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汉服流行不起来,而西方服饰为主流?

星语时尚


楼主已经把汉服几个款式放出来了,可以看到三个问题。

一:男款穿上后真的什么都做不了,除了穿着拍照真的没别的能干了。

二:女款题主也着重选了几款好看的,剩下不好看的就不是汉服文化呗,先别急着说我咬文嚼字,这是事实。

汉服按照现代人的眼光,更多的都是不被接受甚至很土气的,这就令很多汉服爱好者们拒之门外,而好看的汉服,小姐姐愿意穿,但百分之八十都是仙服,都是汉服改良后的。

此外还有颜色,衣服上的颜色按照正统可不是这么随便搭配的,弄得又仙儿又艳丽。它的制定都是根据当前衣服主人的阶级,所属朝代,用来区分人与人之间的三六九等,所以后来中国辛亥革命顺便就把汉服取消了,也代表封建帝制体系崩塌。

三:最后一点,真正的流行是大家都喜爱,而不是不抵制就是流行了,衣服谁都能穿,见过带节奏的键盘侠但见过因为穿汉服挨揍的么?没有吧。

汉服爱好者明明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圈子,但个别人总想抬高圈子地位,弄成主流,明明还没多少人有那爱好,硬推广,就变成了现在这幅令人厌烦,甚至许多人抵制的模样,好像自己不穿汉服就对不起祖国一样!

受大家发自内心喜爱的东西自然会成为潮流,而不是认为这东西应该变成潮流而硬让大家喜欢。



小萝卜蔬菜沙拉


没有统一认可的规制,没有能服众的权威组织或机构进行引领。就像现在的时装,总要有顶级的时装秀作为引领,而这两点的缺失,就让大家各凭兴趣,胡乱穿搭。以致汉服圈子内部思想都得不到统一,那又如何让汉服发展壮大呢?

一般没有政府推广,自下而上流行起来的事物,必须具备几个要素:第一,就是足够吸引人,容易上手。就像八十年代喇叭裤的流行,首先在那个衣着单调的年代,这种衣服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重要的是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普遍会使用缝纫机,不管男女,下点功夫自己都能改出一条喇叭裤。而汉服行吗?说句不好听的,现在汉服粉有往文物专家上发展的趋势,各种规制各种严格考证,导致好多人凭着喜爱或民族情结好容易买了件汉服,兴冲冲晒出来,然后就是铺天盖地的声讨,啥影楼装了,啥不合规制了,我看了好些人在回答中还把汉服得不到发展的帽子扣到这些人身上:都是因为你们瞎穿!天地良心,人家也不想穿错被人笑话,可是他自己会做吗,还不是得靠网上买,买来就这样,穿了让人喷 ,要有第二次估计自己都得鄙视自己。一来二去,汉服能流行开才有鬼了。貌似很多别的民族服装人家也没有如此严格的限制吧。

第二,要流行一个事物必须要有范式,有参考。还拿八十年代流行的发型,衣着举例。很多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某个电影上映后,里面男女主人公的形象被大家追捧,大家照着里面的样子改发型,改衣着。汉服也有可都在博物馆,古籍里面,普通人哪有那个时间精力去考究。而且汉唐宋明,汉服样式各不相同,以哪个为准,全凭喜好。以此汉服聚会,基本上能穿越好几个年代。所以,没有参考自会产生混乱。汉服圈内部也是一片鸡吵鹅斗,自己都没搞清楚又怎么能吸引带动更多人加入呢?

不得不说,现在汉服圈的乱象更多出在汉服圈自身。全凭脑子一热的行动难以持久,毫无目的的活动必定早夭,木有发展规划的汉服圈,必定会随着现在的推广者年龄的增加而逐步走向湮灭。

痛哉,我汉家华裳!


碗比碟子深


我可以负责的告所你,你今天目所能及的所谓汉服,实际上是百分之一百的戏剧服饰,与真正的汉服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糸。完全是二种风牛马不相及的东东,如君不信,可亲临博物馆一探究经,便可真相大白,若没有这个条件也可查阅历史资料。汉文化经历几百年,包括天文地理,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的文化总和,其内涵博大精深,汉服服饰文化只是汉文化中的芲海一粟,若真正喜爱汉文化,那必须全盘接受,否则不成了叶公好龙?当下的极少一小撮少男少女,穿着戏装招摇过市,请你权当他们是小儿过家家,兴趣一溜烟,不长。用时髦摩登的说法,是网红,三分钟的热度,短命!信手涂鸦,切切勿笑。一群穿着戏服的人大喊要恢复汉服什么什么的真是可笑,你自己穿没人说什么但是把穿戏服当成名族什么什么的你是在侮辱别人的智商呢,再告诉你们个秘密汉服连内衣内裤都没有步子跨大了就会露出那啥[捂脸]


