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會厭學?

冬天裡的那縷陽光


近十多年的家庭教育實踐工作,我經常都在和厭學的孩子打交道,對每一個孩子厭學的成因,都不得不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去考慮,因為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土壤,孩子的心靈滋養靠父愛母愛來提供。學校則是孩子獲得知識,接管正面管教的不二場所。而社會風氣影響,尤其是負面的影響如同霧霾一樣汙染著孩子們的心靈。

對於孩子們厭學的現象,既有共性的原因,也會因家庭各狀況的不同而有差異性,下面我從共性和差異性兩方面展開分析。

一、孩子們厭學的共性因素

1、家長過度關注應試教育,輕視家庭教育。

我們都知道凡事過猶不及的道理,當家長從孩子出生後,就開始圍繞孩子的學業做充分準備時,從那時起就已經把孩子綁架在應試教育的戰國之上,結果從幼兒期的早教,到興趣班的選報,再到小學階段的課外興趣班和輔導班,可謂是傾其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可是細看看,有多少時間和精力花在家庭教育本身上面呢?

2、家長自身育兒素質較差,錯誤育兒觀念和方法成了厭學的推手。

在我接觸的所有厭學問題的案例中,幾乎沒有一位家長家庭教育素質是及格的。家長們常常是對孩子非打既罵,試圖用強制手段讓孩子們去上學,去完成課外作業。結果在這種強迫之下,孩子們發現學習是非常不開心的事,也不可能從中得到學習的快樂感。更為可怕的是,有些家長成了學校教師的提線木偶,不管對與不對,都把壓力傾洩在孩子身上。試想,一個孩子從小學就每天寫作業到很晚,惡性循環之下,能不厭學嗎?

3、學校教師素質參差不齊,對德育不重視,喜優厭差,讓成績不好的孩子倍加失落。

很多孩子在家裡得不到好習慣培養,到了學校課堂上自控力會很差,上課不注意聽講,小動作較多,課堂聽課效率較差,動不動就會被老師當堂批評,次數多了,就會讓學生認為老師不喜歡自己,內心就會反感老師,既而反感老師所教的這門課。當孩子在課堂上失去學習興趣時,自然不願意聽課,不願意做課堂練習,甚至是課外作業。所有的厭學的孩子,沒有一個不是多次受到老師的批評,甚至惡語相譏。

4、家裡隔代老人的溺愛,成了很多孩子被嬌寵之下不願意學習吃苦的重要因素。

在很多厭學家庭裡,我們都能看到老人的身影,老們大都過度溺愛孫輩,要什麼給什麼,不要的強塞給孩子。結果在過度給予的情況下,使很多孫輩習慣於過養尊處優的生活。越是溺愛,越是懶惰,這已經成了隔代教育問題的標誌。還有很多老人,對兒女正常管教孩子,橫加干涉,這就更導致孩子的成長出現管教失控現象。面對隔代教育的影響,很多年輕父母又狠不下心和老人分開生活,始終無法為孩子營造良性的成長環境。

5、社會上流傳畢業即失業的負面影響,已經漫延到小學高年級和中學。

在做厭學案例的過程中,曾有多個孩子對我講,我上學有什麼用,我爸爸我媽媽初中還沒有讀完呢,照樣掙大錢,我們家現在不一樣過的挺好的。還有的孩子講,經常聽大人們講,上個大學有什麼用,畢業了連個工作都找不到,現在不是流行沒文化的都是老闆以,高學歷的都是打工仔嗎?聽聽,這些孩子說的這些話,哪是他們年齡段所能說出來的?這皆是從大人們口中模仿來的。這樣的負面思想影響,孩子不厭學才怪。

二、孩子們厭惡現象的個性差異

1、學習目的不明確。

從幼兒園中班開始,很多孩子就已經有了家庭作業,在沒有能力完成作業的情況下,讓孩子們就硬著頭皮去寫,結合使很多孩子對寫作業過早產生畏難情緒。在引導孩子怎樣對待學習目的這塊,不少家長完全忽視,甚至也不知道怎樣去引導。結果就會讓孩子們對上學讀書產生了困惑感。而這個困惑感,每個厭學孩子又都不一樣。

