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月光最好的诗词是哪首?如何解读?

宋词的故事


《塞外秋月》



塞外秋枫叶成诗,

轻姿漫舞月圆时。

谁家丽花浓香夜,

追入梦鄉青娥痴。


常住天府,青山绿水。但雲多雾重,每到赏月时节,总感月亮小一轮。比起大漠草原,秋高气爽!每到阴历十五前后傍晚,一轮又大又圆月亮升起。一群蜀中出差人员常叹"大漠的月亮比四川的大而圆"!

还有那胡场林,斜坡上枫叶黄成一遍,醉美的诗情画意,仿佛托看皎洁明月飘向空中!


更有那农家后园精心种植的大丽花,红得好像燃烧的火,给寒气透人的塞外草原夜色带来阵阵暖意,大漠草原苍桑的美月,激发出先祖伏義灵感,根据对月盈月亏月弦月钩的变化,演画出易经八卦,推算出八八六十四卦。草原之月孕育出一部"易经"!

青娥: 即青女。古神话中主司霜雪的女神。1. 明刘基 《锺山作》诗之十一:“ 青娥不分秋容寂,故染枫林似老人。2.指美丽的少女。 唐王建 《白纻歌》之二:“城头乌栖休击鼓,青娥弹瑟白紵舞。”



马耷68581067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影依稀似去年。

(赵嘏《江楼感旧 》)


这是一首写月光的好诗,语言洗炼,情味隽永。   

首句为起,起得好。一个“独”字,点出诗人的孤独,为全诗奠定孤寂的感情基调。“思渺然”三字,又形象地表现诗人凝神沉思的情态。“思”设置疑问,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引发我们的思考:夜深人静之时,诗人伫立江楼,在思什么想什么?

诗人并不急于回答。第二句,宕开一笔,运用叠字回环,写诗人的眼中所见,刻画自己身处的自然环境:登上江楼,放眼望去,但见清澈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波光荡漾的江面上,水面像天空一样的辽阔,水天相接,浑然一体,意境幽美恬静。


这样迷人的景色,一定使人尽情陶醉了吧。然而,诗人却发出叹息:“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同来”与第一句“独上”相应,巧妙地暗示了今昔不同的情怀。去年也是如此良夜,诗人结伴来游,凭栏倚肩,共同玩赏江天明月,那是非常欢快的。

曾几何时,人事蹉跎,楼依旧,月依旧,昔日同伴不知已经飘泊何方?而诗人旧地重游,只身来到江楼。面对依稀的风物旧貌,生出丝丝怀念,一种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到这里,诗意豁然开朗,篇首“思”得到充分展示,同时也解答了疑问。

这首诗写月光,属典型的“望月怀远”,月亮寄托乡思,寄托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寄托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与惆怅……

虚实结合的手法,让读者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与想象,真正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


融融118


描写月光的诗句。

以唐.宋.今人数首,以飨读者。

1.唐.李白《五绝.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月夜思乡的诗。即景生情,用寻常的口语自然流泻,动一个字都是一种破坏。

二十个字,产生了何等优美迷人,创造了无限遐思的意境,使我们从幼儿园一直吟诵到白发苍苍。

2.宋.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作此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珠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常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睛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亲人的无限怀念。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情理景色俱佳,颇耐品味。

胡仔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曲,余词尽废”。(《苕溪渔隐丛话》)

3.近代.佚名.《七律二首.上元月》

辛酉岁(2017)元宵夜,独自漫步于乡间小道。一轮明月从远山升起,多么寂寞苍凉!

一.

浩叹天边玉一缃,

临空寂寞尚凄凉!

圆圆缺缺为君顾,

雨雨晴晴对客藏。

乍看犹如冰带雪,

遥观又觉泪含霜。

怜君未解心中事,

只恨身无两翅膀。

七阳韵

二.

千年有客对铅华,

或在江头或在涯。

酌酒屡凭窗外看,

随花唯向梦中夸。

离人对月常怀旧,

墨客凭栏总嗟呀。

今夜乘风从此去,

嫦娥不嫁上谁家?

