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作死”的名將?

瀚海說史


我來整合一下,答一個小諸葛白崇禧吧。

白崇禧,字健生,新桂系三巨頭之一,在民國時期對發展廣西,北伐戰爭,抗日戰爭都做出了一定貢獻。其人用兵多智,善於捕捉戰機,號稱“小諸葛”,是國軍中不多的帥才之一,算是一代梟雄。

別的名將一般都是戰術上作死,白崇禧是自恃聰明,夢想以一己之力改變歷史大勢,做一個逆天改命的大英雄,從而在戰略上不斷作死,作死高度別具一格。

作死三部曲第一部,掣肘淮海搞垮老蔣。1948年10月,淮海戰役開始,白崇禧作為華中軍政長官,不理會蔣介石一再催促,把擁有十萬人馬的宋希濂14兵團扣在武漢,間接導致淮海戰役國軍慘敗,可以說淮海戰役除了廣大解放軍指戰員,白崇禧也立了一功。


淮海戰役結束,蔣介石嫡系基本被消滅,擁有四十萬大軍的白崇禧立馬聯合李宗仁逼蔣下野,最終蔣介石於1月21日通電下野,由李宗仁擔任“代總統”,新桂系及白崇禧個人走上了歷史巔峰。白崇禧這一步,表面上看是走對了,其實是將新桂系直接放在了與共產黨對抗的一線,已經為新桂系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第二部,和談破裂劃江夢碎


面對兵臨長江的百萬解放軍,白崇禧雖感實力不足,卻依然沒有放棄與共產黨劃江而治,搞“南北朝”的夢想,並不斷勸說李宗仁做兩手準備,1949年4月初,國民政府派出張治中到北京和談,當4月16日黃紹紘帶著《國內和平協定》回到南京時,白崇禧又堅決反對簽字。由於李宗仁本舉棋不定,但白崇禧反對態度明確,加之溪口的蔣介石本就沒有和談誠意,和談遂告破裂。1949年4月22日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4月24日佔領南京,5月17日佔領武漢。國民黨長江防線迅速崩潰,白崇禧倉皇將“華中軍政長官公署”遷到衡陽。

第三部,負隅頑抗兵敗逃臺

1949年8月,白崇禧仗著手中還有桂系主力二十萬人,意圖和林彪指揮的解放軍二野、四野一決雌雄,保全兩廣之地,並在青樹坪咬了林彪一口,使解放軍折兵三千。但林彪迅速吸取教訓,在9月的衡寶戰役中以同樣的“失誤”引誘白崇禧上當,以45軍135師為誘餌,在靈官殿吸引了桂軍五個師,並迅速以主力包圍之,最終衡寶戰役桂系慘敗,折兵五萬。在隨後的廣西戰役中,熟悉了白崇禧套路的林彪以摧枯拉朽之勢,快速穿插分割桂軍人馬,一舉殲滅桂系骨幹第七軍在內的國軍17萬人馬,李宗仁,白崇禧賴以起家的老本賠了個精光。


白崇禧在軍事上成了光桿司令之後,又寄希望於獲取蔣介石的諒解,於11月策劃讓李宗仁出國,蔣介石復職。但蔣、李對他均已失去興趣,蔣介石認為自己是否復職取決於他本人,與白是否擁護沒有關係,但他擔心白崇禧與李宗仁一道出國會東山再起,遂於1949年12月放下身段,主動邀請白崇禧去臺灣,並且承諾給他行政院長的職位。無路可走的白崇禧,一方面認為自己在兩廣還有很大影響,蔣介石不願看到自己被共產黨統戰,一方面又不願意放棄權勢做寓公,便不顧李宗仁的勸告隨蔣飛往臺灣。結果一到臺灣即形同軟禁,並於1966年暴死家中。

毛主席評價白崇禧:天低吳楚,眼空無物。是說他做人無遠見之明。後來李宗仁評價白崇禧:是個戰術家,遠非戰略家。作為相知多年的戰友,此言誠當!


每日一段歷史


作死的名將很多,其中最典型的一個就是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

🌺🌺🌺🌺🌺

我們知道,在一九四八年,國共雙方爆發了決定兩黨勝負的淮海大戰,此時的白崇禧是國民黨重要將領,身居華中軍政長官,手握幾十萬大軍,卻不向淮海戰場派一兵一卒,導致國民黨敗於淮海戰役,完全敗於共產黨。

🌺🌺🌺🌺🌺

淮海戰役才是真正決定國共兩黨勝負的戰役,白崇禧的這一舉動,無疑幫了共產黨的大忙,是共產黨的大功臣。

鳥巢將傾,豈有完卵,整個國民黨都敗了,他白崇禧會勝嗎?他會將終日做著中國王的夢想實現嗎?這一道理,小諸葛是不懂的,但三歲小孩是懂的,可以說,白崇禧不是小諸葛,而是真正的小豬頭!

