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老了,和孩子一起生活、單獨住和進養老院三者,你會選擇哪一個?

暗夜突圍


我是陳建,國家註冊心理顧問,二級心理諮詢師。諮詢預約公眾號:心靈魚。

當你老了,和孩子一起生活、單獨住還是進養老院呢?我想很多人選擇婚姻,是因為希望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總歸有子女可以依靠!所以,和孩子一起生活,應該是不少人的想法。但事實上,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傳統養老模式遭遇越來越多的挑戰。主要有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家庭養老功能不斷弱化。一是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家庭結構日趨小型化與核心化。二是跨地域流動頻繁及社會競爭的家劇,許多子女面臨事業與家庭的矛盾和衝突,有時對照顧老人是有心無力。去年還有新聞報道,成都一老人在家中去世幾周才被發現,而其子女就住在對面的一棟樓裡。


第二,機構養老力不從心。各個養老機構,作為家庭養老模式的重要補充,一定程度上環境了家庭養老的壓力。隨著我國老齡化人口的加速,我國養老機構的發展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養老服務的總體供求之間嚴重失衡。


正是在這種現實困境下,國外已經開始流行“合作養老”的方式。他們中許多人不想與兒女共同居住,增加兒女負擔;也無力承擔養老院的費用,就彼此共同合租或合建一處居住所,彼此住在一起。而我有認識的單身的較年長的女性,已經也開始這樣的規劃自己的生活,並和這樣的朋友尋找這樣合適共同合作養老的生活模式。

所以,如果從養老的角度來講,新的時代已經給了我們新的選擇,相信今後的發展,會提供給我們更多的選擇。


從目前可供選擇的方案出發,我個人也是很傾向於合作養老的方式,而且我們這一代一般還有些兄弟姐妹,所以可能兄弟姐妹們之間就可以一起合作了。而對於我們的下一代,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合作對象可能更多的是自己的朋友、同學等群體。


當然,對此可能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和選擇,看大家怎麼看待了!

有更多心裡困惑或心理問題網絡請搜索上海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再撥打免費心理諮詢熱線

我是陳建,國家註冊心理顧問,二級心理諮詢師。專注情感和親子諮詢,諮詢預約公眾號:心靈魚。歡迎您來向我傾訴您的煩惱和迷茫!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當我老了,我會選擇單獨住。就像現在我的老爹,85歲了,一個人獨居有11年了,11年前我老媽去世後,他沒有到我們兄弟4個任何一家住,也不要求任何一個兒子陪他住。他有退休工資,他有醫保,他會自己做飯和洗衣,天天在街上溜達,很樂觀,身體很好,他說要活100歲以上。

我的二姑也就是我老爹的二姐,在江蘇無錫一家國企退休後,一直在鄉下居住,我姑父是個廚師,我二姑一輩子都是吃來張口的。後來我姑父突然去世了,二姑接受不了這個現實,整個人都變得蒼老而且鬱鬱寡歡,我的姑表哥都是事業有成,我的公務員,有的商人,都在無錫市區居住,要接姑姑過去住,她不願意,說孫輩太吵受不了。後來姑表哥商量把我姑姑送到了無錫市區的養老院。

2014年10月也就是國慶節期間,我回故鄉到養老院看姑姑,被嚇了一大跳,這個養老院規模相當大,綠植很好,各項設施都很不錯。我去的那天正好幫姑姑從單人房間,換到雙人房間,姑姑說一個住太寂寞了,根本不是心疼一個月費用3000元多,她找到了一個聊的好的老姐妹,於是換到雙人間了。

姑姑的子女們包括孫輩們,把養老院當成媽媽的家,經常去看我姑姑,換房間後,我們一大群人簇擁著姑姑,去酒店包了一個大包間,一家人吃飯聊天很快樂。

我想自己退休後,也有退休工資,也有醫保,我會學習老爹一個人住,逍遙自在,省的老人和子女長時間住一起,因為思想觀念、消費觀念、衛生習慣等等而彆扭,我們時常回去看老爹,他很開心。他身體不舒服,一個電話打給任何一個兒子,我們就跑回去幫助他了。

我是一個思想觀念前衛的人,49歲了在頭條玩的風生水起,我小學剛畢業的女兒都不太理解我,說我不正常找工作幹。哈哈,等我老了,不知道她會怎麼數落我呢?