但家家1


写了不少支持汉服的文章,其中一篇文章有七十多万的阅读量,说明国人对汉服还是抱有善意和兴趣。那么汉服为何不容易流行?我感觉有几项很强的制约。

中国各朝代穿着正式雍容华贵之大汉服在古代基本都是贵族官僚和巨富商贾穿着(或者是他们的家庭女眷穿着),这个群体是不从事日常辛苦劳作(着汉服时写文章看书影响不大),现在作为社会劳动者如果日常穿着正规宽袍大袖的汉服肯定行动不便,如果是学生或自由职业者影响不大。

在世界各种社交场合名门贵媛大都穿着有民族传统的服饰,这些人非富即贵,闲暇时间多,玩得起时装,而且有时间玩。而中国的富人阶层也早已出现,但大都崇尚西方社会生活方式,思想上也基本没有捍卫大汉民族主体文化的意识,服饰也基本跟着西方时尚,其实这群有钱有闲的人群才是真正应该创造汉服衣饰文化风潮的主体,她们都不肯穿汉服,难道让双职工家庭穿?现在的汉文化普及在世界上还处于弱势,再过二、三十年,西方文化风潮会更主动向汉文化靠拢,这是一个国际话语权和文化主导权的问题!等着起,急不得!

所以,现在汉服群体基本上是以学生党为主,她们有文化和闲暇时间,且不事生产工作,能够穿上汉服,但走上工作岗位后就难以保持,除非是汉服骨灰级爱好者。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体现汉文化建筑越来越少,基本上都是钢筋水泥丛林。没有小桥流水意境、没有亭台楼阁、没有汉文化元素,没有汉文化思想,汉服又魂系何处?

所以,现在汉服推广者应该做的是积极推广改良版的汉服,能够不影响正常生活起居,让社会各阶层能够广泛接受和理解!然后在中华传统节日提倡穿着正规大汉服,这样比较客观!











云灵寻道


说起中国的传统服饰,我们很多人第一个会想到的就是汉服。汉服的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据记载,汉服从黄帝治天下就出现了。他的夫人嫘祖还发明了蚕桑丝绸。


所以,至少追溯到4000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就开始穿丝绸衣服了。是不是很骄傲?当然,丝绸衣服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穿得起的。像平民老百姓还是穿着麻制的衣服劳作生活。随着朝代演变,通过服装来展现身份、等级也越来越规范。周代是将冠服制度完善并纳入了礼治的时期。

汉服的消失开始于清军入关。清朝统治者为了削弱汉族人民的气势,强制实行“剃发易服”制度。不剃头、不穿满族服饰,杀无赦。虽然后来通过汉族人民长期的抵制斗争,清政府为了稳定社会秩序,也做出了些许让步,让汉服保留了一些民族服饰特点,但最终还是没抵抗过清朝统治者的武力镇压而走到了消亡的结局。

不论男女,咱们现代人所称的衣服,我们的古人有严格的区别,上衣叫作“衣”,下衣叫作“裳”。汉民族一致认同的穿衣方式是衣襟一律向右掩。而汉服的最大特点是“袖宽且长” (也有“短衣窄袖”)。女子的下裳也就是裙子多为盖住脚面或更长,这对于现代人着重于便利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来说就显得有些繁琐。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受到了冲击。有些人还逐渐有了“崇洋媚外”的思想,穿洋装显得很不一样。但纵观古今,每一种文化包括其服饰都不可避免的经历兴起沉浮。当今时尚的舞台上不乏出现很多中国服饰的元素,中国的服装设计师们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中国不同民族的服饰特点呈现于世界。


比如,在今年的巴黎时装周上展示出的改良版汉服就惊艳了整个时尚界。我们把汉服的装扮与时俱进,不失民族特色,也不失现代的时尚感。中国汉服,看好你哟~



佟静说礼仪


其实有最简单的回答你这个问题的方法,你去买一套汉服(就你贴出来的图片里的衣服吧),再买一套西装,分别穿在身上,对着穿衣镜照着自己看看,你愿意穿哪套上大街、进入公司和女朋友约会?