🌺🌺🌺🌺🌺

國民黨的失敗,正如蔣介石所說,是自己的人打敗了自己,還有如漢卿,衛立煌,傅作義等人,都在國共大決戰中幫了共產黨的大忙,沒有這些人的幫助,解放戰爭要延遲不知多少年,解放軍的傷亡代價也要大得多。



用戶創維


黃百韜並不是黃埔嫡系出身,但在解放戰爭中非常賣力,多次進攻和救援都非常積極。張靈甫在孟良崮被包圍後,他救援最積極,最近時距離張靈甫的整編七十四師只有五公里。豫東戰役他被包圍,差點就被殲滅,但是他死守待援,胡璉趕到後給他解了圍,華野外線兵團撤退。這是解放戰爭少有的幾次被解放軍包圍後還能帶著半條命逃出來的戰例。

淮海戰役前,國軍五個兵團沿隴海路一字排開,擺出了長蛇陣,杜聿明原計劃是要以這五個兵團向北反攻,收復濟南。但沒多久形勢變化,杜聿明被臨時調任東北,這五個兵團擺著沒人管,劉峙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一直到1948年11月4日,顧祝同挾命到徐州剿總宣佈,放棄海州,國軍全線退守徐州,準備依託徐州堅固城防工事,與解放軍進行戰略決戰。

當時的黃百韜兵團下轄25軍、63軍、64軍、100軍,共計四個軍。原本駐守海州的44軍原來歸李延年指揮,決定放棄海州後,臨時配屬給黃百韜指揮。這樣,七兵團下轄五個軍,共計12萬人。該兵團原駐新安鎮,任務是阻止已經進到魯南地區的解放軍南下兩淮。國軍決心退守徐州時,原計劃七兵團5日即開始向西撤退到徐州東南,但黃百韜5日下午才回到新安鎮,6日召開會議宣佈撤退部署,實際上到7日才開始撤退。

當時七兵團兵團部與63軍一起行動,撤退時由63軍掩護,64軍先行撤退至碾莊圩佔領陣地,25軍則掩護100軍和44軍撤退。44軍原本是一個以做生意著稱的軍隊,其實是劉峙的錢袋子,撤退的命令兵團總部還不知道,44軍已經全軍都知道了,並要求黃百韜兵團優先安排和照顧。所以,原本應當於5日就開始撤退的黃百韜,一直等到7日才開始撤退,耽誤了兩天時間。就是這兩天,讓解放軍追上了騎兵團,幷包圍殲滅了其中一部分。

64軍得到撤退命令後,7日凌晨三點半就已經開始撤退,到8日黎明已經全部通過運河,佔領運河西岸及隴海路並向南警戒,行動比較快。兵團部8日拂曉時渡過運河,44軍在優先照顧之下,也在8日上午渡過運河,只留下25軍和100軍尚未渡河。其中25軍是黃百韜起家的老部隊,是七兵團戰鬥力最強的一個軍。

解放軍行動也很快,七兵團正在撤退時,8日上午六點左右時,解放軍一部已經佔領鐵路南十里一個靠近運河的村莊。七兵團正在撤退的時候,解放軍追上了最後渡河的25軍和100軍,這兩個軍邊打邊撤,從下午兩點一直到黃昏時分才渡過運河,損失比較大。其中,25軍一個軍被殲,100軍的44師大部被殲,只剩下2000多人。

最作死的是63軍。63軍原定任務是掩護兵團部撤退,兵團部撤退後應當馬上渡過運河撤退,但63軍軍長陳章對情況嚴重性估計不足,到7日上午十一點才開始撤退,路線是從新安鎮向窯灣鎮撤退,剛走了四十里就被解放軍追上,發生戰鬥,只能邊打邊撤,8才到達窯灣鎮,馬上被解放軍包圍,與七兵團友鄰部隊失去聯繫。解放軍隨即開始攻擊,到11日,全軍被殲,軍長陳章自殺,這是七兵團第一個被全殲的軍。

不管怎麼樣,到8日黃昏,除了被解放軍追上包圍的63軍,其它各部還是按照原定計劃撤退到了碾莊圩。但這時候情況又有變化。8日,張克俠、何基灃在魯南賈汪、臺兒莊率部起義,徐州東大門敞開,劉峙不得不緊急將原本在徐州東面不老河南岸掩護七兵團撤退的11兵團李彌部緊急調往徐州,這樣,解放軍就暢通無阻的通過碾莊圩北面的運河和不老河,追上了七兵團。

