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概況

淄川區,山東省淄博市轄區。地處淄博市中部,東經117°41'~118°14',北緯36°22'~36°45'。 南鄰博山區,西接濟南市章丘區,北與周村、張店、臨淄三區相連,東傍青州市,東南與臨朐、沂源兩縣接壤,屬溫帶季風氣候。面積960平方公里,轄1個經濟開發區、3個街道辦事處、9個鎮;人口64.67萬(2016年末)。

夏商為青州之域,秦屬齊郡。西漢初建般陽縣,428年為貝丘縣。598年為淄川縣。1955年,淄川縣制撤銷,原縣境內建楊寨、洪山、崑崙3個區。1956年,撤銷崑崙、楊寨兩區,設淄川區。1958年4月,洪山區撤銷,歸淄川區。

淄川區有蒲松齡故居、馬鞍山抗日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河慘案發生地、清“大漢德主”舊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勝古蹟還有蘇相墓、楊寨塔、聊齋園、淄川遊樂園等。有“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山東省紡織服裝名城”等稱號。

2019年1月25日,淄川區被評為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位置境域

淄川區位於淄博市中部,南鄰博山區,西接濟南市章丘區,北與周村、張店、臨淄三區相連,東傍青州市,東南與臨朐、沂源兩縣接壤。介於地處東經117°41'—118°14',北緯36°22'—36°45'之間,東西長49千米,南北寬42千米,總面積960平方千米。[3]

地質構造

地層

淄川區處於由前震旦系組成的“山東基地”、“山”字型構造的兩翼,蓋層處於蹄形旋卷構造體系外環的東北邊緣,橫穿淄博向斜軸部。組成基底的前震旦系呈北西向展布,不正合覆蓋於基底之上的古生代蓋層,是兩個受多次構造作用形成的不完整向斜構造。

縱觀全區地質構造特徵,褶皺平緩,構造不甚發育,除大型的淄博向斜外,在形成過程中,發展同伴生北西向、北東向和東西向小型褶皺。斷裂構造較為發育,特別是張性斷裂,發育程度大,在淄河以西地段,斷裂構造縱橫穿插,弧臥奔弛,地質構造較為複雜。[4]

地形地貌

地形

淄川區的地形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區,南高北低,東西高中間低,呈簸箕狀,分為平原、丘陵、山區3部分。 平原分佈在河谷的漫灘,系河谷沖積平原,地勢平緩,海拔高度47—200米,地面平均坡度1/200,面積93.175平方千米。

丘陵分佈在孝婦河流域和范陽河流域,東至羅村、龍泉,南至區界車峪口、鞏家塢一線,西北至區界。其間,山嶺疊綴,起伏平緩,岩層剝蝕較劇,相對高度250米山頂為最高,間見河谷、盆地、崗嶺、平原,面積345.321平方千米。

山區分佈在區境西南部及東部,屬泰沂山區北坡,面積562.08平方千米。多數山峰高度在海拔500米以上,其中黑石寨最高,海拔923米。其間,山崖峭立,峰障迭巒,山谷幽深,山勢連綿,溝壑縱橫,地面切割嚴重。第四系覆蓋層均為上更新統坡積、洪積層,有的土層厚度達30—40米,在蓼塢、土灣、同古、南北坪、張莊、東坪等地多見,垂直節理髮育,裂隙明顯,由於常年沖刷侵蝕,常見有陡壁、基岩裸露。[5]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概況

潭溪山

地貌

淄川區的地貌可分為構造侵蝕地形和構造剝蝕地形兩大類。構造侵蝕地形分佈在區境東部、東南部及西南部的中低山區。其特點是上升較劇、切割明顯、地勢陡峻、相對高度差別顯著,主要由碳酸鹽類型岩層,即寒武系灰巖夾頁岩、奧陶系灰巖、泥灰岩等岩層所組成。淄河以東是岩溶微弱發育的深切中低山區,多為陡峭之尖頂山,山坡“凸”形,坡度一般為20°—40°,覆蓋層甚少,基岩大面積裸露,岩溶、裂隙發育微弱,溶洞較少,多為斷崖和陡坎。岩溶岩層發育的低山區主要分佈在龍泉、洪山、寨裡、羅村以東以及區境西南部的磁村、嶺子南部,由奧陶系灰巖、泥灰岩組成,山勢陡峻,溝谷發育多呈“V”形,切割深度達200—400米,山坡多為“凸”形,坡度一般為20°—30°,多為尖頂山,部分山脊呈長梁狀,斷層崖較為發育。淄河斷裂帶系對稱梯形河谷,發育成河漫灘及河谷階地。

構造剝蝕地形分佈在孝婦河、范陽河流域,由南向北,寬度逐漸增大。山丘低而坡度緩,形成丘陵和河谷平原地形,主要由石炭、二疊、侏羅系沙頁岩等組成。由於岩層的單斜產狀及長期風化剝蝕作用,構成了單面山形態。從整體上看,劉瓦向斜以東的山丘,西北坡較平緩,一般為10°—15°,東南坡稍陡,一般在15°—20°。劉瓦向斜以西的山丘,則是北坡較平緩,南坡較陡。

