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你时间最久的一本书是什么?

铜雀台前燕


《新华字典》应是最久的一本书。还有一些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书籍,比如《毛主席语录》,曾经那个时代的人,几乎都要做到书不离身,身不离书。



还有《毛泽东选集》,也是书柜里收藏保存最久,反复阅读次数最多的书籍之一。而《雷锋日记》是参军入伍后,经常学习和喜欢阅读的书,并且成了自已写日记的启蒙”老师”,因为这本书,才让我养成了长期坚持写日记的习惯,也因此受益良多。《唐诗三百首》也是我喜欢的书。军旅生涯里,模仿创作过不少格律诗词,散落在发黄的日记里,闲暇之余,翻看一下,也会勾起一段美好的回忆。


东海怀东


陪伴自己最久的书很多,但如果非要说出一本,那非《汉语小词典》莫属。
那是初中时一个要好的同学送给我的,刚得到它时,爱不释手。

因为它不仅可以查字,更有好词。

为此,我专门订了一个本子,专抄好词句,动力强大。

这本词典一直伴我左右,至今还在我的床头,随时翻阅。

它的边角早已磨出毛边,有些张页已翻坏,我都细心修补,继续为我服务,得心应手。

说点题外话,还有几本书陪伴日久。

第一,《三国演义》,已不知读过几遍。第二,《平凡的世界》,至少三遍以上。

这些都是好书,领悟颇多,受益匪浅。

读书,

就像与朋友对话,

时间可长可短,

可深入可浅出,

可平静可激烈,

久而久之,书之精华化作自己的智慧,总在电光火石之间启发你的灵感。


石门红叶满山谷


陪伴时间最长的应该是分阶段的。

小时候开始新华字典是陪伴时间最长的。

从小学一直到初中毕业。小学阶段主要是认识字、词,成语以及他们的意思,读音,注音标等。

初中阶段主要就是查生词,词组,成语(后买有成语词典),由于初中阶段古文逐渐增多,所以经常需要查字、词的意思,记得有段时间没事时就拿出新华字典,一页一页翻阅读,有时候随便翻,主要还是看字的意思和读音,还有一些小的典故,诗词等等,所以这个阶段新华词典陪伴时间最长。

接下来就是英汉词典陪伴时间最长。

学英语时间要晚一些,开始学习不久后就买了简明英汉词典,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换复杂一点的英汉词典,然后一直就陪伴着,直到后来的手机app,所以后面的阶段英汉词典陪伴的时间最长。

当然现在的学生们学习的资源很多很方便,各种纸质书籍,电子书籍应有尽有,电子版的由于联网,就词典来说,甚至比纸质词典的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方便,手机,平板等等都可以随身带,但是过去那个时代没有现在这么丰富。

资源越加多了,选择面就宽了,但是有利也有弊,有句诗"乱花渐欲迷人眼",资源多了,信息大爆炸,就有点迷惑了,有时候就有点猴子掰玉米,或者蜻蜓点水,反而不能深入,效果不佳。

如果要问陪伴时间最长的书,这和每个人的人生经历,职业,爱好,信仰等是有关的,不同人会有不同的。




雾湿枝头


本人有看书的习惯,但是书看的比较杂,可以说遇到什么看什么,只要开头能看得进去,基本都能坚持看完,有的也确实看不下去。

因为看过就放下了,没有哪本书一直陪伴。只是有的书过了许多年,心里还回味当时一头钻进去,饭都顾不上吃,从睁眼看到闭眼睡觉一动没动,一口气看完的那个看书劲头。随着自己年纪增长和看问题角度的变化,再想换一种心情重新来看,好像就没了当年那种如痴如醉了。

除了一本书,就是六祖坛经,传说毛主席都不离身边的唯一一本书,本人每次翻开都觉得心情畅快,天地广阔,只读几段就受益匪浅。

但是这本书也只是近三年才开始看,也不算陪伴太久。其他的书最多两遍,有的一遍还没看完就换下一书了。



茶入真知


从时间定义上说,伴随我比较久远得书籍不只一本。再由嗜好成癖而论,若按提问者”最久”之意回答,牵强附会大致入下:

