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独处是一种能力,你是否认同?

嫌仁


我就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根据我的体会,我想说:独处,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的清欢。独处,是一种门槛很高的能力,独处是一个人修行得来的清欢。我最喜欢一句话: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独处是一个人的狂欢。为什么我喜欢这句话?因为我独处的时候,端着一杯清茶,看窗外万家灯火,头脑里就像烟花一样,再月亮的清辉里“狂欢”。

我以前从事“热线”工作,就是那种需要八面玲珑、能说会道、热热闹闹、善于交际的办公室主任。其实,我并不喜欢这个角色,一方面是工作需要热闹,一方面是内心需要安静,令我人格分裂,身心疲惫。后来,我辞职了,换了一个工作,同时喜欢上了自媒体,白天认真工作,下班安静独处,写写画画,与自己对话,与网友对话,正如我现在在回答问题,好像与一些老朋友聊天,键盘上的敲敲打打,好像又在自说自话。内心中很充实,很快乐,很清欢,如果用思想上的狂欢形容,我也是乐意接受的。

我从自己的体验出发,认为独处真的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能力,如果没有一定的阅历和修炼,其实很难做到独处,充其量只是做到了“逃避”式孤独。独处,不但是一种自我选择,更是一种自我把持的能力。这个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对人生有深刻的认知。

独处的人,首先是有阅历、有经历、有修炼的人。他们独处也是看透世态炎凉、悲欢离合的结果。闯荡职场江湖多年,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很多事都看透了,熙熙攘攘皆为利来,是是非非都是为了利益。所谓人脉,都是利益交换和资源串换。朋友可以为利益背后插刀。同事可以为自己利益给同事挖坑,上司可以为自己利益坑害下属。你看透了这些,独处有时候就是幸福的。

第二个方面,拥有强大的自信和坚强。

独处的人,其次要拥有自信。他们不需要别人认可,不需要刷存在感,不需要活在别人的目光里。他们内心充实,精神世界里不空虚。不像有些人,不活在人堆里就害怕,害怕孤独,害怕寂寞,还是源于内心不自信、不坚强。能够独处的人,很坚强,他们能承受夜里的清冷,能承受寂寞的孤寂,并且把这些当作一种享受。

第三个方面,拥有扎实的经济和学识水平。

独处的人,正如隐居的人,可以独立生存。有些人只能活在别人的照顾里,自己一个人就活不好。独处的人,一般拥有扎实的经济基础,在事业上拥有了一定地位,要学识上有一定的水平。独处的时候,有生活保障,可以用学识当精神食粮,在书本中,在大自然里,与世界对话。这种对话能力,一般人还不能具备。

第四个方面,思想高远,境界深远。

独处的人,思想深度超过旁边的人,不是指个头,也不是指职位,而是他们的思想和境界,已经像鹤立鸡群一样。正如一个九段和一个业余爱好者一样,思想不在一个层次上,怎么对话?与其费劲地交流,不如自己独立思考。有些层次比较高的人,比如企业家,他们也喜欢独处,有的喜欢读书写作,有的喜欢爬山,有的喜欢跑步,他们在独处的时候,只是为了静静地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在观察这个世界。

总之,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所以需要独处,就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把新的认知放在内在记忆中,经过自己的一系列整合,让自我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的系统。所以,独处是一种能力,就是拥有一种自足的内心世界,可以与外部世界对话。


职场火锅


举四只手认同,像我这样的资深宅女,只有和人比独处才能得到两枚赞。


我的独处是被动习得。自从我妈生了我弟弟,出去和小朋友玩的机会就被剥夺了,每天放学要赶紧回家看孩子。就这样,我从10岁开始就失去了和世界的接触机会,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放学回家。

结婚后,我婆婆怕我出去和人说她坏话,每天盯梢,我跟谁待会她都去打扰,时间长了没人敢搭理我了。

这就是我悲催的童年和青年。现在,甩掉了那个老太太的盯梢,一切都回不去了, 我开始和世界格格不入。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和朋友相处,不知道怎样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


我喜欢在网络上,看自己喜欢的文章,追自己喜欢的《越狱》,越来越怕被别人打扰。 这里是我的一方天地,不会被伤害,不会有人指责盯梢。


你又成功勾起我的伤心事了,心口有点痛,虽然不能把她怎么样,但我一辈子不会原谅她。就酱


飞扬龙炫风


独处确实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关乎能否生存下去的一种能力。

现在很多农二代通过读书或者其他渠道在城里成家立业,但却能力有限,不能将农村的父母接到身边,自己也无法常回家看看。

在结婚生子后,又只能请自己的老母亲来照看孩子,这样就会让爷爷或者姥爷独自在老家生活。独处能力好的人,可能觉得终于没人叨叨自己了,把小日子过得滋滋润润。但是独处能力不好的人可能就会得病,甚至很快就会孤独致死。

