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中,蜀汉最多损失5万兵马,为何之后他们就一蹶不振了?

李蕾


夷陵之战的失败,对于蜀汉政权影响最大的并不是损兵折将。而是整个匡扶汉室收复天下的班底、资本以及希望覆灭。再加上蜀汉政权的领导人刘备在白帝城不幸病逝。整个蜀汉政权的最高权力从刘备交到了年幼的刘禅的手中。



夷陵之战发生的历史背景是在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时,镇守荆州的关羽趁此时机想要进一步扩大战争的成果,对曹操政权形成犄角之势,因此关于在布置好荆州防务之后出兵襄樊地区。并且实现了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基本上将整个襄阳地区全部纳入蜀汉政权的版图之中。关羽也因此战功而威震华夏,迫使曹操甚至考虑迁都事宜,以避关羽锋芒。


此时的蜀汉政权可以说达到了一个军事力量上的顶峰时期。而且也是刘备离匡扶汉室最近的一次机会。但是东吴的孙权却单方面撕毁吴蜀之间的联盟,出兵渡江袭击荆州,将兵锋直指关羽的后方。并且由于留守守将糜芳、傅士仁一直与关羽有嫌隙,举兵投降东吴。关羽回防荆州已经来不及,在撤退的途中不幸被杀。

关羽的去世以及荆州的失去对于刘备集团军事实力的打击十分巨大。也彻底的改变了刘备原先的计划和匡扶汉室的进度。正在汉中之战中与曹操斡旋胶着的刘备不得不回防成都。静待时机以待后面事物的发展。

公元220年初,曹操去世,曹操之子曹丕继承曹操魏王之位。继位不久的曹丕便对汉献帝逼宫,篡夺了大汉王朝的天下和皇位。此时位于成都的刘备,在众臣的拥护之下继承皇位,延续大汉王朝的国祚。建立了政权并且继承皇位之后的刘备并没有继续北伐曹魏,反而以为结拜兄弟关羽报仇的名义出兵东吴,尽管刘备集团内部有很多人反对刘备此时出兵东吴。但是刘备却依然集合兵力顺江而下,兵锋直指东吴的孙权。

只可惜夷陵之战,刘备惨败,孙权一方获得全部胜利。刘备不仅损失了约5万兵马,更是损兵折将,在夷陵之战前后,刘备又失去了张飞、黄忠、马超三位重要将领。除此以外,其他年轻一代的将领不计其数。这样的损失对于刘备集团来说可以说是釜底抽薪。而且刘备集团的军事力量本身就是有自己的原班人马以及吸纳的外来势力和蜀中地区土著势力三部分组成。



但是夷陵之战的失败,不仅使得刘备的原班人马以及吸纳的外来势力实力大减。益州土著势力占据主要地位,同样刘备也在夷陵之战不久之后去世。蜀汉政权内部最高权利也发生了变动。从老谋深算的刘备手中转移到了刘禅的手中,尽管有诸葛亮的辅佐。但是,依然无力再发起大规模的对外战争。


也就是说夷陵之战的失败,彻底的将刘备赖以维持统治的军事实力、将领班底和北伐战争的希望全部消耗殆尽。而且刘备集团没有形成成体系的人才梯队培养体制。因此蜀汉政权到了后期开始出现了无人可用、后继无人的现象。而这样的现象在曹魏并没有发生,在东吴也没有发生。这跟刘备早期创业时东奔西跑,没有固定的根据地有关。同样跟益州地区复杂的势力关系和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有关。

从此之后尽管诸葛亮多次发动北伐战争,但从来没有达到过像汉中之战那样的规模和优势。同样蜀汉政权也再没有收复过全部的荆州地区。从一个颇具雄心的军事集团变成了一个只能自顾的地方政权。恐怕这样的结果在诸葛亮未出隆中之时也未曾料想到。



诸葛亮原本“先三分天下、再统一全国”的设想,应该是关羽顺利拿下襄樊地区。刘备顺利的拿下汉中地区,然后两路出击消灭曹魏政权,然后收复东吴,进而统一天下实现霸业。正所谓水镜先生在诸葛亮出山之时说的那句话:“诸葛亮只得其人,不得其时”!