六麻韵

此诗将月拟人,自己孤单而有叹,在人间上元之夜,火树银花,金吾不禁,玉漏无催,却想到了孤独的月亮,心有寄而力不逮。明月有知,亦当悬泪。




葡萄爷爷1


从古到今,月亮永远是诗人们创作的主要题材。无论是欢乐、悲伤、失意还是思念的时候,只要对着月亮他们就会抒发出心中的情感,往往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写出流传千古的绝妙诗句。

唐诗宋词中描写月亮的精彩句子有太多,若问那一首最好,那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李白。

月亮对于李白来说,似乎有着难以说清道明的情怀,都知道李白最爱的东西是酒,最爱干的事恐怕就是坐在月亮下喝酒了。他写过很多关于月亮的诗,其中有一首描写月亮绝对是最佳之作。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全诗十六句,诗人用他特有的浪漫主义手法加上神话传说来创作,分四段来描写月亮,同时抒发心中的情感。

第一段诗人写小时候不认识月亮,用“白玉盘”和“瑶台镜”来比喻,生动的写出月亮的形态和皎洁无瑕的月光,同时也写出了儿童时期的天真烂漫。

第二段诗人借助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事物来描写月亮,从初生到明朗的过程中他看见仙人垂着两只脚坐在那里,看见了玉兔正在捣药,又看见了桂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月亮里的桂树怎么会是圆的。从而描绘出月亮升起后仙境般的景色。


第三段诗人又借助一个神话传说及一个传说中的英雄。传说中“月盈而亏”是因为有一只癞蛤蟆在啃噬月亮,导致月亮晦暗不明,诗人不愿看到这样如仙境般的景色被破坏,就联想起古时候后羿射日的传说,从而来抒发现实中的社会,如果再有后羿这样的英雄就好了。

第四段是写诗人自身的内心情感。现实毕竟是现实,没有传说中的英雄出现来射杀啃噬月亮的蟾蜍,既然月亮已经晦暗不明,就没什么好看的了,不如早早离开就算了。可诗人却又不忍心就这样离开,一时忧心如焚。

这首诗是诗人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溺酒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弄权当道,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人借助月亮比喻大唐江山,蟾蜍为当道奸臣,只是没有像后羿这样的救世英雄。从而也表达了诗人空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门的郁闷心情。


余梦人


春天的月光总是那样的温柔,温柔得如母亲的手,躺在母亲怀里的婴儿,映着皎洁的月光,也会甜甜地进入梦乡;夏日的月光总是那样浪漫,浪漫得如诗如歌,随风飘散的都是荷韵馨香;清秋的月光撩人的思绪,映着窗台,诗仙李白也披衣起床。听,他随口即吟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短短一首诗歌,朗朗一轮明月。就这样明月映照窗台,撩人无眠思乡。抬头低头情难禁,无尽乡愁寄明月。

月光清幽月色寒,游子身上衣正单。银辉洒落似寒霜,何时能归故里还。

李白的这首《静夜思》,诗歌语言明白如话,但却意蕴深厚。诗人说出来的比心中所思少之又少。他把这种静静夜晚,对着明月映窗而急切思乡的情怀,只用寒霜铺地这种意象来加以渲染,再没有更多的发挥,真可谓惜字如金。而这也正符合了《静夜思》这一诗歌的主题。无尽的思念在心中,无限的情怀也在读者的体会之中。(原创答题,文中小诗即兴而作)


栖哈丶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宋朝隐居孤山的林逋,“林和靖先生”著名的颂月名句!那份冲和恬淡的意境,那份梅宋幽香,暗香浮动的清雅,那份萧疏清寂的心绪,若非胸有丘壑、遁迹林泉的世外高人,是很难体味这份“人间有味是清欢”的高远旨趣的!!!


广告文案策划师海东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黍离稷穗


#原创诗词# #《诗意盎然》# #中秋全民诗会# #每天一句诗# #白话诗歌# #微信#

《春江朝花秋月夜(七律)~(2018年第54号)》

春江朝花秋月夜,轻舟琴曲诗词阙。

小镇古刹瀑布流,名山国画是一绝。

神州美丽处处靛,文化当歌相连接。

湛蓝海涛涟漪涌,彩虹西染晚霞掠。 ​​​[/cp]



辽海醉仙


曾和过苏轼的《水调歌头、仲秋》还有些印象,博诸君一笑己乐。

银蟾初出海,

吴刚酒己多。

醉看宫阙嫦娥,

嫦娥正寂寞。

我欲腾云追去,

重回瑶池闲花,

奈何失仙果!

举足晃虚步,

万事成蹉跎。

上朱阁,开绮户,望天河!

恨己成痴,

林花哪堪雨前落!

人间生别死离,

天上阴差阳错,

古来难琢磨。

明月华起练,

东海扬风波。


自命清高的草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月

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故乡今夜思千里 双鬓明朝又一年

秋空明月悬 光彩露沾湿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全是月不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