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協作 精準“揪出”七個結節中三個癌

(上游新聞記者 向嬌 通訊員 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 李春梅)結節檢出、精準定位、良惡性鑑別、自動歷史影像對比、生成結構化報告……日前,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胸外科藉助“肺結節輔助診斷系統”-人工智能(AI)技術,不但為一位患者“揪出”七個結節,還為手術專家提供了精準的手術“路徑”,一窩端掉了七個結節。術後,經病理診斷,七個結節共有三個癌。

AI技術精準“揪出”肺部七個結節

“真是太巧了,單位體檢剛把胸片改成了CT,我就‘中獎’了。”家住重慶九龍坡區的48歲張先生告訴記者,年前單位集體體檢,把原來的胸片檢查改成胸部CT,結果誰能想到自己居然查一次就遭殃了,查出肺上有兩個磨玻璃結節,體檢結果上寫的是建議到專科進行進一步檢查診斷。自從拿到體檢結果後,這倆結節困擾得他吃不香睡不好,連春節也沒能過好。剛過完年他就四處打聽哪家醫院實力強,後來聽說新橋醫院胸外科有個關於肺部“結節診療中心”,專門是診治“肺結節”的,就和家人來到新橋醫院。

人机协作 精准“揪出”七个结节中三个癌

在新橋醫院門診部胸外科診室,接待張先生的侯兵醫生仔細審查了CT結果,並藉助人工智能(AI)技術,將張先生的肺結節CT影像進行智能檢測和識別,診斷出張先生肺上的結節不止兩個磨玻璃結節,總共有7個,右上肺4個,右中葉有3個,屬於多發性磨玻璃結節!

這個結果嚇得張先生心裡直哆嗦!侯兵醫生根據檢查結果仔細為張先生作了分析,並告訴他,磨玻璃結節在早期一般不會發生轉移,因此並不需要進行整個肺葉切除,而是針對肺結節的部位進行肺段結合楔形切除,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他的肺組織。經過權衡再三,張先生同意接受肺結節切除手術。

術中,新橋醫院胸外科主任戴紀剛教授率“肺結節診療中心”團隊,在微創腹腔鏡下成功為張先生進行了肺結節切除手術, 7個結節中最大的11毫米,最小的4毫米,術後病理報告顯示其中3個為Ⅰ期浸潤性腺癌。

術後,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五天後張先生順利康復出院。出院時,張先生不但對新橋醫院胸外科的醫護人員表示感謝,還對當前的醫學人工智能(AI)技術表示讚譽。

AI技術縮短人工閱片時間 提高診斷精度

那為什麼人工智能會額外查出這麼多結節呢?新橋醫院胸外科主任戴紀剛教授介紹,在我國,肺癌高居癌症死亡排行榜榜首,“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能極大提高肺癌的治癒率,而肺結節可能是肺癌的“信號燈”,因此肺結節的篩查非常重要。如何篩查肺結節?過去,全靠醫生的一雙“火眼金睛”,在胸部低劑量CT掃描圖像上一寸寸“掃雷”,工程十分浩大。

“人工智能具有高效、精準的優勢,能幫助人類醫生減少工作量、節省時間,同時,通過數據庫的支撐和不眠不休的工作強度、不悲不喜的機械屬性,人工智能的篩查結果也會更準確。”新橋醫院胸外科主任戴紀剛教授表示,胸外科醫生每天不停看片,不僅要花大量時間,人的肉眼難免也會出現疏漏,如果藉助人工智能的力量,標註出其中的疑似病變提示醫生,醫生就可以對這些有問題的地方著重處理。這樣,不僅大大節省了醫生的時間,也可以提高診斷的精準率,減少漏診誤診。

戴教授還現場演示瞭如何通過人工智能分析患者病情,“我們通過人工智能閱片時,可以調節它的敏感性,敏感性調得越高,篩出的結節就越多,能夠幫助我們發現不少原本“看不到”的非常小的結節。但人工智能的敏感度和特異性是矛盾的,敏感性高,能夠篩出更多微小結節,甚至1毫米以下的結節也會標註出來;但另一方面,由於太過敏感,人工智能也會“報假警”,把“無病”診斷為“有病”。因此,人工智能參與閱片後,最終還是需要人類醫生的鑑別。”

多發磨玻璃結節手術難度高,3D定位技術作用大

人机协作 精准“揪出”七个结节中三个癌

記者發現,在新橋醫院胸外科的病房中,像張先生這樣的多發磨玻璃結節患者並不少見,戴教授聊起這類患者的治療也是深有體會,“多原發磨玻璃結節的常規處理方法是將主要的結節進行手術,而其他的幾個微小的結節只能繼續觀察。但如果對其他幾個結節不進行處理,會給患者造成極大的心裡負擔,而且其他結節雖小也不乏存在惡性的可能,對後續的生存也是一大威脅。因此,醫生會藉助最新的人工智能影像診斷技術對CT進行重新讀片,並計算結節的惡性概率,如果惡性程度較高則建議一次性全切除。如何在切除惡性結節的基礎上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肺功能,這對醫生來說是一個難題,不過可以藉助高科技—3D定位技術。”戴紀綱教授表示:“每個人肺內的結構都不盡相同,而3D系統可以藉助CT影像結果在術前對位於肺段深部的結節進行精準定位,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手術方案,規劃手術路徑,進行結節精準切除。術前充分了解結節周圍解剖結構,可以避免術中不必要的損傷,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肺功能,減少創傷,縮短手術時間。通過開展術後快速康復技術,患者術後多能在4-5天內康復出院”

據瞭解,對於多發磨玻璃結節的微創治療,新橋醫院胸外科主任戴紀剛教授率領的團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結合術前3D重建,手術規劃技術,對肺部結節進行了精準的3D定位,並預先制定手術具體方案。術中,因為有精準的術前方案,專家們利用腹腔鏡操作起來就像有了導航一樣按圖索驥,在創傷最小的情況下,一個個把結節成功切除。

最後,戴紀剛教授指出:以往對肺癌的標準治療方式是“肺葉切除+淋巴結清掃術”。而肺磨玻璃結節肺癌有它的特殊性,它在肺癌形成初期,生長緩慢,轉移概率極低,因此可以通過肺段或楔形切除術就可以切除乾淨,根治效果與肺葉切除相當,而前者保留了更多正常肺組織,患者術後生活質量更高。並且,這種肺內多發的磨玻璃結節是多部位獨立起源的,一次性手術切除根治率接近100%,患者術後大多不用進行後續的放化療。因此,對於多發磨玻璃結節的患者,思想上不要有太大的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