2、學習能力各不相同。

凡是厭學的孩子,幾乎都是學習能力較弱,而學習能力又包涵著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書寫能力、記憶能力等。這些基本能力學校老師只能做少部分培養,絕大多數都要靠家長通過親子陪伴來完成,可是家長素質差自然就無力去培養孩子這些能力。當孩子處於上面共同的問題困擾中,同時又因父母培育能力差影響時,自然無法獲得良好成績。

3、網絡與遊戲的吸引。

隨著智能電子產品的不斷出現,很多孩子從小學階段就迷戀上手機和電腦遊戲,一但家長管理不當,很容易讓孩子們上癮。一邊是孩子對網遊戲的飢渴感,一邊是家長對孩子學習的強迫,兩者疊加起來就造成孩子厭惡學習。儘管有些家長會干涉孩子們用電子產品,但是並不能從根本上阻斷。結果就造成負強化,很多孩子就是因為玩遊戲,玩到初中就已經荒廢了學業,過早就輟學了。

4、沒有真正的閱讀空間和興趣。

很多厭學孩子從小就沒有課外閱讀的空間,導致孩子們只能從課本上學習知識,而這些知識遠遠滿足不了成長的需求。在缺乏家庭教育的情況下,再加上隔代教育的影響,使孩子心靈得不到滋養,認知和分辨力都普遍較差。可是很多家長卻把注意力始終緊緊盯在孩子學習之上,佔用大量的時間讓孩子無法獲得閱讀的快樂感。當學習沒有快樂感,又無自由玩耍的空間時,孩子就會把玩夾雜在學習之中,結果造成效率低下,步步跟不上教學節奏,直到有一天,完全跟不上進度,課上聽不懂,最後放棄努力。

5、缺乏良好生活與學習習慣培養,讓孩子們的情感道德無法提升。

縱觀那些學業成績優秀的孩子,往往在家都會有父母的耐心陪伴和教育,家庭裡有生活作息時間表,孩子每天生活節奏感非常強。到了什麼段該做什麼事,秩序井然,孩子在這種良好家庭生活秩序的節奏中,既能得到爸爸或媽媽的陪伴,又能有時間和小夥伴一起玩耍,還能靜下心來閱讀或課外學習。但是對於缺乏生活與學習習慣培養的孩子,則永遠生活秩序一團糟,家長每天像趕鴨子上架一樣,只為了讓孩子快點寫作業。結果在不斷髮生的親子矛盾中,孩子越來越厭惡學習。

三、怎樣解決孩子厭學問題

1、家長一定要靜下心來學習育兒知識。

我在做厭學問題孩子案例指導的過程中,每次都需要讓家長和孩子同步上課,從家長身上分析出問題,讓家長看到自己的問題,再讓孩子來確認是否屬實。當家長清楚自己的問題,並願意做改變時,我會鼓勵孩子去督促爸爸和媽媽學習。這樣一來,反而讓孩子承擔起了一定的責任和使命,只要信任孩子,願意接受孩子的監督,親子關係很容易得到積極的改善。而事實證明,只要家長願意學習,願意改變,就容易讓孩子看到爸爸媽媽和以前不一樣了。

2、改變家長過度關注孩子學習,忽略孩子心裡訴求的現狀。

在和孩子們聊天的過程中,我問一些孩子,你願意經常聽到父母讚美的話,還是願意每天被訓斥和責備呢?孩子張嘴就說,當然是願意被表揚嘍。瞧,孩子們多渴望父母肯定與表揚自己啊。再問孩子們,相比每天被盯著寫作業,你最願意做的事是什麼?孩子們大都說,我想讓爸爸和媽媽陪著我玩兒。瞧,孩子的心裡,並不是不願意學習,而是在學習之前,能夠得到爸爸媽媽的陪伴,放鬆地玩耍,而後再開心去學習。陪伴是讓孩子得到心理安全感的保證,然而很多家長做不到,因為他們心裡從來沒有重視過孩子的訴求。