珞珈山的猫


夷陵之战对蜀汉的打击是两方面的,一是硬实力的打击,直接损失就是五万精兵,这对于家底本来就不厚的蜀汉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重创;二是大量的人才损失,其中刘备在精神上的一蹶不振,以及后来刘备的病死,这才是蜀汉一蹶不振,三年都没有走出夷陵之战阴影的关键原因。



先说说夷陵之战在账面上的损失。这个损失还要从失荆州开始说起。

公元219年10月,孙权背盟,命吕蒙、陆逊偷袭荆州。这一战下来,刘备保守估计损失了四万荆州精兵。并且,关羽这位“三国第一大将”也被擒杀。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关羽的死对于刘备集团来说,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公元220年初,刘封因为不救关羽,以及他和孟达的矛盾,刘备在上庸的三城被魏国夺去,保守估计,刘备又损失了几千精兵和上庸的几千土著兵。刘封逃回成都后,被刘备杀掉。(诸葛亮的建议)

比丢失上庸更让刘备头疼的是,刘备帐下第一谋士法正也在这一年病死,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一连哭泣数日。随后追谥他为翼侯,赐其子法邈爵为关内侯。而夷陵之战后,诸葛亮也曾经感叹的说道:若法孝直还在,一定能制止主上的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也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三国志·法正传》



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四万大军攻打东吴。结果大军未发,蜀汉另一位万人敌大将,张飞被手下杀害。而后将军黄忠也病死成都,两人都死在了夷陵之战前。

公元222年,夷陵之战期间,蜀汉的骠骑将军马超也在成都病死了。马超的死,宣告了刘备帐下的四员大将(前后左右四将军)全部都不在了。

马超死后没多久,刘备即遭遇夷陵之败。而这一败,几乎断送了刘备所有的精锐。

首先是兵员上的损失,保守估计是两万,如果按照《傅子》的记载,吴军总共消灭了八万蜀汉军,刘备仅以身免。当然了,这个记载比较扯。比较靠谱的兵员损失兵员,包含五溪蛮的兵力,应该是四到五万人。

其次是大将上的损失。此战失利,导致蜀汉战死武将不计其数,其中较为出名的且有记载的包括:张南、冯习、土著部落首领沙摩柯、傅彤。镇北将军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不得率众向曹魏投降马良由南方往西北撤退时被步骘截击而死。蜀汉政权最缺的就是人才,而蜀汉在夷陵之战的人才损失,几乎是雪崩式的。

第三是蜀汉国内的政治动荡。章武二年冬十二月,汉嘉太守黄元听说刘备大败,于是举兵拒守。随后黄元见成都并未派兵镇压,便进兵攻临邛县,宣布汉嘉郡独立。紧接着,牂牁太守朱褒、益州郡雍闿,越隽夷王高定全部宣布造反。此时蜀汉接近一半的国土都反叛了。

从公元219年—222年,刘备集团在这三年期间的兵力损失,起码在八万人左右。刘备的实力是个什么水平,而八万精兵对于刘备是个什么概念?应该不用多说了。

蜀汉本身就是个小国,哪里经得住这种连环打击的折腾?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还没呢!对于蜀汉打击最大的是——依托刘备个人魅力才建立起来的蜀汉政权,国家的精神领袖刘备因为夷陵之败而一病不起,最后一命呜呼。



关于刘备之死对蜀汉的震撼,诸葛亮后来在他的《出师表》中有说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的这段话,并不是在胡扯,他只是客观的陈述了事实而已。因为同样的情况,只要看看其它的失败案例,就可以体会到蜀汉当时的危急存亡到底有多严重了。

