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舞《唐詩逸舞》:唐詩中起舞,穿越回你專屬的唐朝

組舞《唐詩逸舞》:唐詩中起舞,穿越回你專屬的唐朝

文 / 劇評人 李輕侯

如果讓你回望唐朝,你會選取哪些典型?如果讓你記錄唐朝,又會以何種方式?

不可否認的是,“唐詩”是走進唐朝,繞不開的符號。

近日,欣賞了由中國歌劇舞劇院首席演員唐詩逸領舞的《唐詩逸舞》。

《唐詩逸舞》從現代人視角走進唐詩,用舞蹈肢體動作叩開唐朝的時光之門。隨著舞者的開合和音樂的律動,時光在他們的舉手投足間、一顰一笑間倒轉。唐朝,就在眼前。

唐朝詩歌燦若星海,詩歌的選取十分關鍵。《唐詩逸舞》由《春江花月夜》、《長恨歌》和《劍器行》三段舞構成。

這三段組舞的創新之處,在於並不拘泥古典舞的佈景和服飾,通過簡約大方的配色和投影,帶人擺脫已程式化的盛唐,探尋屬於自己的唐朝風韻和氣質。

春江花月夜:景、情、哲理的三位一體

《春江花月夜》作為張若虛孤篇氣絕全唐的佳作,當仁不讓。這首詩開了很多詩歌史的先河,是首次在一首詩中將景色、情感和人生哲理三者極為巧妙地融為一體的範本。

說實話,個人覺得意境大開大合的春江花月夜有些抽象,並不容易表現。

舞劇中,懸起的線條,舞動出如潮水般的脈脈律動,帶給人春江潮水的意境。

雖然詩中以春、江、花、月、夜和人這些主題詞錯落重疊,有張有弛地幻化,讓人去感受月夜的佳境,人生的思考和探尋,離人的相思。

但終歸,全詩“月”是毫無爭議的第一主角,月亮從共潮生,到月上中天,再到落月搖情。無論是寫勾勒清明澄澈的春江月夜意境,還是對月生髮“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慨嘆,還是依託明月遙寄卻不得的相思之情,月亮貫穿始終。

所以從這舞蹈一開始,我就在從佈景和舞蹈中尋找這隻為關鍵的“月亮元素”。

這一段舞只用到了五人。的確,對於春江花月夜這樣一個靜謐的主題,人多才是不應該的。

由於佈景十分簡潔,並沒有體現出月亮。隨著舞者的輕盈曼舞,月亮驀然間通過光效呈現出,一輪鵝黃色的月亮充滿了大幕中央,

隨著舞者位置的變化,人影也投到了月亮上,有種與月共舞、與月傾訴、與月對話的效果

第二次出現月亮,五位舞者的人影次第投在了明月之上。最終,一名舞者衝到臺前來,營造出舞者從月亮中衝向觀眾席的感覺,最終人影覆蓋住了整個屏幕,一切歸於平靜。從某個角度,也可以想象為在月亮中的舞者(人影)就是“乘月者”——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其間,還有一處,我覺得是通過舞者肢體動作展現月亮,幾位舞者用臂膀連接撐出了一輪圓月。

組舞《唐詩逸舞》:唐詩中起舞,穿越回你專屬的唐朝

長恨歌:若無長恨,何以成傳奇?

“天長地久有時盡 ,此恨綿綿無絕期”。

長恨歌這一篇章中,由於有故事可循,表達起來更有劇情一些。

木棍成了主要道具,簡潔貫穿始終,道具幻化多用,也是這一篇章有趣的點。

奴僕以棍為竿,以紗為帳,唐明皇在他們的簇擁中發現了楊玉環。

楊玉環走入帳中,突然紗帳從趕頂掉落在楊玉環身上,成了她華貴的紗裙,表明獲得帝王的寵幸。

四名舞者分持一根木棍,圍起來了一個方框,唐明皇和楊貴妃的美好愛情生活在木方框中舞動開來,熱烈的情愫漫溢。

此處,木棍圍成了四方形的圍欄,在我看來可理解成“歷史的圍欄”,這對舉世矚目的情侶、這段傳奇般的愛戀,雖然貴為帝王愛情,卻依然要被歷史框住。

中國人講究“無規矩,不成方圓”。

突然,兩人熾熱的愛戀衝出了這木棍的四方圍城,兩人開始自由奔放的雙人舞,舞得澎湃、熱烈、飽含深情。

組舞《唐詩逸舞》:唐詩中起舞,穿越回你專屬的唐朝

但衝出規矩的愛情,必然好景不長。經歷短暫的狂熱的愛情後,兩人被兩組舞者用木棍分開、隔離和駕馭著,唐明皇和楊貴妃,都衝不出各自的圍欄。

舞步變化間,其他四名舞者用木棍敲打地面,營造出警鐘和最後通牒的效果,這是歷史的分岔口,這是帝王的抉擇。

唐明皇在抉擇的倒計時面前,舞得緩慢、頭痛欲裂;楊貴妃在舞臺中央兀自空轉,表現出面對未來的迷茫,看不到出路。身在人手,此刻的她,似乎第一次如此深切地感受到,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轉向。