3、家長面對孩子時多點微笑和寬容,少一些批評和強迫。

孩子們從小都願意講理,因為講理在很大程度是遵守規則的表現。可是很多厭學的孩子父母普遍不講理,也不懂什麼規則,只是認為我爹孃老子,你是我生我養的,你就必須要聽我的。當你每天冷冰冰的面孔,生硬的語氣面對孩子時,換位想想,你內心是什麼感受?很多厭學的孩子對我說,非常討厭爸爸媽媽每天說話語氣那麼難聽,非常不鼓勵他們動不動就批評我,甚至拿我和別人家孩子去比。恰是因為家長忽略了孩子內心最需要的柔軟,總是以剛性的冷漠面對孩子,才導致孩子想得到父母的愛成為了一種奢望。

4、制定家庭規則,讓每個人都講理,過有秩序的家庭生活。

如果想讓孩子內心秩序感得以構建,家長必須要重視家庭規則建設,因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你肯定懂。只是你是否願意做的問題。很多時候,是家長不按規矩出牌,並隨意給孩子立不平等的規則,只要求孩子遵守,自己卻成為規則的破壞者,才會讓孩子心有不服,隨意不遵守規則,不聽父母的管教。如果家長知道問題在這裡,請你一定要成為守規矩之人,只有這樣才能讓全家人在家庭規則面前人人平等。

5、降低對孩子學業成績的期望,不斷肯定與鼓勵孩子的努力。

孩子之所以放棄努力,是源於父母對自己學業成績的不斷失望。如果家長明白這點的話,你就需要重建自己的成績觀,降低對孩子的學業成績期望,把重心放在做好親子陪伴,親子閱讀,親子游戲中來,讓孩子心裡重建安全感。當孩子基本學習能力培養被提上日程後,孩子內心就會不斷充實,對生活的態度會發生悄然的變化。由原來的消極慢慢過度到積極。而家長必須要不斷肯定與鼓勵孩子的努力,才能讓孩子獲得上進的源源不斷的動力。說到這裡,你認為難嗎?如果說難,就難在你是否能下功夫重塑自己了。

結束語:花了這麼長篇幅寫下這些文字,我希望那些正在厭學的孩子父母能看到,如果你看到了,希望你能認真做對比閱讀和思考,從自己身上發現問題,並改正之。對於那些孩子還沒有厭學的父母,你也不妨從中找找自己的不足。如果大家都謙虛好學上進,我相信你一定能成為優秀父母,也一定能培養出優秀的兒女。因為這是我們的使命,是我們不容推辭的責任和義務。


寒石冷月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厭學?家長功不可沒!

曾經和一群小學低年級學生聊天,建議他們多閱讀各種書籍。孩子們一起發出崩潰的聲音:啊,沒時間!


我納悶地問:怎麼會沒時間?

孩子們七嘴八舌談著自己課堂之外的安排:平時完成學校的作業之後還要寫父母買的練習冊,做完所有作業就該睡覺了;週末各種補習班,有的半天需要參加兩個!

我問他們:這些補習班不是你們自己選擇的?

孩子們異口同聲:不是,都是他們幫我們選的,不同意不行!

我聽完內心五味雜陳。難怪這些孩子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他們長期被動補課、學習的感覺應該和我們被領導安排常年加班的感覺類似吧?


當學習變成一種被動的任務,學習的過程一直被監管,孩子的感受一直被忽視,可是每天忙碌的學習無法給自己帶來任何愉悅,結果卻永遠不能讓自己和父母滿意,孩子怎不厭學?


媽咪老師


孩子厭學原因多。

一、如今孩子在家不做家務、不做農活,不撿煤球,不暫時替父母做事,放假也是無所事事。他們的世界沒有任何事,比讀書寫作業更苦。最苦的差事,誰願意幹呢!

二、打遊戲、看卡通,瘋鬧玩樂,哪一件事不比讀書舒服快樂,逍遙自由?

三、嬌生慣養,平時不是家長帶孩子,是孩子帶家長,孩子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家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生氣明知孩子不對、寧可自己唉聲嘆氣也不制止。你家長都聽他的,他自然為所欲為!不任性,對不起家長的放縱啊!

