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安縣概況

新安縣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西部,地處北緯34°36′至北緯35°05′,東經111°53′至112°19′之間。北臨黃河,與濟源縣及山西省垣曲縣隔河相望;南與宜陽縣接壤;西與澠池縣及義馬市為鄰;東與孟津縣及洛陽市毗連。

新安歷為九朝古都洛陽畿地和西方門戶,地扼函關古道,東連鄭汴,西通長安,自古為中原要塞,軍事重地。當代,隴海鐵路及310國道、連霍高速公路橫貫東西,更成為連接祖國西北、華東及華北間的重要通道。

新安不僅是河南省48個擴權縣和50個對外開放重點縣之一,也被譽為中西部地區發展潛力最大、最具活力的縣市之一。

新安縣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西部,地處北緯34°36′至35°05′,東經111°53′至112°19′之間。北臨黃河,與濟源縣及山西省垣曲縣隔河相望;南與宜陽縣接壤;西與澠池縣及義馬市為鄰;東與孟津縣及洛陽市毗連。 新安歷為九朝古都洛陽畿地和西方門戶,地扼函關古道,東連鄭汴,西通長安,自古為中原要塞,軍事重地。當代,隴海鐵路及310國道、連霍高速公路橫貫東西,更成為連接祖國西北、華東及華北間的重要通道。

由縣城至周圍各縣、市的距離為:

正東:距洛陽市郊區界21.5公里,距洛陽市(老城)35公里;

正西:距澠池縣及義馬市界17.5公里,距澠池縣城41公里,距義馬市27公里;

正南:距宜陽縣界12.5公里,距宜陽縣城25公里;

正北:距黃河(與濟源界)35公里,距濟源縣城72.5公里;東南:距洛陽市界20公里;

東北:距孟津縣界25公里;

西南:距宜陽縣界15公里;

西北:距黃河(與垣曲界)55公里,至垣曲縣城約90公里。按鐵路里程計:縣城東距洛陽28公里,距省會鄭州152公里,東北距首都北京847公里。[2]

地貌

新安地處豫西淺山丘陵區,境內地形複雜,山地、丘陵、河谷川地等各類地形齊全。地勢自西北向東南、自西向東逐漸降低。綜觀全貌,黃河橫於北,秦嶺障於南,中間四山(荊紫山、青要山、邙山、鬱山)夾三川(青河川、畛河川、澗河川)。總的特徵是:“山高,嶺多、河谷碎,七嶺、二山、一分川”。[2]

新安山地主要分佈於西北部新安澠池交界地區,位於曹村、石井兩個鄉的大部分。這裡群山綿亙,峰巒重疊,岩石裸露,溝谷幽深。多為石質中、低山區,一般海拔700~1000米,最高點海拔1384.7米。山地總面積222.6平方公里,佔新安縣總面積的19.2%。

丘陵為新安縣主要地形,分佈於澗河南北二嶺及畛河北岸等廣大地區。這裡嶺坡連綿,溝壑縱橫,地勢起伏,切割嚴重,多為黃土覆蓋。一般海拔300~400米。面積833.6平方公里,佔新安縣總面積的71.8%。

水文

新安境內自北向南有黃河、青河、畛河、金水河、澗河等主要河流,其沿岸均有河谷川地分佈。這裡地勢平坦,河渠縱橫,為農作物主要產區。除澗河岸川平地較為寬闊外,其餘河谷均比較狹窄,一般海拔200~300米,川平地面積104.1平方公里,佔新安縣總面積的9%。黃河、畛河川平地現大都被小浪底庫區蓄水所淹沒。[3]

氣候

新安縣屬北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由於受太陽輻射、地形地勢和季風影響,各種氣象因素變化明顯,四季分明。可以用四句話加以概括:“春季少雨天干旱,夏熱雨大伏旱多,秋高氣爽寒來早,冬冷風多雨雪少”。境內氣候的突出特點是:光熱資源充足,潛力大,降水時空分配不均,以乾旱為主的災害性天氣時常出現。

礦產資源

新安境內礦藏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的礦種達20餘種,煤炭、硫鐵、鋁礬土、石英石以其儲量大、品質高、易開採等特點,被譽為新安四寶。新安煤炭總儲量18億噸,是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硫鐵礦儲量2.2億噸;石英石儲量2.8億噸;白雲岩儲量200億噸;鐵礦石儲量3000萬噸;石灰岩儲量100億噸;鋁礦石及耐火粘土總儲量3.8億噸,為河南鋁土工業主要原料基地之一。[3][4]

水資源

新安縣內有磁河、澗河、金水河、畛河、青河五條河流,加上168平方公里的黃河新安萬山湖,使新安成為北方少有的水資源豐富地區。

新安新安地處豫西丘陵山區,歷為古都洛陽的畿輔之地,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也是河洛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秦時置縣,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國家文化先進縣、國家文物保護先進縣、中國旅遊強縣、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澄泥硯之鄉。

自然的鐘情、絢爛的風物,讓北方的雄奇、南方的靈秀在這裡融合;歲月的磨礪、風雲的激盪,讓歷史的厚重、時代的光華在這裡交匯。悠久的歷史,秀美的山川,孕育了新安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在新安11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可供遊覽面積達到550平方公里。分為五大板塊:一是自然風光遊,以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為代表,包括龍潭大峽谷、黛眉山、青要山、荊紫仙山、萬山湖等;二是歷史文化遊,以千唐志齋博物館為代表,包括世界文化遺產古絲綢之路遺址點新安函谷關、爛柯山(王喬仙洞)、洞真觀、奇石山莊等景點;三是鄉村休閒遊,以新安櫻桃溝為代表,包括北冶關址玫瑰園、北冶中藥材基地、土古洞溫泉山莊、蘇園等;四是城市觀光遊,以產城園為代表,包括世紀公園、澗河風光帶等;五是工礦探密遊,以洛陽有生工礦園為代表,包括板帶箔工業遊等。