黃百韜特意趕到李彌駐地曹八集,本來還想拉住李彌,讓李彌不要著急撤回徐州,幫他掩護一下側翼,但李彌表示,他接到了劉峙的命令,不能不撤。而且,李彌還話中有話的表示,以前邱清泉和黃百韜兩個兵團仗著人多勢眾,看不起他,現在就看邱清泉的了。黃百韜只能苦笑一下說,邱清泉是靠不住的。但李彌毫不耽誤,就趕緊撤回徐州去了。不過黃百韜並未死心,被包圍之後聽說邱清泉和李彌正在救援,還說,要是李彌有邱清泉的兵力,興許還有點希望。他到死還是把希望寄託在李彌身上。

雖然已經遭到重大損失,但黃百韜仍然按照原計劃撤退到了碾莊圩,兵團絕大部分部隊也還是到了碾莊圩,於是在被包圍之後,商量下一步怎麼辦。正當他在就地死守待援和突圍兩個選擇之間猶豫不決的時候,常公的催命符來了。常公表示,現在要和解放軍決戰,黃百韜就在現地死守待援,他已經命令杜聿明率邱清泉和李彌兩個兵團增援,黃維兵團也正在東進救援的路上。

其實這時候杜聿明還在東北,並未回到徐州,黃維則在到蒙城之後就受到中野頑強阻擊,未能前進,而且逐步掉入中野的袋形陣地,逐步陷入被包圍的態勢,自顧不暇,哪有能力來解救黃百韜。黃百韜的唯一希望就在於邱清泉和李彌兩個兵團,邱李兩兵團一直到十三日才從徐州出發,雖然也不能說是不賣力,但有心無力,在解放軍的頑強阻擊下,他們始終未能突破解放軍防線,只能眼看著黃百韜兵團被殲滅。

不過,黃百韜兵團的戰鬥力仍然是比較頑強的,從8日被包圍,一直死守待援。到20日,看援軍已經指望不上了,黃百韜終於下決心分散突圍。但剛開始突圍,二十五軍一出陣地,就被解放軍全殲,只有軍長陳士章化妝逃走了。黃百韜又讓六十四軍突圍,六十四軍軍長劉鎮湘起初不肯,後來試圖假投降逃走,被解放軍發現,最後被全殲。黃百韜也被迫自殺。

黃百韜雖然不是嫡系,但是是顧祝同的心腹,在國軍將領中算是比較忠誠的。但在關鍵時刻,他的幾個錯誤比較明顯。明知道44軍是靠不住的,卻留下二十五軍和一百軍來掩護44軍撤退,導致二十五軍受到嚴重損失。六十三軍和兵團部在一起,他卻在兵團部撤退後未馬上命令六十三軍儘快撤退,讓六十三軍被分割包圍殲滅了。而最嚴重的失誤則是在撤退前準備不足,沒有提前在運河上架設浮橋,整個兵團十二萬人都只能從一座運河鐵橋渡河,耽誤了時間。


蕭武


白崇禧應該算一個吧,他那“小諸葛”的名號,真不是浪得虛名。不說別的,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打的兩次大勝戰,都是和白崇禧有關。

一個就是臺兒莊大捷,另一個就是崑崙關大捷。

臺兒莊大捷是白崇禧和李宗仁,兩個人合作的結果。崑崙關大捷,是白崇禧實打實的功勞。這兩次戰爭,每次都消滅日軍幾萬人,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

所以,白崇禧絕對是民國時期,少有的名將。

那麼我為何又說他是“作死”的名將呢?

這還要從蔣介石撤退臺灣開始說起,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反動派敗退。蔣介石退守臺灣,這時候白崇禧也面臨何去何叢的選擇?

在這個人生面臨抉擇的十字路口上,白崇禧給自己的老上級,李宗仁打了一個電話,他問李宗仁,自己是去美國好呢?還是去臺灣跟隨老將去好呢?

李宗仁對白崇禧說的是來美國。

因為去蔣介石那裡絕對不會有好下場的。

李宗仁這樣說是有道理的,而且白崇禧也是心知肚明的。

畢竟蔣介石曾經有過三次下野的機會,全部都是白崇禧逼迫的。

可以說蔣介石對白崇禧的恨,絕對是到了骨子裡了。

但是,白崇禧又是一個難得的軍事人才,蔣介石恨他,還用的著他,只能退而求其次。讓白崇禧跟隨自己打江山。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了。因為蔣介石已經敗退臺灣了,現在不需要打仗了。

白崇禧去了臺灣不是自投羅網嗎?

儘管李宗仁給白崇禧指出了一條明路。

但是,白崇禧最後還是選擇了去臺灣投靠蔣介石。

可是,白崇禧到了臺灣之後,才發現自己已經沒有了人身自由了。

原來蔣介石每天都有派特務跟隨白崇禧,監視著白崇禧的一舉一動。

甚至有一天夜裡,白崇禧的家裡,都被那些特務翻了一個底朝天。連家裡的地板都給翻動了一遍。

白崇禧對蔣介石絕望了,他想申請去美國,但是,蔣介石不批准。

白崇禧只好鬱鬱寡歡的在臺灣過起自己的晚年生活來,直到自己不明不白的去世。

你說素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迴歸蔣介石的懷抱,是不是自己“作死”呢?