四、即使有時挨批,可家裡總有人幫忙,攻擊對方。如此一來,孩子當然認為批評他的人錯了。

五、他是寶貝他怕誰!自己不學習大人除了不高興、又能把他怎麼樣?大人越生氣,他越高興,因為自己贏了大人,這比讀書有趣!

六、不讀書也沒懲罰,即使受懲罰也有人護著。還讀什麼書?還是一個孩子,得有愛心,不能讓孩子不高興,至於孩子長大一點了,管不了,家長還可以罵老師罵教育罵社會。

七、行行出狀元,讀書這狀元太累,當別的狀元,輕輕鬆鬆。反正電視、網絡指責嚴厲要求孩子讀書的事時,總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而從不說當別的狀元需要刻苦勤奮。其他三百五十九行的狀元正等著自己去當呢!還讀什麼書?

八、大人不是總是說家裡有錢,比張家多,比李家強,給孩子感覺是,好像家裡的錢永遠用不完似的,何必讀書?

孩子不好好學習,總之就是,嬌生慣養、心疼溺愛。不肯讓孩子吃虧吃苦。不吃苦中苦,當然也沒資格比別人優秀!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怨不得誰!

話說回來,部分孩子厭學也不完全是壞事。起碼可以讓願意學習的孩子輕鬆容易一點!


碧水青山0


許多人會說現在的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可有誰知道孩子的苦惱?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厭學,無外乎以下幾點原因:

一、被老師的題海戰術“淹沒”。

在學校經常聽到這樣的話“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老師的法寶。”現在的孩子升學壓力大,老師的壓力更大。因為哪一個老師不希望自己的教學成績出類拔萃?證明你能力的是什麼?就是學生的成績。因此,老師們會絞盡腦汁,來提高學習成績。他們在課堂上不捨得有絲毫放鬆,爭分奪秒為學生傳授知識。課堂上有作業,回到家還有作業。學生整天埋在書山中,快樂從何而來?

二、被家長的望子成龍“壓垮”。

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是全家人的希望,因此,每一位家長都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孩子一身疲憊回到家中,還要聽父母無休止的嘮叨,做完老師留下的作業後,還要做父母買的試卷。每天晚上昏昏沉沉,沒有了興趣和愛好。別說高中生,就連小學生也“壓力山大”。要不,為什麼有些孩子為了逃避學習而選擇了自殺?

讓我們真正為孩子的未來想想,老師留的作業要少而精,家長的嘮叨少一些,多陪陪孩子讀讀書,打打球,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小學徐老師


作為正在讀書的我,高中以前都很迷,不知道讀書的意義在哪裡,不知道為什麼分數這麼重要,不知道自己為誰在讀書。,還好後來找到了方向,擺正了心態,考上了大學。

首先呢,瞭解瞭解孩子厭學的原因,這個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的,從最簡單的來說孩子課程是否跟得上,有沒有偏科現象。如果有,那麼

第一,出現這種情況呢家長要了解並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真正的去了解孩子的學習進度,和孩子溝通,問其問題所在,問問孩子的意思,聽聽孩子的想法和意見,並且要尊重孩子提出的建議和要求,不要一概否定喔。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

第二,從學習環境上看,問問孩子對班主任及任課老師的看法,孩子別看是孩子,老師好不好,哪裡好和哪裡不好孩子是很能感受得到的,關心和關注孩子的內心活動,瞭解孩子的看法,並且也要多和老師溝通,研究一下孩子情緒的波動和成績的變化。

第三,家庭環境也是十分影響孩子的學習的,家庭和睦,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氛圍非常重要,孩子有家庭安全感就能放心的好好的去專注學習。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你不容易,不用轉發,點贊關注就好。謝謝!


雨兒說影視


我是教大育小,厭學問題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現在厭學的孩子越來越多,甚至開始出現低齡化的趨勢。接觸過最早的孩子,從年級開始就出現厭學的情緒。


孩子為什麼會厭學呢?