当年,袁绍在官渡惨败。官渡之后,袁绍的实力依然强过曹操,但是因为袁绍病死,于是袁绍的儿子在河北四州搞内讧,结果河北四州就全部被曹操给吞并了。

当年,刘表在曹操南征前夕去世。荆州八郡带甲十万,并非不可与曹操一战。结果本土士族的欺负刘琮暗若,愣是逼得刘琮不战而降,结果荆州被曹操吞并了。

现在,刘备在临死前给刘禅留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烂摊子。并且,刘备也是在烂摊子没有解决之前就咽气了。如果后来没有诸葛亮和一班对刘备尽心竭力效忠的忠臣誓死辅佐刘禅。估计蜀汉的下场也一定是袁氏之于河北,刘氏之于荆州。


综上所述,在历史上,像刘备这种先主兵败忧愤身亡,留下烂摊子给幼主的失败案例可谓是比比皆是。而遭遇这种情况的政权,比如袁绍一族,刘表一族,几乎都是迅速分崩离析,二世而亡。

刘备临死前,蜀汉的情况说句不好听的,离亡国也就只差半步路了。只不过幸赖当时魏吴交战,无暇顾及蜀汉,而诸葛亮等人也是殚精竭虑,力保刘禅。蜀汉也就在这种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才熬了下来,又续了四十年的国运。


Mer86


夷陵之战是刘备发动的,但是,最终他被初出茅庐的东吴都堵陆逊给打败了,损兵折将我们就不说了,关键是在这一战后,刘备连性命都给丢了。

这一仗打的,真的是让刘备丢尽了老脸呀。

那么为何这一次战争刘备集团,仅仅损失了五万兵马,他就一蹶不振了呢?

要知道当时的五万人马,基本上是刘备集团的全部兵力了,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根据《三国志》上的记录,刘备攻打荆州的时候,也仅仅只有三万多人,而且这三万多人,大部分还都是原来刘表的部下,是当初刘琮投靠刘备的时候带来的。

周瑜打赤壁之战的时候,刘备派来和周瑜联合的也是这一伙人。

在刘备拿下荆州来之后,他就把三万中的两万多人,留给了关羽,让关羽替他镇守荆州之地。而刘备带着一万多人去蜀地攻打刘璋去了。

刘备攻打刘璋的时候,前期是迟迟没有结果,原因就是因为刘备带的兵力太少了。

后来刘备又从荆州关羽这里,把差不多两万多人全部兵马给调了过去。

刘璋一看,刘备几乎是倾巢而动了,他就选择了主动投降刘备。这说明刘璋也是没有多少人的,他蜀郡的人也就是四万多而已。

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打不过刘备,才投降刘备的。这也就是说,刘备自己原有的人马三万,再加上刘璋蜀郡的人马四万,总共也就是七万人马。

但是,不要忘记,这七万人马属于是刘备军备力量,最为鼎盛的时候。而在后来他在和孙权打夷陵之战的时候,关羽因为擅自发动襄樊之战,又打了败仗,损失了不少的人马,初步估计此次关羽损失的人马至少在三万左右。

关键是在襄樊之战中,关羽也被杀了。这就等同于砍掉了刘备的左膀右臂。

刘备正是在关羽被杀之后,选择了发动夷陵之战的,当时的诸葛亮,赵云等人都是不同意刘备发动这场战争的。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具备这个实力,万一贸然出兵去攻打孙权,无论胜败,对他们来说都是没有好处,因为他们的敌人是北方强大的曹魏。

更何况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前,刘备的第一谋士法正也去世了,刘备帐下的大将黄忠和马超也相继离开了。

刘备非要逆天而行,再加上他新征的一些士兵,好赖算是聚齐了五万人,刘备就开始意气风发的向东吴发兵了。

就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前夕,调兵遣将的时候,张飞又被部下杀了头。这个仗还没有开打,刘备就已经输了个底朝天了。

可以说刘备能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关羽和张飞功不可没,如今这两个人都去世了,刘备还能蹦跶起来吗?