要說李宗仁就是高明呀,他能當白崇禧的老上司,那還是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的。

他的政治眼光至少比白崇禧要高。

國民黨敗退之後,李宗仁去了美國,過起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白崇禧真是妄稱”小諸葛“了,在這一點,他真的沒有辦法和李宗仁相比。


史學達人


二戰後有一段時間,日本會播放一些戰爭時期“軍神”的戰地影像,不知道是心理安慰,還是懷念那些無法無天的日子。這期間,有一個陸軍少將的戰地影像,連續播放了很久,他名叫飯冢國五郎。

說他的名字,熟悉歷史的應該已經會心一笑了,咱們來看看她是怎麼作死的。

飯冢國五郎屬於科班出身,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22期步兵科,後來在國內幹了幾年大學的軍事教官。1938年8月作為101師團101聯隊聯隊長率部進入中國,參加對武漢的作戰。

但是當時中國軍隊頑強抵抗,飯冢國五郎打的很不順利,心情老不爽了。

像他這種有一定資歷的“老鬼子”(當時飯冢國五郎已經51歲了),來到中國戰場就是想證明自己很厲害。而且在當時,不僅他自己想證明,日本軍方也想證明,於是派出戰地記者,四處拍攝將士們的“英姿”。

這不,日本著名戰地記者小悞行男就來到了廬山前線,想要採訪一下飯冢國五郎。

其實這邊兒打的正鬱悶呢,哪有什麼光輝戰績讓你採訪?不過人家來都來了,必須展示一下啊!

於是,天生愛表現的飯冢國五郎,決定讓記者拍幾張自己的照片。


這天是1938年9月3日,天氣很好,適合拍照。

飯冢國五郎為了配合記者拍出“生猛”的照片,鬍子不刮、臉也沒洗的白淨一點兒、光著上身,拿起軍刀準備拍照。

按照記者的要求,大家選了一個很有戰場氛圍的高地,飯冢國五郎手拿軍刀,頭戴鋼盔,擺出各種姿勢,亂蹦亂叫拍照片。

總之,拍照過程很順利,飯冢國五郎玩的很爽,記者也拍到了英勇的日本軍人形象。

這一切,都被對面高地上中國軍隊160師的一個哨所盡收眼底。

當時哨兵正在站崗,忽然看到對面的高地上出現了幾個人影,定睛一看,竟然是幾個日本人在那裡哇哇亂叫……不過,因為距離遠,也只能看著。

但是,帶著鋼盔的飯冢國五郎太晃眼了。

鋼盔這東西在戰場上用處還是很大的,只要不是正面擊中,弧面的鋼盔能讓命中的子彈滑飛,能保命。不過,鋼盔也可能招麻煩。比如諾門罕戰役和蘇軍打的時候,帶著鋼盔的日軍士兵很多都是被一槍命中腦袋的。

日本人當時很納悶,難道蘇軍全是神槍手?後來才發現,原來自己的鋼盔正面有個很大的紅色星星,遠遠看去非常顯眼。所以,蘇軍趴在陣地上,看到對面一排紅色的目標,全當射擊訓練了……


當然,飯冢國五郎的鋼盔上沒有大紅星星。不過他的鋼盔,因為在溼熱天氣裡用的久了,掉漆了。這大好天氣的,太陽一照,明晃晃的,閃瞎人眼。

中國陣地上的哨兵看著這老鬼子這麼囂張,決定削他一頓。

雖然漢陽造打不了那麼遠,但是正巧有扛著三八大蓋的老兵來了。日本人的三八大蓋好啊,射程遠,精度高,用起來很順手。

中國老兵也不知道對面是誰,就看著光著身子大喊大叫跟挑釁似的,不能放過他。

於是,老兵抄起槍,衝著那閃閃發光的目標打了一槍。

此時的飯冢國五郎已經結束拍攝,跟記者們告別,想象著自己的“英姿”出現在日本國內報紙上,太美了……

一聲槍響,飯冢國五郎撲通一聲直挺挺的倒在了地上。

這一槍真準,洞穿心臟……作死的飯冢國五郎,做夢也想不到剛才拍的,是自己的“遺照”。


七追風


首推嶽武穆。


原因且聽慢慢道來。精忠報國的岳飛,實乃一代名將,大家歷來是敬仰的。但是岳飛不識趣啊。高宗登基為帝,執政口號是冠冕堂皇的踏破賀蘭山,喜迎徽欽帝,心裡盼的是將相和睦,共保社稷。