[6]

氣候特徵

淄川區屬暖溫帶季風區半乾旱半溼潤大陸性氣候,其大陸度64%。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熱同季。[7]

季風

淄川區由於受東亞季風環流的影響,初春及初冬季節盛行偏北風,因而氣候乾燥雨雪稀少;夏季多東到東南風,暖溼空氣活躍,雨量充沛。由於受地形影響,全年地面風的主導風向為南到西南風,頻率為37,其次多為北到東北風,頻率為17。春季由於受華北地形槽的影響,多西南大風,平均風速3.7米/秒,最大風速20米/秒。冬季受蒙古冷高壓控制,多偏北大風,平均風速2.8米/秒,最大風速16米/秒。夏季因受地形影響,多是低山丘陵,受熱不均,容易產生雷雨大風。[7]

光照

淄川區年平均總輻射量為123.0千卡/平方釐米,屬山東中值區。比西部的寧津少6.8千卡/平方釐米,相當於淄川區11月份總輻射量;比東部的膠南縣多7.1千卡/平方釐米2,相當於淄川區2月份總輻射量。5、6月份總輻射量與日照時數是全年的最高值。

[7]

氣溫

淄川區由於受地形影響,平均氣溫相差l—1.5℃,最高點在商家,最低點在東坪。淄川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0℃的日期為2月26日,終日12月3日,平均間隔日數282天,活動積溫4888.2℃。[7]

降水

淄川區降水的季節性明顯,分配不均,高度集中於夏季6、7、8三個月。由於地形影響,境內由北向南逐漸增多,山區多於平原。暴雨日數不多,平均每年1.2天,佔全年降水日數的1.4%,最大日雨量為119.3毫米(1964年9月12日)。雨季最長,雨量最多為1964年,長達113天,降水量916.4毫米。雨季最短為1968年,僅13天,降水量146·1毫米。[7]

溼度

淄川區以夏季的7、8月份和秋季的9月份溼度最大,74—81%。春季溼度最小,平均56%。冬季溼度一般在60—63%。[7]

霜期

淄川區初霜平均出現於10月19日,最早為9月29日(1968年),最晚為11月6日(1959年)。終霜平均出現於4月12日,最早為3月26日(1975年),最晚為5月7日(1979年)。歷年平均無霜期189天,最長219天,最短166天。[7]

水文概況

淄川區境內河流自東向西有淄河、孝婦河、范陽河、青陽河4條河流,皆屬小清河水系,發源於泰沂山區北坡的中低山區,由南向北流經區內單獨出境。[8]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概況

峨莊瀑布

淄河

發源於萊蕪市碌碡頂——魯山一線,流經博山區,於淄河鎮城子村南流入境內,從黑旺鎮西坡村流出區境。區內幹流長30千米。區內支流有峨莊河、蓼河等,流域面積385.79平方千米。為季節性河流,徑流深195.5毫米,徑流係數0.28。[8]

孝婦河

發源於博山區禹王山、青石關、岳陽山一線,於崑崙鎮西龍角村流入區境,從楊寨鎮殷家莊流出區境,境內幹流長26.5千米,沿途建有樊家窩水庫、留仙湖水庫、賈村水庫。孝婦河在淄川區內支流有般河、三里河、五里河、七星河、錦川河。般河干流長28.8千米,流域面積123.2平方千米;三里河幹流長5.6千米,流域面積31.6平方千米;五里河干流長11千米,流域面積31.9平方千米;七星河干流長8.6公千米流域面積13.25平方公千米孝婦河區內流域總面積396.8平方公千米。[8]

范陽河

范陽河分南西2支。南支發源於境內寶山、五股泉、博山區青龍灣一線,幹流長22.8千米,流域面積102.6平方千米;西支發源於鄒平縣長白山、白雲山、跑馬嶺一帶,幹流長27.5千米,流域面積180.5平方千米,兩支流在萌山水庫匯合流出區境,區內流域總面積199.92平方千米。[8]

青陽河

發源於博山區雙堆山,流經嶺子鎮南部山區,境內幹流長15.6千米,區內流域面積16.55平方千米。

水資源

淄川區水資源時空分佈極不均衡,因地表水攔蓄條件不一,地下水賦存貧富懸殊,故水資源開發利用難易程度差別很大。全區多年平均降水量692.9毫米,計70293.3萬立方米,人均1422立方米;地表徑流為16132.4萬立方米(不包括上游客水),人均326立方米;地下徑流量18433.1萬立方米,人均373立方米。區內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為34565.5萬立方米,上游區外徑流補給量1765。7萬立方米,向區外徑流排洩量為22342.1萬立方米。[9]

植物資源

淄川區共有樹種40科、78屬、146種,鄉土樹種有楸、國槐、側柏等,引進樹種有楊樹、桐樹等,經濟樹種有梨、杏、蘋果、花椒、柿子、軟棗、山楂、香椿等。中草藥資源遍及淄川區,有黃芩、半夏、荊芥、防風、蒼朮、丹參等100多種。[10]

