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说出看你过的第一本书?

中国荣1号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那时候满脑子里都是学习,根本没有读过什么课外书,一心只想能上个好的高中,也没心思看什么书 总以为自己就算有 也看不下去 那天所有作业都已经完成, 想着闲来无事 找本书看一下吧 正好同学有本三国演义,想着看几张消磨一下时间,谁知越看越喜欢 等下完晚自习 同学们都去睡觉了 我自己在教室点着蜡烛观看

三国演义带我进入到另一个世界 张飞 诸葛亮 关云长……一个个鲜明的人物 到现在还活跃在脑海 通过三国演义我也知道了,人生世世无常 一些事不能尽如人意 未来的发展,时也命也!


妳的世界有我


清楚地记得,我人生中看过的第一本书是儿童文学作品《新来的小石柱》,这本书是过年期间用我自己仅有的几毛压岁钱在中大街新华书店购买的,那年我上小学五年级。


书的内容好象是叙述生长在深山里的农村少年小石柱是颗天生的体操好苗子,被体操教练发现后带到省体操队进行培养训练,小石柱不负厚望,勤学苦练,练就一身高难动作,在他准备参加全国比赛的时候,却意外地从单扛上脱手摔下,导止腿部骨折,而小说中的主人翁小石柱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骨折伤痛,最终攻下了当时世界一流水平的,好象叫直体后空翻接体1080度高难动作,获得了全国少年体操冠军,小石柱从而走进国际体操比赛大舞台……


《新来的小石柱》我用几天时间就看完,阅读中出现许多陌生字和词语,自己就查《新华字典》和《汉语成语小词典》,做到字要认识、成语要弄懂弄通,而且要理解并能举一反三为止,真是受益匪浅也。

"小石柱"成了我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和朋友,这本书成了我良师益友,甚至爱不释手到用报纸作书的书皮,寒假结束后我将此书带来学校摆脸炫耀,被同学们互相间借去阅看,传来递去而遗失,成为少年时的我留下憾事一桩,迄今还耿耿于怀。



老伙计610322


唐诗三百首。当我还咿呀学语的时候,外公(文革时期的地主家庭,听说以前外公学习很好还学习过俄语,但平时总是不苟言笑的)总是喜欢教我念唐诗。


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外公抱着我去踏春。看见池塘里的一群大白鹅就教我念“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可怜我那个时候字都读不准“呐呐佛吕谁,吼吼啵啵啵”。外公这时候才会展颜一笑,大概这就是含饴弄孙的注解吧!


到了炎炎夏季,外公抱着我在凉亭纳凉,一把老学究式的大蒲扇轻慢摇着。东儿来,外公指着池塘里的荷花“看,那是什么?”“蜻蜓”外公我要抓蜻蜓!但是外公并没有理会。默然一会儿,朗声念到“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啊!哈哈大笑着,年幼的孩童哪解其中风情?只得吃口香瓜,脆生生的。还恼着飞走的小东西呢!


百花凋闭,落叶飘零的时候。也是记忆中外公最沉闷的时候了。那时候我已经会走路了,大手拉着小手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路无话。忽而指着天上的星星,喃喃道“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牛郎织女星”“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已识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对我这上了年纪的人 好在哪?

冬天,外公走了……

唐诗三百首我也已经背熟了……

泪如雨下,就此搁笔


南昌小骚年


我看过的第一本课外书是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福尔摩斯探案集》

那本书不厚,里面大致收录了四个故事,我能记住的有“血字的研究”“巴斯克维尔庄园的猎犬”,它开启了我阅读的大门,让我从此喜欢上读书,然而除了这本书本身,我更应该感谢我的父亲。

我从小是那种懂事过了头的人,从不会和贫穷的父母要任何东西,记得是初一升初二的期末,老师让大家放假读四大名著,我家里没有,那书一套买下来也不便宜,我硬着头皮问我爸,如果期末考试我能考进前三,给我买套四大名著行不。

我爸,同意了。取成绩的那天我紧张的不行,后来总算没辜负自己,考了全班第一,年级第四,我带着成绩跑回家,爸妈却没在家,等了许久他们才回来,老爸拿着一套四大名著还有一本《福尔摩斯探案集》放在我面前。

要知道当时他根本不知道我考了第一名,所以就算是我考的并不好,那书他也会买给我的,因为他的支持,我才喜爱上读书和写作,我永远感恩我的父亲,那个当年“大手笔”给我买了书的人。



杨木林子宋小欠


本人从小喜欢看小说,但是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没钱买那些“闲书”,于是经常从同学或者亲戚家里借着看。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位同学从家里偷带了一本书到学校——《隋唐演义》,经过一番软磨硬泡,同学终于同意把书借给我看,但是他只答应借我一天时间,晚上放学回家他要把书带回家去,怕被他爸发现打死他。为了充分利用这一天时间看更多的东西,我是上课偷着看下课放开了看,终于在自习课时间被老师发现,上自习课时,老师会时不时地走过来看看,当时我把《隋唐演义》夹在课本里头偷看,看书看得太入迷,不知什么时候老师已经现在我面前瞅着我,我一抬头慌了神……书被老师没收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估计老师也把这本书看完了,于是就想还给我,他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想不想把书拿回去,我说想,他说可以但是必须要回答一个问题,答不上来这书就别想拿回去了。问题是:说出《隋唐演义》书中十个人物的名字。我回答完以后,他把书还给了我并且纠正了我的一个错误,他告诉我“单雄信”的“单”读shan,不读dan。

