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出现“脾气大”、“胆子小”、“哭闹”等,令家长不满意的行为和表现时,家长该怎么做?

小貂蝉666


有的家长抱怨这么点的孩子动动就发脾气,而且脾气还会大,其实孩子发脾气最大的的目的是想要满足他发要求,孩子以为他的目的是正常的诉求,家长不能满足所以以此来达到目的。在他每天发脾气都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他的脾气会越来越大。做为父母应该正确的对待孩子的诉求要有底线,该满足的一定满足,分外的要求一概拒绝,发再大的脾气也没用。

孩子胆子小是无法适应环境的能力,由于孩子内心存在的问题所导致的,就是心理方面的原因。对于胆小的孩子父母需要给孩子心理方面的的疏导,使孩子保持自信的状态,让他们多一些锻炼的机会,在现实中达到胆量的效果!

孩子爱哭闹是自己痛苦的一种表现,有很多父母只要孩子一哭闹就赶紧去哄,有任何要求都去满足,这样的结果是一有问题有会哭闹,这样可以达到他的目的。父母需要做到的是一定要从开始杜绝这种习惯,做到赏罚分明!


果莓妈妈


孩子脾气很大、一不顺心就哭闹怎么办?看到孩子哭闹、发脾气,不少父母出于怕麻烦、心情烦躁,或想迅速平息孩子情绪、阻止孩子的行为,往往这样做:

1.语言阻止。

2.语言恐吓。

3.转移孩子注意力。

4.连哄带骗安抚情绪。

日常生活中有60%的父母有压制孩子愤怒的习惯。压制孩子情绪,不利孩子健康成长,不但不能奏效,反而更容易给孩子种下不良的宣泄愤怒的种子。这类宝宝常常会让父母在教育上花费更多的精力。

孩子为何爱发脾气?

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灵有助于我们选择适当地训导方式。因此,父母首先要了解,爱发脾气与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成人的态度和教育方法有关:

1.不甘心受大人控制

很多父母让宝宝做某件事时,往往单向沟通地发号施令,此时宝宝自知弱小,只能乖乖地听爸爸妈妈的话,但他内心又极不甘心,只能靠耍赖、发脾气来宣泄心中的不满。

2.想吸引爸妈的注意

有时父母正在忙于别的事时,宝宝感到自己受到冷落,也会借故哭闹。如果有可能的话,父母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陪宝宝玩一会儿。

3.想做的事不被许可

三四岁的孩子常会想做一些“危险动作”,如想从高的地方跳下来,或者去捣弄一些尖利的物品。很多父母往往在此时大声喝止宝宝。虽然孩子的冒险行为需要被制止,但经常对宝宝的探索行为泼冷水会让孩子感到愤怒和失望,也容易变得妥协、胆小怕事。

建立安全观念:父母应在平时多给宝宝上安全教育课,跟他解释哪些行为容易受伤,要学会尽量避免。相对安全的事则可以大胆探索。

4.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宝宝如果得不到某种玩具、食物或外出游玩的机会等,就会通过哭闹来达到目的。一旦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目的,宝宝就容易形成习惯。

冷处理:对于宝宝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坚持到底,对宝宝的哭闹在说服无效的情况下,可采取“忽视”的办法,即任其哭闹。宝宝有了几次“失败”的经历后,这种习惯就会慢慢消失的。

5.受父母影响

父母的脾气如果不好,宝宝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此外,父母教育态度不一,一个管教,一个袒护,这会使觉得宝宝有了“靠山”,也会出现无所顾忌、动辄哭闹的现象。

父母以身作则:对于这种情况,就只能要求父母首先从自身做起了。

6.犯了错想逃避责罚

宝宝犯了错,怕受到父母的责罚,就以哭闹来转移其注意力。

区别对待宝宝的情绪:若是宝宝无意中犯的错,父母就不必责怪他,告诉他下次注意即可,若是有意犯的错误,则还是要进行批评,让他认识到哭闹并不能逃避责任。

7.感到恐惧或受到伤害

人的大部分愤怒来源于恐惧。当一个人感觉受到威胁,无论是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还是价值观受到威胁,都会本能地感到恐惧,继而转化为脾气,宣泄出来。特别是小孩子,他们的身心发育不全,一旦与同伴之间发生争斗,有些孩子会感觉自己受伤害了,从而闹情绪、发脾气。

父母这样做:让孩子形成“良性愤怒”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哭闹就难以忍受,自己也不由自主地冲着孩子发火。其实,父母要懂得:如果孩子无法学会自然、健康地发泄内心的愤怒情绪,他们只会拥有一个不健全的人格。因此,父母应正确地看待宝宝发脾气这件事,让宝宝有宣泄的机会。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让孩子形成“良性愤怒”。良性愤怒是指通过家长的引导和示范,让孩子通过正常的渠道和方式宣泄自己的愤怒,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以避免孩子因无法宣泄愤怒情绪而形成抑郁、成瘾或其他不良的心理问题。

1.倾听孩子的愤怒

很多时候,倾听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例如,孩子原本玩得好好的,突然发起脾气把玩具扔得远远的,父母可以这样做:

2.让孩子用语言而不是用动作来表达愤怒

当孩子生气时,鼓励他大声讲出来,并尽可能说出原因:“宝宝怎么了?为什么突然不开心了?”

3.帮孩子找到愤怒的原因

有时候,孩子需要大人的提示来回想自己生气的理由。如:“你是觉得这个玩具不好玩才发火的吗?”