再加上夷陵之战的时候,刘备又犯了一个错误,他本来是有水军的,而且水军还是他们的强项,可以说只要他们沿着长江顺流而下,攻打东吴那还是很容易的。这也是东吴陆逊最害怕刘备的原因所在。

但是,刘备对于自己的水军竟然是弃而不用,他选择了让大部队在陆地上安营扎寨,结果被陆逊一把火,偷袭了刘备,把刘备烧了一个八百里连营。

你说这这仗打的,还没怎么开始,就被人家打了一个大败。

正是这一次战役,几乎让刘备带领的所有五万人马消亡殆尽了。

所以,可以说整个刘备集团就只有这么多人,你说一下子损失了这么多士兵,刘备怎么可能不一蹶不振呢?

还好,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稳住了局势,选择了和东吴的孙权和谈,然后又开始招兵买马,算是把队伍一点一点的给武装起来了。


史学达人


历史发烧友,985高校大学生,欢迎各位朋友关注我,交流历史知识,看清历史真相。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夷陵之战对于蜀国来说就好像我们和别人打架,一开始把别人打的躲来躲去,后来自己一大意被别人阴了,丢了打架的家伙还断了个胳膊,完了回家养伤的时候家里面还闹乎乎的影响你心情,这谁还能天天出去转着玩。所以说夷陵之战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蜀国的国运。

夷陵之战被称为三国三大战役之一,之所以会有这么高的地位,因为其政治军事意义重大,对于刘备集团来说,夷陵一战损失了五万精兵,从此内无统治之心,外无扩地之力,直接导致了蜀国的衰弱。我认为夷陵之战影响蜀国衰微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蜀国实力下降以至于内外交困

读历史我们不能老听史书上说动不动打个仗上百万人马的,打仗是要综合后勤以及指挥的,不是两边人马一列,打就完事了那么简简单单的,实际上讲夷陵之战蜀国是损失了大概十万人马而非五万,为什么这么说,夷陵之战的起因是关羽失荆州,孙吴杀关羽占荆州导致刘备失去了四万荆州军后来又在夷陵中失去了五万多东征军,统共损失十万人马。俗话说,枪杆子里出政权,军队对于刘备来说就是自己安神立命的本钱。刘备损失那么多人马的后果是后院起火,汉嘉太守黄元独立,牂牁太守朱褒、益州郡雍闿,越隽夷王高定造反,诸葛亮后来忙于平叛就已经顾头不顾尾,还能聚集兵力财力北伐已经是奇迹了,所以说后来司马懿说诸葛亮逆天而行一点也不过分。二、人才损失以至于将星凋零

夷陵之战前关羽死于荆州、张飞因复仇心切为难部下被杀、黄忠病死成都后不久马超病死、五虎大将只剩下赵云,而此时赵云也已经垂垂老矣了啊。这还不是最致命的,夷陵之战几乎葬送了刘备集团中大部分的年轻将领,张南、冯习、沙摩柯全部阵亡,黄权被步骘堵截而死,刘备方将星几乎没有人能够幸免,军事指挥方面出现了巨大断层。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失去了军队的核心将领,蜀国军队就算有战力也无战心了。

三、刘备集团的政治统治矛盾重重

首先我们要明白,刘备的川蜀之地不是他自己的,是他军事威胁,依靠自己的影响力夺来的,可以说刘备的个人魅力支撑起了蜀国的天下。夷陵之战,刘备夺得川蜀不过数十年,没有长久经营,根基不稳以前的荆州势力统治原来的川蜀势力,川蜀势力不服气,上下不齐心,军事冒险一旦失利,必然分崩离析。反观孙权,孙氏三代经营江东,就算输也输得起,至少不会出现大规模反叛;曹操虽说赤壁之战损失了大批人马,可是他的地盘是自己不断征战夺来并经营了很长时间的,刘备根基不稳后东征失败的结果是内部矛盾加剧。再加上刘备不久后去世,荆州集团失去了强有力的领导者,本地川蜀集团势必争权夺利,由此内部纷争不断。

孙子兵法曰:上下同欲者胜,只有同心协力才有赢的机会,夷陵之战前张飞被杀已经说明了蜀国上下不同心,刘备执意东征,战略失误最终葬送了蜀国的未来,最终失去了逐鹿天下的实力。

