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人与艺人恋爱错了吗?

还是从《夜空中最闪亮的星》说起,上周“絮叨CP”甜蜜升级,贡献了国产偶像剧表白场景的“泥石流”——摩天轮之吻。这么调皮、傲娇的表白方式,在唯美的国产偶像剧中还未出现过。但是糖里裹的是一个后续的隐患——艺人和经纪人谈恋爱,经纪公司和粉丝能够接受吗?根据仟羽多年吃瓜的经验,接下来肯定有粉丝手撕经纪人,公司发起警告谈话等戏码。那艺人与经纪人谈恋爱错了吗?为什么经纪公司和粉丝会无法忍受呢?

经纪人与艺人恋爱错了吗?

摩天轮上的“郑柏旭式”告白

一、艺人与经纪人的工作关系

《夜空星》中,杨真真由助理升级为经纪人,尤其是在助理期间与艺人郑柏旭可谓朝夕相处。剧中经纪人要帮艺人接通告、谈资源,维护粉丝关系,在公司撕资源等等,基本承包了艺人必须自己出面的所有事情。在现实中,经纪人和艺人的工作和互动状态是怎样的呢?近期播出的综艺《我和我的经纪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路径。

在《我和我的经纪人中》中,工作人员有经纪人、宣传经纪人、时尚总监等不同的title,其实是在艺人成长到一定阶段后,艺人服务和管理的工作增多,内部分工细化的表现。对于刚出道的不知名艺人,尽管签约了经纪公司,但是艺人的工作量和创造价值不足以支撑一个团队的时候,艺人之间会共用经纪人和宣传、商务、造型等工作人员,也没有助理,一个工作人员就兼任了以上大部分工作。比如去年爆红综艺《偶像练习生》,很多练习生都没有专职的经纪人。当艺人成长到一定阶段,商业价值不断提升,在市场具有一定议价能力时,对于团队的需求也更高,同时也可以养活一个团队。此时艺人就会配备助理、经纪人、宣传经济、造型顾问等。在此阶段,经纪人的工作更加侧重统筹(统筹艺人形象定位、职业发展路径等),类似艺人的工作“总管”,也更侧重于商务职能。

经纪人的收入也与艺人的收入具有强绑定的关系。所以在《夜空星》中的孙雨琦尽管十分讨厌郑柏旭的个性,但还是喜欢带更大牌的明星。

艺人和经纪人的工作关系可谓是既“团结”又“紧张”。双方在艺人打造,在公司获取更多资源,在外界获得更大的知名度、更好的口碑方面是团结的,经纪人价值随艺人价值提升而提升。在艺人共用经纪人的情况下,经纪资源的分配上存在显而易见的紧张关系。即使是艺人和经纪人一对一的情况下,在艺人时间分配、“人设”设立和粉丝关系维护等方面关系双方也是“紧张”的。尤其是粉圈文化盛行以来,粉丝手撕经纪人经常被视为“政治正确”,撕走经纪人或撕走一个资源还往往被视为一项“战绩”。在《我和我的经纪人》中,白宇的宣传经纪就时常为粉丝的反应感到有压力。

二、艺人和经纪人会产生恋情吗?

这个标题看起来像一句废话,任何两个人都有可能产生爱情,无关种族、性别、年龄等。在娱乐圈中,艺人和经纪人或其他工作人员相恋并且步入婚姻的也非个例。比较出名的有大张伟和经纪人刘迎“年画娃娃”的神仙恋情,张震与助理妻子庄雯如,古巨基与助手妻子陈韵晴等。近期,歌手萧敬腾与经纪人的恋情又被提及而变得更加公开化。

艺人工作具有高强度,封闭性的特点。尽管我们经常看到艺人出席商业活动或者走红毯的光鲜一面,但其实从郑柏旭的工作状态也可以看出,艺人的通告往往十分密集,除了必须露面的场合,与主办方、与粉丝(如微博互动等)的接触大部分都是由经纪团队完成。艺人在剧组期间,除高强度的、黑白颠倒的拍摄外,接触最多的还是自己的工作人员和剧组成员。部分艺人为了维持人设或“神秘感”或主动或在公司的要求下,也会切断自己过去的社交关系。以上所有原因都导致了艺人社交范围的狭窄,以及和经纪团队在工作、生活中的密切联系。

当艺人与经纪团队在工作上磨合得更为默契之后,双方在工作上能够互相帮助,接触的圈层类似,甚至在饮食习惯等方面也会趋于一致。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朝夕相处为感情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如歌艺人和经纪人(经纪团队人员)产生恋情也不足为奇了。

三、艺人和经纪人谈恋爱有错吗?