徽欽帝若迴歸復位,大宋朝一下出來仨皇帝,一個爸皇帝、一個哥皇帝,高宗自己又算什麼。所以但凡有點意識的人,都只會跟著喊喊口號,做做樣子罷了。


岳飛可不這樣想,臣子當盡人臣本分,為君父分憂。君父要找爸爸、找哥哥,人臣就得拼命復土迎尊。一路傻兮兮的拼命殺過去,卻看不見頸上之刀已在分毫,唯有守著大義慨然赴死。

由此,岳飛堪稱千古第一“作死”名將。其他人拼個頭破血流也是爭不來的。


東方史話


1950年朝鮮戰場上的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確實可謂“二戰名將”,作為歐洲戰場上巴頓將軍的心腹愛將,他曾經率領第三集團軍的第20軍率先突破齊格菲防線,強渡萊茵河殺入納粹德國腹地,盟軍放棄攻取柏林後所部轉向東南,再渡過多瑙河橫掃奧地利,戰功赫赫並以兇猛強悍出名。



(沃爾頓•沃克中將)

巴頓將軍經常誇讚其為“我那個最棒的雜種小子”,沃克由此在歐洲戰場曾獲得了“攻勢權威”的專家稱號,並被冠以“虎頭狗”的美譽,美軍甚至以他的名字命名了M-41輕型坦克:“沃克虎頭狗”。就是這樣一位名揚歐陸的美軍戰術家,卻在清川江戰役中遭到志願軍漂亮的側襲而全軍潰敗。

其實沃克雖然脾氣暴躁,但用兵頗為謹慎。當時美軍在朝鮮主要有兩支部隊,即西線的第八集團軍(司令官沃克中將)和東線的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少將)。“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要求兩軍齊頭並進展開“勇猛的追擊”,然而沃克始終擔心志願軍會突然出現,主張小心翼翼的穩步推進,遭到麥克阿瑟的痛斥,後者認為那“不是一支不可辱的力量”。



(沃克)

無奈之下的沃克只好督師加速前進,他不知道的是,隱蔽集結的志願軍正準備將第二次戰役的第一記鐵榔頭砸在第八集團軍的腦袋上。1950年11月25日上午10時30分,美軍先頭部隊第二師第9步兵團的貝克連突然遭到猛烈攻擊,幾個小時後便徹底潰敗,全連129人僅僅撤下來34人,其中一半還是傷員。

在整條戰線上,志願軍第39軍、第40軍同時發起攻勢,第38軍則穿插迂迴三所裡,到11月28日沃克已經意識到,徘徊在清川江北岸的美第二師、第二十四師和第二十五師正全部陷入包圍之中。



(麥克阿瑟在前線)

麥克阿瑟卻在這一天命令沃克和阿爾蒙德飛往東京開會,前線危在旦夕,部隊身處絕境,司令官們還要去上千公里外的麥克阿瑟司令部“東京第一大廈”開會,沃克極度鬱悶和不解,而長達四個小時的會議也沒有討論出任何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的方案只有倆字:撤退。匆匆趕回戰場的沃克立即下令所有部隊向清川江南岸全速撤退,他的計劃是放棄平壤後在北緯38度線重新建立防線。

沃克中將本人也乘坐吉普車混雜在向南撤退的美軍隊伍中,這位三星中將有個習慣,喜歡戴著鋼盔,乘坐吉普車或L5輕型飛機穿梭在戰場上,為了防止軋上地雷,他還特地在吉普車內鋪上了沙袋。他還有個更“作死”的習慣,乘車時總是急不可待的命令趕路,很有巴頓在歐洲戰場的風範,如果路上有什麼東西妨礙了這位將軍的座車速度,他往往歷聲大吼“繞過它前進”!



(沃克在前線)

沃克另有個綽號叫“鬥牛犬”,體態壯實,大腹便便,倒是很符合形象。他總是馬不停蹄地奔走在戰場各個角落,像巴頓一樣突然出現在某處,用最簡潔的語言整理要點後下達作戰指示,然後又像風一樣消失。但這個時段,冒進造成的潰敗和組織混亂的撤退,已經使僅有的公路擁擠不堪,他應該老老實實地呆在司令部裡才對。

1950年12月23日,沃克的吉普車在公路上被一長串南朝鮮軍車迎面堵塞在路上,沃克的司機根據將軍的命令試圖“繞過它前進”,不料一輛軍車突然“開出了車隊,向沃克的座車迎面駛來”,吉普車來不及剎車瞬間被撞入路旁溝中,沃克的頭部受了重傷,當手下七手八腳把他裝進汽車送到戰地醫院時,這位三星中將已經死亡。

(李奇微中將)