据说点赞文章的人都会生意兴旺、事业有成、大富大贵、变帅变美的哦。


大话说史


夷陵之战,刘备出兵五万多,在秭归征服夷人首领后,又得二万多强娨夷兵,号称七十万大军灭吴。最后刘备兵败,只身逃回白帝城,蜀汉全军几乎覆没。

赵云迎接刘备兵力和和残兵败将,在不断逃回后,军队又收集到二万多,除黄权整体,投降曹丕外,二万人在白帝城李严已经部置到防线上,但是国内叛乱非常严重

这时蜀军镇北将军黄权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军。刘备兵败退后,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不己于八月份率众向曹魏投降。同月马良也由深入到东吴南方,往西北撤走时,步骘截击归路血战后,也全军覆伏,自已战死。此战刘备军几乎全军覆没,阵亡数万人。晋人付玄的《付子》说是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刘备仅以身免。

刘备逃到白帝城。潘璋,徐盛人等先锋将领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刘备也收聚散兵以及赵云的后军来援永安,有两万人马准备抗击。陆逊却下令仃止追击,他在等待雍闿的消息,却已经失去攻克永安机会。

他等雍闿,朱褒,高定及其孟获叛乱。能和东吴连成一块。

雍闿投降吴国,吴国遥授雍闿为永昌太守,只是道路阻塞,又在益州西部。有东部隔绝,而且又有王伉和吕凯一起防御,坚守城池直至到来诸葛亮大军到来。

王伉和吕凯一起率领军民战斗,鼓励官民关闭四境,抵御雍闿。雍闿多次发布榭文,劝诱吕凯王伉的人。吕凯面对雍闿的檄文回答为,

上天降下丧乱,奸雄乘势四起,天下没齿痛恨,万邦为之悲悼,臣民无老少,莫不恩竭筋力,肝脑涂地,解除国难。想到将军您家世代受到汉朝恩惠,我以为您应当亲自把汇集人马率先行动,向上报答国恩,在下不负先人,以兆功劳著于竹帛,干载史册留名,哪想到您反倒向吴国俯首称臣,背本就未。一一。先帝龙兴立汉,海内望风归附,朝臣聪敏,上天降下安康。一一可是将军您却看不到盛衰的记载,成败的征兆。比如野火燎原,人行冰河,一旦火灭冰消,您还有什么能依靠呢?一一再次收到您檄文发愤忘食地,表述一下自己心中所想,请将军您仔细地省思明察。

益州的雍闿,朱褒和高定的叛乱一下使益州大乱。只有吕凯王伉坚守正义,没有反叛。至到坚持建兴三年,雍闿朱褒高定三人的人马被诸葛亮设得反间计所中自相残杀失败,高定部将鄂焕一戟刺雍闿于马下,就枭其首级。其余军土皆降。

陆逊在等待雍闿的叛乱中胜利,已经永远失去攻克永安的机会。

由于孙权打刘备大胜,再不想质自已儿子到洛阳,又不听曹丕让他继续追击刘备的命令形成抗命。再加上孙权更顾忌曹魏方面乘机浑水摸鱼,在吴军进蜀后,袭击后方,陆逊停止追击,主动撤兵。

九月曹丕下令攻击东吴,因陆逊早有准备,曹丕军队无功而返。

夷陵之败,让刘备元气大伤,蜀汉政权受到内外沉重打击,丞相诸葛亮花了的5年的时间,先合好东吴,后才重建新的国家政权,平定内部叛乱,有了一支自已军队能够进行北伐。如果陆逊继续打击刘备,国家就统一了,可惜没有。三分天下当时错踪复杂的历史结果。非孙权能够主导,更不是曹丕刘备所愿。曹丕更是等待统一的消息,陆逊却仃止追击刘备,把统一希望留给司马炎,曹丕不去攻打刘备,却打东吴,天下三分局面彻底造就,本来没有成帝孙权也成了皇帝。诸葛亮在内外之乱中,废尽心力没有军队,二万军队还在李严手里,去抵抗东吴深入。诸葛亮无军无人,只有依靠成都县令越寯太守马谡之兵,南征跟随雍闿叛乱的孟获。就用了三年,后两年才平定雍闿高定叛乱。是非常艰难五年多岁月。