當我有病的時候,我會自己上醫院看病的。如果住醫院,女兒肯定是會來照顧我的。我對她唯一的要求,就是在我故後處理好百年之事,別的不用她管。

當我老了,一個人住,逍遙自在,是一種老來的精彩和幸福!


老胡寫實


對於老年人來說,只要能動得,居家養老也好,住養老院也好,都不是大問題,一樣過得舒服。關健問題是失能,例如患上了老年痴呆,中風癱瘓,成天吃喝拉撒全在床上,這時真叫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這是每個老年人最憂慮的問題。往往聽到某位同事頭天還在打牌,第二天就人走了,都羨慕得不得了,誇他有福氣。可誰又料得到自己有沒有這一天呢。老年人活到八九十歲,並不怕死,而是怕病拖,自己受罪不說,還連累子女。面臨這樣的問題,老年人不得不做準備,象本人就做好這樣的規劃,每年存個幾萬元錢,兩老互相照料著健康地活著,萬一誰先走了,也好有一筆錢在動不得的時候請保姆。兒女有孝心照顧一下更好,萬一不行,也能自力更生解燃眉之需。最好是國家面對中國的老齡化,進行立法,對那些因病痛折磨而又願意辭世的老年人准予安樂死,以維護老年人最後的尊顏。



淡定老者83944345


現在的養老機構可信度都不高,能自理的時候又能出得起錢的時候,誰都歡迎你。講個真實的故事吧,我父母一直說要去養老院,一直聽說重慶某醫科高校辦的養老院很專業而且醫療條件很好,我就諮詢了在這所高校做教授的同學,因他母親也在這家養老院,結果他說的情況雖很讓我吃驚,但也符合我對這些機構一直以來的質疑,就是能自理的時候又能出得起錢的時候什麼都好,我同學到不會出不起錢,也算是他們自己學校的關聯養老院了,但當老人不能自理時各種問題就來了,說得不好聽點就是用各種辦法逼得你不得不走!當家屬接受不了或無力承受規定的越來越高的收費時,只有把老人接回主城一個社區養老院,保證老人的基本起居和尊嚴直到老人離開……在費用面前很多人都不願正面承認自己支付困難,但經濟基礎決定需求,養老是一場長跑,需要多少錢沒有人知道,而養老單位如果是單純自收自支機構那就是一個你沒錢就不該享受的衙門,局面的確悲劇。過多的指望政府買單也不現實,但沒有國資扶持的公益性養老機構是難以為繼的,這也是我們最擔心的,雖然我準備好會好好陪伴父母最後一程,但現實現讓我們也很糾結!我們的父母已老,漸漸也糊塗了,我們也開始老了,未來尊嚴何在?



流沙OTM


各人的家庭情況、背景都不相同,只要活得快樂就好!

我今年才61歲不敢說老,母親88歲滿了。我就來說說我母親吧。

父親臨終時告誡母親,千萬不要跟任何一個兒子一起過日子。不是兒孫不孝順,只是想不添累。

30年了,母親一直堅持獨自生活。在自家小院種種菜,養養花,平常靠撫卹金和政府老年補貼足夠日常開銷的了,兒孫過年過節給個三五百的。母親也不攢錢,孫兒孫女上大學、買房、昏嫁、添曾孫曾外孫等等,都表示個三百兩百的。

我沒退休前,基本上每週回老家看看,老人不怎麼吃魚肉,買點時令果蔬帶回來就行,需要什麼用的,夏天降溫的,冬天電熱毯,熱水袋衣服被子什麼的,都備好。有事無事隔天都電話問候一下。再就到鄰居家一起聊聊家常,囑託看護一下,感謝感謝。

現在剛辦好了退休手續,乘著身體還不錯,不得不到外面找點事做拿點補差。離家遠了點,老母一直是心中的牽掛。

春節前,在深圳看孫女的二哥二嫂回老家,把母親接過來一起過年,挺好的。前幾年都是我接母親城裡來,去年老人不願到城裡(總感到生活不習慣),我們就回老家陪老人一起過年。

我自認為,孝敬父母不僅要在物質上滿足,更要在精神慰籍上做好。回家陪著多坐坐,多聊聊。老人需排遣孤獨,要快樂!

年三十吃年飯前,牽著母親過馬路,到廣場來看看紅梅,散散心。

正月初八快到了,母親生日來了,準備禮物酒席,囑咐兒孫們別忘了都來給老人祝福!願母親健康長壽,幸福美滿!祝天下所有老人幸福安康!