根據美軍的官方記載,沃克當時正準備前往第二十師的司令部,嘉獎這支部隊同時把一枚銀星勳章授予一名叫薩姆•沃克的上尉,他是沃克中將的兒子,來自德克薩斯州的一名步兵連長。至於情況是真是假,那只有天知道了,而朝鮮戰場上美軍地面部隊最高職務和軍銜的將軍意外陣亡,立即震驚了東京和華盛頓,無奈之下,陸軍副參謀長李奇微中將披掛上陣,接替第八集團軍司令官一職,真正的對手來了。

早在五年前的1945年12月,沃克的老上級巴頓將軍就因為離奇的車禍而身亡,而這位中將非但沒有吸取教訓,反而用生命詮釋了巴頓集團軍的“開快車”傳統,終於“像風一般出現後又像風一般消失”。在他死前,杜魯門已經向國會提名授予他四星上將軍銜,1951年1月2日沃克終於晉升上將,只不過得稱為“追晉”了。

(還上了時代週刊)


度度狼gg


古人云:“瓦罐不離井口破,將軍難免陣上亡”,打仗是個最兇險的事兒,不是開玩笑,刀兵箭矢之間,可容不得你像戲臺子上一樣,胸前護心鏡,背後招搖旗,腰懸龍泉劍,掌中風翅鎦金鏜,胯下一催黃驃馬,得意洋洋喊一聲:“來者通名,本將刀下不斬無名之鬼!”

大凡這麼幹的,都被敵人一通亂箭射成了篩子,常言道,不作死就不會死,但扛不住歷代總有那麼幾個想在戰場上作死的神人啊。

1、華元——因為一碗羊肉湯而主帥戰敗被擒

華元是春秋時宋國名將,當時鄭國和宋國打仗,宋國派大元帥華元率軍迎戰敵人,大戰之際,華元為了鼓舞士氣,便下令宰殺牛羊,犒勞將士們。三軍上下都在大吃大喝的時候,有一人卻暗暗生氣,此人就是華元的車伕羊斟。不知道是華元粗心還是故意,他把車伕羊斟忘了,結果這位羊斟連一口羊肉湯都沒喝上,他認為大元帥這是故意不給面子。

要知道,春秋時期打仗,靠的是車戰,馬拉戰車互相沖擊,車伕的地位非常重要,華元得罪車伕,不可謂不作死。結果到了兩軍戰鬥一打響,車伕羊斟就開始發揮自己的天賦了,他不聽將令,趕著馬車到處亂跑,哪裡敵人多就到哪裡去,直接把自家主帥的戰車開到了鄭軍的陣地上去了,華元驚惶失措,問:“你這廝這是做什麼?”

車伕羊斟得意洋洋說道:“昨天分羊肉,你說了算;今天開車,老子說了算!”

(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這就是成語“各自為政”的出處。

於是宋軍主帥開戰就被擒了,宋軍大敗。

2、我乃XXX,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東亞文化圈,都受《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影響頗深,以至於許多將軍,有事沒事都把《三國演義》拿在手上翻,明代萬曆年間,日本關白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明朝名將李如松奉命去抗日援朝。

傳說當時兩軍對壘,有個日本將領痴迷三國演義中的武將單挑,跳出來大喊一聲:“誰敢和我‘一騎打’(單挑)。”結果明軍這邊面面相覷之後,然後舉起火銃把他打成了篩子。可見此人讀小說中毒太深,戰陣之上生死關頭,還想著如三國英雄那樣單打獨鬥。

無獨有偶,清末太平天國年間,太平天國這邊有一員名將叫做曾天養,驍勇無比,深目長髯,身材雄偉,金田起義時,已經五十多歲,剽悍絕倫,初授御林侍衛,在太平軍中,號稱驍將。他立功無數,曾大破清軍,逼得湖廣總督吳文熔自殺;又曾在漩湖港大戰中擊潰曾國藩的湘軍水師,斬殺湘軍名將陳輝龍、沙鎮邦。

然而這位猛如黃忠的老將軍太猛了,以至於打仗的時候總是剎不住車,一味奮勇向前。後來在城陵磯與湘軍大戰的時候,曾天養看到清軍大將塔齊布在陣前指揮,就想到自己的好友林紹璋在湘潭被覆敗的仇恨,一時憤恨不已,單槍匹馬殺入敵陣,大喝道:“塔妖!我來要爾命”。

曾天養挺矛直刺,刺中了塔布齊的座下馬,抽矛再刺的時候,卻因為用力過猛而失足翻倒,清軍一擁而上將他亂刀砍死,一代名將,如此莽撞,實在是不應該。

3、放開他,我來親自送他上路!

