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德國軍人素質為何普遍高於盟軍?因德國軍校有一門獨特學科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雖然德國站在了邪惡的一方,但是從軍事角度來看,德國軍官的戰略指揮能力,以及德軍士兵的戰術素養,都普遍高於同盟國軍隊,這是不爭的事實。拋開人種優劣論,更加客觀和真實的原因應該是德國與眾不同的軍事培養體系。

二戰中德國軍人素質為何普遍高於盟軍?因德國軍校有一門獨特學科

一戰和二戰之前,德國人口都沒有超過7000萬,卻能兩次單挑整個世界。德國科學家驚世駭俗的黑科技,使德軍具備了優於盟軍的裝備水平,不過我國偉人曾經說過:決定戰爭的是人,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在人的因素上,德軍士兵嚴謹、負責、守紀的優良天性,能夠很好的貫徹執行德國軍官團的戰略和戰術。說到德國軍官團就不能不提普魯士軍事貴族。

普魯士軍事貴族主要是指普魯士的容克貴族階層,在封建地主時代,容克貴族的家族財產採取的是長子繼承製,而其餘子女成年後就必須離開家族。對於這些非長子們來說,僅僅只是受到了來自貴族階層的良好教育,以後的前程全靠自己打拼。為了解決這些離家貴族子弟的出路問題,德國鼓勵他們進入軍隊,學習軍事技術。

二戰中德國軍人素質為何普遍高於盟軍?因德國軍校有一門獨特學科

良好的教育加上傳統的條頓騎士精神,使容克貴族的子弟們在戰場上表現出了高於常人的優良素質,獲得了更快的晉升速度。久而久之,容克貴族逐漸成為德軍指揮層,把持了決策、方案制定、戰場指揮等重要的軍事權利。在這些高素質軍官中,誕生了很多軍事家和戰略家。隨著資本主義席捲德國,貴族身份成為象徵,但是德軍對於軍官素質的要求,在容克貴族的影響下,反而更加受到重視。

1808年,在德國兩位軍事家“馮沙恩霍斯特”和“馮格奈澤瑙”聯合發起的軍事機構改革中,德軍率先建立了具有現代化作戰指揮功能的參謀本部。只有接受過高級別軍事教育,指揮能力出眾的軍官才能進入。在陸軍元帥老毛奇時代,參謀本部的職能得到進一步加強。之後的一戰中,雖然德國以戰敗告終,卻令德國軍方充分認識到了參謀本部對於戰爭格局的重要影響。

二戰中德國軍人素質為何普遍高於盟軍?因德國軍校有一門獨特學科

一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德國接受了凡爾賽條約。條約制約了德國的軍事發展,但參謀本部這個重要的指揮機構卻保留了下來。在國防軍總司令馮塞克特將軍支持下,參謀本部繼續發揚光大。同時更加重視對於軍官的培訓和教育,並建立的嚴格的士兵招募標準,意在打造一支優良的職業化軍隊。

希特勒上臺後,另行組建了黨衛隊和最高統帥部,接管了軍隊。參謀本部的軍官團則失去了軍事指揮權,淪為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戰爭工具。進入二戰之後,這些深受普魯士軍事傳統薰陶,精通各種作戰理論的軍官們,操縱強大的德國戰爭機器,橫掃歐洲和北非戰場。創造性的發明了閃電戰、裝甲戰、心理戰、狼群戰術等世界軍事史上前所未有的先進作戰理念。湧現出古德里安、隆美爾、曼施坦因等一大批卓越的軍事將領。

二戰中德國軍人素質為何普遍高於盟軍?因德國軍校有一門獨特學科

二戰結束後,在美軍的一次軍官晚會上,一位美國將軍現場彈奏了一首鋼琴曲,受邀參加的戰俘營德軍少校施密特,當眾指出演奏中存在缺陷。傲慢的美國將軍於是讓施密特重彈一遍剛才的曲子,施密特演奏完畢之後,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美國將軍心悅誠服。

接下來這位美國將軍詢問施密特:你是音樂學院畢業的嗎?施密特答道:“我是德國陸軍軍官學校的正規畢業生。”將軍又問道:“那你的鋼琴為何彈得這麼棒?”施密特少校對將軍說出了德國軍事人才輩出的真相。原來,在德國的軍事院校中,專門設有一門哲學藝術課程,要求學員必須掌握一項或多項藝術才能。

二戰中德國軍人素質為何普遍高於盟軍?因德國軍校有一門獨特學科

軍人的天職是打仗,學習藝術有何用處呢?美國將軍非常不解,施密特繼續解釋道:“德國軍官認為,戰爭就是一門指揮的藝術,良好的哲學藝術修養能賦予指揮官廣闊的想象力,只有最具想象力的統帥,才能創造最輝煌的戰果。”

二戰中德國軍人素質為何普遍高於盟軍?因德國軍校有一門獨特學科

事實上,從1850年普魯士頒佈《學校法草案》開始,義務教育和兵役一起成為普魯士必須接受的基本義務。從那時起,藝術哲學的啟蒙課程就已經加入到國民教育之中。不可否認,對於藝術教育的重視在提升德國人整體素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