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漂一族”轉身成為“公司老總”,“天華速度”背後離不開這樣的“李雲龍式”幹部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武霈

“向先進典型學習,可學者多矣!最關鍵的是要學精神、學品質、學方法。”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道路中,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對事業無限忠誠,腳踏實地奮鬥,用數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的努力、堅定不移的信念一步步鑄就前進道路的先進模範。我市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項事業建設過程中,也湧現了不少這樣的榜樣、明燈。

在菏澤電商產業發展的洶湧浪潮中,天華電商產業園是最引人注目的弄潮兒之一,其日新月異的變化被業內人士稱為菏澤電商發展的“天華速度”。天華電商產業園不僅僅是天華集團的一個版塊,按照“電商+實業”、“園區+基地”的模式,天華集團已經由傳統企業發展成為擁有地產、建設、電商、實業、金融五大產業板塊相互支撐、協同發展的綜合性企業。轉型發展、快速崛起的背後離不開模範的引領、典型的帶動,在天華向全市貢獻企業力量的時候,有這樣一位“李雲龍式”的幹部在身先士卒、奮勇向前。

曾經的“北漂一族”,到現在的“集團老總”,“拼搏”是成功秘訣

這位被同事們成為“李雲龍式”幹部的人,叫李克明,是天華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這位已經年過50歲的“60後”,並不是含著“金鑰匙”才當上的“老總”,也是經歷了千難萬險,從打工創業起步,才有了今日之果。

從“北漂一族”轉身成為“公司老總”,“天華速度”背後離不開這樣的“李雲龍式”幹部

“在回鄉創業之前,我也曾外出打工當做‘北漂’,那時候有人問起我來自哪裡,當我回答‘菏澤’時,竟然無人知曉,甚至有人直言不諱的說‘菏澤那個窮地方’,從那時起,我就下了決心回家創業,做出一番模樣。”談起當年的往事,李克明十分感慨,上世紀90年代初從哈爾濱理工大學畢業以後,原本可以憑藉自身所學和學歷闖出一些成績,但因為一時置氣而返回老家。

回到家之後的李克明在菏澤儀表廠、同源盛業等單位工作,十餘年的學習、歷練和蟄伏,讓他不斷豐富自己。2005年,天華集團創業之初,李克明加入了該公司,成為了最早一批的創業者。十五年來,財務、物業、銷售、房產、電商、旅遊,他幾乎從事了所有的工作崗位,尤其是在天華集團下屬的中住集團工作期間,他提出了“圓夢菏澤,中住同行”的發展口號,不到十年,就把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三級小型建築公司,成長為具備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及建築施工、房地產開發、金融投資、互聯網產業等多元化經營於一體的綜合性企業,這樣的成績在同行看來幾乎是匪夷所思的。

“老李這個人特別愛‘拼’,善於學習,無論跨行、跨領域,他都不畏辛苦,短時內學以致用。”與李克明工作多年的老同事劉冰用“嚴謹”、“好學”、“拼搏”來形容他。同樣作為天華公司領導班子成員之一,劉冰自2006年進入天華以後,就和李克明“搭班子”,用他的話來說:李克明就是他的“班長”。對這位“班長”,劉冰是再熟悉不過了。

“在承接菏澤市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任務期間,李總在白天正常工作的情況下,晚上惡補財務、工程等專業知識,一個晚上通宵起草了與校方的簽約合同,讓合作伙伴和一些財務專業人士都大為歎服,他起草的合同專業、細緻,對結算起了積極作用。” 李總的同事汪波濤說。

菏澤會盟臺、菏澤市展覽中心、家居小鎮,都能找到他“成功”的足跡

幹事創業,除了奮力向前的拼搏,更需要持之以恆的毅力和改革創新的勁頭。

“一兩天的努力,很多人都能做到,但常年不懈的堅持和創新改革才更重要。”採訪中,李克明講述了一個菏澤會盟臺背後的故事。

2017年12月,第五屆中國淘寶村高峰論壇在菏澤成功舉辦,來自世界、全國各地的電商人士齊聚菏澤,作為峰會主會場——會盟臺的承建方負責人,李克明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2017年3月,公司接到了市政府、牡丹區政府下達的建設第五屆中國淘寶村高峰論壇主會場這個光榮而艱鉅的任務,9月底就要完成建設任務,達到辦會條件,包括清障、勘測、設計、施工、裝飾裝修、景觀綠化等,原本需要425天工期,必須在180天內保質保量按期完成,工期緊、任務重,壓力山大。

開弓沒有回頭箭!為全力確保項目建設高質量如期建成,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全體參建人員全力以赴,蹲守一線,日夜鏖戰,表現出了強烈的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和極高的政治覺悟。李克明已經記不清和同事們在工地上走了多少遍,記不清有多少次討論方案到深夜,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輾轉難眠。放棄了週末休息,放棄了假期,在邊勘測、邊設計、邊徵拆、邊施工的情況下,用時2天,完成臨建任務,駐地具備辦公條件;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的會議中心大樓,用時2天完成挖槽,5天完成回填,2個月完成主體封頂;僅用了170天,高質量完成了4萬平米項目場館的主體建設、裝修任務,全部完成了305畝園區的綠化,為峰會的圓滿順利召開提供了硬件保障。會盟臺在八方賓客的見證下驚豔亮相,高標準、智能化、現代化的場館,以嶄新的形象向世人展示了菏澤的風采和天華的速度。

不僅僅是菏澤會盟臺,菏澤市展覽中心、天榮智能家居小鎮的拔地而起,都離不開天華的奮鬥,也離不開李克明的身先士卒。

既是嚴謹的“老總”,也是溫馨的“大哥”

“嚴謹”、“嚴格”、“不留情面、對事不對人”等標籤式代名詞,李克明還有不為人熟知的另一面。

陳秋麗是天華集團的一位一線普通員工,因為患病急需做手術,但高昂的醫藥費讓她望而卻步。瞭解到陳秋麗的情況以後,李克明主動到醫院送錢送物提供幫助。

“遇到事就說,不用怕,公司是後盾。當時李總給我說了這句話,我激動得熱淚盈眶,很有安全感,公司有一種家的感覺。”陳秋麗說。

不僅是公司員工,其他單位的不少同志也見識到了不一樣的李克明。

“李總的社會責任感很強,一次偶然機會,我們閒談,聊到了菏澤正在處於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階段,他毅然無償拿了10萬元,資助創城。”牡丹區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樊慶高說,“當時,我就告訴他,創城是純公益的,不能加任何關於天華公司廣告的,他依然堅持無償捐助,他的社會責任感十分令人佩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