國產影視劇的中的反派大多是這種死法,明明實力碾壓對手,大可以飛龍騎臉秒殺主角,偏偏要逼逼叨叨說一大通廢話,雙手叉腰45度仰望天空感慨宇宙人生之類,最終被主角逆襲成功,後來就有句話叫做:“反派死於話多!”

然而歷史上還真有這麼一個人,這人還是個外國人,他就是偉大的塞爾柱帝國君主阿爾普·阿爾斯蘭,他們那裡叫做“蘇丹”。這位偉大的蘇丹1072年攻打一個城堡,久攻不下,向守城將軍優素福招降,承諾絕不殺他。優素福於是投降,結果阿爾斯蘭在大帳中接見了優素福之後,又覺得話不投機半句多,喝令把他推出去斬首。優素福見他出爾反爾,於是大怒,拔出腰間小刀,衝向阿爾斯蘭。阿爾斯蘭身邊的將領正要把他亂刀分屍,然而這位偉大的蘇丹、帝國第一神箭手卻說:“放開他,看老子親自來送他上路……”

不料平時百步穿楊的阿爾斯蘭這回卻失了手,他腳下一滑,一箭射空,還摔了一跤,正好滾到了優素福面前,被優素福一刀捅了個正著。四天後,這位塞爾柱帝國的第二位蘇丹以如此離奇的方式去世,年僅42歲。

4、這個距離上,他們連頭大象都打不中……

這還是個外國名將的故事,此人陣前嘲諷敵人槍法,結果現世報來的快!

故事發生在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美國第六軍司令約翰-賽奇威克將軍領軍進攻南方軍隊,1864年5月9日,他在與格蘭特將軍會晤之後,率領部隊與敵軍在弗吉尼亞州斯波特西爾福尼亞縣對峙,他騎著馬到他的部隊陣地進行巡視。

當時南方軍隊配備了很多神槍手,他的士兵非常害怕,緊張無比,一個個趴在地上,賽奇威克大怒,對躲避敵方狙擊手的士兵們喊道:“你們這群膽小鬼在幹嘛呢?在這個距離上,他們連一隻大象也打不到!”話音未落,一顆子彈呼嘯而來,正中他的左眼,賽奇威克從馬上一頭栽下,倒地而亡。

5、兒子英雄老子也是好漢

這位蘇峻大將軍,放到整個戰爭史上,大概都能被評上“作死之王“

蘇俊原本是東晉的著名將領,曾率軍平定王敦之亂,被封為冠軍將軍、陽內史,擁兵數萬,是東晉王朝頗為依仗的江北屏障。然而擁兵日久,驕橫之心便生,常年和中央朝廷不對付,甚至連叛逆餘黨也敢藏匿收留。

後來晉朝外戚庾亮當權,一心要除去蘇峻,反倒把他逼得先下手為強了,蘇峻一不做二不休,聯合當時的壽春守將祖約(祖狄的弟弟)起兵造反。這兩位大帥能征善戰兵多將廣,一路順風順水把朝廷派來鎮壓的政府軍打了個落花流水。

後來東晉派出了陶侃(陶淵明的祖父)這樣的名將出陣,才能和蘇峻打了個有來有往,遏制了叛軍的氣焰,原本這場戰爭勝負之數還很難說,結果卻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時期,徹底改變了戰局。

東晉將領溫矯和趙胤帶了一萬步兵進攻蘇峻的石頭城,蘇大將軍毫不畏懼,率了八千精銳出城迎戰,雙方打了個不可開交。交戰的時候,蘇峻的兒子蘇碩非常勇猛,好比那長坂坡的趙子龍,單槍匹馬衝鋒陷陣殺進殺出無人能擋,晉軍大敗。

這原本是個好事,然而蘇峻在陣前看到自己的兒子如此威武,忽然腦袋發熱,大叫道:“我兒子都能如此牛逼,我難道還不如我兒子嗎?”於是痛飲美酒數盞,酒酣耳熱,披甲上馬,學那武聖人關雲長,單人獨騎就衝了出去,事發突然,蘇峻的將士們目瞪口呆措手不及,只有幾個親兵跟了上去。

然而此事晉軍防衛已經加強,長矛如林,蘇峻單槍匹馬根本衝不進去,正要撥馬退回本陣的時候,對方的牙將彭世、李千認出了他是叛軍統帥蘇峻,大喜過望,呼喚大家一起動手,於是晉軍一片長矛飛了過去,堂堂一代名將蘇峻就這麼被紮成了刺蝟


孤城影隨


華元——因為一碗羊肉湯而主帥戰敗被擒

華元是春秋時宋國名將,當時鄭國和宋國打仗,宋國派大元帥華元率軍迎戰敵人,大戰之際,華元為了鼓舞士氣,便下令宰殺牛羊,犒勞將士們。三軍上下都在大吃大喝的時候,有一人卻暗暗生氣,此人就是華元的車伕羊斟。不知道是華元粗心還是故意,他把車伕羊斟忘了,結果這位羊斟連一口羊肉湯都沒喝上,他認為大元帥這是故意不給面子。

要知道,春秋時期打仗,靠的是車戰,馬拉戰車互相沖擊,車伕的地位非常重要,華元得罪車伕,不可謂不作死。結果到了兩軍戰鬥一打響,車伕羊斟就開始發揮自己的天賦了,他不聽將令,趕著馬車到處亂跑,哪裡敵人多就到哪裡去,直接把自家主帥的戰車開到了鄭軍的陣地上去了,華元驚惶失措,問:“你這廝這是做什麼?”

