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生”的模式有哪些优点?需要注意什么?

鄱湖稻匠小鲜米


稻鸭共生模式是指在秧苗栽插活棵后,将幼鸭全天24小时都放入稻田,直至水稻抽穗时收回鸭子,是一项种养结合、安全、生态的稻田综合技术,也是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能有效地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一、稻鸭共生的优点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除了能生产出无公害农产品外,同时还显示出以下效果。

1、除草效果好:鸭喜欢吃禾本科以外的植物和水面浮生杂草,因此可不使用农药。经田间观察,在稻鸭共生田块,除有少量空心莲子草和稗草外,其他杂草均未发现。

2、驱虫效果明显:鸭喜食昆虫类和水生小动物,能消灭稻田里的许多害虫,其除虫效果相当于使用杀虫剂。据有关部门调查,螟虫危害造成的白穗率,养鸭田为2.5%,非养鸭田为9.7%,养鸭田的白穗率比非养鸭田降低74.2%。

3、清除青苔作用佳:因为鸭在稻田中不间断地活动,大大减少了稻田青苔的产生,使稻田透光率增加,促进水温提升,有利于根系生长。

4、刺激水稻分蘖:因鸭嘴和鸭脚对稻根和杂草的划拨,可加速稻的根系发育,促进植株分蘖,对水稻的生长和结实有明显促进作用,可抑制杂草的发芽与生长。

5、有增施肥料作用:鸭粪尿作为一种丰富的有机肥料,有增施肥料作用,可减少稻田化肥的施用量。根据测算,1只鸭排泄在稻田中的粪便约为10千 克,相当于氮47克、磷70克、钾31克。放过鸭的稻田土质泛黑肥沃,稻田土质明显得到改善。

6、节省养鸭饲料:一般可节省养鸭伺料10%-30%,同时,还提高鸭肉品质。

7、降低生产成本:此方法种植水稻即减少了农药、化肥、除草剂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增加了鸭子养殖的收入,是一举多得的好模式。

二、稻鸭共生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稻鸭共生模式要处理好鸭子投放与水稻生长的关系,即要促进稻鸭共生长,又要减少鸭子对水稻生育的为害。

1、鸭子品种的选择。要选择体型较小但活动量较大,爱吃野生生物的鸭子品种。体型较大容易压倒水稻苗,造成损失。通常人们会选择麻鸭。

2.、鸭子投放数量的控制。一般每亩田放15只鸭子就够了,多了不易于水稻生长,少了又没有效果。

3、鸭子投放时间的把握。一般在水稻插秧10天左右(水稻苗已经存活),将雏鸭投入到稻田当中,当水稻开始抽穗时,就需要把鸭子收回来单独饲养,以免鸭子吃水稻穗影响产量。

4、鸭子避难所的准备。有时候会遇上大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这个时候如果鸭子还处于幼鸭期最好在稻田旁边搭建一个避难所,避免鸭子患病或死亡。

5、鸭子的补饲和驯化。为满足初期鸭对青饲料需要,投放5、鸭子的补饲和驯化。为满足初期鸭对青饲料需要,投放鸭子3周内每天需补给雏鸭全价词料2-3次,3周后视其情况每日或隔日补一些成鸭配合饲料,也可补充一些农副产品的下脚料。每天喂鸭时,由于田块面积较大,呼喊鸭非常吃力,可采用声乐喇叭驯化,驯化熟练后,只要音乐一放,鸭便迅速向饲喂处集中,要坚持每天晚上都将鸭子集中到避难所。如果不进行驯化,等到水稻抽穗想将鸭子赶出稻田是非常难的,否则将造成鸭子吃稻穗而减产。

6、水稻田避免施肥和打药。稻鸭花生模式一般情况下水稻不易受病虫害为害。如需要采药或施肥,要将鸭子集中到避难所,防止产生药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