你觉得穿着这套衣服去和女朋友约会,会不会被你女朋友一拳一脚给打倒在咖啡馆门口?公司保安会让你进入公司大门吗?

不过当然,上面这是说笑呢,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你穿着它去大马路上逛一逛,再也没人会来抓你去批斗了,和女朋友去约会,最多骂你一句神经病然后拜拜走人,也不再会有人把你打倒在地狠批你是封资修了,假如这衣服让你极具个性,恐怕还需要一定的勇气,你对时尚流行的看法,尤其是你对服饰的审美。否则我只会认为你是演戏的,或者你真的是深井冰?

而这样穿,是不是觉得没有个性了?全世界人都在这样穿啊,何况还是西方人最早发明的,太不能体现我们大中华的五千年深厚广阔无边无际的文明渊源了。


久卓子60


流行的不一定是好东西,比如感冒。关于中国汉服不流行,并不是崇洋媚外,这是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汉服的概念过于狭窄,如果民族服饰即汉服,中国的即世界的,那么唐装、旗袍、中山服一类,早就流行开了。

比如旗袍和唐装,明星和首脑在很多正式的场合穿着,俨然已成为国服代名词,为广大群众所喜爱。近现代的中山装,四个口袋插钢笔,是多少人梦寐以求,一一那时象征着干部知识分子的行头,受人尊敬。

所以汉服应该是很宽泛的概念。比如唐装也是现代中式服装之一。现代意义上的“唐”,并不单指唐朝,而是一种泛指。中国传统服装有几千年历史,汉服不应专指汉唐等朝代中的汉族服装,而应是象征性的泛指现代中国人穿的传统服装。

△唐装

其次汉服作为远古着装,与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有距离。狭义上的汉服,以交领裙裾为主要形式,今天男士生活中穿长衫大袍,显然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除了说相声的,或祭祖活动等,真没见几个人穿。而劳动人民穿的短褐,今人怎么穿看着都像店小二。

(八十年代全国流行的西服,而今也成卖保险银行从业人员标配,除了西式婚礼少数场合,穿西装大都连领带都省了)

△汉服饮酒礼仪表演

历史上赵武灵王搞过"胡服骑射”,大家都知道,因为将汉人的宽袍大袖,改为短衣紧袖有利于骑马作战,这是从实用性出发。服装作为日常穿着,必然有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汉服美则美矣,但有其局限性,这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影响着它的推行。

你看李子柒的视频,小仙女真正干活的时候,穿的也不是那么美好。你不可能穿着汉服去骑车,因可能引发交通事故。也不可能穿着去打扫卫生,拖地的长裙会造成的行走不便,变成拖帚的。汉服推广的过程中,应当加以改良和创新。如果局限于古风唯美,cosplay或摆拍秀可以,那么流行行必然就是有限的,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日常。



作为穿衣打扮的爱好,又各有不同。在推崇个性与自然的时代,如果在汉服推广的过程中作硬性规定,必然让很多年轻人难以接受。规定穿着样式,如同全剪成短发会让很多人感到不自由。只有让人爱上她自觉的穿着,并为之满足才是最可行的办法。

服饰文化的流行,也要与时俱进。如果像有人提出制服一样规定穿着,要晓得放学之后,是没有多少孩子愿意穿校服的。

如何让传统文化根植于心发扬光大,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史上的割裂,曾经黑白灰流行的中国,留下多少遗憾。对于个性化服装的宽容,也体现出社会的进步‘。年纪大一点的人们,一定还记得当年大爷大妈们,大街上拦截穿喇叭裤的青年,强行剪裤腿的事吧?



△穿喇叭裤的青年

何况所有人哪怕都穿汉服,就能证明传统文化的复兴。假如我作为汉服的拥趸者,收藏着几套精美的衣服,可以偶尔拿出来穿穿,参加各种合适的场合。这样不是也很好吗?期待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人们能够自觉自愿的加以关注,并穿着汉服。

最后一点,张明敏早就唱明白了,穿西服也好,穿汉服也好,都有一颗中国心。


△张明敏

(一花一世界。元元,金沙江边的小闲🐟,与你共品百味人生。)

元元的天下


一种文化需要得到广泛传播和传承,必须要有得以承载的土壤。如果把汉服理解为中国历代的服饰,之所以没有流传至今,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