老陳鷹擊長空


當我看到原本特別勤快的老公,在公婆來了以後,越來越不伸手做家務了;

當我看到原本甜言蜜語的老公,在公婆來了以後,就不好意思再說,我倆之間的交流越來越不甜膩了;

當我看到原本特別喜歡誇獎的老公,在公婆來了以後,又迴歸到和公婆一樣抬槓說話的原生家庭模式了;

……

我就在心裡,默默的有了這樣一個決定:

將來我一定不會和孩子們同住一個屋簷下!

而且:

(1)我不會把看孩子作為我的責任和義務。

我不會因為不去幫他們看孩子而坐立不安,不會覺得自己沒有盡到婆婆或者奶奶的責任而內疚和羞愧。

看孩子,是爸爸媽媽的責任和義務,不是奶奶和姥姥的責任和義務。

這一點,我在剛生第一胎的時候,就對我婆婆說過:“媽,您能幫我看孩子,我特別感激;您不幫我看孩子,我也絕不埋怨。無論您幫不幫我帶孩子,都不會影響我對您的孝順。”

老人看不看孩子,與小輩的贍養義務是沒有直接關係的。

<strong>

(2)我不會在孩子們需要幫忙的時候袖手旁觀。

如果孩子們都想上班,沒人看孩子。經濟條件不好或請保姆感覺不放心,如果他們請我過來幫忙帶孩子的話,我會非常開心的過來幫忙。

我很喜歡孩子,和小寶寶在一起,就覺得很快樂!

我會選擇在同一個小區買一套或者租一套房子。

距離近一些,方便看孩子;

不在一個屋簷下,不影響人家小兩口的甜蜜和溫馨,大家彼此都自在舒服。

(3)退休了,我有很多想做的事情

我不會圍著孩子轉,我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

比如,學學插花、學學畫畫、學學跳舞唱歌……

種些花花草草,出去旅遊度假,或者繼續我的正面管教事業,在老了以後依然給家長們講課,分享育兒知識,既充實又有成就感,多好!

但即使如此憧憬,在我心裡依然家庭為重。家庭,絕對是第一位的!

孩子們需要我時,我會停下一切去幫他們。

孩子們獨立自主時,我就放鬆的享受老年生活,不帶任何心理負擔。

想他們了,就過去看看他們,住幾天旅館。

多好!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我是一個70後,來說說我家的二位老人和我們小輩的想法。我的爸爸媽媽今年都是73歲,我姊妹四人,一個哥哥。兩和姐姐,我排行老四。我的爸爸身體挺好的。媽媽有兩次腦梗,現在回覆的很好,生活可以自理,我的哥哥一家因為小孩在無錫上班。現在落戶無錫,哥哥嫂嫂都在他家給他帶孩子。我原來在上海二十幾年,現在回老家了。但是不和爸爸媽媽住在一起,我住在離老家三十多里的縣城裡。平時空下來就和我愛人一到回家。給爸爸媽媽做點吃的,爸爸媽媽偶爾也來縣城,但是很少在我家過夜。我老婆對我爸爸媽媽可好了,但是老人怕給我們帶來麻煩,不如在自家家裡舒服,鄰居家都熟悉,平時可以拉拉家常,可以串門子。我大姐離我媽家近,經常過去陪她,現在就是我媽想我了,我就去接她來,想回家就送回家,總之老人就要順著她,哪怕過後你不按他的意思辦,當時你必須要順著她。老人都不能生氣。生病了麻煩的是你。這是我老婆的話。這是我家現在爸爸媽媽能自理的情況下,到時有什麼狀況後續在和大家一塊探討,讓老人有個快樂的晚年。


用戶65977525175


當我老了,我不會去養老院,也不會完全和孩子一起生活或者自己單獨住,我會選擇一段時間和孩子住,一段時間自己獨住。


我沒有兄弟姐妹,如今我的孩子也是獨苗,可想而知,我家的人口應該算是最精簡的了。人少不熱鬧、人少孤獨寂寞、人少許多事都要自己扛,所以從小就很羨慕那些大家庭,小時候一起玩耍,大了互幫互助抱團過日子,過年過節的,一大家子聚在一起,有說有笑,其樂融融,熱鬧非凡。基於此,我是一定要和孩子在一起生活,享受天倫之樂。當然,和孩子一起住,不會自私的只考慮自己,只要我能動,也要在這個家裡發揮發揮餘熱,為孩子們分擔些,好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