車伕羊斟得意洋洋說道:“昨天分羊肉,你說了算;今天開車,老子說了算!”

(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這就是成語“各自為政”的出處。

於是宋軍主帥開戰就被擒了,宋軍大敗。

這位蘇峻大將軍,放到整個戰爭史上,大概都能被評上“作死之王“

蘇俊原本是東晉的著名將領,曾率軍平定王敦之亂,被封為冠軍將軍、陽內史,擁兵數萬,是東晉王朝頗為依仗的江北屏障。然而擁兵日久,驕橫之心便生,常年和中央朝廷不對付,甚至連叛逆餘黨也敢藏匿收留。

後來晉朝外戚庾亮當權,一心要除去蘇峻,反倒把他逼得先下手為強了,蘇峻一不做二不休,聯合當時的壽春守將祖約(祖狄的弟弟)起兵造反。這兩位大帥能征善戰兵多將廣,一路順風順水把朝廷派來鎮壓的政府軍打了個落花流水。

後來東晉派出了陶侃(陶淵明的祖父)這樣的名將出陣,才能和蘇峻打了個有來有往,遏制了叛軍的氣焰,原本這場戰爭勝負之數還很難說,結果卻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時期,徹底改變了戰局。

東晉將領溫矯和趙胤帶了一萬步兵進攻蘇峻的石頭城,蘇大將軍毫不畏懼,率了八千精銳出城迎戰,雙方打了個不可開交。交戰的時候,蘇峻的兒子蘇碩非常勇猛,好比那長坂坡的趙子龍,單槍匹馬衝鋒陷陣殺進殺出無人能擋,晉軍大敗。

這原本是個好事,然而蘇峻在陣前看到自己的兒子如此威武,忽然腦袋發熱,大叫道:“我兒子都能如此牛逼,我難道還不如我兒子嗎?”於是痛飲美酒數盞,酒酣耳熱,披甲上馬,學那武聖人關雲長,單人獨騎就衝了出去,事發突然,蘇峻的將士們目瞪口呆措手不及,只有幾個親兵跟了上去。

然而此事晉軍防衛已經加強,長矛如林,蘇峻單槍匹馬根本衝不進去,正要撥馬退回本陣的時候,對方的牙將彭世、李千認出了他是叛軍統帥蘇峻,大喜過望,呼喚大家一起動手,於是晉軍一片長矛飛了過去,堂堂一代名將蘇峻就這麼被紮成了刺蝟。


國際大放送


明朝有個大將叫石亨,作死一生可以拿來說一說。

這個事情發生在,朱祁鎮,被瓦剌抓走弟弟朱祁鈺繼位。

因為早年積累點軍工,石亨當上了偏將。事後在和瓦剌的戰鬥中兵敗,被革職。後來瓦剌單于也先兵圍北京城,時任兵部尚書的于謙覺得石亨作戰勇猛作戰頗有章法。遂舉薦為右都督。在於謙的統籌下也先兵敗,石亨因功封侯。後領大將軍印,加封太師。

這時候瓦剌示好把曾經的皇帝哥哥放回來了。做弟弟的當皇帝當上了癮,把哥哥軟禁起來。後因弟弟患病,石亨勾結文官太監,發動了著名的“奪門之變”。

石亨有功被封為忠國公,後把親戚,弟弟遠方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報上去給皇帝說都是奪門有功的人。皇帝耐著性子一一冊封。

于謙看不慣石亨,石亨聯合于謙對手,奪門無故,誣陷於謙本來是要立皇帝弟弟的兒子為王,所以奪門是為了反對於謙的陰謀,含冤被害。

于謙死後,石亨更加無所顧忌,讓皇上給他修祖墳,皇上說你自己修吧。只到有一天皇帝現在城樓上,看到一處房子問道,這是誰的王府啊,身邊的太監助攻道不知道啊。皇帝怒道,身邊的人對石亨都不敢說真話了。

石亨得罪了太監,賣官,收受賄賂得罪了文官,直到皇帝明白了冤殺于謙的真相。懊悔不已,隨後安排了一個謀反的罪名。沒收家產,斬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