我身边真实的例子:一个五十多岁的爷爷在老伴进城照看孙子八个月后就得病身故了。听邻居说爷爷每天都不做饭,饿了就买凉菜喝酒,晚上看着电视睡觉,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关上电视。还经常向人哭诉,说儿子不要他了,光把他妈接走,让他一个人在家受苦……

这位爷爷以前一直由老伴照顾,老伴的离开让他觉得自己被抛弃了,又不会做饭,也不想去学,就破罐子破摔,随便应付三餐。而经常向人哭诉,又导致周围的人慢慢远离他,最后自己越来越孤独,郁闷。不好的情绪和饮食最终夺走他的生命。

我们活在这世上,谁都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即使最亲密的爱人也不能可能永远在一起。所以我们需要具有与人相处的能力,也需要具备独处的能力。


Kid爱手工


独处是一种能力,它能够让人得到适当的放松,也能让人生变得通透澄明。独处是一种智慧,是一盏灯的光亮,也是一朵花的妩媚,既是一滴水的润甜,也是拼搏者的战衣。独处,让一切变得安静,安然,充满希望。



独处不是孤独,它是智者深思熟虑的静地,在那样的天空里,智慧的翅膀能够自由翱翔,可以飞到遥远的遥远,远方的远方!让智者不断的寻找到他所要的答案!

独处,又是灵魂的起舞……!在这样的舞台上,不需要🈶️观众,任你尽情的释放,舒展,畅想,舞出人生的精彩,舞出对未来的渴望!然后,带上你的执着,微笑着越走越坚强!

独处,是一种能力,它远离喧嚣,让心在浮浮沉沉🀄️沉淀,自醒,感悟,升华!从此,看山,山🈶️色,听水,水🈶️声!





独处,是一款爱的华袍,拥着你的孤独给予安慰,捧着你的失落用暖暖的风吹,裹着你的寂寞感受温暖,点缀你的人生,更美!

独处的时光里,弹琴,赏月,吟诗,作画,美了,美了,醉了,醉了!


朗月清泉


独处确实是种能力。独处在中国文字里又有很多意思,下面我讲几种主要的:

一是高处独处。这里讲的高处是指处的地位高,也就是有权势的人。所谓高处不胜寒。地位越高的人,越孤独。过去的皇帝王上都是自称孤家寡人,虽是自谦,但是事实。在当今的社会中,不论是政府、军队、企事业单位和各种团体,都有身处高位的领导者。一个领导者如何身处高位而不跌下来肯定是需要能力。我想主要是三种能力。一种能力是用权能力。能不能掌好权是门很深的学问。用权要合理,要能集中权利,不然部下都调不动。又不能独断专行,不然部下没有积极性。要建立合理的权利架构,既要能当好领头羊,又能让部下独挡一面。第二种能力是用钱能力。钱要用得合理,才能产生效益。也要能合理分配钱财,要能调动起部下的积极性,又不能让部下产生惰性。更不能独吞,那样会让部下离心离队,真正成为孤家寡人。第三种能力是用人能力。要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位置。唯才是举,不要用人唯亲。要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建立起高效团结的管理团队。

二是暗处独处。这里讲的暗处就是讲背离人群的地方。暗处独处主要是要有自制能力,也就是要慎独。有的官员在人前冠冕堂皇正人君子,背地里却是阴险狡诈男盗女娼。有的明星在粉丝面前形象高大正直,不是帅哥就是玉女,背地里偷税漏税,劈腿当小三私生活混乱,甚至嫖娼吸毒,五毒俱全。有的企业家在聚光灯前是成功人士慈善家,背地里坑蒙拐骗无恶不作。慎独就是要在人前做得好,人后也要克制自己坏的欲望,表里如一,不欺暗室。

三是远处独处。远处就是远离亲人朋友和熟悉的环境,或者远离人群地处偏僻。这主要是要有适应环境独立生存的能力。及时熟悉陌生或者偏僻的环境,并且适应和融入环境。要能克服孤独,要有独立生存的能力,甚至是在恶劣环境中独立生存的能力。特别是年轻人,不能当妈宝,离开父母就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

四是深处独处。深处就是指心灵深处。人的心灵是最不可捉摸的。人与人的不同,最大的就是各自的心灵不同。每个心灵都是不一样的,也可以说是孤独的。每个人既要有自己坚守的东西,又不能离群索居。远大的理想,高尚的品格,良好的修养,为人的准则这些都是要坚守的。同时人是群居性的,所以要有好的为人处事的能力。不要混身是刺,不易与人相处,要能与人与环境好好相处。