動物資源

獸類

有狐狸、獾、黃鼠狼、刺蝟等。

禽類

有斑鳩、喜鵲、烏鴉、啄木鳥、貓頭鷹等。

魚類

有鯉魚、鯽魚、鯰魚、蝦、鱉等。

昆蟲

有蠶、蜂、山蠍等。[10]

礦產資源

淄川區地處淄博礦區中心地帶,礦產資源豐富。煤炭、耐火原材料、石灰石、陶土、紫砂土、花崗岩、大理石、石英砂、鐵礦石、鋁礦石等儲量大,分佈廣。[11]

煤炭

主要分佈在羅村、寨裡、西河、龍泉、查王、嶺子、雙溝、洪山、崑崙等鄉鎮,已批准開採區保有儲量為926萬噸(其中煤厚0.6米以上691萬噸,0.6米以下235萬噸),可爭取儲量為1219萬噸。

粘土

耐火粘土主要分佈在寨裡、羅村、楊寨、雙溝、冶頭、查王、商家、磁村、嶺子、龍泉、崑崙等鄉鎮,儲量約為8000萬噸以上。

頁岩質紅粘土(又稱紫砂),主要分佈在雙溝、黃家鋪、商家、冶頭、峨莊等鄉鎮,其中以雙溝、冶頭儲量最多,全區儲量約為1000萬噸以上。

陶土

主要分佈在龍泉、西河、洪山、冶頭等鄉鎮,儲量約為1000萬噸以上。

石灰石

主要分佈在東部和西部山區各鄉鎮,儲量約2萬億噸。

花崗岩

主要分佈在太河、張莊等鄉鎮,儲量約2億立方米,近20個品種。

大理石

主要分佈在西河、張莊,黃家峪等鄉鎮,儲量約在600萬立方米以上。

石英砂

主要分佈在冶頭、崑崙等鄉鎮,儲量約1億噸以上。

白堊土

分佈在黑旺、太河等鄉鎮,儲量約為400萬噸左右,是生產白水泥的原料。

煤矸石

總量約有8000萬噸,其中發熱量在200大卡/公斤以上的有3800萬噸。

磷礦

主要分佈在張莊鄉,儲量為81萬噸。

淄川名勝古蹟遍佈全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蒲松齡故居、馬鞍山抗日革命遺址,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大張古窯址、磁村古窯址、郝家古窯址、西坡地古窯址、劉德信起義“大漢德主”政府遺址、太河慘案紀念地──釣魚臺、楊寨古塔、蘇相墓。此外,還有聊齋園、留仙湖公園和淄川遊樂園、奎盛園、梓童山風景區、文峰山風景區等新建景區(點)。[14]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概況

蒲松齡紀念館蒲松齡紀念館的前身是蒲松齡故居管理委員會,隸屬於山東省淄博市文化局,座落在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西距淄川城八里許。蒲松齡去世後,一直由其後人居住。抗日戰爭期間,故居毀於日軍戰火,僅剩殘垣四堵。1954年進行了初步修復。房屋均為方正石及亂石牆基,青磚立柱,小青瓦接簷,土坯,草頂,正房三間,建築面積27平方米,東西廂房建築面積各為17平方米,是個獨立的四合小院。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概況

太河水庫位於淄博市東南部山區淄河干流上,是淄博市最大的水庫,總庫容1.833億立方米,興利庫容1.128億立方米,上游控制流域面積780平方千米。太河水庫工程包括樞紐工程和灌區工程兩部分。水庫樞紐工程包括:大壩、東西兩條溢洪道、輸水洞、水電站等五部分。太河水庫灌區轄淄川、張店、臨淄及高新區23處鄉鎮,設計灌溉面積32.1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5.7萬畝。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概況

淄礦集團德日建築群位於淄礦集團機關院內,總佔地面積4661.0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7179.63平方米。有德國建築13座。整個建築群自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由德國人開始興建,到20世紀30年代日本人續建,有100多年的歷史。2002年後,由同濟大學設計、測繪,對建築進行了保護性維修。2013年7月,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概況

普照寺位於淄川城區,亦稱“大佛寺”。據《中國佛教文化大辭典》記載,始建於南朝陳廢帝光大元年(567年),已有1400餘年。唐朝時為法相宗三祖慧昭大師弘法處,時稱“唯識三祖”或“淄州大師”,被譽為“山東一遍昭”。據考證,日本法相唯識宗源於唐淄州慧昭大師弘法盛地普照寺。淄川普照寺總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等建築組成。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概況

文峰山風景區坐落在淄川區城南二公里處,位於將軍路辦事處查王村東首。早在明清年間,文峰山上就建有大雄寶殿,大聖廟,文昌閣,山神廟等古建築,由於大聖廟到文革前還保留完好,所以文峰山又被稱之為"猴子山"。景區內有彌勒大佛,觀音大殿,文昌閣,佛山湖,五百羅漢,四面觀音大佛,三聖大佛,臥佛,八仙過海,將帥園,佛山仙人洞,月亮灣放生池和花卉園等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