中国几千年的服饰文化,传承至明清之时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民族本身的服饰文化在满清入关之后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直至清末民初,西方文明入侵,现代化的西方服饰在几个开放的港口间流传开来。彼时的封建文明是一座压在百姓头上的大山,恨不得弃之如敝履。之后几十年战争岁月,时代车轮滚滚,正是在如此改朝换代的背景下,中国人逐渐接受了西方主流审美下的服饰观。而汉服这种飘飘欲仙的服饰也彻底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一种文化的延续除了需要使用者支持,还需要有功能性的使用空间。比如日本的传统节庆活动,使得和服具有绝对的使用空间和象征意义。而从汉代至今,中华文明里已找不到哪个角落可以自然地安放汉服这种元素,无论是节庆、民俗、婚嫁,都没有。说白了,中华服饰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更新换代,已经淘汰了这种不实际、穿着不便的服装。单靠如今汉服社的呼吁和展示,最多只能引起一小部分爱好者的情感共鸣,还无法在文化延续的层面上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认为服装界的元素流行和文化延续是两码事。比如复古元素,会有一阵子流行,但过一阵子又会被淘汰。而传统服饰文化的延续是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的。不光需要业界专业人士的支持,还需要广大群众的认可。


本石曰


我就直接回答了,不在复述

我也算是汉服的粉丝吧!在B站上多次观看华服日的走秀与表演,同时关注了自己喜欢的up主,也在淘宝上关注十三余等的店铺,也准备入手几件男士汉服,说真的女士汉服真是漂亮。也算对汉服初步了解,以下是我的观点

1、汉服的穿着复杂。现在大行其道的简单化,平时穿件T恤,一条裤子,在配一件外套,完活,男生的话5分钟就可以出门了,倘若换成汉服呢?就算是男生没有20分钟别想出门,更不要说女生……

2、汉服需要的妆与配饰的复杂。汉服的漂亮不单单是衣服,而是整体装扮,头饰,面部饰品,还有于之想配的汉服,复杂程度是的可想而知,而且避免不了的用到面部护理妆。而西方衣服就不说了。

3、汉服的制作复杂程度与制作尺寸的复杂。我在网上买一件T恤从发货到到我手里只需要3―5天的距离,汉服呢?三个月……(看完非常好看切蛮适合的女士汉服准备买给女朋友,然后7月中旬发货,5月中旬发货,老子女朋友阳历都过完了好不啦)购买时的尺寸的非常复杂,除非自己量,否则男朋友都不会那么准确……西式服装呢?我是是xxl直接买就可以,不需要那么多数据。

4、(懒)洗汉服的不方便。汉服多为纱等材质,还有大面积的刺绣,只能手洗或送洗衣店,自己用洗衣机,我就想知道洗完之后小姐姐们还敢穿嘛。

5、汉服的价格无法平民化。以上的1,2,3点导致汉服的价格居高不下,无法平民化。就算便宜点的汉服一套,包括配饰等500左右,我是小工薪阶层,无法非常奢侈的买汉服穿,偶尔一套没事时候穿穿还是可以的

以上就是小涤的观点,总得来说汉服还是小众话,种种因素使汉服不可抗的无法大面积推广,无法大众化,还有几个就不说了,我还是非常喜欢汉服的,正在准备定两套做婚服用呢,但观点是就事论事哦,小姐姐们嘴下留情哦。

其实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日本🇯🇵和服👘可曾大面积、长时间在日本穿?我们这段时间所想?日本人民就没想过?现在日本人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才穿。

不喜勿喷!!

不喜勿喷!!

不喜勿喷!!


涤生梦


“予泽李”一个分享个人观点的小媒体,请关注。

最近总有人在鼓吹汉服,虽然不知道他们背后的利益关系,但是我们可以分析下古装(汉服)不适宜的原因:

1. 现代科技和礼仪都是来自西方,包括服装品牌,基础学科都是西方传过来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2 .古装宽袍大袖,极其不方便,赵武灵王时期就有过改良,为了方便战斗改为胡服骑射,向游牧民族学习。后面经历唐宋元明清服装都不一样,根本没有具体标准。

3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很多都已经融合了,人们对宽袍大袖的古装(汉服)并没有认同感,即便是少数民族也没有天天穿民族服饰上街,基本都是现代服装。

4 .汉服中有很多附加元素,比如男子留长发和胡子,而现在的男人穿上汉服就像个和尚一样,感觉怪怪的,再拿个皮包,戴个耳机,穿一双AJ简直是辣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