如上所说,独处确实是种能力。


罗白丁000000000


独处是一种能力,我认同。

独处是一种身心暂时的自我调整,更是培养独立人格的方法,也是让自己练习处事冷静、宠辱不惊的途径。

独处不是孤独、也不是孤僻,是成才的必经之路。

独处时可以静静的思考,可以回归真实的自我,让自己的身心放松。

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都会遇见让自己高兴或者沮丧的事,独处的时候就是在成长。

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享受独处的时光,在独处中让自己的伤口愈合、让自己精神抖擞的整装待发。

在独处中让自己逐渐的走向成熟,在生活中越发自信,在独处中变得优秀、变得坚强。

独处几乎是我们都有过的经历,人生的路是漫长的,没有谁会陪伴着我们一直走下去。

有时我们必须离开父母独自求学、出去工作、出去闯荡、所以要试着学会享受独处,每一次孤独的旅行都是又一次新的启航。

独处是在孤独中练习成长,在独处中变得成熟,学会独自承担生活的苦,也享受生命中带来的美好。

独处让我学会了思考,让我不断的总结自己半世的得失,我明白了:独处一定要守住心,守住心的人才不会犯更多的错误。


玉芳话情感


谢谢,我从个人的看法说说。毛爷爷曾经说过,越孤独的人越卓越。这话相当有水平,一般人不可能在一个人,同一个环境下安静的待下去,不信可以试试一天,十天,100天?

可惜,我做到了。我相信很多人也跟我一样,不害怕孤独就害怕嘈杂。人多是非多,必要的不必要的一大堆,你得陪着,你的笑脸对待,把自己的心事放在心里。

而往往一个人更是需要一种定力,不乱想,不羡慕,不分心,做好眼前的事情。一本书,一壶茶,一个人,思远思故多好,也没有人打扰。

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一般人在一个没人的地方肯定会无聊,这就需要看你心里装多少货,货少则急,货多则安。

经历过蹉跎后,更多人喜欢安静的独处,心境。


美得呱呱叫


赞同!!独处能思,相处随众;宁静是世界的本质,喧闹是人造的假象;独处≠孤僻。只有乐于独处的人,才懂得在静寂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从平凡中看到独特,从麻乱中理出头绪。独处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独处虽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纷扰,远离了无效社交,一个人安静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心才能静下来,回归真实的自我;

人只有在独处之时,方能拨开迷雾,心灵游于物外,与天地精神往来,看清生命的真相。独处,也是一种高远的人生境界;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我想,这样的境界,唯有独处时才能抵达;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心静了,寂寞也是一种美…………











汕头神马都是浮云


我非常认同一个观点,并且有一句话对我感触特别深: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可是很多人并不会真正的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反而认为独处是一种特别烦躁的事情,容易把人逼疯。

这种人其实主要的原因就是生活当中太过于浮躁,特别喜欢追求热闹的场面,最终慢慢的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想想也真的是一种悲哀啊。

为什么说独处是一种能力呢?因为独处是一个人,自己与自己之间的对话,能够在平常的时候好好的反思自己。

一个人对谁最诚实呢?当然是对自己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一个人独处的过程当中,可以问自己很多更加深入的问题,能够让自己更加理性的分析,曾经没有认真分析的事情。

在分析的过程当中,重新找到之前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不断的增删改查,不断的完善自我。

而反观那些不喜欢独处的人呢,很多人慢慢的会变得更加的浮躁,沉不下心来,而现在在这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在人人都想讲究所谓效率的时代里,这些人反而会更容易的迷失,欲速则不达则是对他们最忠诚的警告。

因此独处是一种能力,并且它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掌握的能力,它需要你能够耐得住寂寞,他需要你真正的能够吾日三省吾身。


夜泊痕


如果说独处是一种能力,倒不如说独处是一种心境,有的是情愿为之,有的却是无可奈何。其实,独处有两种情况:

一,主动的独处,又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性格内向者,从小喜欢静,不喜欢喧闹,而喜欢独处,这些人多见于书画爱好者、国学研习者等;二是心灵修行者,从小不爱世间繁杂,一心向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无论是修道、还是念佛,也无论是出家、还是居士,均属于此类;三是看破红尘者,起初风风火火,为功名利禄打拼半生,或功成名就,或封无果而终,到头来却觉得一切都没有多少意义而看破红尘,从此要么归隐南山,要么遁入空门,过起了不问世事的生活。

二、被动的独处。主要是没有自理能力,不得不独处,比如失独老人,因病丧失行动能力的病人等。

因此,从狭义上讲独处是一种能力,毕竟独处也得生存,岂不知那些在终南山修行的隐士此前多是腰缠万贯的富绅。但对于被动独处的人,则不是能力的问题,那是痛苦的煎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