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人生不迷茫,面对生活,我们都是麦田的守望者

谁的人生不迷茫,面对生活,我们都是麦田的守望者

“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边守望,要是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提起《麦田里的守望者》,相信没有人没听过这本书。这本J.D.塞林格唯一的长篇小说,可谓是少有的传世经典。出版至今发行量已经有7000多万册了。

可是这本书之所以有名,并不仅仅是因为它广受世界青年的喜爱,还因为它是一本曾多次被禁的“谋杀者之书”。

这本书,在美国历史上,曾经五次被禁。甚至在,在1978年,这本书还因“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被禁止发行。

谁的人生不迷茫,面对生活,我们都是麦田的守望者

这本书有几个忠实的粉丝,他们的名字分别是马克·戴维·查普曼、小约翰·欣克利、罗伯特·约翰·巴多。

对于这三个名字,恐怕大多数人都是相当的陌生。不过他们干的事,却都是惊天动地。

第一个人,干掉了大名鼎鼎的披头士主唱,约翰·列侬。第二个,刺杀了里根总统,几乎让里根丧命。第三个,在1989年干掉了,21岁的女演员丽贝卡·沙伊弗尔。

因此很多人将这本书称为“谋杀者之书”,他们觉得这本书对于青少年,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年轻人很容易会受到书中角色的情绪感染,而陷入到其中,走向极端。

谁的人生不迷茫,面对生活,我们都是麦田的守望者

这本书的创作背景,正是美国刚刚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的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的第一超级大国。政治、军事、经济,都达到了一个顶峰。

那个时候的“纽约”,就是一个功利场的代表。人们的生活虚假、空虚,没人在乎别人想什么,大家都在假模假样的活着。

整部书一共有200页,共16万字,却仅仅是写了主人公在三天内经历的事情。

谁的人生不迷茫,面对生活,我们都是麦田的守望者

第一天,在期末考试,四门考试挂掉后,我们的男主又被学校开除了。在宿舍里,当他知道,他的混账舍友跟他原来的女朋友约会后,他暴怒。

可是由于自己的胆怯,被打了一顿后,他就离开了学校。不敢回家的他,在小旅馆招妓,可是由于自己胆怯,又被打了一顿还赔上了10块钱。

谁的人生不迷茫,面对生活,我们都是麦田的守望者

第二天,我们男主,约了自己的“假模假样”的女朋友看戏,然后以十分不愉快的方式分开。在这期间,他偷偷的跑回家,跟自己的妹妹诉苦。

说出了自己做麦田守望者的理想。然后被突然回来的父母吓得半死后,跑到了自己的老师家里,却不想自己的老师,是个变态的老同性恋。

于是他跑了出来,在候车室的躺椅上,过了一夜。

谁的人生不迷茫,面对生活,我们都是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天,下定决心彻底离开家的他。想去西部盖一座小房子,去过自己的生活。在走之前,他想见妹妹最后一面,却发现妹妹想要跟他一起去。

因为妹妹,他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在公园里的旋转木马上,他感受到了快乐、可是这时候他却因为生病,被送去了医院。

谁的人生不迷茫,面对生活,我们都是麦田的守望者

在本书中,男主看似对于一切都是那么的厌倦和反感,只是因为他讨厌一切的假模假式,没有灵魂的东西。而对于童真和他曾经的美好记忆,都十分的珍视。

所以他才会对他死去的弟弟十分的怀念,对他的妹妹那样的疼爱。

谁的人生不迷茫,面对生活,我们都是麦田的守望者

霍尔顿想要的,仅仅是能够作为个守护者,静静的看着纯真的世界。一旦有人偏离纯真,那么就把他拉回来。

面对这假模假样的世界,霍尔顿十分的迷茫。他只想逃离这个世界,只想自己一个人生活。他用这种方式,来对抗着这个世界。

可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力量再大都是十分的无力的。因为我们是这个世界的一个个体。我们永远没有办法脱离这个世界而存在。

谁的人生不迷茫,面对生活,我们都是麦田的守望者

所以当霍尔顿想要逃离的时候,却因为没办法割舍掉自己的妹妹,只能够放弃。

所以在本书的最后,当医生问他,出院后是否会好好学习。他没有回答,霍尔顿还是那个霍尔顿,他永远不会因为别人而改变。

谁的人生不迷茫,面对生活,我们都是麦田的守望者

可是他却会向这个世界妥协,不仅仅是因为他长大了,更是因为他爱这个世界。

虽然他依旧很讨厌他的那些朋友,可是他也很怀念他们,因为有他们的世界才是真实的。

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谁的人生不迷茫,面对生活,我们都是麦田的守望者

谁的人生不曾迷茫?面对世界,我们都曾经做过这样那样的傻事,也都曾经想过去逃离。

逃离很容易,可那是怯懦的表现,唯有当我们愿意做一个守望者,守护我们的一切的时候,我们才是真正的成熟,我们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人生的真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