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不跟风3+1+2,坚持目前6选3选科模式,你怎么看?

张老师生涯课堂


从8个省市集体选择“3+1+2”模式来看,已经很明显证明了“3+1+2”模式比“3+3”模式更适合现在的实际。所以,未来不排除山东也会使用“3+1+2”模式。

但是,现阶段山东不跟风实行使用“3+1+2”模式是正确的。这是因为:

一、山东的“3+3”模式还是比较成功的!

由“3+3”模式到3+1+2”模式转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3+3”模式下,学生出现“弃物理”现象!这在浙江省尤为明显。

但是,山东作为人口大省,考生数量多,又有了浙江和上海的新高考试点经验,所以山东出现“弃物理”现象并不明显。

从山东省2017年选课情况看,选择物理的人数有210816人,占比39.52%,虽然在所有科目中仅高于政治学科,排名倒数第2,,但是这样基本上满足了高校在山东的选课需求。流失的这部分学生属于“自然流失”,也就是说即便是原来文理分科时选择物理的可能达到60%左右,但是其中很多学生到大学并不选择和物理有关的学科。

而新高考下,选择物理的这21万多考生,不仅是需要学物理的学生,而且还是物理学得很不错的学生,所以这部分学生选择物理,是适合的,对学生对国家都有利!

不仅如此,随着学生对新高考认识的深入和各市各学校的引导,在之后的2018级、2019级的学生中,选择物理的学生还可能会继续增加。

既然没有出现“弃物理”现象,“3+3”模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就更适合学生,所以就比“3+1+2”模式更好!其实,“3+1+2”模式对物理和历史都好的学生以及物理和历史都不好的学生,都是一种伤害。

二、短时间内改变模式对学生不利

既然山东省的政策是平稳的,这个时候马上换成“3+1+2”模式,对学生是很不利的,对学校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各地学校已经为“3+3”模式准备了,而且这种改变,也会降低教育厅的公信力。

所以,我觉着山东省这个决策是对的。

三、应该加强选课指导,减少“3+3”模式的弊端

尽管从整体上来说,山东省实行“3+3”模式问题不大,但是因为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导致了很多学生选课也会出现问题,比如:

1、为了考高分而弃物理,导致志愿填报时专业受限明显。比如学生选择地理化学生物的比较多,占比10.06%,排名第4位。虽然这个组合的学生可能会比自己选择理化生组合赋分更高,学起来更容易,但是报考志愿时,发现有17个理工科和管理科专业要求必选物理,这些专业都是排除在外的,所以根本没有资格选,你只能和那些要求理化生任选一科或者不限选课的学生进行竞争,结果可能会发现竞争更加激烈,分高也进不了好学校。

2、为了好学而放弃物理,结果到了大学发现已经上当受骗!不选物理而选择理工科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问题,理化生之间的联系不是很密切,但是到了大学,物理是化学的基础,化学是生物的基础,三科联系很密切,大学学习压力就大了。比如你选了生物专业,但是没选物理和化学,选了生物历史和地理组合,那么地理和历史对你的专业没有任何帮助,但是大学你要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甚至还有学大学物理,结果如何,你可以自己去想象。

因此,各个学校开始职业规划和选课指导,是山东省必须要解决的紧迫问题,但是据我所知,多数学校都是站在高考博弈的角度指导学生选课,对大学的要求,很多学校的老师一无所知,或者根本不关心,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对学生未来发展非常不利,希望尽快改善!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长期奋战在高考一线,对新高考有一定的研究,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您好,很高兴回答你提出的问题,针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将用自己的见解帮你解答。

高考改革在2020年基本全面完成,很多省份都逐渐公布高考所采用的新方案。以江苏、辽宁、湖南省等为代表的省份采用新高考模式“3+1+2”的方案,以浙江省(3+7)、上海市、山东省为代表的省份采用新高考模式“3+3”的方案。4月23日各省市份相继召开教育新闻发布会,表明自己省份所实施的新方案。而面对“3+1+2”新高考方案成为主流选择模式,山东省坚持选择“3+3”高考方案。山东省是坚持独善其身,相信自己有能力完善好新高考跨度改革;还是部分领导碍于情面,坚持到底选择“3+3”新方案呢?
注:4月23日山东省新闻发布会

新高考“3+3”模式与“3+1+2”模式有何优缺点

1、新高考模式“3+3”与“3+1+2”相比,最大的优点之处就是满足学生更多的选择组合项目。但是针对于选科组合项目来说,表面上能够使考生有更多的选择。但是很多学校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配置完全跟不上现行新高考模式的选择组合。而且较多的组合会导致选择科目混乱,考生没有办法进行完整的教学测评。选择的余地多固然是比较好的想法,但是很多情况都是在理想状态之下,具体实施起来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完善。

2、新高考模式的改革,给与考生更多的选择,实则是加重考生的负担,而不是减轻考生的压力。面对于“3+3”与“3+1+2”两个组合来说,考生能够选择的余地越大,那么他们在高一高二就需要承受更多的学习压力,因为只要没有确定选择的科目,那么每一个科目对于自己来说都是重点学科,都不能有松懈。相比“3+1+2”来看,“3+3”模式的考生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学习压力。


为什么多省份选择“3+1+2”而不是采用“3+3”?

