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長蔡元培去世時,欠下千元藥費,卻留下這兩句遺言!

北大校長蔡元培去世時,欠下千元藥費,卻留下這兩句遺言!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是蔡元培被任命為北大校長時撂下一句話!


1

1868年出生的蔡元培,7歲中秀才,22歲中舉人,24歲中進士,26歲成為翰林院編修,堪稱少年得志。

北大校長蔡元培去世時,欠下千元藥費,卻留下這兩句遺言!

王頌蔚:我這弟子是匹傲嬌的千里馬

1904年,蔡元培在上海組織建立了光復會。

1912年1月,中華民國成立。

受孫中山之邀,蔡元培出任民國教育總長。

他擔任教育總長時,教育部連他就三人:總長、次長和秘書。

而且堂堂教育部,還是借了兩間房屋辦公。

如此教育總長,真是曠了古絕了今。

不久,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果實。

蔡元培不願與獨裁者合作,憤而辭職。

袁世凱說:“我代四萬萬人堅留總長。”

但蔡元培去意已決,毫不客氣:

“元培亦以四萬萬人之代表而辭職。”

這一句回答,是何等的膽大包天,還讓袁世凱下不來臺。

北大校長蔡元培去世時,欠下千元藥費,卻留下這兩句遺言!

1916年9月,教育總長範源濂的急電驚破了蔡元培在法國的寧靜時光,

袁世凱病逝,黎元洪繼任大總統;範源濂盛邀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

“國事漸平,教育宜急,現以首都最高學府,尤賴大賢主宰”

這不是美差,而是挑戰!

在他之前,北大已走馬燈似的換了四任校長,個個是俊傑英才,包括嚴復、章士釗、何燏時、胡仁源,皆何等人物!但最後都灰頭土臉地被“趕出”了北大。

北大校長蔡元培去世時,欠下千元藥費,卻留下這兩句遺言!

▲ 1916年12月26日,大總統黎元洪親自頒佈委任狀,任命蔡元培為北大校長。

當時的北大烏煙瘴氣,歪風橫行,被戲稱為“官僚養成所”!

學生:不務正業,整天打牌喝酒逛窯子,混文憑撈官位

老師:不學無術,講課敷衍、無心學術、師德敗壞;有錢的老師學生經常流連於花街柳巷“八大胡同”。

面對好友勸阻,蔡元培道謝後說了一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2

1917年1月4日,中國教育史上最重要的一天,北大校工們排隊在門口恭敬等候新校長。

蔡元培從車上下來,眾人紛紛行禮,只見他一反歷任校長的目中無人,脫下禮帽,鄭重地向校工們回鞠一躬。

校工和學生都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以前的校長,個個都是老爺氣派,還沒有哪一個這樣平易近人。

這一躬不但徹底改變了北大,也就此拉開了中國現代大學之帷幕。

北大校長蔡元培去世時,欠下千元藥費,卻留下這兩句遺言!

▲ 北大紅樓

開學典禮上,他向學員們傳達了那一年北大要遵守的三條原則,“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

所謂“宗旨”,自然是指將北大真正變成治學的場所,其中之關鍵便是招兵買馬,如他後來所總結的“廣延積學與熱心的教員,認真教授,以提起學生研究學問的興會”。

北京深冬的上午9點,還是叫人凍得喘不過氣的鐘點。蔡元培從東城東堂子衚衕的住所早早趕到前門外,“道貌溫言,令人起敬”,汪稱讚其“吾國之唯一人物也”。

蔡元培直截了當對他說:“來北京吧,我請你當北大文科系長”

北大校長蔡元培去世時,欠下千元藥費,卻留下這兩句遺言!

▲ 蔡元培與陳獨秀。

陳獨秀在上海辦《新青年》辦得風生水起,自然看不上北大這個“臭蟲窠”!

在此之後,蔡元培又幾次登門,有時候來得太早,陳獨秀還沒起床,年近五旬的蔡元培便叫人不要打擾,自己搬只板凳坐在房門口等候,頗有“三顧茅廬”的風範。

半月後,陳獨秀終於被打動:“那我留下來吧!但是我沒有學位頭銜”

要說服教育部同意,不是一樁易事。

蔡元培竟然膽大包天:為陳獨秀編造了“東京日本大學畢業”的假學歷和“曾任安徽高等學校校長”的假履歷。

陳獨秀這才得以“妥妥地”進了北大。此後,《新青年》遷至北京,北大由此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核心。

北大校長蔡元培去世時,欠下千元藥費,卻留下這兩句遺言!

為了貫徹“思想自由,兼容幷包”,

蔡元培對教授的選聘可謂是不拘一格:

只要有真才實學,不在乎政治立場、資歷和年齡

破格聘請還沒上大學的梁漱溟為印度哲學講師

只因為賞識他發表的一篇關於佛學的論文

所以當時的北大可謂群星璀璨、百家爭鳴

有陳獨秀、胡適、錢玄同等思想激進的分子

有留著辮子的前清遺老辜鴻銘、國學大師劉師培

亦有“除了替釋迦、孔子發揮外,不做旁事”的梁漱溟

北大校長蔡元培去世時,欠下千元藥費,卻留下這兩句遺言!