刘备在夷陵之战军队惨败,各营都损失惨重唯独刘备主帅帐下的牙门将向宠,所领军队完好无损,成为诸葛亮的王牌军,向宠成为都亭候,负责管理宫廷宿卫军,是诸葛亮“愚以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为诸葛亮最先依靠将军,是他的”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於昔,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论举宠为督“。诸葛亮当时只有可用的向宠,似主将帐下卫侍的偏将的小队军队罢了。蜀国没有强大军队支持国家政权危机四伏混乱不堪非常软弱。





ww3721王建文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夷陵之战,战败的蜀汉,不仅仅是损失5万大军那么简单,而是综合国力的伤筋动骨,根基动摇。

一、损失5万大军,已接近蜀国总兵力的一半

根据《汉书》卷28《地理志》记载:每郡的总兵力当在5000至10000之间。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汉武帝在益州设置了蜀郡、犍为、朱提、越隽、牂柯、建宁、永昌、汉中、广汉、梓潼、巴郡、巴西、巴东、益州等22个郡。相对于中原地带,益州相对边远,人口基数也较小。预估平均每郡最多有总兵力当在6000左右,如果按22个郡计算,刘备的益州总兵力当在13.2万人左右。

如此算下来,损失5万是个什么概念,应该一目了然了。

同时,蜀国在夷陵之战中损失的5万大军,可都是蜀国的精锐部队,瞬间造成蜀国的国防力量缩减一半。

二、军资消耗极其巨大

据专事研究古代军服的黄今言先生考证,在古代一个士兵的军服主要有六大内容,即:袭、绔、袍、禅、履、袜。同时,据汉简中记载,可能受不同季节的影响,如同现在军队中的冬夏装,材料不同价格自然不同。如:袭、绔、袍、禅的价格分别为500钱、500钱、1000钱、300钱。另外的履、袜等没有记载,比如鞋子和袜子约为200钱(保守估计)。也就是说,每个士兵的军服成本在2500钱,如果按5万大军来算,就是12.5亿钱,已接近整个东汉平均每年财政收入的七分之一。

同时,据史料记载,汉代将士的人均月口粮分为2石、2.2石、2.6石、3石以及3.33石。如果平均按照每个月口粮2.2石计算,5万大军两年正常消耗就是264万石,还不算屯备的军粮。

此外,还有军械军备、食盐、马匹、草料等的损耗,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三、将士伤亡抚恤负担巨大

据《诸葛亮集》卷4《哀死》中,诸葛亮对于将士的抚恤,这样讲道:“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由此可由,蜀国对于伤亡将士的抚恤还是非常重视的。

同时,依据《汉书·成帝纪》记载:“已葬者与钱,人二千。”也就是说,如果当时按照安葬一人约在二千钱左右费用计算,5万人就是1亿钱了。

此外,这一下就给5万多个家庭造成了极大伤害,差不多达到了举国治丧的程度了。

以此推断,蜀汉虽然损失了5万兵马,将遭成了怎样的国本动摇,一蹶不振还算比较好的结果了。

对此,你怎么看?


祥子谈历史


你以为蜀汉能有多少军队?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三国时期,最大的魏国人口才400万。而蜀汉总人口峰值时期也不超过100万,荆州丢了之后更是降到不到90万。

90万。现在安徽江苏随便找个县都有七八十万人口。即便在和平时代,90万里精壮、适合参军打仗的男子数量也就不到20万的样子,一口气死了四分之一。

说元气大伤都是便宜的,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所以说诸葛亮牛逼就牛逼在这里,这种情况下还能重整河山,一直保持对魏国的攻势,并且国内经济不崩溃。


郝子曰


夷陵之战使蜀汉元气大伤,不仅折损了许多兵马,还造成了人才断档,致使蜀汉从此一蹶不振。

先来看夷陵之战刘备到底损失了多少兵马

据《傅子》记载,刘备此战损失了8万人,这个数字略高。据《三国志》相关记载,刘备的兵力由四部分构成:

