、精力、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的因素,無法落實,提前做就有可能僅僅是敷衍了事、淺嘗輒止、勞民傷財……

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第22、23、24集有一個故事:雍正皇帝上任後,急於解決歷史問題,安排諾敏出任山西巡撫,諾敏要求各欠藩庫虧空單位半年內歸還300多萬兩;因清查藩庫虧空有功,雍正授予他“天下第一巡撫”。田文鏡貼出告示,鉅商們為取回自己借出的銀子,連夜湧到藩庫前。田文鏡終於獲得證據,諾敏面如死灰。山西事發,雍正震怒。“山西藩庫虧空”事件就是一個沒有落實的案例,諾敏認真貫徹雍正帝的精神沒錯,錯就錯在沒有落實上。

落實是聊城大討論最終結局,聊城市交警支隊推出優化營商環境17項措施值得點贊,積極落實成風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