▲ 1918年,民國七年北大文科哲學門第二次畢業攝影。前排左二起分別為辜鴻銘、劉半農、馬敘倫、蔡元培、陳獨秀、梁漱溟,第二排左四為馮友蘭。

蔡元培對於北大期許:“囊括大典,網羅眾家”。

為達成這八個字,他又提出另外八個字:“兼容幷包,思想自由”。

據1918年年初統計,教員217人中90位教授,平均年齡才30歲。這樣富有活力的教師隊伍,一掃當初北大陳腐之氣。

無怪乎有人感嘆:“北大雖誕生於維新,但真正的北大,是在蔡元培先生到來之後才有的。”

北大校長蔡元培去世時,欠下千元藥費,卻留下這兩句遺言!

(從右到左:魯迅、蔡元培、宋慶齡、蕭伯納)

3

蔡元培一生的辭職就不下24次!他執掌北大十年,期間就請辭了八次!

1919年5月4日,在蔡元培上任快要一年半的時候,歷史上著名的“五四運動”爆發。

北大校長蔡元培去世時,欠下千元藥費,卻留下這兩句遺言!

▲ 1919年5月4日,來自北京十幾所高校的大約三千多名學生上街遊行,高喊“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懲辦賣國賊”、“誓死不承認和約”等口號,奔向使館區。

5月8日,在蔡元培和各個學校的校長多方交涉之下,32名被捕的學生被釋放了。但蔡似乎並不感到十分高興,向北大遞交了辭呈。許是真的非常失意吧,他第二天就離開了北京。

北大校長蔡元培去世時,欠下千元藥費,卻留下這兩句遺言!

1919年9月,回到北京復任之前,蔡元培致全國青年學生書,提出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口號。

回到學校後,蔡元培依然推崇“兼容幷包,任其自由競爭”。學生們經歷了五四運動,思想也更加活躍了,北大那時湧現出了許多學生團體。幾十個社團如雨後春筍般嘟嘟冒出。

靜坐會,“以為衛生進德之助”;

技擊會,“以強壯體格研究我國固有之尚武學術”;

體育會,“以強健身體活潑精神”;

雄辯會,“以闡發學理修飾辭令”;

…………

次月,胡適發表《大學開女禁的問題》,呼籲社會改革女子教育,蔡元培十分贊同。

1920年,蔡元培更是石破天驚——讓北大招收女生,開啟了中國大學教育男女同校之帷幕。

有人問:“兼收女生是新法,為何不先請教育部核准?”

蔡元培答:“教育部大學令,並無專收男生的規定。”

如此攬才之魄力,舍蔡元培其誰?

北大校長蔡元培去世時,欠下千元藥費,卻留下這兩句遺言!

▲ 北大歷史上最早的三位女生

“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這是蔡元培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北大校長蔡元培去世時,欠下千元藥費,卻留下這兩句遺言!

圖為1921年7月17日蔡元培(右十)在美國《少年中國晨報》社前與該報同仁合影

這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風格,在同一個地方交錯重疊的現象,在北大歷史上、甚至在中國歷史上都是空前絕後的。

正唯堅持與發揚“兼容幷包、思想自由”,北大人才方得以大師輩出,北大學術方得以碩果累累。

北大,遂成為全國新文化運動陣地和學術之中心。

此等功績,前無古人,後有來者乎?

4

一邊是學生們的政治訴求;一邊是他所堅持的大學真義;蔡元培的改革理想陷於激烈的紛爭中。

蔡元培一直在北大擔任校長,直到1923年。這一年,他因為不滿北洋政府教育總長彭允彝破壞法制,於是提出辭職,離京南下了。後再不願回到北大,因為那早已不是他理想中的北大!(政府保留了他的校長職位,校務多半由蔣夢麟代理

1927年,張作霖取消北大,將北大改名為“京師大學校”。蔡元培的校長名義這時才完全取消。同樣是在這一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秋天,蔡元培任職“中華民國大學院”院長(簡稱“大學院”),這是南京政府的學政最高官職。在這個官職上,

蔡元培開始了他的又一次、同時也是人生中最後一次的教育改革。

北大校長蔡元培去世時,欠下千元藥費,卻留下這兩句遺言!

▲ 蔡元培

5

1940年3月3日早晨,蔡元培起身剛走到浴室,忽然口吐鮮血跌倒在地,當場昏厥。

兩天後,醫治無效,溘然長逝。

照耀民國的學界的那盞明燈,熄滅了,永遠的熄滅了……

死後無一間屋、一寸土,還欠下了千餘元醫藥費

入殮時的衣衾棺木還是商務印書館的王雲五代籌的

不愧屋漏,不避刀俎,清貧得叫人落淚!

直到臨終前,他看到的,仍舊是民族被殺戮,國土遭淪喪,

無財物傍身,只留下兩句遺言:“科學救國,美育救國。”

北大校長蔡元培去世時,欠下千元藥費,卻留下這兩句遺言!

年輕時的蔡元培留德照。

出殯之,很多香港市民聞聲出來看熱鬧,遺憾的是,他們並不知道蔡元培是何許人。

美國學者杜威這樣評價蔡元培:“以校長身份,而能領導那所大學對一個民族、一個時代,起到轉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個。”

北大校長蔡元培去世時,欠下千元藥費,卻留下這兩句遺言!


諾大的中國,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大學雖已遍天下,世間也再無蔡元培!

北大校長蔡元培去世時,欠下千元藥費,卻留下這兩句遺言!

蔡元培北大辦公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