这件事我印象极其深刻,现在想想颇有意味,怀念我的好老师,怀念昔日美好时光。


无声无息舞


说说我的经历。

我上学的时候成绩不怎么好,可能跟我喜欢看课外书有关吧。上小学的时候就特喜欢看历史书,每次写完作业,就拿历史书看。小学还没上完,就把初中的历史书看完了。那时候我妈妈经常说我“不务正业”。后来我又买了整套的二十四史,可惜一直没时间看。

我家里书本挺多的,因为爸爸也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他的书都是风水命理类的。等我看完历史后,我就偷偷的拿他的书来看。第一本看了东晋郭璞的《葬经》,讲风水的。太玄幻深奥了。没看到多少就扔在了一边。接着又看命理一类的,这个挺好理解。能看得懂,就是《渊海子平》。我个人觉得就是那时候看了很多传统文化的书本,才使我走上了中医之路。这也许就是缘分吧!

我其实对宗教也挺感兴趣的。看完命理类的书后,自己买了一些佛教的书,佛教类的书中《金刚经》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看完这本书感觉真的很有智慧,配合禅宗六祖的坛经来看,有更深的领悟。

现在自己仍然保持看书的习惯。不过现在看的都是专业类的,很少看闲杂书了。有很多书内容都很好,很有警醒作用。比如《三言两拍》《菜根谭》《增广贤文》《寿康宝鉴》《梦溪笔谈》等等,朋友们可以看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A医知伴解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总的意思是说,读书是人们增长知识和智慧的重要途径。特别是读些好书,对人的影响很大,不仅是单单提高人的文化素养,而且对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其中人们第一次接触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自己喜欢的书籍,对人的一生都有不可磨的的印象和影响。记得在中学时无意中得到了一本小说,这也是一生中第一看多小说——《林海雪原》。当时如获至宝,爱不释手,狠不得一口气读完,真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书中的人物,故事到现在回忆起来还例例在目。特别是主人翁杨子荣在解放军扫匪战斗中,受上级命令假扮土匪深入匪穴,与土匪斗志斗勇,最后彻底消灭了残匪,取得了最后胜利。小说中扬子荣和土匪“智斗”的描写至今记忆犹新。匪问:“天王盖地虎?”扬答“宝塔镇河妖”!问:“怎么又黄啦?”答“防冷涂的蜡!”由于扬子荣的机智很快得到了土匪们的信任,为后面的胜利垫定了基础。从小说故事中看出扬子荣为代表的先辈们,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服从命令,不怕牺牲,机智勇敢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深深影响着后来的人们!后来根据《林海雪原》改编的京剧《智取威虎山》至今久唱不衰。戏中扬子荣的唱段:“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凸显了英雄本色!


憩园春


看到这个问题时,思绪便飞向小时候去了,而后再回到现在,不禁苦笑......自己深深记得自己看的第一本书是简订本的《伊索寓言》,在当时仅卖5块钱,可在农村里哪有钱来买课外书看啊!

《伊索寓言》相传是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的寓言书籍,它是西方语言文学的典范,也是世界上传播最多的经典作品。这本书就用了些简短的小寓言,运用动物的行为活动来表现着我们生活中不被察觉的真理,所以每一则故事都有其不同的真理与魅力。

记得自己想买《伊索寓言》的原因就是在课本上学的“龟兔赛跑”、“狼来了”、“农夫与蛇”等这些小故事,感觉有趣极了(当然自己不是因为其中有很多哲理,毕竟年纪还小)便闹着向父母要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再看这本书时便不仅仅是有趣这么简单了,自己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生活经验和处世做人的道理。


生活有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的。这我在小学时间,正是受启蒙教育成长的时候,父亲给我买的一部书,当时并不懂书中内容,后来有观看电影译制片,大概明白了一些内容,语文课本上也学习过一些名言,才有点懂。

小说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的壮大,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成长为钢铁战士,成为“钢铁”,在革命斗争中百炼成钢。后来革命胜利后为祖国不惜一切地拼命工作,最后双目失明,仍然为自己的青春岁月而奋斗,写出了著名长篇小说!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耻辱,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观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奋斗一生何足惜,钢铁品质行大爱

无私奉献为事业,始于足下贯长虹,

不忘初心为民族,人间正道是沧桑!


用户538636137925


课外书的话,是偶然间看到的,名字叫《世界未解之谜》,也是第一次看完那么厚一本,那时候大概十三四岁。里面讲了什么楼兰古国,胡夫金字塔,百莫大,古埃及,巴比伦。也从那时候起,我认识到外面世界的神秘莫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