4.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

例如:“如果你不会玩这个玩具,可以请爸爸妈妈来陪你一起玩啊。”如果宝宝还是表示“不好玩”,家长可以先把玩具收起来,等宝宝年龄稍大一点再拿出来。

5.禁止孩子在发怒时打人、摔东西

发泄愤怒并不意味着可以动手打人、摔东西,迁怒到其他人或物上。一旦出现这种行为,家长应立即给予惩罚。

6.鼓励孩子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而不是用委屈和抱怨的消极态度

告诉孩子:“如果不喜欢这个玩具,可以收起来以后再玩,或者送给别的小朋友。下次在选购玩具的时候,妈妈会多听听宝宝的意见。”

7.最后,别忘了事后总结

孩子大致回复平静,可是心里的困惑还是没有解开。你可以让孩子躺在你的怀里,听听孩子说他刚才经历了什么,问问他是不是有其他的解决办法,相信心情平复后的他主意一定比你多!

8.树立良好的榜样

要让孩子形成良性的愤怒情绪,爸妈首先应该率先实践,当你生气时,大声讲出来,以免控制不住时突然大发雷霆。

9.告诉孩子:情绪没有对错之分

无论愤怒、悲伤、喜悦、失望,所有情绪的产生总是有原因的,我们可以控制情绪的表达。

10.让孩子从你身上学到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愤怒

但切记,不要用侮辱性的话对孩子表达你的情绪,只客观地表示你的感受和原因即可,如:“我很生气!”“别乱动我的东西!”等等。

一旦家长能够以健康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愤怒——没有消极抵抗或者大发雷霆——你就为你的孩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愤怒的榜样。


姐妹花之1314



孩子出现脾气大,胆小,哭闹等行为,这种情况不止在孩子小时候出现,有的孩子很大了,还保持这种行为。每一种行为背后都能给自己带来好处,一般情况下我们都看这种行为给我们带来的问题,可能对我们是问题,可对孩子来说确实是好处。

很多人说脾气大的孩子,对他有什么好处?我们都知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如果孩子不发脾气,可能做父母的就忽视孩子,孩子怕自己被忽视,所以他通过发脾气引起家长的注意。通过发脾气,让家长知道自己是不愿意的,不高兴的,你们要满足我,你们要为我负责。因为发脾气的孩子总是把错误指向对方,每一次在发脾气中都会得到利益,这就强化了他发脾气的动力。

很多孩子都会有这种特征,在外面很胆小,在家里面就胆大,脾气大,有的甚至哭闹。初生牛犊不怕虎,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当孩子学会爬了,学会走路,或者是孩子哭闹的时候,很多父母的大灰狼来了,警察来了专抓哭闹的孩子等等方式,还有的孩子要碰到某些危险品的时候,家长的声音特别大,也能吓到孩子。反复惊吓,孩子就会出现条件反射,慢慢就对某些物品害怕了,这在某些心理学家都试验过的,特别是心理学家华生,专门对小阿尔伯特做了恐惧是在怎样条件下形成的实验,这个实验的结果是非常残酷的,最后小孩对所有毛皮动物都非常恐惧,最后5岁就死亡了。恐惧是所有心理疾病的根源,很多心理问题的背后都是恐惧。

所以那些在外面压抑的孩子,或者说在外面胆小不敢表达的孩子,他就会在家里面来展示自己的强大。越是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这种情况越明显。那么父母遇到这种情况要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这样,首先我们要允许孩子表达出他的情绪,原则性的问题,家长是不要妥协的,非原则性的问题,家长该满足就满足,同时告诉孩要真正表达出自己的诉求,孩子不敢表达,通过哭闹表达,多数父母都是控制型的。遇到孩子的胆小,理论上父母应该是安抚孩子,可是有的父母会攻击孩子,会说你怎么这么完蛋,胆小如鼠,你以后什么也干不了。因为胆小是所有人具有的一个特质,很多人都看到胆小的不好,没有看到胆小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我们知道胆小的人做事总是遇事三思,这样就很少出现错误。胆小的人长大更会过平稳的生活,很少去冒进创业和投资。胆小的人,不去冒进,因为胆小更能准纪守法。当你在一个胆小人的身边,至少胆小的人不会伤害你。当做父母的不认为胆小是不好的时候,当父母允许自己孩子胆小的时候,慢慢孩子才能接受自己胆小的品质和感受。慢慢孩子胆子会变的大起来,因为很多时候批判会带来羞耻感,会让孩子内疚和自责,这样孩子反而会越来越胆小。

很多父母怕孩子哭闹,因为看孩子哭闹,父母就心疼。可是每个人不能永远的快乐,哭闹也是一种表达情绪的方法。我们可以不高兴,我们的孩子也可以不高兴,但让孩子独立面对自己不高兴的时候,他把这种情绪释放和接受了,慢慢他就会高兴。越不让孩子面对自己的痛苦和不高兴,那种痛苦和不高兴就会变成问题,随时跟着孩子。不是所有问题我们都能替孩子承担的,情绪问题我们就承担不了,因为谁都有无助和无奈的时候,允许孩子以这种方式存在,慢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会改变,当你把它看成是一种自然行为的时候,问题终究会解决。


三清心理感悟


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哭闹,有时候孩子的行为是有格外的意味的。

每个人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只要大人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小问题方面可以给宝宝让步,但原则问题无论什么情况下大人也不应让步,这样逐渐地宝宝就会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使其任性行为走上有节制.受制约的轨道。

尊重但不溺爱放纵

例如可以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这不是毫无原则的信任,当孩子做了影响他人的事情,,或者从道德来说不允许的时候,父母是不能让步的。


红尘中有你294


搬个板凳坐稳当的看着孩子绝不让他实现他的要求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