1、采用新高考“3+1+2”模式的省份也都是高考教育大省,比如江苏省、湖南省、河北省等省份。“3+1+2”相比于“3+3”属于跨度比较小的新高考改革,它们在考虑“3+1+2”模式之前应该是借鉴浙江的新高考模式。浙江新高考模式推行的是“3+(七选3)”,在新高考实行的前几年出现较多的漏洞,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物理考生选择考试的人数持续下降。而对于很多高校的理工科类专业来说,一般都要要求有物理背景。所以采用“3+1+2”模式来说,还是以传统的文科理科为界限,让考生能够选择的组合相对较多,应该是一个相对突破又保守的方案,有利于稳步推进。

2、新高考模式组合种类越多,其实对于高考来说并不是能够达到完全的公平公正。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新高考小科目进行等级赋分制度,但是赋分是根据每一个选考科目的部分人群考试成绩进行等级赋分,最后录取是确实整个人群当中使用。不同的学科对比的人群不一样,选不同学科的人即使赋分相同,但是他们的实力学习能力与水平还是有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与选考人群的总体水平有很大的关系,简而言之类似于“田忌赛马”的道理。

比如物理学科难度很大,一般只有优秀的考生才会选择报考,而相比其他简单科目相对于差生来说会选择报考。如果按照赋分等级来看,假设选择物理的总体人数与选择某一简单科目的总体人数相等。那么赋分以后显然是差生群体更占优势,而很多高校避免招生不满的现象,都会针对于选考科目提出三不限,只有部分重点高校选择限制。这样来看就相当于用田忌赛马的方案进行高考,显得并不公平公正。而“3+1+2”相比于“3+3”来看,显得更加合情合理。

山东高考依然坚持“3+3”,而不采用“3+1+2”?

不能过分的指责哪一个方案好,或者哪一个方案不好,只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3+1+2”的模式相比于“3+3”略微有优势。山东省教育考试院之所以坚持采用“3+3”高考模式,无非两种原因:一种是因为当初制定方案的执行者既然采用“3+3”方案,突然很随其他省份更改方案,容易让别人笑话自己,或者让同行认为自己决策失误。另外一种原因就是山东省已经能够游刃有余的处理好“3+3”新高考出现的问题,有能力做好新高考脚步迈大的关键一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高考模式“3+1+2”是新推行的,而“3+3”模式浙江省已经推行中。是否山东省的“3+3”不如“3+1+2”模式好,只能够等第一批新高考结束用事实情况来检验,只能说第一批面临改革的同学肯定要承担风险。而“3+1+2”相比“3+3”可能步子更稳一点。

以上就是我的见解,欢迎大家评论交流。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分享自己的见解。如果你有其他不同想法的,也可以评论交流。


微谈论


其实高考只需要在传统大文大理基础上,把物理调为必考150,把英语改为选考加分,并引入数学物理计算机这个组合就是最佳方案了!!!

高考最佳方案:

初高中全科教育。高考除翻译和艺术体育专业外,语文数学物理必考150,然后生化、计算机、政史哲地三选一,英语自由选择仅对成绩前10%的人给予最高20分的加分。统招按对口专业和三组合规划比例录取!

这样通过初高中全科教育,和物理高考必考,就从根本上实现了文理不分科。这才是文理不分科的真正内涵!

原理:从科目的角度看,我们需要的人才,就是接受过初高中全科教育,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语文)逻辑思维(数学)和科学素养(物理),又在专业领域和专业交叉领域(如计算机、生化、政史哲地)有较强技能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长为大师,才能担当重任。

新改问题太多,3+3最垃圾,3+1+2好一丢丢,3+2+1又好一点点,但是都不是最佳方案,高考为什么一定要凑齐不相干不可比不科学不合理不公平的3门课程呢?

十年物理、五年化学、三年生物、两年地理啊,政治历史看看新闻联播三国演义觉悟就上来了,老了都能读史记。而这些文理科目分值居然是一样的?用脚趾头想都不合理。

再说赋分制问题,理科科目优中选优无可厚非,可以赋分。文科科目,答题和评卷主观性太大,不差就是好,不能按比例赋分啊。。。


火狐520


今天碰巧江苏省正式颁布了新高考方案。江苏省是8个实施“3+1+2”方案的省份之一,高考综合改革主要体现在下面五个方面:一、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二、深化统一高考考试科目改革;三、建立健全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四、改革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模式;五、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



山东省教育学院日前宣布仍然坚持目前的“3+3”模式,笔者相信政府作出这个决定是慎之又慎的。该模式和江苏等地高考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分文理。那么不分文理会不会导致物理学科选的人大幅减少?这点不容置疑,山东2017级选科统计里已有所体现。现在有近一半高校对物理提出选考要求。因此,考生选报物理就意味着以后可报专业范围广,录取难度小和就业前景好。所以,物理学科带来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物理选报人数有望增加。
既然相关问题得到了解决,高考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那么山东省这次不跟风其它8省进行高考改革,而是延续以前高考政策,就在意料和情理之中。至于两个高考模式利弊我们只能交给时间来考查。


Scarett


不敢瞎说,不敢妄加评论。

只知道,这个3+2+1模式实行起来,会给很多学校都带来巨大的挑战,从排课,到走班,到教师和教室资源的配置,都会是一轮新模式,很多学校的压力估计都很大。

不敢随便评价那个模式更好,只希望,孩子们能真正实现减压,这也是一系列改革的根本目的。

当然,改革当然也是为了顺应时代的需要,也希望改革后的高中培养出的学生与大学能更好的对接,大学培养出的学生与社会的职业需求实现更好的对接。


王小婉的思与行


科目选择性扩大是新高考的优点!

但赋分导致的不公平,却没有改变,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不是物理选择人数能满足高校对理工科目的要求就可以了!

解决赋分导致的不公平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保证高考的公平公正权威!


69293662


山东的决策是对的,改革的都是物理没人学的,不改没办法


大肥鱼要开车


某种意义上就是权力的游戏


与往事干杯622


俺是湖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