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傑部隊好戰士山區支教10年,用知識點燃孩子的夢想

王小永是徐州王傑部隊的退伍兵,退伍後加入西部陽光志願者隊伍,2009年赴甘肅隴南市宕昌縣興化鄉石門教學點支教3年,於2012年到甘肅隴南市禮縣上坪鄉中心小學做駐校社工,直至現在。

王小永說,徐州是一個有著濃厚公益氛圍的城市,他希望能在徐州尋找到更好的教育資源。

王傑部隊好戰士山區支教10年,用知識點燃孩子的夢想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支教

王小永1982年3月出生,河南漯河人,2003年—2008年在徐州王傑部隊王傑連當兵。2008年退伍後,王小永到深圳做青少年拓展訓練的教練工作。

200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王小永看到一部名為《天那邊》的國產電影。電影中,西部山區孩子的教育現狀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內心。2009年7月,王小永放棄了在深圳的工作,加入到西部陽光基金會的長期志願者隊伍,來到了甘肅宕昌縣。“這裡條件太艱苦,沒有一個城鎮老師願意來。”王小永說,最後,他主動要求留在興華鄉石門小學,做起了支教老師。

王傑部隊好戰士山區支教10年,用知識點燃孩子的夢想

拿出積蓄改善孩子伙食

石門小學有十幾名學生。王小永把電腦、電視機等現代化教學工具帶到課堂上,要求大家講普通話,並開設英語課。

“我們是全縣第一個開設英語課程的教學點!”王小永自豪地說。 王小永還拿出積蓄給孩子們改善伙食,發起了個“小餐桌”計劃,從2010年初開始,保證孩子們每天上午第二節課後能吃一個雞蛋。2010年9月,“每個孩子每天一個雞蛋”活動被西部陽光基金會立項,在所有支教學校中間推廣。

想多為孩子們做點事

2012年,王小永到甘肅隴南市禮縣上坪鄉中心小學做駐校社工,他的工作掀開了新的一頁。支教很多時候就是純粹的教書,駐校社工的工作主要是以陪伴成長為主,更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生活,把更多豐富多彩的課程帶給山區孩子。平時,他給孩子們上社工課,課餘時間還要帶著學生們完成作業,甚至連給孩子們理髮、剪指甲他也“承包”了。

從10月到來年的5月,甘肅很冷,孩子們生活很苦。孩子們冬天還穿著單薄的衣服,很多學生沒有襪子。王小永把這些都拍了下來發到網上,尋求社會幫助。通過像王小永一樣的志願者們的努力,孩子們有了新學校,有了圖書室,有了免費的午餐,這些都是過去不敢想象的。

王傑部隊好戰士山區支教10年,用知識點燃孩子的夢想

給孩子更好的教育資源

當地教育環境很差,孩子們初中畢業沒有多少選擇,能考上高中的很少,考上大學的更少,所以九年級就是個轉折點,只有個別孩子能考上高中,其他孩子要麼輟學要麼讀職校。即使上了當地職校,也基本學不到什麼技術,很多孩子讀個一年半載也就輟學了。

針對此種情況,王小永積極聯繫外地及河南老家的職校供孩子們選擇,目前已經有去北京、重慶、成都,河南漯河、天水等地讀書的孩子40多名。這些學校大部分都是公益類學校,免學費生活費,並鼓勵孩子們參加勤工儉學和公益活動,讓他們不斷成長。針對帶往老家的孩子,王小永還給他們找了愛心家庭,讓他們在第二家庭不再孤單。

王小永說,他還想聯繫徐州方面的教育資源。“我只是希望孩子們一切都好,以後都有好的出路,有順心的事業,美好的家庭。”

希望遇到志同道合的她

作為一個長期志願者,王小永前三年的補助是一個月600元,現在是一個月1800元。這10年來,他就靠著這些補助生活,還拿出很大一部分做營養早餐、給孩子們買東西,改善他們的生活,家庭比較困難的還得想辦法給他們補助一點。

“我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在自己還有能力為孩子們做點事的年齡段盡心多做點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支教的10年來,王小永每年只回家幾天,至今還沒有結婚,因為他沒時間談戀愛。

王小永說,他希望趁年輕影響更多身邊的人,一起來做公益。“當然如果能遇到志同道合的另一半,我也不會拒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