此前,90后小生张彬彬疑似与经纪人恋爱,引起大粉的爆料和指责,在粉丝中也引发了不小的骚动。如果不存在不忠、出轨等社会普遍认为不道德的因素,为什么粉丝和经纪公司对于艺人和经纪人的恋爱容忍度很低呢?

(1)粉丝经济盛行,偶像泛化

粉丝经济盛行的背景下,艺人除了在演技、唱功等业务能力之外,还需要经营粉丝群体,设立“人设”以在市场形成差异化优势吸引更多的粉丝。艺人专辑销售、电影票房、媒体平台打榜,甚至商业代言也会看粉丝数据,一定程度上就商业价值而言,艺人粉丝群体规模和粘性的重要性远远超越了艺人的唱功、演技。

在现在的粉圈文化下,女友粉/男友粉、妈妈粉占据了粉丝中很大比例。粉丝疯狂追逐艺人的“人设”,若“人设”崩塌,则会出现大规模脱粉甚至回踩(指粉丝主动爆料艺人的负面)。而在女友粉/男友粉的眼中,艺人是理想伴侣;在妈妈粉眼中,艺人还是没有长大的软萌可爱的“小朋友”。这两种情况下,艺人怎么可能谈恋爱呢?不光是经纪人,艺人应该做到的是零绯闻。就像《夜空星》中经纪公司对新晋艺人俞子睿的要求就是“欲成偶像,禁止恋爱”。在现实中,超人气偶像鹿晗突然公开恋情,导致鹿晗粉丝“芦苇”大规模脱粉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因而粉丝不仅不能容忍的是艺人和经纪人谈恋爱,而是不能容忍艺人谈恋爱。

早在鹿晗公开恋情的时候,粉圈就曾经讨论过,为什么偶像谈恋爱是不能容忍的。参考日本的演艺圈,偶像和演员/音乐人是有明确区分的。演员/音乐人,大家更关注的是其作品,粉圈著名的那句话“离他的作品近一点,离他的生活远一点”。而以杰尼斯和AKB系为代表的偶像团体,其存在本身就是与粉丝共生的。偶像团体的活动是为了吸引和巩固粉丝,其收入也是粉丝真金白银产出的。粉丝追逐以及愿意付费的是偶像的人设,而非某一部具体的作品。因而,维持人设,满足粉丝的想象,是一个偶像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

在我国演艺圈,偶像和演员等并没有明确的职业区分,并且有“泛偶像化”的趋势。比如,《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选秀节目标榜的就是打造偶像,但大热影视剧的主角朱一龙、邓伦等因为某一部作品或综艺爆红,也会吸引大量的粉丝视其为偶像,出现应援、接机、打榜等“偶像”享受的待遇。因而会出现粉丝无法容忍艺人谈恋爱的情形。现实中,与艺人谈恋爱可能遭受的网络暴力比《夜空星》中杨真真所遭受的要严重、残酷许多。

(2)“办公室恋情”的莫须有罪名

很多企业文化中,并不欢迎甚至禁止“办公室恋情”。究其原因无非是怕工作和生活无法分开,工作中因为感情用事而缺乏理性,若涉及上下级关系可能有违公平等。

艺人和经纪团队本质上仍然是合作关系或者同事关系,若艺人和经纪人谈恋爱会出现类似“办公室恋情”的担忧。通过谈恋爱,艺人和经纪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可能就不复存在,经纪人将成为艺人的经纪人,不再是经纪公司的经纪人,这对于经纪公司加强艺人掌控产生不利影响。若艺人共用经纪人,则可能出现艺人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形,如在张彬彬的例子中,有粉丝就指出对于同一经纪人负责的其他艺人会造成不公平。

至于工作与生活无法分开,工作中容易缺乏理性等,其实在演艺圈并不能称之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艺人的工作和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分开,除了工作中的依赖,在生活中也依赖于经纪团队,甚至不乏杨紫工作室、吴磊工作室、关晓彤工作室等以家庭成员为主体的经纪团队。谈恋爱可能会对双方的感情和情绪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非“恋爱”本身引起的。

艺人和经纪人谈恋爱,大多数情形并不会涉及职业道德。至于粉圈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现象,只能说,如果艺人或艺人团队倾向于立人设,而又 “毁人设”的话,粉丝因偶像“有违职业道德”而流失,经济受损也是正常的经济现象。其实除了自身的商业价值外,能够真正为社会所熟知的,还是艺人的经典作品,正当的恋爱行为无损于“德艺双馨”。

PS:本周星空娱乐竟然上市了···郑柏旭半隐退,Amanda之流在家抠脚,俞子睿不成气候,星空娱乐竟然上市了?!只能问一句,陈总,这证监会您是从哪儿雇的?

经纪人与艺人恋爱错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