1、刘备支党,即刘备的前部,此人数为4万人。出处是孙权写给曹丕的求救信“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先主传》中有与之对应的内容“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这应该是刘备的主力部队。

2、刘备本部。有前部自然有本部,但本部人马必然不多,我估计大概在一万左右。

3、武陵蛮王沙摩柯部。《先主传》载“武陵五溪蛮夷遣使请兵”,《陆逊传》载“斩胡王沙摩柯等首”,可见沙摩柯确实出兵援助刘备。不过其具体人数不详,估计大概在五千-一万左右。

4、黄权所部。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以防曹魏,其人数必然不多,大概在2000-3000人左右。

所以四部分相加,刘备的兵马大概在6万人左右。而这些人马基本损失殆尽,刘备“仅以身免”。

别看只有6万人,但这基本是刘备的全部家底。因为此前关羽丢失荆州,孟达叛逃曹魏,刘封丢失上庸等一系列失败使刘备至少损失了5万人马,这大概占到刘备总兵力的一半左右。

再加上夷陵之战的6万人,刘备在2年之内竟然损失了十万人之多!

而以当时汉末人口凋敝的情况和蜀汉灭亡时剩余十万部队做参照,这十万人的损失对刘备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更为重要的是造成了刘备集团的人才断档。

荆州集团损失惨重,造成严重的人才断档

蜀汉政权的核心是荆州集团,一部分留在荆州归关羽调遣,大部分随刘备入川。而留在荆州的除廖化、马良逃回成都外,其余的要么战死要么投降。

在夷陵之战的战备阶段,张飞、黄忠相继去世,刘备又失去了两员大将。而其余的中坚将才则在夷陵之战中损失殆尽,如吴班、冯习、张南、傅彤、马良等战死沙场,驻守江北的黄权投降曹魏。

除此之外,半道归降的马超、法正也相继去世。

众所周知,蜀汉最缺的就是人才,但这一系列的损失造成了蜀汉的人才断档。面对惨败刘备心力交瘁,也知道蜀汉难以为继,所以一病不起。此时刘备放眼望去,可以信赖之人仅剩诸葛亮一人而已,所以才会托孤于他。

而刘备病重的消息刚刚传到成都就引起了内乱。先有汉嘉太守黄元与诸葛亮不和起兵叛乱,最终被擒杀。后有南中豪强高定、朱褒、雍闿在东吴的援助下起兵叛乱。

而此时刘禅刚刚即位,蜀汉还没从夷陵之战的惨败中恢复元气,直到三年后诸葛亮才率军南征,平定了叛乱。

综上,地盘的丢失、兵力的损失和人才的断档,使得蜀汉在夷陵之战后彻底丧失了统一天下的可能,只能坐以待毙,而他也成为三国中最早灭亡的国家。


石头说历史


东汉末年,战乱频繁,人口急剧减少。魏,蜀,吴三国总人口二千至三千万左右。一部分荫附于各豪门大族,国家实际能征用的兵员与实际人口数相比少得可怜。

三国之中魏国幅员最广,人口也最多,当时在册人数口约四百多万,东吴次之约二百万左右。最差的是蜀国,不仅国土面积仅有益州一州,人口约百万,除去老弱能征用的兵员最多只有十几万。因此夷陵之战刘备动用了八万兵力号称七十万,这可以说是蜀国的绝大部分家当。

夷陵一战以刘备惨败结束,此一战蜀军死伤五万余人,精锐尽失士气大衰,并永远失去了荆州。如若不是诸葛亮等人尽力斡旋,与东吴达成和议再结盟好,蜀国的国运很可能提前结束。

因此夷陵一战虽然蜀军仅损失五万多人,但对蜀国已是竭尽举国之力所能达到的声势,当然对未来的蜀国影响深远。再加失去了荆州,蜀国的所有军事行动已无先机可言,这也为蜀国的最终灭亡埋下了伏笔。


