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新城——鹰潭奋力走在全国领先大道上

在鹰潭高新区白露科技产业园南部,开阔平坦的工地上,工程车、运料车来往穿梭,推土机、挖掘机运转不停……全国首个物联网示范小镇项目——鹰潭高新区智联小镇正按照既定部署如火如荼地有序推进。这只是鹰潭打造智慧新城的一个缩影,全域一体的“智慧党建”和“互联网+政务服务”于2018年8月成功上线;2018年9月,投资10亿元的欧菲炬能科技有限公司NB-IoT模组生产基地在鹰潭高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园全面建成……项目不断,喜事连连,鹰潭正奋力迈出“物联鹰潭”的坚实步伐。

智慧新城——鹰潭奋力走在全国领先大道上

鹰潭智联小镇效果图 记者 徐蓉 摄

集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全国5G试点“三大国家试点”于一身,两次荣获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国际大奖,先后荣获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十周年“领军城市”奖和“贡献人物”奖、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奖……良好的信息化生态环境,为鹰潭抢抓发展机遇充实了资本,奠定了底气。鹰潭围绕智慧新城建设,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举全市之力、聚全国之智,全力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在全国持续保持了网络、平台、应用、产业上的“四个领先”。

网络先行,基础建设持续全国领跑

智慧新城——鹰潭奋力走在全国领先大道上

龙虎山NB-IoT智慧停车场,游客通过扫码支付进入 记者 徐蓉 摄

未来应该是万物互联的时代,万物互联能力的基础还是网络。物联能力必须依托于网络社会基础设施之上才能实现和普及,鹰潭深知其中奥妙,真抓实干,快步实现了国内首个三张NB-IoT、两张eMTC网络的全域覆盖。目前,全市共建成开通NB-IoT基站1099个,建成eMTC基站939个。如果把物联网产业比作一座金字塔,eMTC、NB-IoT则分别是塔身和塔基,5G的市场应用便是塔尖。为了抢抓5G试点机遇,鹰潭加快5G网络建设及应用的步伐,目前,已经建成开通5G基站20个,正在建设5G基站15个。龙虎山实现全国首个5A级景区核心景区5G全覆盖,通过5G+VR技术,让游客感受 “龙虎天下绝”的风貌;鹰潭北站成为江西省首个自带5G网络高铁站,通过安装GCPE设备,将基站信号转化为WiFi信号,让用户通过wifi体验5G的高速上网能力。春节期间,在龙虎山花语世界举办了5G应用展,为游客提供5G+VR+无人机体验。

平台支撑,公共服务水平全国领先

智慧新城——鹰潭奋力走在全国领先大道上

“智慧果篮”带来采摘新体验 记者 徐蓉 摄

平台是服务企业,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的需要,鹰潭着力打造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相继与华为、猪八戒网、北航、哈理工等高校和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搭建创新平台,物联网研究中心二期工程、华为(江西)物联网云计算创新中心、鹰潭移动物联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综合服务中心、江西先进铜产业研究院等平台已经全面启动。

着力推进物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探索“物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模式,打造“5313”多元化物联网金融服务体系,实现移动物联网和金融双轮驱动发展。目前已有10家金融机构进驻签约。2018年全年新增物联网产业创新平台5个、总数达11个。

应用牵引,示范引领效应凸显

智慧新城——鹰潭奋力走在全国领先大道上

工作人员在鹰潭民昇佳苑小区智慧水表 记者 徐蓉 摄

从工业到农业、从旅游到交通、从环保到消防……各种物联网应用场景已遍布于鹰潭众多领域,深刻改变着这座城市的产业发展、政府管理、市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在邓家埠水稻原种场智慧农业基地,利用NB-IoT技术,就可对大棚的风扇、天窗、湿帘等设施进行远程调控,以便棚内的农产品及时适应天气的变化,成为了全国首例NB-IoT智慧农业项目。智能水表,一款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家中的用水量和水质的水表,管网漏水率将由以前的20%左右降至约11%,目前,鹰潭市区共安装智能水表13.5万块,占总水表量95%以上。全市已安装的智能路灯达7800余杆,巡查员不用来回跑动检查路灯故障,照明度还可按需调节,比传统路灯减少35%的耗电量。智慧停车、智慧垃圾桶、智慧井盖……物联鹰潭已具雏形。智慧新城三大标志性工程顺利上线。在全国首创“一张地图抓党建”新应用新模式,全域一体化的“智慧党建”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党建要报》专题介绍我市经验做法;鹰潭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域一体化平台上线,实现市区两级1480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该项目入围2018年全国智慧城市惠民服务十大优秀解决方案;“智慧新城决策指挥中心”,接入31个业务部门3500万余条数据,初步构建了“一网监测、一图管理、一中心决策”的智能化城市综合管理模式。注重在新领域的试点和应用,智慧森林消防、智能电子标签、地下水位监测仪、智能菜篮、智能电子锁等基于eMTC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物联网产品正在研发孵化,为深入推进智慧新城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

产业为本,业态集聚增效

智慧新城——鹰潭奋力走在全国领先大道上

鹰潭龙虎山景区鱼塘村智慧垃圾深埋桶满溢后自动发出信号,工作人员收到指令前来清运垃圾 记者 徐蓉 摄

物联网产业的壮大,大规模商用是必由之路,而产业的集聚、产业链的壮大,则是大规模商用的前提保障。我市致力打造全国物联网产业高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着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商业模式,为全省、全国作出示范。制定了《鹰潭市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2018—2025)》,确定了物联网“一核两翼”发展格局。“一核”为鹰潭高新区智联小镇,总规划面积约1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3.6平方公里,拓展区7.4平方公里,按照“一廊、两心、多片区”的结构模式,联合国内顶尖物联网企业,构建集智慧大健康、智能家居、智慧芯片、智能装备制造四大产业组团于一体的万物智联生态圈,形成产城游一体的智能产业经济体,建成全国首个物联网示范小镇。目前,智联小镇已全面开工,基础设施、标准厂房、产业综合服务中心等各项配套项目加快推进,落地的中车智慧旅游交通装备生产项目和中临鹰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两翼”分别为贵溪市的创新创业产业园,占地面积722亩,已入驻企业40家;余江区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占地90亩,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目前土建工程已完成;余江区智能穿戴产业园计划总投资1亿元,征地100亩,一期3.5万平方米的办公研发大楼、生产制造集聚区、智能产品仓储中心已基本建成。

产业升级成果凸显。我市以铜产业为重点和突破口,按照建设自动生产线、智能车间、智慧工厂的“三步走”战略,加快运用移动物联网技术推进铜加工企业智能改造和升级。目前,已完成42条铜加工生产线改造,力争到2020年,全市铜企业智能化改造达80%以上,中高端铜精深加工产品占比突破50%。江铜贵冶、三川智慧、广信新材料等企业列入了国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以凯顺科技、百盈高新、智诚科技、渥泰科技、美纳途等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纷纷应用NB-IoT技术,加快转型升级。全市物联网终端产品出货量由2017年(下同)的148.5万件增加至546.9万件;纳入省政府协议供货目录产品由5款增加至21款;物联网企业由79家增加至198家,其中制造类企业由30家增加至88家;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产值由100亿元增加至211亿元。

2018年鹰潭共引进物联网产业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其中欧菲炬能物联网模组、浙江沃得尔汽车传感器、永威光电物联网摄像头等项目已正式投产,中车智慧旅游交通装备生产、中临鹰智能装备产业园……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鹰潭,这座年轻的城市,正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朝着打造全国领先的移动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目标阔步前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