1.《启明辞林》(民国一九二九年三月初版;一九三一年一月三版,即1942年)共1140页;加附录65页,总计为1205页。这本77年前的辞典”词汇”内容相当丰富。譬如,上个世纪六零年”低标准”时期,除了口粮紧张,也缺汽油,各地公交车有的改为”木碳汽车”。车尾加装类似”立式茶炉”的圆形发汽炉,烧木碳使其化为汽体,效果和汽油相似;动力不足时,司机须停车手摇鼔风机助燃。人们称奇!不知何人所创?众说纷纭……然而,该词典早有词语释义,原来我国的“木碳汽车”,是1939年陇海铁路工程师汤仲明发明的。又如”可可”,经冬不凋的乔木,果实研成细末,可做饮料;和了糖就是巧克力(朱古力)。再如”人种”,不是眼下有些人认为的四种。而是五种!黄、白、黑、棕、红(略去前三,表述后两种:棕种,马来半岛、群岛、马达加斯加岛、印度等南亚各国;红种,加拿大、墨西哥、南美中部三地土著。)在网络回答问题时,往往把“红种”人给漏掉了!

2.《ENGLISH WITHOUT MASTER》自修商业英文会话(1937年),虽然过时、老套,语句、语法与当下书籍有差异。但八十年前的旧物,却是那时的付梓出售新版上市之书。

3.《商务应用尺牍》(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该书用正楷和草书,描述了商贾经商函件沟通事宜、尊重、客气有加!文温尔雅。商人拨弄算盘珠(犹如眼下的袖珍计算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离不开珠算口诀。既使人懂得了业务技能及待人接物之道;又同时观赏到两种”正、草”书法。实乃一举两得,举一反三。

4.除了上述几本久远年代之物(皆为父辈遗留;绝非文化市场或地摊淘来旧物)。自六十年代初中期至今,也选购过一些图书,如《鲁迅文集》、《简明中外历史辞典》、《名人轶事六OO篇》《中共党史事件人物录》……都是跟随我至少35年~55年前的”不止一本”的藏书。故”最久的”,大有数学中”绝对值”的意味?对极端、绝对、唯一,我大抵不能苟同。如同广告语——毕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心中默想,题主使用”最、最、最……”之类的各种提问,以”休矣”为宜?更好的东西,岂会仅有一物一件?也有同时采购”两三本”好书的呀!所以,陪伴我”最久远”之书,的确不是一本;而是多本。

图示:《启明辞林》、《商务应用尺牍》、《自修商业英文会话》及封面。






可月


陪伴你时间最久的是什么书?

陪伴时间最久的是新华字典。有三种查法,一种四角编码、二种拼音字母、还有第三种是偏傍部首查法。

笔者从小都用第三种,简单粗暴,学拼音后,二种皆用,第一种麻烦,视而不见。现在还在书箱里存着。

还有就是《毛泽东选集》也是很久了,从人人学《毛选》时期买的,也不记得是那年了,一直珍藏着,遇6月6晒书都要拿出来晒晒。还有《红楼梦》一套,《西游记》,《水浒传》,《易经》等等。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诗词散文古文化


它陪伴我很久,但是我却不知道它的名字。

它是我在小时候偶然捡到的一本书,我至今不知道书名,因为前边撕了23页,后边撕了不知多少页。

书的内容是讲诗词格律,有许多例子,并有鉴赏文字。

我迷上了那本不知名的书,从小学就开始写格律诗词,直到今天。

感谢丢书的那位朋友,你无意间启蒙了一颗诗心!

我想,诗心或来自先天,也许我前世也是爱诗的人吧,只是被这书唤醒过去的爱好而已,后来因此作“竹棍”一诗纪念此缘:

旧日清高优雅姿,江湖沦落复谁知,若能凿窍成箫管,一曲风流可入诗


傆神


69年下乡后,一位老人送我一本中华民国十九年出版的《聖賢格言》,至今已伴随我整整50年了,与它一起的就是《新华字典》,因为每天都看书,字典就放在枕边,遇有生字随时翻,已换过近十本了,其余还有《辞海》等工具书。


杨玉贵841


《黄帝内经》。已经第三遍了,终于读懂了一些东西。


下乾上离


我手头陪伴我的一本书,它就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它是一九九八年的修订本,陪伴我近二十年了,从中获取了知识,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