最終,幾人用木棍交錯著架在她的脖頸間,這是命運的枷鎖。帝王為她加了最後一根枷鎖,落寞抱憾離去。

被四根木棍交錯扼住生命咽喉的楊玉環,掙扎了片刻,最終倒地。

此處,原本地面白色光斑泠泠,突然出現了紅色的光做對比,放佛是血泊一般,放佛是愛中的血恨和犧牲。

佳人去後空餘恨,是唐玄宗對她的深切思念。躺倒在舞臺中央的楊玉環,由舞者用竹竿在她身上支出了三角形,這是愛情的墳墓。舞臺兩側,一人獨舞木棍,另一對舞者演繹著情侶曾經的愛戀和纏綿。這是愛情和規則的較量,這是愛情在歷史圍城面前的無力感。

最終,年脈的唐明皇再次出現,懷念和祭奠著這逝去的愛。

劍器行:武舞憶崢嶸,干戈四周星

先說《劍器行》該詩,是杜甫詠歎盛唐時期精擅劍舞的公孫大娘的長詩。詩人寫此詩年已55歲,詩中借幾十年前觀看玄宗開元年間著名舞蹈家公孫大娘舞劍器的回憶,傾述了飽經憂患,卻仍滯留異鄉,難耐今昔興衰對比之感。

劍器行中,戰鼓聲、簫聲、胡笳聲,營造出了戰舞的氛圍。

組舞《唐詩逸舞》:唐詩中起舞,穿越回你專屬的唐朝

由於這是武舞,所以舞者的舞蹈中,有著很多幻化自武術的動作,充滿剛氣和硬氣,獨舞大開大合。

前半段,從一人舞劍,一人武術的相映和配合,到六名舞者的群舞。

這一篇章,整體色調簡約大氣渾然,服飾上,六人均為黑色紗褲,領舞唐詩逸上穿暗紫色上衣,男生上身赤膊,另外兩名女舞者著肉色上衣。

光效由黑暗變滿場白光,整體色調十分素,是黑與白的經典色搭配。

組舞《唐詩逸舞》:唐詩中起舞,穿越回你專屬的唐朝

下半段,舞者變換服飾,以水袖代劍,次第舞著水袖出場。黑色水袖舞動時,呼呼作響地生風。

當唐詩逸開始獨舞水袖時,舞臺背景色變成了殷紅色的暈染效果。她舞動著黑色的水袖,在紅與黑的強烈對比下,舞出金戈鐵馬沙場的殘酷,舞出“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的蕩氣迴腸。

獨舞過後,群舞黑色水袖時,背景返歸白色,黑與白的對比,仿若經過了慘烈的廝殺階段。

接著,白色背景變暗,人物投影在後方幕布上,由於燈光巧妙地設置,光束從兩個方向打來,舞者經過一個點位,會呈現出“一人三舞”的效果,真人舞者和後方屏幕上兩個人影共同舞出很美妙的效果。

最後,主角唐詩逸再次從容出現,踱步。此時,背景再次變紅,這紅是大紅,是鮮紅,並且非暈染的效果,對比地上的白色,衝突感極強。

主角應聲倒地,這時舞臺色彩效果翻轉和對調,由紅幕白地,變成了白幕紅地,符合主人公倒在紅色血泊中的效果。

繼而,戰爭結束、沙場落幕般地,轉而進入一片深深的黑暗。

看過了《春江花月夜》對人生的思考和探尋,走過了《長恨歌》的愛恨情仇,經歷了《劍器行》的蕩氣迴腸。

尾聲配樂迅速從《劍器行》的壯烈雄渾的氣勢中,轉變成了抒情,一切歸於平靜,舞者們以優雅的舞步再次登場,影子投在身後的幕布上,最終第二次運用了表現手法落幕,畫上這場夢迴唐朝的句點——舞者衝向前臺,人影充滿屏幕的光亮,陷入黑暗,歸於沉寂。

唐詩逸的歌聲響起,讓這場組舞,產生了餘韻猶存、餘音繞樑的效果——

風雨帶走黑夜,青草滴露水。大家一起來稱讚,生活多麼美。我的生活和希望,總是相違背。我和你是河兩岸,永隔一江水。

波浪追逐波浪,寒鴉一對對。姑娘人人有夥伴,誰和我相配。等待等待再等待,心兒已等碎。我和你是河兩岸,永隔一江水。

組舞《唐詩逸舞》:唐詩中起舞,穿越回你專屬的唐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