給孩子帶孩子、為他們洗衣做飯操持家務,很是辛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長此以往,我這老骨頭是會散架的。於是我和老伴會離開孩子一段時間,出去旅旅遊、回到老家的小院種種菜、找找老姐妹老兄弟們聊聊天,過過屬於我們老倆的二人世界,享受享受生活。

去養老院,和我提都不要提。養老院失火,幾死幾傷的新聞頻見報端,著實嚇得我不輕。腿腳不靈活,行動不便,或者癱在床上不能動,這要著了火,又沒有人及時趕到,只能內心感嘆一聲:我命休矣!你可能會說:“那只是個例,你也是太能自己嚇自己了。”也對,不能自己嚇自己,不過拋開這點,我還是不去養老院。人老了最忌諱的就是死亡。在養老院經常會有這樣的場景,“誰誰好像不行了,被送醫院重症監護室,怕是挺不過去了”。“咦?李姐今兒咋沒來鍛鍊?你不知道?李姐走了,昨晚上的事”。我那脆弱的小心臟呀,真真受不了這些刺激,因為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眼不見心不煩,堅決不去養老院。


萌媽愛學習


當我老了,我會根據不同年齡段和實際需要三者都選到。

在女兒還在讀高中的時候,我就跟她說,等以後她到哪個城市工作生活,我就在她家附近(步行五分鐘以內)買或租個小房子住,如果能在同一棟樓的對面或上下樓層,那就最好了。當時她反問我:為什麼不和我一起住呢?我說你到時就不想和我一起住了。女兒還很肯定的說:怎麼會?

過了幾年,女兒讀大學談戀愛後,再聊這個問題,她說:嗯,還是分開住比較好。所以方便的話,老倆口和小倆口分開住更現實。孩子願意的話,可以一起吃飯,但分開住。

這樣生活習慣、作息習慣不同才不會互相影響。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不住一起你在家裡可以隨便穿睡衣,公公和兒媳、丈母孃和女婿住一起就沒有這麼方便吧?子女有了孫輩需要幫助,分開住在附近也很方便照顧。

人老了總有一個先去世,剩下一個人會很孤單,適應期可能要和兒女住在一起一段時間。如果身體狀況還不錯,還可以獨立生活,老人們在接受愛人已離去的現實後,還是願意自己一個人住。像我婆婆身體很好,80歲了,還不願意和我們住一起。過年一起住幾天就急著回老家,說和我們住一起很不習慣,像坐牢一樣。人老了大概都喜歡熟悉的環境和熟悉的人吧。

當年齡越來越大,身體越來越差,做家務有困難,需要人照顧的時候,我會考慮去敬老院,特別是另一半已走以後。畢竟孩子是獨生子女,生病住院就夠困擾他們了,平常就少讓她們操點心吧。

我們同學聚會的時候也討論過這個問題,當時我們一致同意:同學集資選個好地方,自己蓋養老院,抱團養老!因為有個同學生意做得好,有這個經濟能力。在生活還能自理的時候,一群聊的來的同學在一起,可以讓老年生活過的很快樂,身體有些小問題了還可以互相照應。

這應該是最理想的養老選擇吧?希望能實現。


有書共讀


現在的我是一位中年大媽,以我現在的想法,等我老了,老伴先我而去了,我也不想打擾孩子,他有他的生活,還有兒媳婦,可能生活在一起會感覺不太習慣。

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我還是喜歡留在自己的窩裡。這裡的一針一線,一碗一筷,滿滿的都是歲月的回憶,任何地方都取代不了。身體狀況允許的條件下,我想一個人靜靜地生活,養點花鳥蟲魚(我現在就養著😂),再養點貓貓狗狗,讓家裡充滿生機和活力!一個人的生活,也是可以過得悠閒自在的!

然後有一天,我動不了了,生活不能自理了,我就找家養老院去度過我的人生最後一程。我並不認為人的最後歸宿一定要在自己的家裡,現在有多少老人,最終不都是在醫院裡度過最後的時光嗎?

也許幾十年後我的想法會改變,誰知道呢?我們決定不了自己的生命長度,卻能決定自己的生命質量。不論以後會如何,過好人生的每一天,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