河南省新安縣概況

龍潭大峽谷

近年來,新安縣依託境內豐富的旅遊資源,大力實施“旅遊富民”發展戰略,按照“塊狀發展、集聚融合”的思路,堅持旅遊產業與農業、工業、城鎮建設、文物遺址保護、山水景觀“五結合”,用旅遊來融合一產、二產、三產,整合全縣旅遊資源,打造“美麗新安”、“全域景區”。

紫氣曾來,一脈文明融澗水;青牛雖去,千秋道德駐函關。新安人民在繼承與創新的歷史長河中,樹立了一座又一座豐碑!新安旅遊,正以其強勁的發展態勢,在河洛大地上風生水起、蓄勢勁發。[3]

龍潭大峽谷

國家AAAAA級景區,是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核心景區之一。該景區位於新安縣北部山區石井鎮,東距洛陽70公里,距新安縣城4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河南省新安縣概況

龍潭大峽谷屬秦嶺與太行山的過渡地帶,原屬華北古海洋,經地殼運動、海底抬升出露,在山崩地裂、水流沖蝕作用下形成。峽谷全長12公里,平均寬度10餘米,最窄處不足1米,是世界罕見的U型峽谷。著名的景觀有“水往高處流、石上檀、石上天書、佛光羅漢崖、天碑、一線瀑”等,被專家譽為“中國嶂谷第一峽”、“峽谷絕品”、“古海洋天然博物館”和“黃河山水畫廊”,並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為中國最美的四十個景點之一。

千唐志齋博物館

河南省新安縣概況

千唐志齋博物館位於洛陽新安縣鐵門鎮西北隅,是辛亥革命元老、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張鈁先生所建,是中國唯一的墓誌銘博物館。張鈁先生酷愛金石字畫,並廣泛徵集,在故宅花園“蟄廬”內建齋收藏,由王廣慶命名、章炳麟題額為“千唐志齋”。齋中鑲嵌墓誌、碑碣1419件,其中唐代墓誌1191件。內容涉及皇親國戚、相國太尉、郡王太守、尉丞參曹,以至處士墨客、佛僧道士、宮娥綵女等各階層人物,為研究唐代社會歷史提供了珍貴的資料,有證史、補史、糾史的作用,被史學界稱為“石刻唐書”。1997年晉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晉升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013年晉升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點。

黛眉山

國家AAAA級景區,坐落在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西北部,距新安縣城60公里,距九朝古都洛陽80公里。

黛眉山主峰海拔1346.6米,山頂開闊平坦,系一天然草原,風光獨具特色。景區內典型的地質構造,形成了交錯層理、波痕沉積、泥裂現象、崩塌景觀、方山地貌、紅巖嶂谷、高山草甸、碧水峽灣等,展現了黛眉山園區8—12億年的滄桑鉅變。不僅是我國境內唯一被黃河三面環繞的景區,更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地質名山、文化名山、歷史名山、生態名山。主要景觀有天路奇觀、高山花園、將軍寨、地質畫廊、雲頂草原等。

[3]

新安函谷關

河南省新安縣概況

新安函谷關是中國古代重要的關隘之一,漢函谷關遺址位於新安縣城東500米的東關村,始建於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新安函谷關遺址作為古絲綢之路起點的第一道門戶,於2013年度被列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4年6月22日,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遺址點,正式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關前有天然屏障八陡山,古稱八特坂或八將山,是著名的古戰場遺址。史稱“漢函谷關”,又稱為漢關。

[6]

有生工礦遊

國家AAA級景區,位居石寺鎮境內,距離洛陽市區30公里,隸屬新安煤礦。該景區是集煤礦作業現場、生物標本、地質化石、科普知識教育於一體的工礦遊景區,其中現代化煤礦作業現場是按照井下作業現場一比一的效果設計安裝的,也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地面模擬井下現場工作面,景區還借鑑江南園林的建築風格,融入了大量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使礦區處處呈現出“不似煤礦是煤礦,不是江南賽江南”的獨特美景。

荊紫仙山

荊紫仙山景區位於新安縣石井鎮境內,距洛陽市區60公里,總投資1.2億元。該山雄險巍峨,山勢陡峭,孤峰獨秀,山勢沿黃河南岸東西走向,四周群山聳峙,詩云“借來太華中峰秀,壓住黃河兩岸低”,是荊紫仙山雄偉氣勢的形象寫照。

主峰天壇峰海拔829米,是觀賞黃河小浪底水庫兩岸風光的絕佳景點,是一處集道教文化、觀光遊覽、生態休閒、度假療養、戶外運動、文化研修為一體的綜合型景區。景區內主要景觀有荊紫生嵐、九龍戲水、石屏疊翠、荊山紅葉、關郎春晴、閬苑牡丹、牧馬古地、桃園春色等大八景,和禮斗天壇、奠聖險崖、薰池穴居、山神望月、天門通衢、金臺觀日、水洞仙蹟、登天雲路等小八景。

青要山

青要山曾為軒轅皇帝“密都”,位於新安縣西北部,距洛陽市66公里。青要山景區擁有面積90平方公里,由青女峰、雙龍峽谷、西大塬等3條精品旅遊線路。主峰高1385米,周圍峰銜巒疊,環山為城,據《山海經》記載,“青要之山實惟帝之密都”,所以青要山也稱“黃帝密都”。另據《左傳》記載,古時這裡曾生活著一個叫“要人”的部落,又加上這裡山青水秀,因此得名:青要山。青要山是一座與中華民族人文初祖黃帝結緣、浸染著無限仙風神韻的聖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