雲淡風清29


夷陵之战中蜀汉损失的兵力没有那么大,损兵折将对于蜀汉来说并没有伤及元气,但粮草锱重的尽失是蜀汉多年积累之心血的损失,但这也不足以伤及元气。在夷陵之战中,对蜀国打击最大的就是“隆中对”这一既定国策宣告彻底破产。



直接损失

我认为夷陵之战蜀汉损失的兵马不会超过三万人。在兵力投入上,其中马良游说蛮王沙摩柯带去的有一万左右蛮夷。根据孙权写与曹丕的书信说刘备“支党四万”,应该也就是冯习、张楠、吴班的前军三万,黄权北防曹魏的五千,陈式水军三千,刘备中军和卫队两千,因此刘备加上沙摩柯投入整个战场的兵力会在五万上下。


在夷陵战场上,黄权被切断后南归无路,只能投降曹魏,这个五千军是蜀汉实打实的损失;蛮王沙摩柯的一万兵马即使全部战死,也并非蜀国的根基,无关紧要;而夷陵之战正面战场上并非是歼灭战,而是击溃战,在退败夷陵山区以后,算是进入了蜀军最擅长的地形区,蜀军即使不在抵抗,逃至深山老林暂时躲避还是能够做到的,而且《三国志》明确记载了孙桓与诸葛瑾合兵后一路攻克蜀国营寨四十余坐,说明蜀军是一路退一路守,并不是在野外决战被聚歼;刘备退居白帝城的时候还有失散的部众纷纷逃回来,经过整编,加上赵云来援,白帝城守军能够达到2万左右,这也是陆逊放弃攻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蜀汉在夷陵之战上损失的兵力并不足以伤及蜀汉元气。



蜀汉参战将领里,主将张南、冯习及沙摩柯等阵亡,副将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刘备亲卫傅肜保护刘备时被杀,马良在南方北归时也被步骘截杀。这个级别的将领损失不能说不大,但也不至于伤及元气。反而是粮草锱重全部丢失给吴国,在战略上较将士阵亡更为严重。

深层损失

夷陵之战后,蜀汉不仅失去了荆州地区的控制权,更永久的失去了争夺荆州地区的机会。为何这么说呢?刘备在退居白帝城以后,精心布防,实际上是承认了永安战区由二级战区直接沦为了一级战区,在领土边界上就直接面对了魏吴两个国家,而后刘备托孤以李严为永安太守,就更为确定了永安战区的地位,也是改变了东出的战略计划,转攻为守。



在形势上,魏国独大的局面并未改变,而东吴在夷陵之战中算是大赚了一把,不仅战胜强敌刘备,还控制了荆州绝大部分地区,此消彼长间,蜀国的贫弱再一次加深,在三足鼎立的大形势下,蜀国只能与一方结好才能立足。这也是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主动向东吴争取外交上修好的原因。既然必须与吴国修好,那么短时期内,就再也没有可能向荆州地区发起争夺。

诸葛亮是在准备平定南中地区前,派邓芝前往吴国重修两国关系的,这一点上展现了蜀国尴尬的一面,那就是背面曹魏虎视眈眈,国内南中地区又动乱不止,东面的老朋友尚有争取的可能,因此吴蜀重归于好是蜀汉最迫切需求的。



既然东出已经没有希望,那么面对益州疲弊的窘境,诸葛亮振兴蜀汉的唯一出路就是北伐。这个北伐与隆中对里出秦川的战略规划并不一致,因为此时已经没有上将军由荆州出宛、洛的战略策动。因此,诸葛亮北伐的实际意义也就是占据关中,控制陇右。这也是夷陵之战对于蜀国最大的影响,那就是既定国策不得不做出调整。而这一国策的调整也让蜀国的诸葛亮戴上了“明知不可为而为知”的帽子,姜维也背上了“穷兵黩武”的骂名。


蜀国在夷陵之战后,并不是一蹶不振,而是这一战争对于蜀国的影响比较深远,随之而来的刘备去世、南中暴乱、北伐无功,都让蜀国积重难返,有心无力才是最尴尬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