第一:整個社會對孩子的成績是焦慮的,大家都想起的好成績,拼命的逼孩子,拼命的壓孩子,每次考試孩子壓力拼命增加,平時也壓力重重,過重的壓力會導致孩子的厭煩的情緒。

第二:孩子的生活過於單調,除了學習就沒有別的。早上起床去學校,放學去託管班或者去補課,週末各種補習班個興趣班,還要做作業,孩子幾乎沒有什麼時間休息,長期下去,自然會產生厭學情緒,最終只會越來越嚴重。

第三:學習方法太單一:作業,刷題,死板枯燥,沒有辦法找到樂趣。

總之:孩子厭學多數是壓力問題,其實“退一步壓力減少很多,孩子的前景海闊天空。”

少補點課,給孩子多留點休閒娛樂的時間,多培養興趣愛好,多接觸生活,接觸大自然,多帶孩子運動,感受生活的美好,最終都會遷移到學習生活中,孩子遠離厭學,會給你一個大大的驚喜!


教大育小


生活條件好了,為什麼厭學的孩子多了?首先我們看到的正是現在的生活條件優越了,孩子無憂無慮,貪圖玩耍,有的甚至沉迷在玩手機打遊戲上面。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靠家長努力,不要過於嬌貫孩子,再富不能富孩子,讓孩子吃點苦,注意培養孩子愛讀書愛勞動的好習慣,取代壞習慣。

孩子厭學,更重要的就是學校老師的原因,那就是老師在課堂上沒有培養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只要抓好老師的教育培訓工作,只要老師全身心投入教書育人並提高教學藝術,調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厭學的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李歌162501755


厭學的孩子越來越多?似乎有這種感覺。但是這是和以前相比較而言的。形成這種感覺的原因有幾個:

1,以前整個社會和家庭對教育的重視度不如現在。

一個事物如果大家都不太關注地時候,那麼很多問題也就忽視了。教育也是如此:以前,家庭和社會的關注度不夠,一個方面很多問題就沒有顯現出來,另一方面很多孩子的自由度和自主度就達,和家長、老師以及周邊環境產生的矛盾就少,厭學也是一種矛盾的反應。

現在社會和家庭對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大,關注的越細,也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優點會過大,問題也會擴大;另一方面,孩子的自由度和自主度就會變小,受限制感就會增加,和家長、老師以及周邊環境產生的摩擦就會增加,自然厭學這種反應也會增加。

2,物質文明快速發展,導致人的物質慾望在快速擴張,矇蔽了人的智慧。

一個人正常的社會成長順序,從幼兒時期、學生時代、成人時期,從無知通過學習走入社會。

人是社會的人,也是物質的人,人都喜歡舒適,物質的自由才能達成這種舒適,所以人對物質的追求是必然的,人不僅是物質的人,還是精神的人,但是現在物質的快速發展,導致人對物質的追求有些誇張,從而忽視了精神上的思考。

一般來說,學歷、學問和職業這個程序,是通過外在的這種模式,依託於物質的一步步追求,達成人精神生活的一種完善,不過在精神和物質這個天平上,很難達成平衡,一般很容易往物質方面傾斜,一旦沒有了精神的追求,那麼這種學習的過程也就缺少了動力的支撐。

這個道理從社會的大群體 ,還是從具體的個人來說都是如此。

大致原因也就這兩點,具體到個人還有更為複雜的一些具體原因,這就各有不同了。


快樂庭院


學習有遊戲好玩嗎?沒有!

學習很輕鬆嗎?不是。

學習很有趣嗎?沒有!

家長會逼著孩子學習嗎?不會。

孩子不寫作業或者不認真聽講,老師敢收拾嗎?不敢。

有這麼多可能導致孩子不喜歡學習的原因,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也很正常。


楊鍋來了


這個問題傾向性太明,應該問為什麼現在喜歡學習的人越來越少?

大多數人對於學習並不是多討厭,他們已經把他當成一個習慣,就跟時間到了吃飯一樣。他們非常討厭嗎?說不上來,但肯定不喜歡。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非常厭學,一看見學習就頭痛打滾,堅決不做作業,歇斯底里等等。

很多學生都在堅持學習,這是人生的一條路,我們無法選擇社會,那就只能適應這社會,或許有一天我們可以改變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